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2011-03-20任云喜
对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现代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和动画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在看到它的优点的同时,也要反思它的不足。归纳起来看,多媒体教学主要有三个倾向。
一是重设计的新颖性,轻课堂的创造性。为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达到预想中的教学效果,教师一般会用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视听兼备。这是传统文字教案所不可比拟的,无论是在信息传达的容量上,还是在知识传授的方法上,都因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一种解放,也是一种束缚。因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局限于多媒体课件,很难或很少从中跳出来,充当了解说员的角色,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这样教师的主导地位往往被消弱了,那种课堂教学应有的即情即景的创造性也受到了限制。而教学过程不是一种“投影式”的再现和接受过程,而是一种“交互式”的创造活动。
二是重教学的工具性,轻教学的艺术性。把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固化”为一些“图文集锦”或“视听片段”,设计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课堂教学链环,可以反复使用,可以任意复制或修改,给教师带来了便利,减轻了工作负担。这是多媒体作为技术时代的产物在教学活动中显示出来的优越性。问题是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事多媒体教学时,专注于课件内容以及播放流程,满足于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而轻视了教师本身在教学活动中的艺术创造和审美传达。教师那种绘声绘色的“肢体语言”没有了,那种丰富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表情”和“眼神”没有了,那种随时走下讲台和学生交流的“亲密接触”没有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就成为了“匠师”而非“艺师”、“良师”。
三是重感官的愉悦性,轻思维的想象性。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视听方面的形象化元素,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形象和轻松愉悦的感受。而从深层来看,学生的想象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可能并没有被激发出来。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的创造性受到限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智性创造,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图片、影像和声音的大量甚至过量的引入,在给学生带来形象直观的同时,对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造成挤压,甚至养成学生一种惰性心理,导致学生依赖多媒体提供的信息和画面,满足于眼前的所见所闻,不去打开逻辑思维的闸门和诗性想象的缰绳。
鉴于此,我们必须在反思中改进多媒体教学。
一是为我所用而非为我独享。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是为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服务的。也就是说,在多媒体教学中,要立足教学内容,着眼于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创造性。这也就意味着,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方式和手段,我们只能拿过来“为我所用”,而不是教学改革的全部,不能“为我独享”,独尊此道。我们要把从方法、手段的革新,到教学内容的改革,再到教师课堂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视为一个系统工程综合思考。
二是适可而止而非尽其所能。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选准媒体,留有余地,不要堆砌得过多过满,不能一味求美观求刺激,用图片和声音去挤占文字甚至掩盖文字。只有在媒体的选择上把握得当,并且掌握好文字、图片、声音乃至活动影像的搭配比例,学生才不会仅仅是去“看”,或者“听”,而是还要“思”,还要“想”,甚至还要“疑”,还要“问”,这样就调动了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了人才培养的目的。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既要根据学科特点来合理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又要兼顾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三是有所作为而非无所不为。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不能繁琐或花哨,切忌为了装门面加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且有碍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东西。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上,切忌面面俱到。内容、形式不可牵强附会,以免偏离教学的主要目标,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在多媒体课件编辑合成过程中,要通过艺术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统一,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澧县教师进修学校任云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