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1-03-30刘峰
刘峰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介绍了通榆县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从而为我县农业机械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机械作用;农业机械;新农村;农机
中图分类号: S2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42-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形势下要想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而要发展农业经济,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1 我县农业机械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情况分析
吉林省通榆县属于农业大县,如何促进农业增产一直是我县农民关心的头等大事。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对于促进农业的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机械的保护性耕作的抗旱模式,农业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先进的农业机械耕播技术以及农业机械人使用效率上。进一步讲,使用农业机械不但可以抗旱节水促进丰收,而且可以大大节省劳动力,使多余的劳动力从事其他营业来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大力加强农业机械事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
2 我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满足不了农村农机事业发展的需要
全县农村农机事业单位共有职工不到100名,本科学历的7人,仅占全系统本科学历的8%;专科学历的27人,占全系统专科学历的30%;农村农机事业单位共有高级职称的3名,占全系统此职称的5%;中级职称的7人,占全系统该职称的10%。全县80%的乡镇农机单位因无人才,开设不了农机维修,更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另外,农机专业人才已经出现断档,随着时间的延续,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2.2 农村农机事业单位负担过重,自我发展能力十分有限,职工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自1994年农机事业单位改革实行经费定额补助以来,由于受市场环境、办公条件、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限制和制约,乡镇农机事业单位收入较低,长期处于负债经营状态,使其自我发展能力弱化,连维持正常生活都十分困难。县财政的补助经费,只能维持基本的工资水平,一些办公经费只能靠业务收入自行解决。
2.3 农村农机事业服务体系建设还有薄弱环节,农村农机市场监管还不够规范
在农村农机技术人员服务广大农民过程中,为广大农民提供全面的农机技术服务开展得还很不平衡,对农民的服务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也更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农机事业的发展需要。
3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践证明,发展农业机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的增收和农民的致富,因此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贫困县来说,发展农业机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
3.1 多措并举,提高农村农机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要大力加强在岗人员的职业技能学习及在职培训。既要考虑到在职人员在服务农民上的普遍技术轮训、不断更新知识,解决知识老化问题,又要重点选拔技术苗子和业务骨干到上级农机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村培养一些永久性、实用性的农机专业技术人才,要充分利用好《通榆县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抓住这一契机,加快全县农机事业发展的步伐;二要继续扎实开展县级农机技校和乡镇农机单位合作活动,在原有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农机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三要研究制定县级有农机技术的相关人员定期轮换到农村工作的具体办法,大胆提拔具有一定学历和业务水平的青年农机工作者,让其在乡镇农机事业的主要岗位上接受锻炼;四要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通榆县吸纳大、中专毕业生的相关政策措施。
3.2 突出重点,加大对农村农业机械事业的投入
一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对于农村购置农机补贴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宣传党和政府支农惠农的政策,同时动员社会各界增加对农机事业的投入,在此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机事业的经费投入,投资的重点要向贫困地区和边远乡村倾斜;二要解决乡镇农机事业单位的历史包袱过重问题,把握好国家政策,争取把所有的人員纳入全额拨款,同时考虑将不是全额拨款的人员纳入社会保险管理,这样可大大减轻乡镇农机事业单位的经费的负担,增加服务办公的经费,确保农村农机事业的发展;三要探索多元化投入的路子,动员、鼓励、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和投资主体参与农村农机事业服务体系建设;四要抓住国家对农村农机事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高度重视这一契机,做好协调工作,积极争取更多的资金和设备,使乡镇农机技术推广站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设备简陋等问题不断得到解决,以满足广大农民对于农机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3.3 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农村农业机械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要积极稳妥推进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大力宣传党和政府支持建设新农村的政策,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又热心投入到农机事业发展的大潮中来,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要进一步依法加大对农村农机服务市场的管理。农机主管部门要严格实行准入制,严格把好农机服务从业人员、农机技术人员的准入关,注意全县农业机械事业发展的合理规划和布局,防止盲目、无序竞争。要特别关注农村农机服务、农机销售市场运行态势,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对那些损害农民利益的江湖骗子要坚决予以打击;对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贴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厉打击,对出售假冒伪劣农业机械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在出售中诱骗老百姓上当的不但要严厉打击,而且要重罚;要规范乡村农业机械服务市场的服务质量,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农业机械服务的进货渠道,坚决取缔非法的农业机械服务网点,保证农业机械事业的正常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