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流行舞蹈:一种亟待研究的流行文化艺术形态

2011-03-20成慧慧

武陵学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舞蹈艺术文化

成慧慧,郑 萌,刘 波

(1.广州体育学院 艺术系,广东 广州 510500;2.广东工业大学 通识教育中心,广东 广州 510520;3.广州外语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现代流行舞蹈:一种亟待研究的流行文化艺术形态

成慧慧1,郑 萌2,刘 波3

(1.广州体育学院 艺术系,广东 广州 510500;2.广东工业大学 通识教育中心,广东 广州 510520;3.广州外语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现代流行舞蹈作为流行文化的艺术形态之一,亟待研究。现代流行舞蹈,从文化特质看,具有大众美学价值;从研究现状看,具有学术空间价值;从社会需求看,具有实现特色文化研究的跨越,服务社会经济,开发、传承与利用非物质文化资源,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等应用价值;从学科建设看,具有完善新的舞蹈格局,以文化互融促进传统舞蹈发展的理论建设价值。

现代流行舞蹈;流行文化;艺术形态;研究价值

20世纪70年代末,现代流行舞蹈进入中国,深受大众喜爱。从街头热舞到“校园爵士”,从“大河之舞”到“舞林大会”,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了自己的热舞人生。2008年,流行舞蹈堂而皇之地舞进了CCTV舞蹈大赛,与传统的精英舞蹈PK;2011年,深圳民工表演的街舞《我们工人有力量》登上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现代流行舞蹈开放自由,没有更多的程式化限制,其发展迅猛,带来新的舞蹈文化格局,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一定的社会精神文明功能,在中国之流行已成大势。但是,现代流行舞蹈在学术研究上,却因种种原因而被边缘化,几乎无人问津。科研的清冷状态与市场需求的火爆盛行形成极不和谐的反差,造成了理论与现实的脱节。现代流行舞蹈的研究及其理论构建迫在眉睫。

一 从文化特质,看现代流行舞蹈研究的大众美学价值

流行文化指在现代社会的世俗化发展中,新兴的大众化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现代流行舞蹈属于以城市居民为主体参与并消费的现代都市民间文化形态,是大众化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指现代风行在世界各地“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强烈的自娱性和浅层审美意味的,能够增进人际感情交流、拓宽人类情感宣泄途径、弥补现代人心理缺陷”[1]的各种通俗舞蹈,包括街舞、爵士舞、拉丁舞、踢踏舞等等。

现代流行舞蹈具备流行文化的三大基本特征:第一,它是现代社会生活世俗化的产物,不仅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而且直接构成一种商品经济的活动形式;第二,以现代大众传媒为基本载体,并且在大众传媒的操作体制中流行、扩展;第三,它是一种消费性文化,呈现出娱乐性、时尚化和价值混合趋向[2]。流行舞蹈“以流行和时尚为突出特征,以自娱为基本功能,以现代生产方式经营,并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3]。

的确,现代流行舞蹈的“流行和时尚”的特质属于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但是其自娱中却弥漫着生活化审美。它突破了传统舞蹈“超越的、纯精神的、不计利害的、与日常经验隔绝的”[4]高雅的“自律化”审美范式,创造了唯我所用的审美自主的大众美学精神,并在生活化审美中,“构建了流行文化在整体上改变传统文化的生产方式、接受模式和价值体系”[4]的艺术文本,在 20世纪后,随着城市工业化文明的发展以及受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被赋予崭新面貌并获得自由自在的表现空间,继而在全世界蔓延。现代流行舞蹈改变了传统舞蹈的精神表达与神学仪式价值,取而代之以纯粹的身体快感及观赏价值, 凸显大众美学价值。

二 从研究现状,看现代流行舞蹈研究的学术空间价值

从国外的研究状况看,20世纪最后十年,欧美学术界兴起了现代流行文化研究的热潮,其研究主要围绕三大热点展开:什么是流行文化,流行文化的来源;商业化和产业化对流行文化的影响;流行文化的意识功能等等。这些研究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

