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师心理压力缓解对策

2011-03-24武汉市东湖开发区流芳幼儿园廖晓红

成才 2011年10期
关键词:理智心理压力性反应

■武汉市东湖开发区流芳幼儿园 廖晓红

幼儿教师心理压力缓解对策

■武汉市东湖开发区流芳幼儿园 廖晓红

廖晓红,女,本科学历,曾被评为湖北省幼儿教育先进个人、武汉市学前教育先进个人、东湖开发区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创办了流芳幼儿园,通过不断探究、反思、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幼儿园管理、经营、发展经验,正带领全园教职员工积极创建市级示范幼儿园。

所谓心理压力,是指由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它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与压力不期而遇,因此如何化解心理压力显得十分重要。面对压力,可怕的往往并不是压力本身,而是缺乏良好的应对压力的自我调试方式。作为园长,要想化解教师心理压力,必须从教师的行为反应着手解决问题,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来谈一谈教师心理压力的表现以及化解压力的策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一个人遭受挫折后,不论是由外在因素还是内在因素引起的,在心理和行为上总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理智性反应,另一种是非理智性反应。所谓的理智性反应是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产生心理压力时,能冷静地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积极寻找缓解压力的对策,进一步分析实现目标的各种主观条件,适时调整目标、改变方法或变换行为方式等,变压力为激励力量的一种反应形式。这种反应一般会有利于压力的释放,不会带来心理问题。

而另一种反应是非理性反应,非理智性反应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及其后果。

第一,攻击性反应。有的教师遇到心理压力后,会产生气愤和不满的情绪,然后对构成其压力的对象或目标发动攻击。攻击行为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攻击,就是把攻击矛头指向引发其压力的人或物;二是转向攻击,就是把攻击矛头指向非直接引发其压力的人或物。比如,某教师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往往拿幼儿出气,或者向家长出气。这样容易产生偏激的心理,旧的问题没有解决,却引发新的矛盾,进一步加重心理压力,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

第二,回归性反应。有的教师没有能力化解各种压力,往往表现出一种与年龄、身份不相称的反常的幼稚行为,似乎又回到了童年时期一样,以简单、幼稚的方式(如大发脾气、又哭又闹等)来对待无可名状的压力。如:某教师,连续几个学期的绩效考核都没有年轻教师高,眼睁睁看着比自己年轻的同事比自己的绩效工资高很多,加上个别素质不高的同事在旁边的冷嘲热讽,这位教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感觉是园领导的有意为难,于是冲到园长办公室,以死相逼,闹了一场令人心酸的风波。显然,这类人的理智程度和自控能力已到了危险的边缘。

第三,冷漠性反应。有的教师碰到压力后,并不积极地力图改变现状,而是表现出漠不关心或无动于衷,但冷漠并非没有心理上的愤怒和不满,不过是将这种情绪暂时压抑下去。这种人尽管表面上表现无动于衷,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但内心却异常痛苦。由此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将更为严重和可怕。

第四,固执性反应。有的教师已明显感受到了压力,却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消极应对形式,使其原有的行为凝固化。例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些教师教法陈旧,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领导与同事三番五次提醒,自己通过听课、评课也有所感知,但仍然固执己见,不思改变。这类人往往因为采取刻板的方式盲目重复某种无效的行为,而阻碍了理智的反应。

总之,处在种种压力情况下,教师会产生苦恼、焦虑、极端不安、过度疲劳、气愤、悲伤等负面心理反应。如果这种负面心理反应长期得不到有效疏导,就会给教师的心理健康带来威胁,并会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身体健康,也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身为园长,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帮助教师进行压力的疏导。

首先,帮助教师发现他人的优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工作是一份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的很多压力是来源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因此,幼儿园要引导教师发现他人的优点,接纳他人的缺点,利用工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改善教师间的人际关系。

其次,帮助教师化解心理压力,保持宁静的心境。

(1)给教师指导化解压力的方法。如环境调节法、陶冶性情法、宣泄释放法、心理防卫法等。给教师们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尽可能地消除环境中容易产生压力的因素。

(2)给教师提供释放情绪的环境。如建立心理咨询信箱,开展心理咨询双向交流,适当的时候安排教师野外呐喊等,让他们将心中的郁闷倾诉、宣泄出来,从而减少心理压力。

(3)给教师举办心理教育讲座。首先,进行自我控制教育。在受到大压力的重负时,要能控制自己的非理智性行为,以免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4)给教师进行职业感教育。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珍惜自己的职业,热爱教育事业,保持宁静的心境,甘心过着恬淡的生活,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最后,通过帮助教师正确分析问题,理清面对的问题与压力。

(1)分析弄清问题,寻求多种解决办法。

(2)不要把时间花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上,有时要适当转移注意力。

(3)一次只对付一个问题。

(4)致力于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别人。

古语有云:“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只有疏导了教师内心的心理压力,才能使教师拥有良好的心态,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同时,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积极乐观的感染,让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理智心理压力性反应
失眠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多吃蔬果缓解心理压力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通过图片看内心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
青春有梦理智追
女性的性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