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模式的哲学反思

2011-03-20彭宏伟

文教资料 2011年27期
关键词:工业化民主信息化

彭宏伟

(北京工业大学 实验学院,北京 101100)

“中国模式”成为世界的流行话语,举世瞩目,直接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突出的是在经济上取得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梦寐以求的巨大成功。中国模式成为继美国模式、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之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又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扎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吸收借鉴了世界主流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国特点和现代化的普遍特征,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与其他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但是,我们在解释、宣传和充分肯定中国模式的同时,也要反思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模式。

一、中国模式之经济发展模式问题

毫无疑问,发展经济是中国模式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近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经济发展中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内需不足、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欠佳、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浪费与不足、官僚与资本的结合危害经济发展,还有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以及一、二、三产业不协调,投资与消费之间不协调,等等。在国际经济体系中,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过大,在国际经济分工体系处于末端的不利地位。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扎扎实实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摆脱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不利地位。

首先,要扎实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工业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核心。目前,中国已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这是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其次,要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我们应当紧紧抓住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化的历史机遇,将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一方面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注重发挥信息化在工业发展中产生的倍增效应和催化效应。另一方面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产业支撑,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推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最后,积极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进程,快速提高城镇化率。中国城镇化是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小城市及小城镇为基础,协调发展,增强城镇容纳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内的更强大的就业能力。

在不断完善国民经济体系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增强经济的世界影响力,进而改变不利的地位,成为经济强国。

二、中国模式之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总体上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最关键的是个别领导和部门依靠手中的公共权力与经济相结合,谋取私利,造成吏治腐败,主要表现在权力寻租、设租,官僚主义,官商勾结谋取私利,以及行政决策失误与错误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等等。其根源在于政府的角色定位不当、权力设计不合理、腐朽思想的影响等。

解决政治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基本的途径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既是理念,又是方法,是二者的统一。民主作为一种政治理念,把多数投票的规则置于中心和最重要的体制位置,即首先要明确某个确定的社会组织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多数同意的原则是该社会组织进行决策和共同行动的唯一依据。关于民主的形式,最根本的是提高选举的层次和普遍性。从目前的县级直选到市、到省、到全国,直到最高层次的普选,逐层推进。我们并不抽象地反对普选,关键是普选的进程要符合中国国情。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曾经设想:“大陆在下个世纪,经过半个世纪以后可以实行普选。”[1]这将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里程碑式的具体目标,虽然任重道远,但我们还是应该抓住机遇,审时度势,打造中国特色的民主理念、民主价值和民主方式,塑造富有政治生命力和吸引力的中国政治体制模式。

无论是民主的理念还是形式,主要是针对历史上长期以来的独裁统治与管理的问题而诞生的一种崭新的理念。民主政治作为当代最高级的政治统治形式,实现了每个个人、社会组织、社会集团表达愿望的平等性,彻底否认了“救世主”、“超人”的存在,同样彻底否认了以“救世主”的身份和形象而为人们安排好一切的任何一种社会力量、政治力量的意义,突出强调了社会的自主性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社会管理者阶层不再是超越社会之上的发号施令者,人民群众不再是被动的命令的执行者,而是形成人民群众与社会管理者之间平等的、良性的互动关系,权力腐败、家长制、决策随意等丑恶现象动摇了社会基础和体制基础,从根本上改观政治体制的运行,这就是民主政治的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三、中国模式之文化建设问题

中国文化领域最突出的特征是文化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即三种不同形态的文化并存。就目前情况看,中国文化主要是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五四运动以前的中国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三部分组合而成。在这三者之中,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的文化基础和主流,引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以“复兴儒学”为宗旨的“传统文化热”由于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从而表明传统文化在我国要重新占据主导地位不过是一场梦幻。对西方文化的引进、研究与吸纳,表现出中国文化渴望了解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化对话并参与到世界未来文化形态建构中来的强烈意象。作为引领世界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西方国家,其文化对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来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我们既不能简单排斥,又不能全盘接受。

要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摈弃各种成见、偏见、门户之见,避免情绪化评判,遵从科学和理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与立场,在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三者的融通、会合方面多下工夫,增强原创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把全部热忱投注到中国现代化的实际进程之中去,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文化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现代文化的“综合创新”中构建中国文化。正如张岱年先生指出:“综合中西文化之长而创造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2]综合创新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只有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反对文化折中主义,才能不断创造出先进的、健康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通过反思可以发现,中国模式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协调,但毕竟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发展模式,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发展史上,创造了新的辉煌。面对未来,我们应当充满信心,不卑不亢,积极研究和宣传中国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让整个人类共同分享我们的成功经验,这是中国模式对人类发展的重大贡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220-221.

[2]张岱年.张岱年哲学文选(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281.

本文为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工业化民主信息化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