从国内研究状况看,流行文化成为文化研究的新视点。在CNKI收录的文章中,以“流行文化”为文献标题的共474条;研究流行文化艺术样式的文章大多集中于流行音乐,以“流行音乐”为文献标题的文章共收录934篇。而流行舞蹈长期以来因其艺术品位或审美资格的不予承认而被边缘化,研究的论文数量极少,并且处于零散的、个案研究的较低层次。比如CNKI(以篇名)收录的学术论文中,关于爵士舞的11篇,关于国际标准交易舞的2篇,关于踢踏舞的23篇,关于迪斯科的24篇,关于霹雳舞的12篇,关于拉丁舞的84篇,关于街舞的291篇。这些文章大多是个案研究形式和技术性研究触角,尚未将其研究置于一定的文化视野下,缺乏哲学高度的思考。真正从“流行舞蹈”视角研究的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论文仅2篇,以“流行舞蹈”为关键词查找出的论文也只有3篇。

在网络百度搜索“流行舞蹈”,仅发现1篇较有学术研究价值的文章——《剖析现代流行舞蹈为何盛行》。该文提出了现代流行舞蹈的盛行“是人类浅层情感的需要使然”、“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折射的结果”、“是对人的生活的一种补充和调剂”等重要观点。具体到中国特色的现代流行舞蹈的系统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因此,目前若对现代流行舞蹈的文化特质、审美特征、生成机制、社会价值、表现形态、语言符号、流行模式、研究路径与方法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尚有很大的学术空间。

三 从社会需求,看现代流行舞蹈研究的社会应用价值

(一)服务社会经济建设

在现代化进程中,美丽经济将传统经济当中的非生产力因素转化为生产力因素,并取得独特的经济效益。比如流行舞蹈中的Hip-Hop远远超出了街头、舞台和影视领域,不仅为商品广告代言,甚至已经形成了产业。时尚发布会、产品促销展、选美大赛等无不打下流行舞蹈的印记。“时尚、美丽”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中点击率甚高的关键词。现代流行舞蹈研究将以流行舞蹈的“时尚性、大众性、娱乐性、通俗性以及易变性”等特质为着眼点,研究其消费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与商业利润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发掘时尚元素,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为品牌推广等市场行为提供艺术参考蓝本,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二)推动旅游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创新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地方旅游文化中的重要项目,既有利于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又适应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地方民间舞蹈这一文化特色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而当今的旅游文化愈发成为大众快餐消费的一种形式,旅游舞蹈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与传统舞蹈文化相去甚远。作为旅游文化中的项目,它更追求舞蹈样式的丰富、色彩的绮丽和风情的异趣,以艺术服务市场经济为规律,不可能一味追求在封闭环境中传承未受任何影响的原汁原味的民间舞蹈,因此适时引入现代流行舞蹈,在传统民俗中融入时尚流行的元素,更有利于吸引旅游者的眼球,有利于推动旅游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创新。

(三)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层次

现代流行舞蹈是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香饽饽”,加强研究,首先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娱乐的层次。现代流行舞蹈理性深度较浅,动作节奏感强,其形式与学生生活现实接近。现代流行舞蹈可使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文化欣赏者成为积极的参与者甚至创作者,这种文化身份的转变可以大大提升流行舞蹈的娱乐价值。其次,有利于调适学生心理。部分高校学生家庭经济压力大,就业压力大,他们迫切需要一些释放心理压力的娱乐方式,在文化消费中寻找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具有青少年亚文化属性的现代流行舞蹈常常成为这种心理需求的一种选择。第三,抵御外来消极文化的渗透。在现代流行舞蹈的引进、模仿、流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混杂着萎靡、低级、色情的非健康、非阳光、非人文的糟粕,现代流行舞蹈研究将对“健康发展流行舞蹈”提出若干“开辟绿色通道”的建议,有效抵御外来消极文化的渗透。

(四)丰富大众娱乐健身项目

随着经济的发展,健康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现代流行舞蹈是当前大众休闲健身的重要项目之一,比如街舞所具有的即兴、率真、轻松与激情活力的特征有助于大众身心的放松,其跳跃的节奏、尽兴的翻腾和宽松的着装以及没有固定的风格和模式等,都是健身者所喜爱的重要因素。现代流行舞蹈研究可以对艺术健身元素进行有效开发,丰富大众娱乐健身项目,并促使社区、俱乐部、舞蹈中心等所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辅导员及教练全面健康地成长,服务大众娱乐健身事业。

四 从学科建设,看现代流行舞蹈研究的理论建设价值

在舞蹈艺术学科中,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等研究成果喜人,而现代流行舞蹈研究却较为沉寂,影响了整个舞蹈学科的发展。因此加强现代流行舞蹈研究,建立较为完整的流行舞蹈理论体系,具有填补学术研究空白的意义。

