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的德育建设

2011-03-20刘秋收

文教资料 2011年2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工作者德育

刘秋收

(洛阳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洛阳 471000)

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的德育建设

刘秋收

(洛阳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洛阳 471000)

网络环境下,高校的德育建设面临新的问题——网络德育建设。高校网络德育建设应该坚持“三贴近”原则,建设专门的德育网站,培养网络德育专业工作者队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加强网络管理,把握正确导向,使高校德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校网络德育“三贴近”原则新方法

网络环境下,信息消除了地域和国界,各种各样的言论和观点铺天盖地。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往往无所适从;面对网上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困惑。这就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网络德育建设。

一般认为网络德育就是指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所开展的一系列德育活动,与现行德育相比,它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趣味性、预见性、能动性和超时空性等特点。网络德育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的延伸,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探索网络德育教育的新方法就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高校网络德育应坚持“三贴近”原则

1.贴近实际。

网络德育在内容上应当是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网络德育的中心任务应当是立足实际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关心国内外大事和社会生活。因此,网络德育必须密切关注时事政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适应现阶段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现实。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出现的矛盾,都会引起大学生的普遍关注。这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了解研究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做出合情合理的判断,帮助大学生认清形势,澄清模糊认识,解除思想困惑。

2.贴近生活。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建设不是要求我们脱离生活实际,反而要求我们更加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尤其是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调查实际情况,发现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正确引导。大学生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德育工作者应当善于从中挖掘生动事例和感人事迹,通过网络加大宣传,以此激励大学生乐观向上,奋发图强,使网络德育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

3.贴近学生。

高校网络德育贴近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大学生的意愿,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更好地促进他们成才。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以关爱学生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的境界、实现学生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时时处处体现“育人为本”的思想。网络德育的本质要求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纪教育。在网络世界中,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得尤为充分,因此要特别注意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贴近学生,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实现学生的切身利益,高校的所有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要始终着眼于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校网络德育的方法探索

1.建设专门的德育网站。

在校园网络建设中,应该为德育设置专区,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各项内容都充分地体现其中。德育网站既是网络思想工作者的教育手段,又是网络德育的教育工具,因此,高校领导及思想工作者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不断更新完善,使其功能充分发挥,收到理想的效果。

德育网站应该功能齐全,这就需要学校动用各种相关资源,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开发有校园特色的网站板块,努力把“两课”教育融入网络,发挥网络的开放性、传播性等优势,在网上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但是过于单调的思想政治宣传往往会引起大学生的反感,要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就要探索网络德育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实施道德教育,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疏导讨论的方法,使网络德育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所喜爱的方式,以达到预期教育目标。

另外,我们还应该加强高校间的联系,学习比较成熟的德育网站的经验,比如像“清华红色网站”这样的专门宣传邓小平理论的网站,还有像“北大在线”、“北大青年”这样的既坚持正确导向又能体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时代精神的网站,它们的成功经验都可以为其他高校学习和交流。如果能够进一步突破技术限制,形成全国各高校互联互通的德育网络系统,则既能体现地方特色,又能实现资源共享,那么将会更大地发挥网络德育的作用。

2.培养网络德育专业工作者队伍。

高校德育网站建设外在形式固然很重要,但是网络德育工作绝不是单纯性的技术性管理,而是集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综合性工作。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在网络文化背景下针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及过程的新变化,尽快培养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合理的“专家型”高校网络德育专业人才队伍,使他们成为当前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专业的网络德育工作者必须成长为一名“专家”,才有可能胜任日益繁重、复杂、艰巨、高标准的德育理论研究和日常实践活动,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高校应加强对网络德育专业工作者的培养。目前大学德育队伍经过学习和培训,大部分已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日常的德育工作,但开发德育软件、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建设德育网站等更深层的德育工作还有一定困难。所以对网络德育人才队伍的培训要具有针对性,使德育工作者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网络知识技能,才可能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采用声、文、图、像的综合表现形式来表达教育内容,增加教育信息容量,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提高大学德育的时效性。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建设。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校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当顺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到网络上。目前不少高校已开始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网站,但建设速度还比较缓慢,内容还比较简单,往往只是上传了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纲、教材、练习题,也有的高校上传了部分讲课录像。为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作用,应当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挑选理论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老师讲授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大学生享受优质教学资源;要上传丰富的参考书、参考资料,以满足有网上阅读习惯的学生的需要;要定期开展网上答疑,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在线辅导。另外,还应该展示有关内容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增强思想理论课的文化含量。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网络德育不是单向的宣传教育,而且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一切工作都是无效的。所以我们还应该采取各项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发挥主体作用。例如,党团组织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都可以利用德育网络,学生活动社区还可以在网上建立“社区管理模式”,让学生尝试参与社区管理。还可以开展“网页设计”、“虚拟家庭”等活动,激发广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使德育网站成为学生网上的精神家园。另外,还可以在网络上设置电子意见信箱,倾听学生对学校日常管理和对老师在教学方法、内容上的一些意见和要求,使德育网络成为学生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的阵地,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5.加强网络管理,把握正确导向。

网络德育具有较强政治性和导向性,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慎重对待,防止出现政治错误和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网络德育工作者在网上开展丰富的思想教育活动时,要加强对网上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管理:对于有益的信息,要积极推介,扩大影响;对于不同的声音,要进行甄别、分析,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有害的信息,要坚决予以删除,决不允许其流传、泛滥。

从学生角度来讲,由于网上行为具有隐蔽性、匿名性的特点,加之目前网络监控技术还不成熟,他们在其他网络上仍然可以看到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现象,所以我们在网络德育教学中还应增加“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依法使用网络”、“做文明网民”等相关内容,在网上与大学生开展网络道德大讨论等活动,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使他们能够依靠自身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依靠发挥自身内在的人格力量来抵制有害信息的腐蚀。另外,加强网络管理还需要建立网络德育工作管理制度,以保证网络德育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领导、部门主管、网络信息员的岗位责任。

网络环境下呼唤的是开放的德育观念,为了适应网络条件下的社会,德育教育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创新和改进。高校网络德育教育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要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既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1] 肖光荣.论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德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3).

[2] 尚元东.大学生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探索,2008,(6).

[3] 张晓明,李爱民.试论互联网时代的大学德育[J].湖北社会科学,2001,(9).

[4] 诸凤娟.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2).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工作者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