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梳篦概说

2011-03-19吴琼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黄杨常州

吴琼

(南京工业大学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梳篦是中国古代八大发饰“簪、钗、胜、步摇、金钿、珠花、栉、勒子”中的“栉”。《说文解字》云:“栉为梳篦之总名。从木节声。”梳,民间俗称木梳、梳子,包括各类以木材(竹)、玉石、动物骨(牙)、金属和化工原料制成的梳子。梳子齿疏,一般用以梳理须发,还有出口欧美及中亚地区专门用来按摩肌肤和梳理宠物毛发的木梳。篦,民间俗称篦箕、竹篦(古称芘臣、比臣、编臣),实际是一种用竹丝编成的梳子,齿密而富有弹性,主要用于去除发垢,驱灭蚤、虱等寄生虫。常州篦箕产量从明朝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使常州成为我国梳篦交易的中心。丰富的经济、民俗、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自然条件是常州梳篦工艺绵延一千五百多年取之不尽的营养。

一、常州梳篦的历史

在《诗经》、《庄子》、汉代刘熙《释名》和明代高承《事物纪原》中都沿袭“赫胥氏(上古帝王或炎帝)造梳,以木为之,二十四齿,取梳同之意”的说法。常州梳篦业传说故事中称赫廉和皇甫(或三皇五帝或周朝时人)为木梳始祖;称陈七子(春秋吴国的官员)为篦箕始祖①。在常州当地民间口头传承的故事、歌谣中以及梳篦民俗活动中,“梳篦”与“延陵”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唱春艺人唱词中有“梳篦世家延陵地”的说法。湖北江陵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木梳上即刻有“延陵东门”字样。1973年,常州东郊古墓中出土的一批文物里有一把“高背半圆形漆雕菊花图案木梳”(图1),经考证是东晋末期(420年)的产物,与湖北江陵柏马山战国时期楚墓出土的木梳相似。按传统工艺历史考证惯例,官方和学界一般认为常州梳篦始于晋朝(265—420)。

图1 高背半圆形漆雕菊花图案木梳(仿制品)

常州梳篦的生成、发展,经历了魏晋的形成期,唐宋的完善期,明清的成熟期,建国前后的兴盛期,“文革”期间的沉寂期,改革开放以来的振兴期和保护期。魏晋时期,承袭东吴雄厚的农业基础,结合中原移民带来的先进农业技术,农民利用农闲大力开展梳篦副业生产,促成常州梳篦工艺的形成。经历汉唐宋元,常州梳篦工艺逐渐完善。据有关外贸资料记载,早在我国元代(1277年)通过海运和陆路向亚非、欧洲出口的商品中就有常州梳篦。明清时期,常州梳篦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随着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繁荣发达,梳篦交易相当兴旺,被官方承认,成为朝廷贡品,赢得“宫梳名篦”的美誉,遂为地方文献和志书所记载。常州梳篦渐渐进入“雅文化”的行列,介乎“俗文化”与“雅文化”之间。文人、艺术家的介入,使梳篦成为休闲文化的附庸品。极盛时期,形成木梳和篦箕生产销售的两个聚集基地。乾隆年间的《常州赋》载:“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当时,常州西门、南门一带的村庄,几乎家家户户从事梳篦制作,有四万多人,且都是世代相传,行业面积占了常州城的一半。沿木匠街过清水潭在城南一条小河湾边,即是著名的木梳街。城西古老的大运河左岸,从文亨桥到接官亭一带,便是史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的篦箕巷(见图2、图3)。随着海外市场的拓展,常州梳篦声誉卓著,曾荣获十余枚国内外金银质奖章。1910年获南洋劝业会金质奖章,1915年获巴拿马和平展览会银质奖,1926年获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1981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银质奖,等等。它受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瑞士、西班牙、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等数十个国家的欢迎。常州梳篦从人们的生活领域,继而进入文化领域,身兼日用品、工艺品、装饰品和旅游纪念品等多种功能,在经济民俗的传承和演变中,成了有代表性的乡土奇葩。

图2 接官亭、文亨桥

图3 篦箕巷一角

二、常州梳篦的传说与民俗

(一)常州梳篦文化的传说②

1.木梳始祖的传说

三皇时代,木匠郝廉住在常州南郊清水潭,被蚩尤掳去与黄帝作战。涿鹿一战,蚩尤战败,郝廉也成为阶下囚。因郝廉会制作木梳,被黄帝知晓,认为是巫术,下令择期处斩。死牢待刑期间,郝廉把木梳制作要诀传给看守皇甫。皇甫向嫘祖娘娘进献木梳,梳理标致的娘娘,博得轩辕黄帝欢颜,黄帝遂下令释放郝廉。可是在传令途中,郝廉就身首异处。黄帝追封郝廉为木梳始祖,派皇甫把郝廉尸首运回常州安葬,并令皇甫就地作匠、监制木梳。

