世博后时代与苏南城市发展新机遇
——以常州为例
2011-03-31陆锦冲
陆锦冲
(常州大学 校长办公室,江苏 常州 213164)
上海世博会形成了追求科学与进步的时代主题,突出了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引了人类生活的发展方向。苏南地区作为上海的近邻,上海世博会的溢出效应,深刻影响了苏南地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研究世博会给苏南带来的经济联动效应,对苏南抓住世博会后的发展机遇,进一步理顺科学发展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常州为例, 分析上海世博会的综合效应,探索世博后时代常州发展机遇与实现常州的国际化发展。
一、上海世博会综合效应分析
上海世博会通过举办开幕式庆典、高峰论坛、国家馆日、主题论坛、公众论坛、文艺演出等2万多场次活动,充分展示世界各国取得的城市文明建设成果,为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互动提供了机会,也为苏南城市加快与国际社会接轨提供了机遇。从筹划到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世博效应”十分明显,对长三角周边地区的投资拉动产生了很强的辐射和溢出效应。
(一)显性效应
1.拉动经济投资。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在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开放日上介绍,世博会的预算为28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为180亿元,运营经费为106亿元。展览业对相关产业的经济拉动系数为1∶9,筹备期间,世博经济每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2%,对整个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在举办之年,世博会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达到5%,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超过了50%。[1]
2.促进消费增长。大客流量是世博会的特色。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客流量达7000万人次,带来近1200亿元的新增消费。这相当于2008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由于世博机遇,上海市消费品市场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各月增速均超过1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世博游客大量集中来沪的影响下,上海市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快速增长,仅世博前3季度就实现零售额501.77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6-9月的单月增速更是超过25%。
3.增加就业机会。历史上,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直接、间接向社会提供了近10万个就业机会。上海世博会的就业拉动同样不小。据世博局党委副书记许伟国介绍,世博会期间为大学生提供了3000个见习岗位。世博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为农民工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更是数以万计。不仅场馆、地铁、隧道、桥梁、公路等工地上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上海及其周边的一些中小企业也因为能分享世博商机而扩大招聘规模。世博会后,上海参与世博的各大企业都增加了用工需求,原本采用人才派遣方式的短期员工大多已经签订了至少为期一年的长期用工合同。以易才集团为例,该集团面向世博会租赁的上千名世博服务员工无一转岗。
4.协调区域发展。上海世博会有力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提升。出现了上海市的高端国际化,区域城市的深度一体化,城市群向长江下流扩展延伸的良好局面。世博会期间上海周边各主要城市旅游人数和收入高位增长,同时带动航空客运量、外贸进出口、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旅游相关产业出现20%以上的高速增长。
(二)潜性效应
1.提升上海及周边城市的城市能级。 世博会对举办城市的建设具有较长的后续效应,对城市形象、设施和环境的改善具有潜在的影响。这从上海业已铺开的支撑现代城市和谐运营的公交体系中可窥一斑。而城市软件的提升比硬件的提升影响更为深远。城市文明指数、志愿者文化建设、创新精神养成等,是上海正在推进的“两个中心”建设所不可或缺的城市人文资源。有专家指出,世博会对上海及周边城市跻身世界级城市是个绝好的机会。上海城市群的周边城市也在不断加强城市建设,力求向世博、向全球展示最好的城市形象。[2]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使上海经济转型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跃上新台阶,也为国内企业转型提供机遇。《2010年上海世博全球合作伙伴评估报告》显示,上海世博会上,一些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及产品的展示,拉近了观博民众对于下一代科技成果的距离。有效帮助相关企业在未来成功拓展国内市场,从而帮助企业在“十二五”期间顺利完成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目标。
3.催生科技新技术和社会新理念。世博会把一个时代的文明成果高度集中起来,通过主题思想加以完善化、系统化。它不仅是展示成就的舞台,更是汇聚聪明才智、交流探讨人类共性问题的“大教室”。 “经济·环境·人”的城市和谐图景能在新技术、新理念的引领中辨明去路。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技术应用成果归结为3方面,一是通信与智能技术的应用,二是绿色节能环保技术,三是新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概括起来,通信技术改变世博;绿色环保产业“发芽”;新材料世博园大显光彩。
4.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矛盾。上海世博会扩大了资金投入,拉动了就业增长,促进了产品销售,加大了社会交流与合作,整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增强了国际社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对化解此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各种矛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3]
二、世博后时代为苏南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从历届世博会的举办分析,世博会能带动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世博经济圈”。原因在于,世博会的举办城市往往具有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腹地区域作支撑。一方面,世博会的举办需要大量资本投入,这要求举办地有一定经济实力以保证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另一方面,世博会成功举办将使区域经济串联起来,通过一系列合作,推动区域内部从浅度合作到深度合作,可以促进城市群的发展壮大。如,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被公认为是日本经济起飞进入第二阶段的标志,世博会引发的投资和消费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形成了特殊的“关西经济带”,也孕育形成了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世博会之后大阪逐步发展成为了日本的第二大经济圈,促进了整个日本经济的增长。目前来看,世博会已成为举办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我国长三角地区是由上海、江苏、浙江三地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被公认为世界6大城市带之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会加快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网络的建设与完善,如杭州湾大桥、高速公路网、沪杭高速铁路等,拉动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崛起和经济圈的联动发展,加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带动华东,甚至辐射到全国经济的发展。
由此看来,世博后时代为苏南发展带来许多新的机遇。以常州为例,世博后时代是常州学习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理念、交流发展经验,展示发展成果的机会;同时也是常州学习国际先进技术、打造国际品牌、发展跨国经济的机会。[4]
