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1-03-20柳春林

文教资料 2011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柳春林

(西安石油大学党委组织部,陕西西安710065)

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柳春林

(西安石油大学党委组织部,陕西西安710065)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力量,是学生工作队伍最主要的组成。当前,全国大多数高校面临着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德育教育情况不容乐观的严峻形势,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刻不容缓。高校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分工,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培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问题 对策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对于高校培养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十分重要。从目前情况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留不住人”、“留得住人留不住心”等问题。为使学生思想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重视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素质势在必行。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职能不明确,定位不清楚。

目前,多数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能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按职能规定来执行,造成辅导员工作职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明确。明晰辅导员的职责并严格执行是使辅导员在其本职岗位上有效地开展工作的前提。辅导员从事的是德育教育方面的重要工作,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辅导员工作职能的宽泛,内容的繁杂琐碎,使得一些年轻辅导员开展工作时感到工作经验欠缺,影响了工作效果。

(二)机制不健全,管理多头现象严重。

大多数高校的辅导员都存在严重多头管理的现象,从学生处、院系、团委、教务处、保卫处、财务处,宣传部、组织部、校学生会等都可以对辅导员下达工作指令,只要涉及到学生方面的工作则几乎都离不开辅导员参与。所以辅导员中流传一句话:“辅导员是万金油,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由于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以及多年形成的“传统”,因而辅导员的职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全能”现象,工作不仅涉及大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文体、家庭等方面,而且要参与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例如,一些高校二级学院的教学办公室常常将本部门的工作指派给辅导员来做,使辅导员实际成了教学办的一员,而各涉及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也往往将本部门工作不同程度地落实到辅导员身上,致使辅导的管理职责含混不清,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情就找辅导员来解决,形成严重的多头管理现象。

(三)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水平低,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从当前情况看,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要是由比较年轻的、工作时间不长的辅导员构成的,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学刚刚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辅导员。整体来看,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水平偏低,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多数辅导员存在将来想要转岗或者考研另谋出路等想法,加之工作任务繁杂无序,使得辅导员没有时间也没有打算在工作的理论水平上和工作的深入上下功夫,大部分人只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临时性的或者过渡性的工作,只要一有机会就会脱离这支队伍。另外,辅导员大部分都是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工作时间短,经验欠缺,而一些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辅导员又绝大多数已经转岗,对新上任的辅导员缺少带动作用,造成他们开展工作时只凭借当学生干部时的经验,不能站在较高的角度来看问题,导致学生工作方法简单、育人效果不佳等情况。

(四)激励与考核机制不完善。

辅导员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完善是造成辅导员工作不力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从高校的情况看,由于辅导员大多都比较年轻,工作时间短,学历和职称一般也较低,因此工资和奖金一般都处于学校的底层,而工作却非常杂,经常要加班,付出相对来说要比同层次的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多,但收入却比其少,造成辅导员有不公平感。在对辅导员的考核方面,也存在考核机制不规范、不科学的问题。科学的考核方法能起到激励作用,不科学或不规范的考核则会消减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辅导员的工作效果有些方面很难量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或者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体现得并不明显,所以工作考核的结果往往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情况,其结果是造成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下降。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明确辅导员的职能和定位。

2004年中央16号文件将辅导员定义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随后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也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所以高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要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辅导员是专业性强、素质要求高的教师,其工作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其职责有别于任课老师。明确辅导员工作是一种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逐步推行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为专职辅导员的聘任、考核、晋升等设计职业通道,使他们能在学生工作岗位上工作有动力,发展有前景[1]。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管理机制。

严格的制度、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搞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学校要制定和完善辅导员选聘制度、工作条例、目标责任制、政治学习制度、业务学习制度等,以确保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要严格落实好选聘制度,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综合素质优良的要求,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对辅导员实行严格、规范的考核、考试,把好入口关;组织学习好辅导员工作条例,使他们对本职工作有充分的认识;落实好目标责任制和各学习制度,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把辅导员队伍打造成一支政治好、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

辅导员的工作强度大,要求高,责任重,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考核办法,才能稳定队伍,培养出一支能长期胜任辅导员工作的中坚力量。学校要制定一套严格、规范的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使那些工作努力、方法得当的辅导员得到学校的肯定。这里固然有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但合理而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不可缺少的。具体来说,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因此,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辅导员的生活待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辅导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另一方面,要注重辅导员思想道德及精神世界的激励,与物质激励相比,精神激励更为重要,使辅导员的工作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

(四)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

为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强化工作效果,提高工作效率,高校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丰富的知识、较强的能力、良好的道德、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是一名合格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汪麟认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是依托于一定的专业培训系统的群体素质提升过程,表现为“表现专业道德、提高自身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过程”[2]。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党建、日常教育和心理健康等工作,需要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学识,必须具有出色的沟通能力、卓越的管理技巧。辅导员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大学生今后的思想和行为。因此,要切实重视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校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和促进辅导员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发展自己,而不是使辅导员岗位成为他们的一个跳板,要采取措施稳定队伍,防止过快流动。同时,要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进行专业化教育,扭转辅导员工作受轻视的现象,建成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辅导员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加速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成为高校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1]文晓灵.从中美比较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9.

[2]汪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探析[J].高校研究,2006,(4):2.

猜你喜欢

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