2.篦箕始祖的传说

春秋时期,陈七子因罪入狱,因狱中生活条件太差,头上长满虱子。一次,陈七子被狱卒用竹板杖打之后,他把散在地上的竹篾捡起,仿照木梳制作工艺,密排扎紧,篦除毛发中的虱子。此事被延陵邑主季札知道后,陈七子获释,破格录用,作匠、监制篦箕。

3.黄杨木梳的传说

从前,有个木梳工匠名叫梳郎,住在常州南郊木梳街,幼年双亲亡故,依靠父亲传下的木梳手工艺谋生。一天早晨,一位光脚逃难名叫黄杨的姑娘乞讨门下。两人一见钟情,过起了相亲相爱的夫妻生活。常州府衙内胡雷垂涎黄杨美貌,掳走黄杨,并把梳郎下狱。黄杨坚贞不屈,咬掉衙内耳朵,结果被活活打死。梳郎出狱后下葬黄杨。一日梦中,邂逅黄杨。黄杨已被王母娘娘收为干女儿,并被封为树王。她要梳郎去她坟前,把一棵黄杨树砍来制作木梳。梳郎醒来,来到黄杨坟前,果然见到一棵硕大的黄杨树。梳郎含泪砍下黄杨树,制成木梳。隔壁老太用黄杨木梳梳头,头痛病痊愈。消息传开,异常头痛的衙内胡雷派人来梳郎家抢走黄杨木梳。胡雷刚拿起黄杨木梳,黄杨木梳就化为一团烈火,把胡雷主仆三人衣服烧着了。胡雷当场被活活烧死,仆人马二牛三在常州府衙尖啸逃窜。跑到哪儿,火就烧到哪儿,整个府衙全部烧毁。烈火中飞出一只金凤凰,盘旋三圈,直飞南天而去。从此,黄杨木梳成为当地表达坚贞爱情的信物。

(二)常州梳篦的民俗③

1.结婚

过去,常州新娘子出嫁梳头时,都会吟唱《梳头歌》,表达对甜蜜爱情的期盼。《梳头歌》的具体内容是:“月里娑婆树,天高难攀枝。手拿黄杨梳,飞腾喜有时。”

2.丧葬

过去,常州作古老太太入殓前,长女(没有长女,则次女或儿媳)为其梳头时,都会哭唱或吟诵《梳头经》,感念慈母的养育之恩。伴随吟诵的节律,象征性地梳理三下,然后把木梳放入棺材陪葬。《梳头经》的具体内容是:“梳头要念梳头经,连梳三把表表心。从小姆妈替我梳,长大难忘情意深。手拿木梳口应心,为报姆妈养育恩。梳一梳,拢一拢,勿怨人死万事空。一发通,万发通,黄杨木梳像把弓。今朝还见亲娘面,明天不见奶娘身。远望青山一盏灯,青山就是你蹲身。亲儿嫡女回家转,送娘极乐世界去安身。”参加吊唁的亲朋好友会带一把篦箕,在祭奠膜拜时,取出在自己头上篦一下,然后放进灵前火盆中烧化。意思是:“逝者是慈悲的,会把吊唁者篦落的晦气带走。”

3.行业祭祖

文革“破四旧”之前,每年农历三月廿五全行手工业者和工场主都集中到公会,大办宴席,磕头祭祖。祭祖仪式如下:

(1)铺堂:在公所大厅铺排梳篦始祖画像和供案。

(2)开祭:六书班奏乐,业东(行业负责人)出场恭迎始祖神灵就席,致祭词,并介绍《陈七子编篦》的故事。

(3)上供:业东向始祖斟酒,厨师摆上“猪头三牲”(猪头、整鸡和整鱼)。

(4)叩拜:由业东率领全体会员按辈分、尊卑和男女次序,依次向始祖行叩拜大礼。

(5)上汤:在六书班奏乐唱戏声中上三回汤。

(6)上饭:上完三回汤后,用小碗上饭。

(7)烧化:业东把甲马、纸钱等烧化,将马料抛上屋顶。

(8)送祖:业东叩头跪送祖师神灵,同时将尚未燃尽的香烛拆下放入烧化堆中焚化,临了端起供案上的酒杯沿着烧化堆洒酒一圈;六书班奏乐,全体与会者齐唱《梳篦始祖歌》,仪式完毕。

三、常州梳篦的工艺特色

(一)木梳的工艺特色

木梳主要用料以树木为主。取材要求木质细密而坚韧,不易变形翘裂,干缩性小,刨削后表面光滑。黄杨、枣木、石楠、棠梨、龙眼、杨梅、枇杷树等均可制梳。枣木、黄杨木、石楠使用最普遍。三种树木的特性和产地分别为:

