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把你征服——三策应对关键用户
2011-03-25童继龙
童继龙
在ERP实施过程中,如何说服关键用户配合项目实施顾问的工作很重要。本文通过案例介绍了在项目执行中如何取得关键用户的支持。
案例故事
在过去的一年中,ERP项目经理周松有8个月的时间常驻在H公司,他当时是在H公司进行ERP项目实施的工作。该项目2010年4月底启动,预计6月底完成,但直到2011年2月,客户方项目经理列出了一份长长的《系统优化清单》后,才在《验收报告》上签了字。原本两个月的工作为什么变成了8个月?
周松刚接到项目的时候,客户对该项目信心满满,要求4月底启动,5月底完成项目实施工作。周松知道这根本无法完成,但他还是按照项目实施的步骤展开,定团队、写任务书、排计划、圈范围、定节奏,最终交给客户方项目协调人张彬确认。
周松本以为经过两天详细梳理的文档,张彬会爽快地签字,没想到张彬把东西扔在一边,看都没看,说:“你知道这个项目多紧张,还整这个玩意?你应该先去调研业务部门,这些东西后面再写都来得及。”
周松一看这阵势,说道:“在开始业务蓝图调研之前,我们认为有必要把项目实施的《任务书》先确定下来,业务调研是我们下一个阶段就要展开的工作。”但张彬对他视而不见。得不到IT部门的支持,周松想从业务部门着手,请IT部协调相关业务部门人员进行调研,又发现新问题:
调研对象缺失:调研开始时,业务部门只来了两个核心应用人员。周松说想全面了解业务,结果IT部说:“你和他们聊就行了,他们就能定。”
调研过程陷入细节:刚启动调研时,周松对全盘业务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IT部就要求开始讨论“实现”方案,展示“实现”细节,甚至要求画出操作界面,描述系统交付后的效果,这个过程中业务部门提出了一系列系统易用性的需求和建议,但却不考虑项目上线的时限。
IT部协调人出难题:张彬是H公司的元老,又是董事长的同学,公司上下都对他格外尊敬;该项目由张彬担任项目协调人,而他原来开发的系统会被替换,这让他心有不甘;张彬想在新系统中实现他原来做系统开发时实现不了的功能。当周松以项目周期为由要求易用性需求置后处理时,张彬说:“你们在开发的时候增加这些易用性的需求不会增加多少开发量,都是顺带的事情,有那么夸张么?你们公司那么大,团队这么多人,如果加这点需求就影响架构,说明你们的系统架构扩展性不好。”
缺少H公司高层的决策支持:在该项目中,各业务口人员基本上各自为政,涉及到跨部门协作的业务点,他们都不想自己承担责任和工作量。正当这需要高层领导来拍板的时候,周松想通过张彬找高层领导,但张彬没有回应。有一次周松实在忍不住了,直接找分管IT的副总汇报业务中的争议点与方案。张彬知道这事后,把周松叫过去直接不客气地说:“你在我们这里工作要知道我们的规矩,这个项目的事情到我这里就行了,不要越级。”
基于上述四大问题,周松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耗在了与H公司各业务口的协调上,一个问题来来回回折腾多少遍才能确定下来,而最让周松感到疲惫的是:在该项目中找不到任何“支点”去依靠,也得不到关键用户的支持。在甲乙双方都筋疲力尽的时候,最后的目标变成了尽快结束项目。最终耗时8个月,周松他们终于把系统推上了线。
在该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项目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关键用户对项目持反对或者中立态度,而且没有找到项目的赞同者,结果项目进度一延再延,能够在最终实现系统上线已属不易。
案例分析
在进行项目实施案例的分析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关键用户。在不同的ERP项目中可能会碰上不同类型的关键用户,不同类型的关键用户,对项目的影响不同,项目经理对关键用户所采取的策略也有所不同。
按照王晨光2003年的一篇文章《ERP实施组里的红五类与黑五类》所说,我们可以把ERP项目小组里的关键用户分为红五类、黑五类。其中红五类利于项目实施工作的推进,黑五类阻碍项目的实施工作。黑五类分别是:大忙人、大狂人、冰雪人、太极人、鸡蛋里挑骨头的人。
依据本文案例中项目协调人张彬的表现,我们可以把他划入到黑五类中类似于大狂人和鸡蛋里挑骨头的人。一般而言,实施顾问最害怕碰到鸡蛋里挑骨头的人,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应该如何“摆平”这两类关键用户呢?根据在本次项目回顾时周松与项目小组一起做的总结,得出了 “一个前提,三条对策”。
一个前提:客户方高层的充分支持与信任。该项目中找不到一个同盟者,特别是缺乏客户方高层的支持,所以周松在进行项目推进的过程中阻力重重。原想尝试找分管IT的副总沟通,得到其对ERP项目的关注与支持,但一来该副总主管的是营销,IT只是兼管,所以主要精力并不在这上面;同时,张彬也认为不要“越级”汇报,周松后来就放弃了持续走“高层路线”,在项目中自然就没有任何发言权了。所以, 在进行项目回顾的时候,周松总结:应该持续获得公司高层的支持,即便在这个过程中IT经理可能会有一些意见;还要让IT经理认识到ERP系统的成功离不开高层的支持。
只有在获取了公司高层支持的前提下,才可以采用如下策略,否则就找不到“支点”。
上策:充分尊重,拉人入伙。对于张彬而言,其个人开发的系统被替换,他对新系统的上线肯定有抵触情绪;在新系统上线之后,其个人对公司的价值就相对降低了,由此而生的就是严重的职业危机感。上述两点决定了其对于新系统的自然而然的“不合作”态度。基于这个判断,项目经理周松要和他谈心,以解除其顾虑。周松要让张彬认识到以下几点:新系统上线应用已成定局;作为董事长的同学,张彬在公司的威望足以让他来主导推进新系统,新系统的成功也就意味着张彬本人的成绩;张彬对原有系统的熟悉,使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提供更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这些都是项目成功的基石。
如果周松能够付出一片诚心,让张彬感受到这个项目让周松做会让他们很省心,最终使他对项目实施团队放心的话,那么项目就容易推进了。
中策:明确目标,绩效驱动。采取“公事公办”的套路,这个套路不太符合中国的国情,但在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管理成熟度的企业往往认可这一条;给工作制订目标并设定考核指标。为ERP项目设定一个日程表,明确项目上线的最后时限,给项目双方施加足够的压力,迫使双方基于这个压力去展开项目。这个策略的实施需要企业的管理制度支持,或者是企业方高层拍板。
下策:敬而远之,能避则避。如果上述两策都行不通的话,那就只能用“敬而远之,能避则避”这个下策了。因为IT协调人的特殊身份,想避开他不容易,如果避不开的话,那就尽量不和他发生冲突,要非常尊敬他,把“供”起来,自己多干活,把所有事情都干了,最终在项目结束之后把功劳放在他头上。不过这个过程也不容易上手,这个时候还真的只有“熬项目”了,等着哪天从项目中熬出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