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2011-03-20吴杰

文教资料 2011年11期
关键词:工学顶岗职业院校

吴杰

(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徐州221116)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吴杰

(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徐州221116)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形式,它的实施与推广对高职院校的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在职业院校顶岗实习过程中渗透精细化管理理念,对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有效对接、促进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职业院校 顶岗实习 精细化管理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形式,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所实施的工学结合,基本模式是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分别在学校和企业展开和完成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基本能够与职业技能活动吻合,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职业院校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它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我国目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立法不完善,国家缺乏配套政策的支持。

在没有政府明确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企业积极性不高,大多数企业由于害怕影响到生产安排、产品质量等,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这一点在医药行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部分企业仅将顶岗实习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

一些企业碍于情面勉强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却无真正的岗位提供给学生,最终只能是走走过场,学生学不到真本领;一些企业欢迎学生去顶岗实习,目的是利用学生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发少量补贴,以廉价劳动力给企业创造财富,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什么。这样的顶岗实习达不到教学目标,严重影响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部分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不足,对校外实训基地有依附心理。

部分院校由于校内实训基地不足,难以满足学生正常的实训要求,对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有依附心理,造成主体地位不平等,对于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既不敢怒,更不敢言。

(四)顶岗实习管理落实不到位。

目前,实习企业落实难度大,实习管理教师配备困难,一部分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处于“放羊”状态[1],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无法求助也造成学生管理的困难。最后只是为评估而做材料,难以取得应有的实习效果,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宣传力度不够,学生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到位,部分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就是到企业干活,是去当廉价劳动力,是学校在推卸责任,从而不愿去顶岗实习,或在实习过程中消极怠工,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和上进心,对学校造成负面影响。

二、精细化管理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应用

工学结合是一项涉及企业、学校和学生,关系到学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活动过程,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必须有国家、企业、学校和学生的相互支持。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它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顶岗实习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这就要求参与此过程的每一个人都要把工作做到位。

(一)国家政策的扶持是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前提。

1.企业优惠政策。

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细化免税政策[2]、经费补贴政策等,鼓励企业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加拿大的免税减税政策。要明确税收优惠或给予经费补贴的行业企业的范围、优惠幅度或补贴标准、执行时间、协调督办机构等。

2.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在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学校可根据学生具体实训情况,企业可以给实习学生颁发行业通行的“阶段性实训证书”[3]。如德国实行权威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得到认证的职业资格在全行业中得到认可,其有效性被社会广泛接受。

3.明确实习学生的法律地位。

首先,成立由相关政府部门、院校、企业组建的工学结合方面的专家委员会,负责向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加强对本地区的指导和监督,促进院校与企业的交流和对话,确保工学结合的质量和广泛的社会意义,以此推动工学结合的推广与完善。

其次,加大对职业院校的监管力度:顶岗实习之前,应将校企合作学校的资质证书复印件、实习协议、学生名册等材料报送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只有经核备案后才可以在企业内开展实习活动。

最后,借鉴境外职业培训法律的规定,制定相关的权益保障制度:将实习学生视为“特殊劳动者”,享有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者应具有的相关权利。合理确定学生顶岗实习时的工作时间及实习单位应向实习学生支付的劳动报酬,防止过度使用职校学生实习。学校和企业的职责等问题都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

(二)合作单位的谨慎选择是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基础。

1.合理选择合作企业。

学校可以选择省内一些管理规范、用工需求量大和社会声誉好的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使之成为真正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稳定顶岗实习基地。实习单位能够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条件并对实习学生进行岗位培训。

2.尽量做到学生的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

学生在企业内从事的实习工作应与在学校学习的专业技术、教育内容相一致或相近,要让学生在若干个企业间或企业相关岗位间进行轮换,使学生真正了解企业实际的运作情况。

3.合理安排实习学生劳动时间。

企业应严格遵循劳动法规定,安排实习学生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实习学生在节假日享有休息的权力,避免安排实习学生从事夜班或进行加班。另外,对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期限应当作出限制,如规定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间等。

(三)学校自身条件的完善是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保障。

1.组织结构的完善。

职业院校要建立校企之间的工学结合领导小组[4-5],校企双方共同负责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的具体实施。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要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整个过程的规划、实施、监督等一系列的活动,要建立规范的运作制度,做到有章程、有过程、有任务、有考核、有效果。

首先,职业院校要按照制定的运行机制,每年开展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确定专业的服务面向、就业岗位及与岗位相关的职业能力,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其次,继续完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有计划地选拔相关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要对顶岗实习学生起到督促与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以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职业技能继续培训,从而实现双赢。

2.责任的完善性。

校企双方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校就实习事宜与实习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在确定的双方权利、义务条款中,明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主要负责学生工作之余的学习和生活,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学校委派实习指导老师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的教学,实习单位配备业务熟练、责任感强的一线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负责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指导与管理,与学校的指导教师分别代表校企双方行使职权,对实习过程进行全面监控与督导,确保实习按计划进行。

3.校内实训基地的再建设。

与企业合作开发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6],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和“工人”,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人员。校内基地的生产经营功能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创造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为学校提供实习机会,拉近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丰富顶岗实习的内涵,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使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从事生产性实训,降低教学成本,促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全面开展。

4.顶岗实习教学的管理。

(1)计划的制定:围绕企业生产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建立动态的教学管理过程,随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2)时间的确定:工与学可一次交替,也可以多次交替。可以根据企业生产的淡旺季安排顶岗实习,也可以将学生的顶岗实习安排在假期,让学生有尽量多的真实工作经历,每次实习时要有记录、有认证。毕业时学校给合格的学生颁发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签发的“阶段性实践证书”,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优势。

(3)人数的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既可集中又可分散安排,规模大的企业可以考虑集中安排,规模小的企业则可以考虑每次安排几个人。这样做既考虑了实际情况,减轻了企业的压力,又使学生得到了实惠。后者虽然加大了学校工作的难度,却增强了学校与外界的联系,提高了学校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社会知名度。

(4)教学的安排:编写符合实习单位实际的设备、技术的校本教材、讲义和指导书,充分结合企业实际,积极采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结合生产实际,学生根据自身的工作安排选择时间参加集中授课,解决学生“工有余”而“学不足”的问题,保证理论课的授课量。同时也要将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车间的管理规定等编印成册,作为教学辅导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生产流程等规章制度了然于心,并用以指导学生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

(5)过程的监控:做好学生实习跟踪管理工作,学生实习期间,应安排指导老师定期下实习单位进行巡回检查,及时了解实习动态,做好学生的出勤、安全和纪律记录情况,积极为学生排忧解难[7]。实习结束前,实习单位要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全面测试和考核,对学生的实习工作作出综合评价与鉴定。在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企业班组长、学生三方要相互配合、及时沟通。

(四)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要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并非单纯的专业技能的学习,而是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过程。要善于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既不同又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育与实习车间的有机结合,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自己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等需要的能力。要认识到顶岗实习可有多样化的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选择,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有联系,并不必苛求专业对口,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促进就业的一种机制,又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人才的途径与方法。校企合作通过精细化管理建立了规范的运作制度,加强了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共享了校企优质资源,搭建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平台,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1]程云燕,刘永福.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管理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

[2]朱小平.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制度化建设[J].高等职业教育.2009.9.

[3]张燕平,成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

[4]朱春瑜.系部顶岗实习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高等函授学报,2008.11.

[5]李智勇.管理学视角下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3.

[6]蔡勤生.高职院校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6.

[7]朱丹.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7.

猜你喜欢

工学顶岗职业院校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盐工学人
——李 琦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工学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