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呼唤教育智慧

2011-03-20苌光锤

文教资料 2011年3期
关键词:智慧过程教育

刘 雪 韩 丽 苌光锤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一、教育智慧的解读

人的发展与实现,是一个满溢幸福的过程。然而,时代的快节奏,社会的新要求,家长的高期望,学生的难引导,使得部分教师教得心力交瘁,学生学得痛苦不堪,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罗素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制造机械,而是在造成人。”教育是发展人、实现人的事业。这里的“人”,指的是处于教育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教师的发展与实现是学生发展与实现的前提。我认为,教师要鲜活教育思想,创新工作方式,探寻教育真谛,体验教育幸福,离不开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智慧。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教育智慧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得以体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田慧生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智慧?如同智慧之于个体一样,教育智慧之于教育,同样体现为教育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从大的方面讲,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教育智慧作为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往往对教育本义体悟深刻,具有高度的职业感和责任感,对教育事业怀有深情,付出辛劳,勤于实践,善于反思,不断催生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真正体验到教育的巨大幸福。教育智慧应该是教师追寻、体验教育幸福的支点。教育智慧,造就了智慧型教师,支撑着教育幸福。

二、教育智慧的缺失

自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后,各级各类教育部门都围绕要求对教师进行了培训,但部分教师的课堂行为没有根本改观,依然如故。对教师来说,他们并不缺少改革的热情,但是他们的实际教学行为与他们表达的教育观念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教育智慧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规律性的把握,是教师对教学的一种深层的认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强调以知识为中心,只注重教学的知识的传承价值,狭隘的教学理论认识束缚了教师的理论视野,影响了教师对于教育意义、价值及教学活动丰富内涵的全面认识与把握。理论上对教学价值的简单化导致了实践操作中的简单化倾向,教学被简化成知识的授受过程,甚至为知识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精确化,视教学活动为可精确预设、程序化造作的流程。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步骤所用的时间都被精确设计,教学过程的程序化、细节化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创造性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导致教育智慧的缺失。

三、时代呼唤教育智慧

1.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育智慧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或潜在影响的品质。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为教师资格取得所要求的素养,表现为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具备一定的专业化素质和教学技能素质;中间层次为熟练地进行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素养,表现为具有较新的教育理念、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现代教育能力;高层次的专业素养则集中表现为由各种教育能力生成的丰富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过程,就是教师教育智慧不断生成、丰富的过程。教育智慧是教师终生追求的一种专业境界,是教师专业发展达到成熟的标志,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

2.教师的生命质量提升需要教育智慧

传统学校的教师都本着“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的教育理念。充满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变成低层次的简单劳作,传道授业变成了可敬的单向消耗,教师的生存状态、生命质量的提升被忽视。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原点。“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高,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突破”。假如把牺牲的行为看成是只对别人有意义而对自己毫无意义的行为,这恰恰意味着自己只不过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个显示着人的价值的人。如果一个人自身是无价值的,那么他所作的牺牲也就成为无道德价值的贡献。因此,在关心学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发展教师,师生同益才是教育合理的发展目标。教师要发展,就必须把人的培养看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会使教师职业极富创造性,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育情景千姿百态,教育内容千变万化。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对象、情景、内容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创造出适宜的教育方法。教育智慧能使教师的职业不是照亮别人、毁灭自己的蜡烛,它会让教师体会到创造性工作所带来的充实和幸福,从而获得人生价值、生命价值的提升。

3.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

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新课改在价值取向上由知识本位发展为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教学过程变成了一个由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课程内容由预定性、封闭性向开放性、生成性转型;课程评价由单一性、标准化向多元化、个性化转型,这些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教学改革呈现出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教学活动自身的特异性、多边性、不确定性都对教师洞悉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提出了要求,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水平,成为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契机。

四、教育智慧生成的途径

教育智慧,既是一种教育综合能力,又是一种教育品质、状态和境界。也许我们还不能准确无误地拟定一套催生教育智慧的“操作程序”,但是,教育智慧的生成还是“有迹可求”的。

1.教育智慧的支撑是美德

教育,需要教师有虔诚的教育信仰、有起支撑作用的美德。教师的美德,首要的是热爱,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教育。热爱是教育的动力。教师的美德,还有民主、宽容、明智等。教师的民主与宽容,唤醒的是学生的向学之心和向善之志。明智,可以看作是聪明加上谨慎,聪明是“知”,谨慎是“行”,知与行的结合,才足以显示一个人的明智。教育无小事,明智对教师来说尤其重要。明智的教师更能把握教育时机,捕捉教育细节,达到神奇的教育效果。

2.教育智慧的起点是知识

知识是智慧的基础,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智慧。零散的知识不能形成智慧,完备的有结构的知识是教育智慧产生的沃土。智慧产生于知识,特别是产生于教师的个人知识。教师的教育智慧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扎根于生动的教育实践体验,产生于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自我研究与反思,来源于教师的自我发展愿景与努力,萌发于自我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以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为前提,只有那些注重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的教师,才有可能体验到教育智慧的魅力。

3.教育智慧的关键是思考

教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思考者。思考,是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丰富专业知识、寻求最佳策略、锤炼教育艺术的基础。思考,必须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思考,让教师叩问教育本义,明确教育方向,融洽师生关系,优化教育环节,催生教育智慧,实现自身价值。教育离不开思考,因为教育就存在于形成清醒敏锐的、谨慎细致的思维习惯之中。反思是思考的重要形式,教师的教育反思必不可少。反思,是为人类基于探究外部物质世界活动的经验来追寻事物本质和意义的内心活动。反思的过程不仅仅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内“醒”的过程。换句话说,反思就是唤醒自我。反思源于心灵的力量,是心灵成长的原动力。

4.教育智慧的永存是细节

教育智慧体现在教育教学具体情境的细节中。教育在生活世界中,就像爱和友谊一样,存在于这种情感的亲身体验中。智慧体现在教育情境的细节里。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会用心地去看学生,注意一个害羞的表情,注意一种情绪的流露,注意一次期待的渴望,这种“看”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而是带着责任感、用自己的整个身心去看,这种“看”能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在“看”的过程中,教师有了思考,捕捉教育细节,挥洒教育智慧,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顾明远主编.现代教师读本[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3]傅佩荣.生活哲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4]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

[5]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三联书店,2002.

[6]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

[7]成尚荣.智慧教育:教育的智慧选择[J].苏州教育研究,2004,(9).

[8]方展画.教师如何寻求和创造职业幸福[J].成才导报,2007,(9).

猜你喜欢

智慧过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