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艺术中的四种唱法
2011-03-20徐大公
徐大公
(中州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自2008年由中央电视台以美声、民族、流行和原生态四种唱法为称,举办了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之后,在我国乐坛上,以及全国各地区的各类声乐比赛中,以“美声、民族、流行、原生态”四种唱法为名进行分类的演唱形式,已被人们逐渐习惯认可。
这四种唱法主要由于演唱风格、吐字咬字力度、行腔特点的不同,而使演唱方法、演唱技巧的不同而形成的。所谓唱法,即演唱的方法,它是一种特有的演唱模式,这形成于声乐作品的演唱实践之中。其含义包括用嗓方式、歌唱表演形式、语言特征、声音的风格与调节、发声技巧和审美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任何歌唱的方法都不可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决定着歌曲作品的内容、题材和唱法。再加之各民族和地域间的交流、合作逐渐增多,各文化间相互补充、相互吸收、相互取舍、相互包容的影响日益加大。歌唱的方法也随着时代的要求、审美观和审美情趣的变化在演变、发展,逐渐形成了代表当今主流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原生态唱法”等四大唱法。下面就着重简述这四大唱法的形态特征。
一、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从字义上来讲是“美好的歌唱”意思,可以理解成西洋艺术唱法。美声唱法发音时喉头位置较低,因而音色明亮、丰满、圆润、松弛,声音具有一种金属色彩、富于共鸣的音质,音色优美、发声自如、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流丽灵活为其特点,声区统一,主张胸腹混合式的横膈膜呼吸法。美声唱法要求起音轻松明亮、准确圆润,对音量的控制不是由喉部肌肉来调整的,而是依靠气息来控制的。
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声和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运用。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协调运用起来。这种唱法本身具有它特有的音响特色及“味道”。演唱时混合声区、混合共鸣、真假声混合、各器官共鸣会同时出现。
美声唱法自诞生到现在,约经历了四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由于它系统的训练,科学的发声,优美的声音,表现力丰富和较全面的声音技巧,因此得到世界普遍承认和接受,被世人公认为是完美的声乐艺术,至今经久不衰。在各国的声乐学院中,也几乎是“美声唱法”的一统天下。
二、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是由我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民族唱法的主要特点是,口咽腔的着力点比较前,口腔喷弹力较大。以口腔共鸣为主也掺入头腔共鸣,咬字发音的因素转换较慢,棱角较大,声音走向横竖相当,声音点面合适,字声融洽。声音色调明亮,声音个性强,以味为主,手法变换多样。音色甜、脆、直、润、水,气息运用灵活。民族唱法的特点是,声音听起来很甜美,吐字清晰,气息讲究,音调多高亢。
民族新唱法主要是在继承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借鉴了美声唱法的特点,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出来的一种完美的唱法。这种唱法既有民族唱法的优点,例如咬字吐字清晰,声音甜美,气息灵活;又有美声唱法的声区统一,音域宽广,真假声结合的特点。这种唱法使民歌歌唱演员的唱龄延长。同时,这种唱法能自如地演唱民族歌剧的大段唱腔,这是我国优秀声乐教育事业工作者多年研究努力的可喜成果。
在发声方法上,民族唱法强调喉咙适当打开,并使喉头保持在相对稳定的位置上,要求声音必须充分唱出来、充分靠前,不能“含”在嘴巴里和喉咙里,否则吐字的清晰和声音的传送就会有问题。
在呼吸方法上,民族唱法强调吸气时气沉丹田,主张运用丹田气支持发声,它与西欧传统唱法运用横膈膜、腹部支持气息发声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完全一致的。中国民族唱法强调一个“深”字,而西洋唱法要求气息放下来,也是这个意思。在声量控制的性质方面,中国民族唱法叫它抑、扬、顿、挫,而外国人叫它软起首、硬起首,渐强渐弱。可见两种唱法都肯定气息控制的作用。
三、流行唱法
该唱法原来叫通俗唱法,从2008年第13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开始,改称为流行唱法。这一名称是由于流行歌曲的演唱而产生。
流行唱法歌曲的题材广泛,有较强的娱乐性,演唱者多用自然嗓音,几乎用真声在歌唱,声音刚柔共济,吐字清晰,语言真切,不受统一技术规范约束,不刻意追求发声共鸣技巧,讲究情感的真实,富有激情。作品短小,通俗易懂,轻松活泼,表演亲切随意,想怎么表演就怎么表演,也可以穿插现代舞动作。服饰五花八门,讲究标新产异。伴奏:电声乐队越来越和新的电子科学手段相结合,音响强烈,富有刺激性。舞台上灯光变幻,五颜六色。以上这些都是流行歌曲的声乐表现形式,因此称为流行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