(一)现代流行舞蹈研究的理论意义

1.突出创新点,实现特色文化研究的跨越。受海洋文化影响,广东成为中国流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而现代流行舞蹈(街舞、爵士舞、拉丁舞、踢踏舞等)就是首先在广东登陆继而酝酿、创新,并风靡全国的。在广东率先开展现代流行舞蹈研究具有很强的地域优势和前沿高度。现代流行舞蹈研究是广东流行文化研究的创新点。怎样发挥其“自娱自乐、休闲健身”等社会功能,培育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形成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文化繁荣局面,是我们将要研究的文化热点问题。现代流行舞蹈研究力求抓住流行文化的创新点,祛邪扶正、激浊扬清,吸收西方流行文化中积极的艺术观念和先进技术,着手“民族舞蹈流行化”的探索与追求,为实现“形成具有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广东特色的现代文化体系”的目标,促进广东特色文化研究的跨越增添光彩。

2.加强文化互融,促进传统舞蹈的发展与传承。一种新的文化范式或文化精神的生成,并不意味着原有文化模式的消亡,文化的变迁也并不总是表明文化的断裂。新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促进了传统民族舞蹈文化内涵、社会价值的多元变迁。现代流行舞蹈的大众文化特征不断地向传统舞蹈文化输送流行的、大众的文化信息,用流行舞蹈的形式表达主流意识。现代流行舞蹈研究,将从不同层面促进古典舞蹈、民族舞蹈对流行舞蹈观念、形态、行为等进行的广泛的文化吸收。这种文化互融,将促使传统舞蹈实现在现代转换中的跨越与传承,即以现代流行为方向, 激活舞蹈的传统文本,与古今中外舞蹈艺术形态互补、互证和互释,使传统民间舞蹈逐渐与现代流行舞蹈走向同构[5]。应该说,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不同表现形态间的同构,是建立在文化自觉意识上的一种协商、融合、扬弃与再生。变异是艺术发展的永恒定律,但不变的是血缘的延续。

我国历史悠久且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形态,有些深深地植根于民间,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代代相传;有些在古代各民族的迁徙中相互融合;有些则仅存残迹甚至已经消失在时空里。因此,对民间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迫在眉睫。就像流行音乐的发展,音乐家在民间大量发掘原生态音乐,一经开发便科学整理,加以演绎,使之成为民族音乐的新发展,或成为流行音乐中的一个新品种。而流行音乐的发展又促成了以欧美为中心、逐步扩展到世界各地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搜索和探求。国际流行音乐的盛行,给舞蹈以很好的启示:要拥有东方的、自己的街舞,就必须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

3.优化语言系统,推动中国舞蹈艺术的国际化进程。流行舞蹈中的踢踏舞,起源于美国的下层民众,由爱尔兰移民和非洲奴隶把各自的民间舞蹈带到美洲大陆融合而成,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后来,这种舞蹈发展成为舞台表演形式,集体表演场面声势浩大,光彩夺目,颇为壮观,成为21世纪世界性的多元化的文化形态之一。中国的藏族舞蹈中也有以顿踏为主的踢踏舞,而这些踢踏舞到目前都没有被纳入世界流行舞蹈的视野,没有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它们仍然是地域性的民间舞蹈艺术。如果能从人类学、社会学和语言学角度,来研究、改造、吸纳流行舞元素,在原生态语义基础上开拓、优化新的动作语言(如西方流行舞中的宣泄性语言、炫技性语言等),使之形成突破地域性桎梏的新的语言系统而流行,那么西方人跳中国舞也许就能成为现实了。

(二)现代流行舞蹈研究的基本内容

现代流行舞蹈研究的理论框架如下。

第一,现代流行舞蹈的文化特质研究:包括现代流行舞蹈的界定、现代流行舞蹈的审美特征、现代流行舞蹈的文化类别、现代流行舞蹈与传统民族舞蹈的异同比较等。第二,现代流行舞蹈的文化背景研究:包括西方流行舞蹈发展的文化渊源、中国古代流行舞蹈的雏形、中国现代流行舞蹈的引进与盛行等。第三,现代流行舞蹈的社会价值研究:包括审美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第四,现代流行舞蹈表现形态研究:对爵士舞、街舞、拉丁舞、踢踏舞等不同舞蹈形态进行形态分析,一方面对舞蹈的基本动作元素、基本风格、基本技巧等进行科学的梳理,另一方面对动作的设计、画面构图的设计、舞台氛围的设计等编导技巧进行科学的分析。第五,现代流行舞蹈语言系统研究:一是发掘原生态,开拓动作语言的语义,使之形成突破地域性桎梏的新的语言系统,如西方流行舞中的宣泄性语言、炫技性语言等;二是以民族民间舞语言为素材,加以优化,在原生语言基础上融入民族民间的个性化语言。第六,现代流行舞蹈的流行模式研究:包括流行舞蹈自身的发展模式——民间模仿模式、元素创新模式、舞台艺术模式等,流行舞蹈与其它舞蹈形态的互融——流行舞蹈与民族民间舞、流行舞蹈与现代舞等的互融。第七,现代流行舞蹈文化生态环境的培育研究:包括现代流行舞蹈的文化视线投向、艺术产业化及艺术消费、艺术教育及大众普及等。

