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雾化吸入和氧动力雾化吸入的临床对比研究
2011-03-27王晓菁
王晓菁
超声雾化吸入和氧气雾化吸入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两种气溶胶吸入方法,其采用超声波振动或高压氧气驱动将混合药液制成气溶胶微粒,利用气溶胶的沉降作用、凝集作用及流动性和接触面积大等特性,将药物吸入后沉降至下呼吸道、肺泡,从而使呼吸道梗阻改善,痰液稀释,并在局部形成抗菌效应[1]。本研究主要通过比较超声雾化吸入和氧动力雾化吸入两种方法的疗效,分析其优缺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心胸外科住院并需要化痰、排痰的157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氧动力雾化吸入法和超声雾化吸入法。超声雾化吸入组78例,平均年龄(41±6.2)岁。单纯胸外伤26例,头胸复合伤23例,肺癌、食管癌术后21例,心脏术后8例;氧动力雾化吸入组79例,平均年龄(44±5.8)岁。单纯胸外伤25例,头胸复合伤20例,肺癌、食管癌术后23例,心脏术后11例。两组病人在年龄、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雾化用药 沐舒坦15 mg、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1.2.2 雾化方法 超声雾化吸入组加入生理盐水至20 m l,雾化时间15min,2次/d。氧动力雾化吸入组加入生理盐水至5 m l,由德国百瑞公司生产的成人口含器型雾化器,口含管及气源导管构成,气源导管接口端按氧气压力表,插口端接雾化瓶下部插口,供氧压力0.3 MPa,氧流量6~8 L/min,吸入时间不超过10 min,2次/d。
1.3 观察指标
(1)有效化痰、排痰是指病人经雾化吸入治疗后痰液易被咳出或易被吸出,肺的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和好转。(2)耐受性是指病人对雾化吸入的接受程度。(3)缺氧情况:病人在接受雾化吸入时呼吸困难改善情况,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4)交叉感染是指病人在做雾化吸入时所发生的同种菌群的呼吸系统感染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种雾化吸入方式的耐受差、缺氧加重、交叉感染及有效化痰、排痰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α =0.05。
2 结 果(表1)
表1 两种雾化方式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比较 (例)
表1显示,两种方法对于达到有效化痰、排痰效果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氧动力雾化吸入组在耐受性、缺氧加重及交叉感染方面效果均优于超声雾化吸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 <0.01)。
3 讨论
3.1 雾化吸入的原理
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均为气溶吸入,但两者又有显著区别。氧动力雾化吸入的工作原理是当高速气流通过细孔气流时,根据Ⅴenturi效应,在喷嘴周围产生负压,携带储液罐内的药液,将其卷进高速气流并粉粹成大小不等的雾滴,其中99%以上为大颗粒组成。通过喷嘴两侧的挡板的拦截碰撞落回储液罐内,从而去除大的颗粒,剩下的细小雾粒以一定的速度喷出,而撞落的颗粒又重新雾化。氧动力雾化吸入通常用高压氧气,气流6~8 L/min,微粒直径2~4μm,罐内最大储液量为12 m l,药液耗减量约为0.5 ml/min。超声雾化器的工作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高频振动,从而将药液转化为雾粒,雾量大时消耗的药液为1 ~2 ml/min,雾粒直径为3.7 ~10.5 μm[2]。
3.2 两种雾化吸入的对比研究现状
鉴于超声雾化吸入和氧动力雾化吸入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学者们从临床的各个方面对两者的治疗效用及副作用进行了对比研究,取得了丰富的实证研究结果。邓泉珍等[1]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结论为:氧动力雾化吸入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刺激性小,患儿耐受性好,提高了治愈率及护士工作效率,优于超声雾化吸入。对于开胸手术及气管切开的病人,多项文献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病人对于氧动力雾化吸入法更易接受,不会加重病人缺氧,器械专人专用,交叉感染发生率明显减少,而超声雾化吸入法较大的吸入气雾易引起病人产生刺激性咳嗽等呼吸道刺激症状,且雾化时氧气供应不足,可导致病人缺氧,出现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降低,血压下降等现象[3-5]。另有研究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气道湿化、年老体弱病人的两种方式疗效比较,认为氧动力雾化吸入是更佳的选择[6,7]。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有文献发现超声雾化吸入和氧动力雾化吸入疗法均能达到稀释痰液、排痰消炎之目的,但超声雾化吸入的副作用远大于氧动力雾化吸入,故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氧动力雾化吸入疗法优于超声雾化吸入疗法[8,9]。本研究病人分别行两种雾化吸入法治疗后,疗效无统计学差异,而氧动力雾化吸入组的副作用明显低于超声雾化吸入组,研究结果与文献[8,9]研究结果一致。
3.3 氧动力雾化吸入优势的探讨
氧动力雾化吸入以氧气为气源,更符合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氧疗原则。氧动力雾化吸入雾化微粒小,可直接到达毛细支气管和肺泡。对呼吸道刺激小,病人呛咳反应小。由于氧动力雾化吸入使气管、支气管扩张湿化,气管黏膜纤维运动增加,使呼吸道分泌物稀释,有利于痰液排出,同时雾化时氧气直入肺泡,提高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对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干扰小。氧动力雾化吸入产生的气雾所含水分低,药物多附着于气道黏膜,因而到达肺泡的药物成分少,故主要针对气道病变发挥相应药物作用,不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缺氧情况。
3.4 超声雾化吸入不足的探讨
超声雾化吸入产生的雾气主要是水蒸气,引起气道阻塞的分泌物黏稠且具有亲水性,吸收水分后膨胀,有时反而加重下呼吸道的阻塞,而使病人感觉胸闷不适、气促,拒绝继续雾化吸入。同时超声雾化吸入产生的水蒸气,可以把气体稀释,使呼吸道内氧分压降低,持续超声雾化吸入时,整个呼吸道充满水蒸气,氧气不能弥散到肺泡,亦影响气体交换[10]。
超声雾化器价格较高,一个病区只有少数几台,雾化器多人共用,管道虽每天清洁消毒,但雾化吸入口含嘴直接放入病人口中,细菌极易从管道进入病人口咽鼻,甚至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相比之下,氧动力雾化器价格便宜,一人一具,有利于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病人随时可用,且操作方便,易被病人接受。
综上所述,虽然两种雾化方法对病人的疗效相仿,但氧动力雾化吸入法,将氧疗、给药、雾化有效的结合起来,避免了超声雾化法的多种副作用,鉴于其在可操作性、经济性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均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故氧动力雾化吸入方法为临床首选的雾化吸入方法。
[1] 邓泉珍,冯 文,黄如珍,等.氧气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在婴幼儿肺炎的应用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4):397-399.
[2] 张儒莲,历风元,潘俊华.高流量氧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对比[J].实用临床医学,2007,8(12):17-19.
[3] 林惠华,陈逸娜,占瑞珊.氧气雾化及超声雾化吸入对开胸术后排痰效果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32-133.
[4] 芦良花,孙明明,孟 辉.气管切开两种气道湿化法效果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5):336-337.
[5] 林洪巧.两种雾化吸入疗法在胸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08,29(22):2029.
[6] 田 华,王岱君.慢性支气管炎行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疗效对比[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B):2445-2446.
[7] 肖西平,周 静,于艳静.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对气道湿化的效果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26):2453-2454.
[8] 韩文军,施红芳,冯 苹,等.COPD患者上腹部手术后不同雾化吸入方法比较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3):19-20.
[9] 杨 彦.超声与氧驱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06,5(3):72-73.
[10] 金钰梅,张金花.持续超声雾化吸入对球麻痹患者氧饱和度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2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