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翼家世及事迹续考

2011-03-19周焕卿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赵翼

周焕卿

(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赵翼(1727—1814),字云崧,一作耘崧,号瓯北。在文学与史学上享有崇高地位。就文学而言,作为性灵派的副将,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并称“乾隆三大家”;就史学而论,作为历史考据学的代表,他所著的《廿二史札记》,与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被誉为清代考史三大名著。

关于赵翼的家世,《瓯北先生年谱》谓:“始祖体坤公,名孟堙,本宋室后。元末为高邮州录事,始居常州。”①大多数研究者均主此说。唯赵兴勤先生认为赵翼非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其祖是赵抃。赵抃先祖乃京兆奉天人,宋太祖乃涿郡人,赵抃非赵宋宗室。主要证据有四。其一,赵翼从未提及自己是赵宋宗室后裔。其二,赵翼有诗《题蒋南庄州牧松阴调鹤图》云:“长松落落午风晴,对舞胎仙一两声。此是吾家清献物,为君写出长官清。”清献为赵抃谥号。赵文据此论定“赵翼若与赵抃无任何瓜葛,绝不至于称吾家清献”。其三,蒋士铨寄赠赵翼诗云:“谁知清献孙,琴鹤尽捐毁。”其四,赵翼号瓯北。瓯为瓯江,即永嘉江。永嘉江之北即浙江衢州,赵抃之祖湘,家于衢。号瓯北是以示不忘祖②。

赵文之所以对赵翼家世存疑,在于没有利用《西盖赵氏宗谱》③。今考《西盖赵氏宗谱》,有明宣德五年庚戍赵琬、陈循二序及孔彦缙跋,六年辛亥梁之本序,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吴宗达序,清康熙五十九年庚子庄令舆序,乾隆四十二年丁酉程景伊序,嘉庆七年壬戌费淳序,咸丰四年甲寅何本清序,光绪十二年丙戌翁同龢序,民国三十七年吴敬恒序等。这些都是名人所写的序跋,均提及西盖赵氏是宋太祖后裔。又据《赵谱·始迁祖世表》云,第一世赵孟堙,“行一。字体坤。宋魏王十一世孙。元任扬州司户,再任高邮州录事,升徽州司法。……泰定间,自浙江徙居武进县政成乡东横林西盖村,为通族始祖。”《赵谱·艺文外编》载元陈思谦《元征仕郎、高邮州录事参军、赠奉政大夫体坤赵公墓志铭》云:“卜阴阳二宅。时而西还浙,故又号其阳居之地为西盖。以录事致仕,而新安之任,不果赴焉,盖泰定二年乙丑八月也。……殁于元至顺二年辛未,享年六十有五。”西盖赵氏远祖为赵匡胤子赵德昭。赵德昭十一世孙赵孟堙在泰定二年(1325年),从浙江迁往常州。为西盖赵氏始祖。赵翼是赵孟堙的十五世孙。孙星衍《瓯北墓志》也提及:“其始祖名孟堙,为宋宗室,元末官高邮州录事,因家常州。”不过,孙星衍所云“元末官高邮州录事,因家常州”不确,赵孟堙迁常州在泰定二年(1325年),距元亡尚有四十三年。

对于赵文提供的证据,今逐条辨析如下。其一,赵翼虽未提及自己是赵宋的后代,但他也并未否认自己是赵宋的后裔。赵翼作为赵氏家族的名人,曾参与修宗谱。对于远祖为赵宋宗室,西盖始祖为赵孟堙一说,并无修正。他显然认同这一说法。故此点并不能视为推翻前说的有力证据。其二,古人称“吾家”,确有本宗族之意。如唐杜甫写给儿子的诗《宗武生日》云:“诗是吾家事。”④此外,“吾家”也指同姓本家。如北宋诗人李之仪有诗《送李仲益及第调濠州司户还钱塘》云:“吾家谪仙应已朽,采石风流谁可后。”⑤这里“吾家谪仙”指李白。元刘克庄有诗《十月二十二夜同方寺丞宿瀑庵读刘宾客集》云:“瀑山木落霜寒夜,共读吾家梦得诗。”⑥梦得,即刘禹锡。刘克庄称为“吾家”,亦并非与刘禹锡有任何瓜葛。刘克庄亦有词《贺新郎·王实之喜余出岭,命爱姬歌新词以相劳,辄次其韵》谓:“有吾家、酒德先生颂。”⑦这里“吾家”则指刘伶。除“吾家”之外,也以“家”指同姓的古人,这是颇为普遍的现象。清代郑燮有诗《家兖州太守赠茶(讳方绅)》,郑方绅是清福建省建宁府建安县人。他从福建寄茶给山东的郑燮,后者赋诗答谢。“家”也指同姓。其三,蒋士铨诗用赵抃放鹤投龟之典,切赵翼之姓,这也是古人用典之常法。北宋王安石《详定幕次呈圣从乐道》)诗云:“扬雄识字无人敌,何逊能诗有世家。”⑧圣从,何剡字。乐道,杨畂字。诗中用何逊、扬雄典切二人姓,其中“扬雄”之“扬”与“杨畂”之“杨”为谐声字。至于瓯北之号,其来源有各种说法。瓯是否即指瓯江,难以确指。可见,赵翼祖为赵抃一说,尚无确凿的证据。

