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马县级一把手反思权力失控

2011-03-20

共产党员(辽宁) 2011年3期
关键词:拍板区长潜规则

县级一把手责任重大,但少数一把手在大权独揽之后,也为缺乏制约的权力所害。记者走访部分落马干部发现,这些当年的县级一把手们,如今在监狱中反思最多的,除了自己的贪欲,就是权力过于集中所带来的诱惑。

“我作的决定,99.99%都不会有人反对”

“一把手绝对真理、二把手相对真理、三把手服从真理、其他把手没有真理”,这一坊间流传的段子,戏谑中展现了一些地方官场的真实生态。

“在位时,我作的决定,99.99%都不会有人反对,我反对的,其他人也不敢赞成。”因受贿被判刑的河南省某县原县委书记说,正是因为一把手说话太算话了,下属们都争先恐后地讨好他,光是逢年过节向他“进贡”的礼金就达100多万元。

四川省某县原县委书记告诉记者,一把手的核心权力就是对人、财、物、事的拍板权。在担任县委书记的4年间,从来没有人在他拍板时提不同意见,唱反调的更没有,“在县域内,我有绝对权力,这种权力用不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都是我说了算”。

一把手在一个地方干得越久,往往一言堂的情况就越突出。四川省西部某县原县委书记回忆说,在当了6年县委书记后,几乎所有的下级都是他提拔的,都对他感恩戴德,他每次民主测评都是满票,说什么就是什么,绝对没有半个反对的声音,“到后来都不需要说了,我使一个眼色下面的人就知道该怎么办”。

记者点评:这些落马官员并不是天生的腐败分子,有的还曾经是“优秀县委书记”,但他们最终因权力缺乏监督而迷失自我。这些落马干部的经历,提示我们应该好好反思制度上的漏洞。

“潜规则把制度变儿戏”

接受采访的落马干部表示,近年来,国家对规范权力运行和强化监督出台了很多制度和规定,但在一些地方作用有限,某种程度上处在“空转”状态,甚至“民主程序”“集体决策”成为乱拍板、乱决策的“挡箭牌”。重要决策大多是一把手在小圈子内商定好后,再冠冕堂皇地走程序,其他班子成员都心照不宣,形成了“开大会解决小问题,开小会解决大问题,不开会解决关键问题”的潜规则。

重庆一落马干部告诉记者,从他任区长近10年的经历看,“很多时候,权力的潜规则可把制度变儿戏”。比如,书记管干部和大政方针、区长管政务是明确的职权划分,但实际上党委书记对行政事务“想管多少管多少,想管多深管多深”。为了插手政府事务,党委书记可绕开制度钻空子:成立各种各样的领导小组,组长由书记或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区长或常务副区长担任,将书记个人的意志“一竿子插到底”,这种现象十分普遍。

记者点评:权力监督流于形式的现象表明,没有有效的制衡机制,不可能对一把手权力形成真正的监督。

(据《半月谈》)

猜你喜欢

拍板区长潜规则
英国新高铁“拍板”,媒体建议学习中国
敦煌古代乐舞乐器微探
敢于拍板勇担当
区长“不开心”
最后的拆迁
社区拿方案 群众来“拍板”
潜规则
潜规则
显规则对付潜规则
办公室潜规则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