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探究性试题设计路径初探

2011-03-21浙江省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312000汤国荣

地理教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探究性试题考查

浙江省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312000) 汤国荣

地理探究性试题设计路径初探

浙江省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312000) 汤国荣

纵览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地理试题,不难发现,旨在考查考生探究学习能力和探究思维的试题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地理命题的一个“探索点”,出现了一些探索性的“好题”。可以说,怎样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探究性试题”已成为不少命题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课题。笔者通过对近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探究性试题”进行归类分析和对探究学习特性的理解,总结出一些地理探究性试题的设计路径,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针对探究学习的不同环节,设计以考查学习方法为主旨的探究性试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基本学习环节可简单归纳如下:

针对探究学习的不同环节,可以设计以考查学习方法为主旨的探究性试题(详见下表)。

【试题设计1】 图1是世界某区域图,图2是区域内两地日平均日照时数统计图,图3是区域内大峡谷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K处是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请选择下列两个问题中的一个进行探究。(若两个问题都作答,按问题一赋分)

问题1:大峡谷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可能?根据材料信息说明该大峡谷的主要成因。

问题2:某人在考察日记中对大峡谷有如下记载:“峡谷岩壁是亿万年前的地质沉积物,如同树木的年轮一样,为人们认识地质变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材料中哪一信息能验证他的观点?如要进一步验证他观点的科学性,你认为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

(2)分析西雅图和丹佛两地日平均日照时数差异及原因。

参考答案:(1)问题1:大峡谷形成的自然原因可能有地壳断裂下陷;河流侵蚀下切(地壳抬升后受流水侵蚀);冰川侵蚀下切。证据及推理:由于峡谷岩壁的水平岩层清晰明了,说明其岩层为沉积岩,沉积岩形成时,地势较低,后来地壳上升运动,岩层抬升。河流位于峡谷底部,说明受河流(流水)的强烈切割(侵蚀)。问题2:“峡谷岩壁的水平岩层清晰明了” 的信息能证明其观点。还需要收集:岩层的结构与构造,岩层中有无生物化石等信息。 (2)丹佛各月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大于西雅图,冬季(冬半年)差值更大。原因:西雅图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阴雨天气多;丹佛受山地阻挡,阴雨天气少,冬季阴雨天气远少于西雅图;丹佛地势较高,空气较稀薄;冬半年西雅图的昼长小于丹佛。

〖设计意图〗本题以美国西部区域为空间背景,选取其特殊的地貌景观和气候要素差异为情境材料,从探究学习的②、③、④三个环节入手设计问题,旨在考查考生是否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是否具备探究学习的能力。其中第(1)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能否科学合理地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会通过对有效信息分析处理得出对所观察到的地理现象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试题设计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RCA)指某产业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当RCA>2.50时,有极强的比较优势; 1.25

材料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I)是一国某种产品的净出口额(贸易差额)在该类产品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TCI取值在(-1,-0.6)时有极大竞争劣势;(-0.6,-0.3)有较大的竞争劣势;(-0.3,0)时有微弱的竞争劣势;(0,0.3)时有微弱的竞争优势;(0.3,0.6)有较强竞争优势,(0.6,1)时有极强竞争优势。研究对象从国家变为省份时,能反映某省某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及其程度。下表为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业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I)。

(1)据图4,其中显示性比较优势逐年下降的部门是_____________,具有较强显示性比较优势且保持最稳定的部门是_____________。据表,始终保持极强竞争优势的部门有_____________个。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总体特点。

(3)对于浙江省纺织业竞争优势的变化原因,省统计部门有三个方向:①劳动力资源;②东南亚国家的纺织业;③汇率。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方向,提出你的假设,来说明浙江省纺织业竞争优势的变化原因。网络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源,为了印证你的假设,你选择什么搜索平台进行搜索,搜索的关键词是什么?