西盖赵氏传至六世为赵敔。赵敔,字叔成,号竹崖。景泰五年甲戌(1454年)进士,历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四川道监察御史、山西按察使司按察使等职。其人品政绩风裁建白卓著不群⑨。赵翼《重修奉先祠记》云:“吾族之分支于怀南乡者,旧有奉先祠,创自明正统间,谕德梅庵公仕宦三十载,仅克有成。虽名人榜额如林,而为屋不过六楹,盖其时居官之清贫可知也。”谕德梅庵公,是赵琬。赵琬,字叔琰,号梅庵。与赵敔同为六世。可见赵琬、赵敔居官时,并不显赫⑩。赵敔之后,更是家道中落,每况愈下。第七世赵昌龄“邑庠生,弘治己未岁贡生。任浙江严州府推官”,第八世赵翱“正德戊辰恩贡生。任应天府江宁县丞”,都是地方小官。第九世赵忍太学生,十世赵谱邑庠生,十一世赵熙祚郡庠生,没有官职。十二世赵州,十三世赵斗煃,十四世赵惟宽,连科名都没有了。

赵惟宽(1697—1741),字子容,娶邑庠生丁允猷女。祖父赵斗煃去世后,“析产仅薄田三十亩”,由于弟子重受讼司所累,惟宽尽全数家产救之。再加上子女多,惟宽教书所得,难以养活全家。丁氏“昼夜织作”,竟至于“冬月无棉衣,剪蔽絮熨背。一瓦缶宿火,织木棉率至夜分,十指裂出血,弗辍也”。生活虽然艰辛,但赵翼并未荒废学业。三岁时,每日能记二十余字。十二岁时以能文闻名于乡里。十四岁时修举业,“落笔往往出人意表”,但他喜欢赋诗作文,而素厌举业。父亲对此颇为忧虑,加以禁止,赵翼则“私为之,衬书布下杂稿常数十纸”。

乾隆六年(1741年),赵翼父亲去世,家里更穷了,只有老屋七间、田一亩八分。赵翼上有三个姐姐,其中一个还没出嫁。还有三个年幼的弟弟汝明、汝霖、亭玉。其时,赵翼十五岁,汝明十三岁,汝霖九岁。母亲每天起来,无米可炊,唯有等织出布来换取下锅的米。空着肚子织布,“竟日肠中转辘轳,与机声相应,率以为常。盎中偶得一斗储于家,且惊诧为仅事也”。孤儿寡母,不免受人欺压。有邻居恃强凌弱,想霸占他们的几间老屋,日夜寻事滋扰。母亲“内抚诸孤,外撑门户,顾影啜泣。卒完所居而已”。次年,年仅十七的赵翼馆于东齐黄氏,但依靠教书的微薄收入,实在难以度日。唯有卖掉老屋三间,仅存四间,聊蔽风雨而已。赵翼处馆授徒,一年收入不超过六金,除了买纸笔外,全部用来养家,不敢多费一钱,还要依靠母亲纺织增加收入。即便如此,温饱问题还是没法解决。他的弟弟汝明为了养家糊口,才十二岁就给富户人家打工,饱受磨难,“宵眠独速衣,晨蹑不借。负担肿到背,奔波胝生脚。刍因牧草供,编以叱犍著。没踝深淖旋,卷舌凄风嚼”。兄弟当中,汝明受苦最深。积劳成疾,年仅二十七岁就离世了。赵翼对汝明的感情最为深挚。在汝明去世五十四年后,赵翼有《梦亡弟汝明》诗:“久不音容接,惊看异旧时。一寒何至此,逝者竟如斯。经谶聊追福,纸钱或冥赀。惟将两行泪,滴与九原知。”手足情深,可谓至死不渝。

