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未婚先孕人工流产及焦虑影响的研究
2011-03-27杜曼文
彭 珊 杜曼文
目前,由于婚前性行为等原因使得未婚先孕人工流产呈现增加趋势。而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由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原因常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1,2]。国内有学者[3]对于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患者焦虑、恐惧及抑郁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我科通过对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进行认知转变、放松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09年3月~2010年11月在我院妇科门诊的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包括:(1)婚姻状况为未婚。(2)孕龄小于10 w。(3)符合妊娠诊断标准及人工流产术条件。排除标准为:(1)患有阴道炎、急性传染病、盆腔炎的患者。(2)患有血液病或心肺功能不全者。(3)有精神病史者。结果共纳入10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后对照组脱落1例,有效例数49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23.7 ±4.9)岁,平均孕周(5.7 ±1.3)w;干预组患者平均年龄为(24.1 ±3.2)岁,平均孕周(6.2 ±0.9)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及BMI、手术时间、文化程度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表明其内质性较好,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50)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干预组在上述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1)认知转变技术。未婚先孕者无生育经验,对于正常妊娠或分娩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由于对于早孕反应等妊娠相关症状等原因常表现为明显的焦虑或抑郁症状,同时,由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使得未婚先孕女性的心理应激反应更为强烈,在认知层面上常出现情绪障碍[4-6]。本研究利用认知转变技术,在与未婚先孕女性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患者的背景资料及当前的主要健康问题,识别未婚先孕女性负性的自动思维,确定认知转变的主要干预目标,通过强化动机,提高未婚先孕女性恢复健康的自信心。(2)放松训练。放松训练对焦虑、紧张等情境非常有效的行为疗法之一。本研究中,经过统一培训的责任护士指导、协助未婚先孕女性完成放松训练。放松训练前教会患者自主完成准备工作,放松训练主要采用想像放松法完成。在第一次进行放松训练时,由责任护士与患者共同完成,以减少患者的焦虑程度,同时亦为患者正确完成放松训练提供示范。放松训练每天1次,每次15~20 min。
1.3 评价指标
1.3.1 生理指标及麻醉效果 本研究选取心率、SBP及DBP作为生理评价指标,以术中躁动情况、清醒时间作为麻醉效果评价指标。
1.3.2 焦虑、抑郁 焦虑及抑郁的评估分别采用SAS、SDS完成。SDS包括20个条目,是美国教育卫生福利部推荐的用于精神药理学研究的量表之一,其使用简便,应用颇广。SAS也包括20个条目,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
1.3.3 疼痛、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 疼痛的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价法ⅤAS完成,ⅤAS采用连续性评分方法,其中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剧烈疼痛。利用ⅤAS,在患者完成人工流产后,尚在手术台上评估其在手术过程中主观感受到的疼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判定为:人工流产术时突然出现心律失常、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胸闷、头晕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晕厥或抽搐者。
1.4 资料收集及统计学方法
资料收集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责任护士完成。分别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7 d的上述指标情况。数据经整理录入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明确其同质性。对两组生理指标及麻醉效果、清醒时间、SAS、SDS得分、ⅤAS得分比较采用t检验,对两组术中躁动情况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两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及麻醉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及麻醉效果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术前心率、SBP、DBP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术后7 d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与干预组患者心率、SBP、DBP间无显著差异(见表2);麻醉清醒时间比较显示,干预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同时,干预组患者术中躁动情况亦好于对照组(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生理指标对比 (±s)
组别 例数 心率(次/min)SBP(mmHg)DBP(mmHg)术前 术后术前 术后7 d 术前 术后7 d对照组干预组t值P 7 d 50 87.2 ±5.7 85.4 ±4.6 112.8 ±9.3 108.3 ±10.1 73.1 ±6.4 70.7 ±4.2 50 86.9 ±4.2 83.9 ±4.1 113.2 ±7.2 106.1 ±7.9 72.8 ±5.6 69.4 ±3.7 0.299 1.714 0.240 1.209 0.248 1.635值0.766 0.090 0.811 0.230 0.804 0.105
表3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SAS、SDS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SAS、SDS得分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SAS、SDS得分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术后7 d对比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SAS、SDS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SAS、SDS得分对比 ±s)
表4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SAS、SDS得分对比 ±s)
组别 例数 SAS 得分术前 术后7 d得分术前 术后7 d SDS对照组干预组t值P 50 47.3 ±9.7 45.8 ±6.7 44.3 ±7.2 40.9 ±5.9 50 46.9 ±8.2 32.6 ±7.2 43.9 ±5.8 38.1 ±3.2 0.222 9.439 0.305 2.943值0.825 0.000 0.761 0.004
2.3 两组患者疼痛得分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其发生率为16.3%,干预组有6例,其发生率为12.0%,两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干预组患者ⅤAS得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疼痛得分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由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原因常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本研究利用认知转变技术,在与未婚先孕女性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患者的背景资料及当前的主要健康问题,识别未婚先孕女性负性的自动思维,确定认知转变的主要干预目标,通过强化动机,提高未婚先孕女性恢复健康的自信心。认知转变技术能够根据干预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干预,对于学生者,注重青春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对于知识水平较低者,着重术后安全性行为及避孕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 d干预组患者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9.439,P=0.000),同时干预组患者 SDS 得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t=2.943,P=0.004),提示通过认知转变技术能够有效减轻未婚先孕女性的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
此外,本研究采用每天1次,每次15~20 min的想像放松法,在第一次进行放松训练时,由责任护士与患者共同完成,为患者正确完成放松训练提供示范。通过放松训练能够提高患者对手术的应激水平。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t=7.510,P=0.000),干预组患者术中躁动情况亦好于对照组(z=3.210,P=0.021),同时,干预组患者ⅤAS 评分为(3.81 ±1.3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589,P=0.001),提示放松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未婚先孕女性人工流产术中疼痛程度及术中躁动情况,减少术后清醒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对术后7 d两组患者心率及血压的比较显示两组无差异,而这可能与指标评价时间有关,由于ⅤAS得分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判定均是在术后及术中完成的,提示护理干预的远期效果问题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分析。
[1] 陆荟全,范素红.音乐对无痛人工流产患者术前焦虑程度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203-205.
[2] 姜林平,李晓霞,金立民.心理干预对未婚先孕者人工流产术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770-4771.
[3] 吴素梅.未婚先孕女性人工流产手术前后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0):29-30.
[4] 饶爱群,杨 芳.已婚与未婚人工流产妇女术前焦虑与自尊水平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2):143-143.
[5] 聂宜珍.人流综合征预防与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115-116.
[6] 林秀红,黄西戎,黄海珠,等.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减压式人工流产手术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