参考答案:(1)食品加工及制造业 纺织业 1(2)基本上保持了中等偏上的比较优势(数量状况);比较优势表现稳定,波动较小(时间变化)。产业行业间的竞争优势差异明显,有些部门表现出竞争劣势的状态(数量状况);竞争优势不断下降(时间变化)。(良好稳定的劳动密集)比较优势并没有顺利转化成现实的竞争优势。(3)①劳动力资源:浙江省劳动力资源短缺,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搜索平台:百度(搜狐、搜狗)等。关键词:“浙江省工资水平”“浙江省劳动力短缺”。 ②东南亚国家的纺织业:东南亚地区纺织业发展,成本低,价格优势更明显。搜索平台:百度(搜狐、搜狗)等。关键词:“东南亚纺织业” “东南亚 纺织业 出口”。③汇率: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影响浙江省纺织业的出口。搜索平台:百度(搜狐、搜狗)等。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变化”。

〖设计意图〗本题提供给考生“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RCA)”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I)”两个全新的概念以及详细的图表信息。一方面,要求考生在新情境下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概念,并能将现场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具体问题的分析。另一方面,问题的设计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探究学习能力。第(1)、(2)题侧重于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面对较为复杂的图表、文字信息,能提取有效信息并与问题相联系,进而对问题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第(3)题侧重于探究学习方法的考查,主要关注了探究学习的①、②两个环节,要求考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建立“浙江省纺织业竞争优势的变化原因”的假设。并能确认合适的关键字进行网络搜索收集问题探究所需要的信息。

二、针对探究学习活动方式的不同,设计以考查实践能力为主旨的探究性试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以及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的课程目标。针对探究学习活动方式的不同,可以设计以考查实践能力为主旨的探究性试题(详见下表)。

【试题设计3】浙江省某校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学校附近的丙村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获取了以下相关的信息资料。结合材料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调研思路:

信息材料:①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及土地利用图(图5)。

② 土地适宜类评价因素极限指标(部分)

③ 宜耕土地类评价因素分级指标及评级指数(部分)

(1)若你是该小组成员,请归纳图中甲河的水文特征。

(2)若要对乙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加以规划,需要测量乙地的地形坡度,在图中①、②、③三条测量线中,应选择哪条线进行?假如探究小组对乙区域相关要素进行测量,获得下表中结果,请分析说明乙区域宜规划成何种农业用地比较合适?

(3)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该小组向丙村建议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请你提出具体发展方向及依据,并阐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

参考答案:(1)流量较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上流落差大,流速较快(水力资源丰富)等 (2)②线 测量结果显示坡度超过25°、表土厚度不到1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不宜作为耕作用地,可作为果林用地(与原果林连片发展)。(3)发展方向: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发展家具制造业;利用丰富的水果资源,发展水果加工工业;利用粮食,发展食品加工工业等。 意义: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可以充分发挥该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延长农业生产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增加村镇经济收入,改善村民生活水平等。

〖设计意图〗本题以一次区域土地资源调查为试题设计的切入口,背景材料中提供调研思路,一方面反映了解答试题即是一次学习过程的新理念,另一方面则为后面问题的思考分析打下伏笔。第(1)、(2)题的设计主要侧重于考查考生能否正确处理与分析调查获取的信息材料,能否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出基本合理的解释。第(3)题的设计主要侧重于考查考生能否用语言、文字表达调查研究的结果。

【试题设计4】图6是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为验证某种地理原理而设计的实验装置简图,其实验基本步骤如下:

步骤1 在一平底玻璃缸中加入适量的水,以铺满缸底1~2mm为宜。

步骤2 在玻璃缸底部一侧放一楔形塑料片A。

步骤3 用透明塑料纸蒙住玻璃缸,同时用不透明塑料片B放在塑料纸上(要求塑料片B放在楔形塑料片A相对应的正上方)。

步骤4 把实验装置放在中午的阳光下直晒。

经足够长时间的曝晒后,观察到下列现象:①小水珠在塑料片B处往下滴在楔形塑料片A上;②发现附在塑料纸下的小水珠向塑料片B方向汇聚;③水滴沿楔形塑料片A的斜面流动;④在玻璃缸内塑料纸上发现有凝结的小水珠。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上述观察到的现象,按发生前后的次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 。