(三)现代流行舞蹈研究的创新

1.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现代流行舞蹈研究站在时代前沿,以研究为生命线,抓住发展与创造两个关键词,从知识与信息的层次向纵深拓进,引领现代流行舞的研究创新:在国内首次从流行文化视域明确界定现代流行舞蹈的概念,系统分析其文化特质及其类属,具有原创性;在国内首次对现代流行舞蹈的各种表现形态特征、基本动作元素、基本风格、基本技巧、基本学习方法、基本教学方法及其创编方法等作出系统的分析演绎,为流行舞蹈的高等教育教学和社会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蓝本,具有开拓性;在国内首次提出“现代流行舞蹈与传统民族舞蹈同构”的哲学思考,为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现代转换与传承提供对策,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现代流行舞蹈研究从流行文化视域深入探讨,其创新性观点有:第一,现代流行舞蹈是舞蹈文化形态中独立存在的艺术门类,是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现代流行舞蹈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的文化特质,是典型的城市化“草根艺术”。 第三,生命哲学、文化制度、社会环境和现代城市化进程是现代流行舞蹈流行的生存机制。第四,现代流行舞蹈的各种艺术形态均有其独自的审美特征、语言符号、学习方法与传承路径。第五,现代流行舞蹈与传统民间舞蹈能够共生存甚至实现同构。

2.研究路径与方法的创新。借鉴现代流行文化研究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的“中层理论”和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对现代流行舞蹈研究采用“中观”的和“场域”的策略。对于现代流行舞蹈的社会文化现象“从单一的、静态的、二元的、线性的思维方法转向非线性的、联系的、多元的、 整合的思维方法”[3]。在研究视域上,采用跨学科的方法,即从艺术学、符号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生态学等多方面入手,加强现代流行舞蹈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文本关照上,采用比较研究法。利用影响研究,把两种以上的舞蹈样式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作为研究中心,揭示现代流行舞蹈的发展轨迹;利用平行研究,把两种以上的无直接关系的舞蹈样式在主题、题材、风格、语言符号等方面的特点作为研究视点,揭示现代流行舞蹈的构成特征;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对现代流行舞蹈与传统民间舞蹈等不同的舞蹈形态作整体观照和全面考察。在材料驾驭上,采用文本还原法,将语境化和去语境化相结合,将现代流行舞蹈置于当下情景和发展现实中进行研究,突出重要观点、重要案例、重要方法,力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味。在语言处理上,采用阐释的方法,即“解释基点建立在先有、先见与先概念之上,解释绝不是一种对显现于我们面前事物的没有先决因素的领悟”,“不是在论证”[6]。在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综述和实例论证的方法,使现代流行舞蹈研究体现出一种现实文化关切。

现代流行舞蹈是流行文化领域亟待研究的新课题,其内容多样,含意丰富,是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研究工程,不能将研究视域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因此,必须开辟现代流行舞蹈研究的绿色通道,构建人性化研究环境,尽快改变现代流行舞蹈研究与流行文化发展之大势不和谐的现状。

[1]佚名.剖析现代流行舞蹈为何盛行.[EB/OL].[2008-12-31].http://tieba.baidu.com.

[2]肖鹰.美学与流行文化[J].文艺研究,2001(5):30-36.

[3]孙瑞祥.当代流行文化研究路径与方法[J].新闻爱好者,2010(12):146-147.

[4]陶东风.流行文化呼唤新的研究范式——兼谈艺术的自主性问题[J].文艺研究,2001(5):10-14.

[5]成慧慧.对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同构”的文化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12):111-115.

[6]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66.

J722.6

A

1674-9014(2011)04-0127-04

2011-05-16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现代流行舞蹈研究”(GD10CYS04)。

成慧慧(1957-),女,湖南常德人,广州体育学院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舞蹈创作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田 皓)

猜你喜欢

舞蹈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