父亲去世后,由于没有人督课,赵翼醉心于汉、魏、唐、宋诗古文词家,兼习为词曲。其父好友杭应龙先生以“寒士进身惟持举业,舍本务而他涉,将何以救贫”劝之,赵翼便重修举子业。乾隆十年(1745年),赵翼十九岁,应童子试,文采斐然,入常州府学,有才子之目。次年应乡试,不第。赵翼平素自我期许甚高,“欲作擎天柱地一男子”,尝谓“少年意气慕千秋,拟作人间第一流”。此次落第,对他打击甚大。由于家贫,赵翼为童生时,“莫有议婚者”。乾隆十二年,冬,“会荐举宏博、廪生刘皋闻公鹤鸣,托府教授赵公永孝择婿,教授公遂以先生应”。其时赵翼二十一岁,所娶的刘氏二十七岁,比赵翼大六岁。按照清代婚俗,女子出嫁年龄,一般在十六岁到二十岁。女方的年龄比男方小,即使比男方大,也只大一至三岁。像赵翼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可见赵翼当时穷得只能娶老姑娘了。刘氏嫁入赵家,不到一个月,就“奁具悉入质库”,与婆婆“纺织以佐日用,时或过午不举火,机声尤扎扎”。赵翼长年在外为衣食奔走,两人聚少离多,“闺阁曾无燕笑闲”,刘氏负担起照料婆婆和两个小叔子的重任,“深宵机杼衰亲饭,荒秽樵苏巧妇炊”。没想到“十年为妇正奇穷”,千里赴京,刘氏又得病,当时赵翼在塞外,未及一见,弥留之际还一声声询问赵翼的归期。赵翼对刘氏久久不能忘情,其《悼亡》诗六首,沉痛入骨,赵翼向亡妻表达绵绵无尽的深情:“他年冢上相思树,连理终应向尔蟠。”青少年时期的贫困生活对赵翼有很大的影响。即使晚年生活有所改善,他也富贵不忘本,并希望子孙保持“儒门气味”。在他八十寿辰之日,儿孙为他大肆庆祝,他却劝导说:“腐儒积资有几许,幸获温饱已哿人。譬如奔马宜稍勒,勿使力尽蹶绝尘。”正当儿孙为其演剧暖寿,“珠翠满堂箫鼓沸”之时,他却督促奴婢腌制白菜。

乾隆十四年(1749年),赵翼北上谋生,卖文乞食。赵翼寄于外舅刘午岩馆舍,刘午岩也是寄人篱下。无奈之下,赵翼只有走上科举之途。恰好有族人在天津业盐,赵翼也就冒商籍应科考。因考试成绩出色,运史叶公昱叹为奇才,拔置第一。秋,赵翼应顺天乡试,以二十一名中举。冒籍应考,古来有之。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科考竞争异常激烈,北方地区相对弱一些。但是南籍生员,不能试北闱。所以就有部分考生不惜违反禁令,到北方冒籍或寄籍考试。赵翼对自己冒籍考试的躁进做法感到羞惭。在《赴津门》诗中,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检讨:“虽贪奋飞便,终愧诡遇丑。古人重始进,出处戒其苟。”

此后,赵翼五次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直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恩科会试才独占鳌头。赵翼此次考试,颇有戏剧性。自乾隆十九年(1754年)参加内阁中书的选拔考试,以第九名被录取后,赵翼就一直在军机处供职。由于乾隆十八年会试状元毕秋帆、榜眼诸桐嶼,都出自军机处,盛传“历科顶甲皆为军机处所占”。军机大臣为表清白,不敢再录取军机中书为状元。殿试时,军机大臣刘伦、刘统勋为阅卷考官。他们仔细翻检,想找出赵翼的卷子,将其名次压低。由于得到傅恒的提醒,赵翼刻意变更字体,瞒过了两位考官,方以第一名进呈乾隆帝。但乾隆以陕西入清百年来未出过状元为由,将第三名的陕西考生王杰与第一名互换,因此,累踬名场十载的赵翼只考得一个探花。直至晚年,赵翼对此仍然耿耿于怀,感叹“一桂枝高手已攀,胪传声里另排班”。