(2)说明该实验模拟自然界的哪种地理现象,并在图7中箭头旁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环节名称,以正确表示该地理原理的简要图示。

(3)在上述实验装置中,往楔形塑料片A上均匀地撒上一层极细的沙,请你分析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参考答案:(1)④ ② ① ③ (2)(自然界的)水循环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输送 (3)均匀的细沙层出现被水流冲刷的痕迹

〖设计意图〗本题是一道实验类探究性试题,旨在考查考生能否正确处理与分析实验结果,能否运用地理原理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

【试题设计5】

我国某地区中学的地理研究小组在学校操场上进行立杆测影的观测活动。图8是某日观测的示意图(MN弧是测杆阴影端的连线)。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OA、OB、OM、ON、OP五条线段中,能代表当地的经线是______。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若发现某天,测杆的阴影MN连线与测杆O点距离刚好处在一年之中的平均值,且测杆的长度和阴影OP相等,则该校的纬度是______。

参考答案:(1)OP OP是最短的阴影,属于正午太阳位于最南点时的照射状况,指示南北方向(2)45°N

〖设计意图〗本题是一道地理观测类探究性试题,旨在考查考生能否正确处理与分析观测数据,能否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观测结果。

三、依据探究学习的本质要求,设计以考查探究思维为主旨的探究性试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倡导探究学习,其主旨是通过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促进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科学精神等。从这一角度思考,可以将探究学习的主要目标定位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也就是说,探究学习的核心应是学生探究方法把握和探究思维形成。因此,地理探究性试题设计的又一重要路径是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由果追因”的地理探究思维。这种探究性试题设计方法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已有很好的体现。如2008年宁夏文综卷36题“甲、乙两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2008年全国文综卷Ⅰ第36题“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2010年全国文综卷Ⅰ第36题“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和“说明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等。

【试题设计6】(2010年全国文综卷Ⅱ第36题改编)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9中的三幅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是该区域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

(2)2010年春季节该地出现了影响农业生产的洪水灾害,试说明其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1)有开阔的谷地;有河流灌溉系统;热量满足发展一年一熟的耕作农业;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谷地边缘(灌溉条件较差)区域可以发展畜牧业(农牧业)。

(2)2009年冬至2010年春降水(雪)量高出多年平均值(约15%~20%),2010年4月底以前气温持续低于0℃,4月末到5月初气温快速上升到0℃以上,积雪在短时间内融化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

〖设计意图〗本题是一道以考查考生探究思维为主旨的区域性综合题。从区域空间看,该地位于内陆干旱地区,一般而言,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且不易出现洪水灾害。而问题设计却告诉考生该地是区域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且在2010年春季发生了洪水灾害。要求考生“由果追因”来探究其区域环境的特殊性和气候要素的突变性。同时,图像信息的精确提取与分析对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试题设计7】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图10为河套平原区域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沙坝分布有何特点?并解释成因。

图10 河套平原区域分布图

(2)指出河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生态问题。

(3)近10年来,水道拐周围地区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

参考答案:(1)分布在河流曲流的凸岸。曲流凸岸流速相对

较慢,泥沙沉积作用明显(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2)限制性自然因素是降水量;改造的方式是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可能引发土壤盐渍化和下游水资源短缺;(3)生态保护的需要;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保鲜技术的发展。

〖设计意图〗本题是一道比较典型的区域综合性试题,旨在考查考生的地理空间思维和综合思维。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求考生根据图像信息和区域环境特征对具体的地理问题作出分析判断。其中第(1)问的设计又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探究思维,首先从图像信息中归纳出沙坝分布在凸岸这一特点,再进一步“由果追因”探明河道泥沙沉积条件(水流运动特性)的差异。

猜你喜欢

探究性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