(1)黄杨:常绿小灌木,叶对生,外皮灰黄,木质淡黄色,细密坚韧,小叶黄杨,产于江苏、浙江两省的庭院之内;大叶黄杨不及小叶黄杨细韧,产于四川、广西、湖南等省山区。黄杨树生产迟缓,《本草纲目》云:“黄杨性难长,岁仅长一寸。”制梳黄杨树龄须百年以上。俗称黄杨能治头疯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某制药厂经常来常州收购黄杨木屑,提炼黄杨木树脂中的某种酶,用于治疗头疯病。这充分说明黄杨木梳对头疯病有一定的辅助药用效果。现代市场上用于治疗头疯病的黄杨酮就是从黄杨木中提取的。

(2)枣树:落叶乔木,木材外围色白,中间红色,木质坚硬,产于湖南、浙江、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以浙江东部枣树最佳。

(3)石楠:木材外层灰黄褐色,内层棕褐色,木质坚硬耐磨,不易开裂。产于浙江、福建、湖北等省。

木梳制作的主要工序依次为:锯树、切片、间齿、齐齿、锉尖、方根、出样、磨光。

具体工艺流程见图4。

(二)篦箕的工艺特色

常州篦箕主要材料为毛竹,兼用牛骨、生漆、足度桐油、棉线等材料配合制作。毛竹产于宜兴张渚和滏湖以及浙江长兴泗安一带,质地坚韧,经久耐用。

图4 木梳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5 篦箕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篦箕制造是比较繁复的,俗话说“常州篦箕要经过七十二道半工序才能制成”。如此巨细地划分工序,是为了纪念七十三岁去世的祖师陈七子。为避讳“七十三,鬼来缠”的民间迷信说法,大家都称篦箕七十三道工序为七十二道半工序。篦箕实际制造工序可分“原料”及“复制”两部分。“原料”部分主要工序为:(1)楂子,将毛竹劈成竹篾,取竹皮和竹肉中间很薄的一层(即篾青)做成篾齿再用线编结而成;(2)梁子,即篦箕中间的梁,是将毛竹制成毛坯,再经过刮光、雕刻、印花、油漆等步骤后制成,亦有以牛骨及黄杨木制成的;(3)档子,将牛的肋骨做成薄片,镶嵌在篦箕的两端。“复制”部分主要工序为:(1)胶合,将楂子、梁子、档子用生漆胶合成篦箕的雏形;(2)出样,将胶合好的雏形篦经过断梁、剪档、扦齿、齐齿、刮光五个步骤制成篦箕的原始品;(3)锉齿,将篦箕锉尖成鸡舌形;(4)打草,将已锉尖的篦齿,在稻草坝上打光;(5)检齿,检查有无损伤;(6)换齿,将查出的坏齿拔出,换进好齿;(7)镶顶,将篦箕的两头镶嵌方骨,增加篦箕的美丽和坚固度;(8)匀齿,将篦箕拨匀;(9)刮光,除去篦箕上的污秽;(10)上蜡,使篦箕光滑美丽。篦箕主要工艺流程见图5。

(三)梳篦表面处理的工艺特色

梳篦通过表面艺术加工,锦上添花,反映出民族及地域特色,成为富有传统风格的日用工艺品,行销海内外。梳篦艺人根据不同时代的民俗特征,主要通过雕、描、刻、烫、嵌等五种工艺,在狭长的梳背和篦梁上,创作各种各样的图案。

(1)雕:用特制刀具在梳背和篦梁上,浅雕仕女、花卉、瑞兽等图案,后用生漆加工成黑白分明、线条清晰的效果;在篦箕手柄上常镂雕龙凤、花卉等图案。

(2)描:在篦梁和梳背上,用笔彩绘出多种戏曲人物和花草图纹,并配之相应的背景。尔后上蜡,色彩调配与组合要求和谐美。解放前采用手工描绘;解放后发展为印花工艺。颜色以红、绿、蓝为主,黄为辅。“文革”中,传统手工熬制色料被广告宣传色替代,传统手工熬制工艺失传。

(3)刻:用特制刀具在篦梁和梳背上,刻出各式艺术字及梅兰竹菊等图形,运刀的力度是关键。1956年后,采用喷漆彩绘。

(4)烫:建国前,用铁笔在炭矶球中烧红,在梳背、篦梁上烫绘人物、鸟兽、花卉、山水等;建国后,改用特制直流电笔,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同时,艺术效果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5)嵌:明、清时,在木梳背上嵌入珍珠,在木篦梁上嵌银,作为宫廷御用品。嵌银,是一门较高的技术,当时采用汞、锡制作,经磨练,使花纹光亮如银。“文革”期间,该工艺遭遗弃,现已失传。

