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脉朗读教学,提升训练实效

2011-03-20

文教资料 2011年15期
关键词:形式课文教学

许 龑

(常州市荆川小学,江苏 常州 213000)

近期我参加了“现代与经典”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第一天就听到了特级教师贾志敏朴实而扎实的《卖鱼的人》一课教学。同时拿到了贾老师的一篇随笔《老于的烦恼》,在其中看到了另一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烦恼:现在全国的孩子有百分之九十的不会读书。对于两位老专家的担忧,我感触很深。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今语文教学较重视过深的讲解分析,挖掘内涵,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运用,而最基本的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却忽视了。即使关注了,也只是浮光掠影,走走形式。我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提出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以求教于大家。

一、为朗读教学“把脉”

1.朗读的时间不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一些老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老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读的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老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虽然有指导但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老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而且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4.阅读就是放声读

走进当今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朗朗书声如春风乍起。老师采用自由读、分组读、齐读、对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可以说,发出声音的读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回归,但是不出声的读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出现的频率却不是很高。许多阅读课,大多采用出声读的形式而很少采用默读的形式,“书声朗朗”成了他们课堂值得炫耀的亮点。

二、优化朗读教学,提升训练实效

1.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从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2.扩大训练范围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3.精选训练重点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能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4.合理运用形式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以下几点。

(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的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和“唱读”的温床。

(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以前,我们不相信学生,总喜欢把知识掰开了、揉碎了喂给学生,在那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到了系统的知识,但能力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我们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逐渐地放开手脚,把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朗读的天空翱翔。

猜你喜欢

形式课文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