按例,赵翼供职翰林院。三年之后,傅恒一再向乾隆举荐,但人主认定赵翼“文自佳而殊无福相”,因而未获重用,被外放为地方官。自此,赵翼历任广西镇安府知府、广州知府、贵州分巡贵西兵备道。任职期间,勤于政事,关心民瘼,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例如,在广西镇安府任上,百姓借常平仓粮食,受官府欺压,连筐借五十斤粮,实得四十五斤,还粮却要还五十斤之外须加筐五斤,息谷五斤,损耗五斤,实六十五斤。奸吏称谷时,还上下其手,百姓敢怒不敢言。由于广西奉命代云南边境购万匹战马,官府收谷即以一百二十斤大筐。购马事后,官吏还继续用大筐收谷。赵翼趁府仓收社谷时,命吏役在秤六十斤的地方开一孔,秤锤固定在孔下,“平准听民自度权”,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赵翼在任广州知府期间,奉命捉拿番禺茭塘海盗,由于不忍将年少从犯按律处斩,代以流放。在贵州任上,初接管理铅厂。由于此前的监管者贪污落案,乾隆下令待运的八百余万斤铅必须在本年分送至各地。赵翼监管运输得力,在农历十月已运至目的地。贵州巡抚欲为赵翼请功。不料,有人上书告发赵翼轻判番禺海盗一事,吏部要追查赵翼责任,降职查办。赵翼早有解甲归田之意,便借机回乡养亲。

家居十年后,因人口日多,“生事渐萧然”,又兼年荒,陷入“薪烧连叶树,饭待作碑钱。僮少将儿使,家空恣犬眠”的窘况,甚至连奴仆也在背后议论说,主人正当“五十服官政”可以“列鼎而食”之时,偏偏四十六岁就辞官,以至现在这样贫苦,真是太傻。赵翼只得再度出山。先掌教扬州安定书院,后入李侍尧幕,参与台湾平叛。其后因厌倦官场,不待台湾平定,即请求放归。此后,居乡著述,不再踏足官场。

纵观赵翼一生科考仕宦,可说是颇获荣宠。京察中乾隆帝曾两次御笔记名;在会考各省主试官时,又三次名列一等。但是如此荣耀,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好运。他在一首诗中自注曰:“余为教习三年,可得邑令,而考授中书,为中书六年,可迁部曹,而成进士,官编修六年,可得局坊,而又出守,每垂成则易地,殊不可解也。”晚年,赵翼虽感叹“只愧东山但高卧,曾无丝发济苍生”,但对于“皓首犹勤手一编,丛残旧稿卷盈千。虚名垂老将传世,活一年多百十年”的著述生活还是满意的,兼且“况有诗名或可传”。这与其早年所持“书有一卷传,亦抵公卿贵”的观点相合。儒家所追求的“三不朽”,在赵翼看来,也仍以“立言”为贵,尽管这一选择有点无奈。所以,到了晚年,他一面感叹“可怜八十年心力,不在凌烟图画中”,一面又自信“遍翻史传无寻处,或有人从艺苑看”。赵翼一生著述等身,著有《瓯北诗集》五十三卷、《瓯北诗话》十二卷、《廿二史札记》三十六卷、《陔余丛考》四十三卷、《檐曝杂记》六卷等。

注释:

①赵怀玉:《瓯北先生年谱》卷首,清湛贻堂刊本。

②赵兴勤:《赵翼评传》,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3页。

③《西盖赵氏家谱》从明宣德六年辛亥(1431年)至2003年经过九次修订,本文依据2003年九修之《西盖赵氏宗谱》,铅印精装本。下简称《赵谱》。

④曹寅、彭定求、沈三曾等编:《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⑤李之仪:《姑溪居士后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6年。

⑥刘克庄:《后村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6年。

⑦刘克庄:《后村集》卷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6年。

⑧王安石撰,李壁注:《王荆文公诗注》卷二十九《详定幕次呈圣从乐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⑨《赵谱·学亮公派世系表》、《赵谱·艺文外编》。

⑩赵兴勤谓“五传至赵敔”,误。参见赵兴勤:《赵翼评传》,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4页。

猜你喜欢

赵翼
《廿二史策案》之《明史》部分探析
近四十年赵翼史学研究述评
赵翼“关张之勇”补证及其历史记忆性质论
赵翼论吴梅村
从赵翼评王安石看其学者气质与诗学取向
赵翼“颂清”与“刺清”再认识
赵翼“颂清”与“刺清”再认识
乾嘉学者《元史》研究所体现的史学思想
《廿二史札记》“后汉书间有疏漏处”条辨正
赵翼诗论的唯新倾向及与性灵派的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