1.常州的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获得新的机遇。世博后时代对常州经济产生了很强的辐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接受产业转移。上海对黄浦江两岸进行全面的整治,黄浦江两岸将有1700家冶金、钢铁、化工和造纸等工厂和一批散杂货码头要迁出,为常州提供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常州借此机会发展相关产业。二是发展配套产业。世博会促使上海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上海制造业虚拟化成为发展趋势,微电子、汽车、化学、精品钢材等产业加快发展,世博园区建设需求的新兴产业迅速形成。增加了常州与上海这些产业进行配套协作的发展空间。三是常州的旅游业、常州的建筑、房地产、花卉和园艺业等获得较大的发展机遇。
2.常州的城市影响力获得大幅提升的发展机遇。世博后时代的到来,为常州展示国际形象提供了良好机遇。世博会已成为长三角联动的共同品牌。世博时代,上海联合周边城市一起运作这个品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应。常州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吸引国内外的关注,常州的城市形象得到了充分展示,常州城市的影响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城市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
3.常州开放型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世博后时代必将使上海及其周边城市国际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使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外籍人士进驻上海,上海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大都市。世博览期间,常州利用世博会平台,利用全球资源,使开放型经济跃上一个新的平台。利用世博会,常州展示了经济和文化成就,有针对性地利用世博会的展览平台和集聚效应,加大投资环境和区域特色的宣传,促进交流与合作。开展经济发展投资说明会、经贸洽谈会、科技恳谈会和旅游推介会等多种类型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常州投资,增加了常州产品的出口机会。世博会后,常州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开放型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5]
4.常州精神文化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利用世博会展示常州、宣传常州,向世界展示开放、文明、现代的国际形象是世博时代常州工作的重点。世博为常州带来了近距离接触世界多元文化的机会。在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中,常州要突出学习先进国家的发展理念,使常州精神文化得到新的发展,使常州融入更加开放、创新的文化内涵,更加严谨的国际规范与灵活的市场意识。世博后时代促进常州与周边地区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使常州的企业在更加规范的市场中与国内外的企业竞争,企业家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世博后时代苏南加快发展的努力方向
在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上海社科院副院长、世界中国学秘书长黄仁伟表示,上海世博会为全球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呈现于世博馆的低碳和环保技术,比如太阳能和LED照明,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将大大拉动各地的经济。而世博会所展现的创意产业也使中国的软实力提升,其中存在巨大的财富。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屠启宇认为,世博会具有“镜子效应”,通过世博会,我们看到世界,世界看到中国。《上海宣言》中发出了“创造面向未来的生态文明,追求包容协调的增长方式,坚持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建设智能便捷的信息社会,培育开放共享的多元文化,构筑亲睦友善的宜居社区,促进均衡协调的城乡关系”的倡议。这些思想、观点和做法,为苏南的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世博后时代,常州要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的重点和努力方向,实现生态、文明、科学的国际化发展。
(一)学习国际领先技术,实现多角度国际接轨
上海世博会有246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展出,参展国家和地区充分展示自己了的创新产品、特色品牌、先进技术、现代工艺等。这些成果的展示,无不蕴涵着科学技术的力量、代表着顶尖产品的发展方向。常州要多学习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领先技术,提高中小企业等核心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提高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发展的技术含量,提高动漫等创新产业发展的技术含量,提高城市经营和城市建设的科技含量,提高环境管理、环境改造的科技含量,实现多角度的国际接轨。
(二)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体现多层次国际宣传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常州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在发展理念上、在发展机制上、在发展方式上、在发展水平上,主动与国际接轨,充分展示了发达省份、大中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打造了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输出了很多名牌产品、特色产品,扩大了常州的国际影响。常州的制造业产品、光纤产品,纺织产品,木器产品等,已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常州共举办大小国际论坛10多次,来常参加研讨的国际500强以上的规模企业和国际知名城市、名牌大学的专家学者近千人次。一方面,我们在交流研讨中学习了别国的经验,同时,我们积极的完善自我,宣传自我、展示自我,扩大了常州的国际影响,提高了常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常州应当加大产品的经销和推介力度,更大范围的扩大影响,使常州的产品更多的走向世界。
(三)培育国际先进理念,开拓全新的国际视野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科学的理念、创新的理念、发展的理念是国际先进理念的基本标志。世博后时代,常州市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更大范围的开展国际信任与沟通,更深层次的开展国际研究与讨论,更高标准的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认真学习发达国家的思想意识、经营理念、创新思维。要结合常州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先进国家的经验指导常州的发展建设,以全新的视野、全新的思维、全新的行动,努力实现“解放了的思想还要解放,发展了的常州还要发展”的目标。
(四)锁定国际明星企业,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
招商引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方法,是常州吸引外资,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壮大经济发展实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主要做法,是常州借鸡生蛋、借船出海的创新与尝试。多年来,常州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海外投资,通过设置高新技术开发区等载体服务海外投资,通过举办国际性论坛活动促进海外投资。吸引了新城房产、莱蒙都会、大润发等国内外明星企业来常投资兴业,在增强常州经济实力,扩大常州影响,提高常州城市层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世博后时代,常州要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更高层次的运作,扩大加强沟通,让更多的明星企业,更大的投资额度进驻常州。
参考文献:
[1] 黄耀诚.世博会举办对周边地区经济拉动[N].嘉兴日报,2008-11-13(4).
[2] 陈经纬.利用世博会加快上海经济发展[EB/OL].(2009-03-09)[2011-05-08].http:]//sh.house.sina.com.cn.
[3] 万季飞.推动全球经济走出低谷的新契机[EB/OL].(2009-05-02)[2011-05-06].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
[4] 崔 奕.常州作出重要部署参与融入上海世博会[N].常州日报,2009-01-04(1).
[5] 刘龙生.新时期江苏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08(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