四、常州梳篦传统的行业规范

大约在1 400年前,唐朝商品生产的空前繁荣,不可避免地引起梳篦手工业者之间的竞争。为了避免同行业间的竞争,保护同行的利益及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在同一城市的同一种或手艺相近的手工业者联合起来,组织成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手工业行会。“业此者,除自设工场,专雇工人外,并有发交家庭制作者。”“工场有附设于发行所者(前店后厂),也有兼设工场数处者。”④不加入行业的手工业者不准开业。常州梳篦手工行会始于何时现无可考证,但行会观念在辛亥革命后最显著。此时行会具体业规如下⑤:

(1)公所统一购置原材料。

(2)公所有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产品质量。

(3)用工工价由同业共同会议划定。

(4)生产经营者须有公所发的行单(营业证),并交入业费20大洋方可营业。

(5)生产工人必须学有所成,纳费2个大洋,领取行单(上岗证)方可上岗。

(6)公所每年在同业公选两个同行经理,经管账目,周恤同业孤老病残,祭奠梳篦祖师等,公选四个行风纠察员规范行风行纪。

(7)对于违规经营者查出议罚,非法收入充公,罚款不得超过15大洋。

(8)对于妨害经营或有不正当行为者一经查出随即辞歇,同业不准私自收用,违者议罚。

常州梳篦统一购进材料,统一工价,成熟的社会分工协作体系(产品发给农闲的农民副业加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统一的行业标准使体现地域特色的产品保持了高品质。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如初始于明朝的“卜恒顺”,见图6)、文人墨客的雅兴之作,不时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成熟的行业经营模式加上独特的地域文化使常州梳篦以质优、品高、价廉、物美占据中国梳篦市场的垄断地位。

图6 明代招牌

五、常州梳篦产业前景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该产业的发展,在影视、报刊、动画、网络、印刷等领域做了很多重大的改革。在现代传媒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政府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传统手工艺产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常州是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北枕长江、南抱太湖,运河、铁路、高速公路、民用机场一应俱全,距上海和南京均在200公里以内,处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腹地。常州不乏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秀美山水。影视、传媒、印刷、动漫、旅游等新兴文化产业起步较早,建设规模和技术条件在全国地区市中都是一流的。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潜在的人力资源、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常州梳篦行业积极配合常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在春秋淹城遗址、天宁禅寺、茅山道教发祥地、常州历史名人故居、天目湖旅游风景区、中华恐龙园等景点设立专卖窗口,并结合景点内容开发不同形态的梳篦,在宣传常州旅游资源的同时又丰富了常州梳篦产品的品类。围绕常州梳篦的种种传说,相关企业正着手制作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动漫作品,宣传常州梳篦文化。如今,常州梳篦正秉承优良的文化传统,积极进取,以发展求生存,必将成为新兴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注释:

①常州山歌《梳篦始祖歌》描述了梳篦的由来:开天辟地盘古氏,炼石补天女娲氏;构木为巢有巢氏呀,钻木取火燧人氏。始制八卦伏羲氏,耕种五谷神农氏;修德治民有熊氏呀,独有散发无人治。治发先有五指梳,郝廉当初皇甫做;从此梳头不用愁呀,嫘祖娘娘笑呵呵!竹篾始祖哪一个?陈七子他本是囚;监狱之中麻编篾呀,做成篦箕篦发窠。说篦箕啊唱木梳,发源地方是常州;西门有条篦箕巷呀,南郊有街名木梳。街头巷尾唱赞歌,梳篦本是奴隶做;代代相传不忘本呀,人人高唱始祖歌。

②韦中权搜集整理的民间传说,《常州梳篦厂志》,1985年,第159-166页。

③韦中权:《常州梳篦与民间文学》,见《乡土文苑》,常州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1年,第7-9页。

④《篦业修改业规》,《武进月报》,1920年。1981年,巢志贤搜集整理于《常州梳篦业历史沿革》。

⑤1929年《武进工业调查录》。1981年,巢志贤搜集整理于《常州梳篦业历史沿革》。

[参考文献]

[1]杨晶.中华梳篦六千年[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

[2]郑巨欣,陆越.梳理的文明——关于梳篦的故事[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

[3]吴琼.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振兴常州梳篦传统手工艺产业[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

[4]黄元裕.常州市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黄杨常州
常州的早晨
“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黄杨盆景欣赏
“数字常州”架起“瞭望塔”
黄杨木雕创作特点浅析
环维黄杨星D双层片的制备方法及体外评价
常州梳篦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
黄杨木雕的传统技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