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沙化土地治理现状与对策

2011-03-23田勤科李大林王玉忠

河北林业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沙化京津河北省

田勤科,李大林,王玉忠

(1.河北省林业基金管理站,河北 石家庄 050081;2.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 围场 068455;3.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包括张家口、承德两市所辖24个县(区)以及境内林场、牧场。东西长356.3km,南北宽337.6km,区域面积757.40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0.33%,占全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总面积的16.5%。2000年以来,该区组织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通过植被保护、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及生态移民等措施,大力治理沙化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取得了较好成效。

1 沙化土地治理现状

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是河北省沙化土地最为严重的地区,沙化土地面积大,沙化程度严重。根据2009年河北省第四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表明,该区沙化土地面积129.1万hm2,占全省沙化土地面积的60.7%,占区域总面积的17.0%;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20.9万hm2,占全省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面积的93.6%。其中轻度沙化面积113.6万hm2、占该区沙化土地面积的88.0%,中度沙化面积14.0万hm2、占该区沙化土地面积的10.8%,重度极重度沙化面积1.4万hm2、占该区沙化土地面积的1%。康保、沽源、围场、丰宁等坝上4县重度和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为13963.3hm2,占全省重度和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的91.7%,说明全省重度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几乎全部分布在张承地区(详见表1)。

多年来,该区通过实施防沙治沙工程,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林草植被得到快速恢复,坝上等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到2008年,该区森林覆盖率比2000年提高9.29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16个百分点,达到35.61%;天然草地植被盖度由2000年以前的不足45%增加到70%左右,项目区内达到85%左右。从2004年、2009年河北省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来看(表2),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的快速扩展转变为目前的逐年缩减,2009年张承地区沙化土地面积为129.1万hm2,较2004年减少了3.02万hm2,平均每年减少沙化土地面积0.6万hm2。沙化程度明显减轻,10442.7hm2的流动沙地(丘)被固定,人工半固定、固定沙地明显增加,达到57.2万hm2,比2004年增加40.9万hm2,增长250.0%。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沙化土地实现由扩张向缩减的历史性转变。

表1 2009年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沙化土地程度统计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该区域林草资源总量偏低,覆盖率不高,风沙灾害严重的张家口市森林覆盖率只有21.67%;草场质量处于中等偏下,退化现象严重,载畜能力依旧不足建国初期的1/2。该区仍是河北省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局部地区土地沙化还没有得到根本逆转,大面积的固定、半固定沙化土地如果不能得到更好的植被保护,已经得到治理的土地极容易重新变回沙地,前期的治理成果将前功尽弃。如果生态建设的成果不能得到巩固,林草植被一旦被破坏,“风沙紧逼北京城”的历史将会重演。

表2 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沙化土地面积变化情况 单位:hm2

2 沙化土地治理思路与对策

2.1 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为当地增资源、拓财源”为目标,确立“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总体战略,统筹考虑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和兴利并举,在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前提下,明确治理目标,科学布局,突出重点,攻破难点,优先治理重点流域、重点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建立以山地森林、坝上草原为主,农田和牧场防护林相辅,道路和水系绿色廊道相连,城镇村庄绿化镶嵌,“四网、三带、百片、多点”为一体的生态安全网络体系,明显改善京津周围生态环境。同时,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绿色果品业、绿色养殖业、高效节水农业及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和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四网”是指农田防护林网、牧场防护林网、道路防护林网和水系防护林网。

“三带”是指沿边防风阻沙防护林带、沿坝防风阻沙防护林带、冀北和冀西北生态经济林带。

“百片”是指包括112座大、中、小型水库和5大沙滩等重点地区的绿化片建设。

“多点”是指京津风沙源区的主要村镇绿化建设。

2.2 主要对策与建议

2.2.1 优先生态建设,扩大林草资源,构建京津良好生态屏障 在加强对现有植被保护的基础上,按照“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通过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草)、人工草地建设、基本草场建设等项目,进一步扩大林草资源,完善防护林体系,改善生态环境,构建京津生态安全体系。重点沙化地区要以治理沙化、退化、盐碱化等“三化”土地为重点,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带,积极发展饲料林和薪炭林,加大人工草场和基本草场建设,改良退化草场,尽快建设和恢复林草植被,消除沙源和阻挡西北风沙南侵;重点水源地保护和水土流失地区要以治山、治沙、保水为重点,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水系防护林,积极发展水保经济林、能源林和原料林,建设优质人工草地,改良退化草场,减少下游河流水库淤积和水质污染,改善京津地区水资源环境,提高水的质量;比较平缓的非生态敏感地区以发展高效林果基地为重点,结合基本农田建设,大力营造生态经济林、特色经济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原料林。

2.2.2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按照“生态建设促产业,产业发展促生态”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现有林草资源,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延长产业链条,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从根本上巩固工程建设成果。一是种植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节水、节地型高效特色旱作农业,突出抓好蔬菜、食用菌、中药材以及高效设施农业,逐步建立起不追求粮食自给的多元化的生态种植业体系;二是畜牧业。在确保畜牧产业平稳发展的基础上,调整畜群结构,调减羊群数量,扶持发展乳牛、肉牛、猪、鸡、兔以及鹿、狍、狐等特种养殖,优先发展林下养殖,加快建设和完善畜牧业良种繁育、动物保护、饲草饲料、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等五大体系,促进龙头、基地、农户之间的协调发展。三是林果业。按照“大宗果品更新品种,名特优稀扩大规模”的思路,扶持发展一批优质果品生产基地,推进果品无公害生产,发展一批采摘观光基地,努力将京津风沙源区建成京津地区名、特、优、新绿色果品主要供应基地。同时,在条件适宜地区扶持发展一批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和原料林、饲料林、薪炭林基地,促进林果产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四是农副产业加工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大力扶持能够带动农民增收,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市级以上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发展链条,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五是生态旅游业。坚持“立足保护、适度开发、引资共建、突出特色”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各种旅游资源,加强与京津及周边旅游资源市场的联系,突出生态旅游与避暑度假、观光旅游的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本区旅游资源优势,全面推动本区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2.3 协调区域关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多年来,为保障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保证京津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理顺流域上下游间的生态关系和利益关系,加快京津风沙源区经济社会发展并有效保护流域上游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全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补偿应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借鉴国内外在生态补偿方面的成功经验,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因地制宜选择生态补偿模式,不断完善政府对生态补偿的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实现从国家、区域、产业三个层面对生态保护付出代价者给予合理补偿,逐步建立一个生态效益“有偿使用、全民受益、政府统筹、社会投入”的公平公正、积极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一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生态建设补偿;二是构建区际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三是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投融资体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五是加强生态立法工作,实现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制化。

2.2.4 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单位投资标准,建立多元化的生态建设投入机制 京津风沙源区既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国家应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继续加大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单位投资标准,逐步确立国家在生态建设中投资主体地位,尽快改善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环境。一是按照不同的建设工程采取不同的补助政策。对生态建设主体工程,如植树造林、种草等工程,由国家财政实行全成本投资;对一些生态建设附属工程,如舍饲圈舍、生态移民、林草畜良种繁育等,由国家财政按成本核算的80%给予补助;对能促进生态建设、拉动农民增收的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如食用菌种植、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由国家按成本核算的60%给予补助;对一些可以市场机制解决而目前又无力建设的生态产业项目,如农产品加工、果品加工、生态旅游、农副产品储藏设施等,由国家财政给予贴息贷款。二是根据生态建设任务,建立起适宜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对于配套资金,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确定相应的配套经费比例。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市、县,降低配套经费比例;对于国家级贫困县取消配套经费。三是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积极引导和培育投资市场,拓宽生态建设的投融资渠道,鼓励集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多元投资主体积极投入和参与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工作,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2.2.5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综合协调力度,提高沙化土地治理的质量和效益 全面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效发挥自然资源潜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条件。一是大力推进以集体林权和草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体制改革,加快机制创新,使农民真正享有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制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放宽产品经营权、林木采伐权、林地和草地经营权等方面的权限,减轻税费负担,规范征收税费程序,拓宽投融资渠道,适当放宽贷款担保、抵押条件和年限,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大综合协调力度。沙化土地治理涉及到发改委、财政、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开发、环保等多个部门。因此,建议由各级发改委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区沙化土地治理工作,建立跨部门的合理决策规则、公正决策程序、透明决策过程和高效运行机制,提高政府政策的协调性和一致性,降低工程管理成本,提高工程管理效益。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机制。根据京津风沙源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管理要求,制订相应的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有关技术规程、技术标准,完善检查、验收和审计的有关办法。四是切实改进和完善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严格按规划立项,按项目审批、按项目管理、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实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探索新型管理机制,完善管理手段,推行项目审批制、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多建多补,资金使用实行报帐制,工程建设逐步推行全过程监理制。五是加强监督,严格奖惩。通过加强工程监督、检查验收以及资金稽查与审计,对领导有方、管理规范、措施有力、工程建设质量好、资金使用规范,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反之,要进行处罚。

[1]刘拓.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

[2]李岚,高智,罗静,等.京津冀北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3]李世东,李文华.中国森林生态治理方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王玉忠,张伟,李春贵,等.河北省京津风沙源区生态建设成效分析[J].河北林业科技,2010,(4).

猜你喜欢

沙化京津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五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一千多万公顷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