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统一同青少年群体的关系

2011-03-19周小玲

关键词:传统节日价值观青少年

周小玲

(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广东韶关512122)

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统一同青少年群体的关系

周小玲

(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广东韶关512122)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有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性、政治性贯穿于传统节日中,以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统一的视角全面看待青少年的过节心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中有利于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使青少年能够思想健康、全面发展,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同时能够承担保护世界文化生态平衡的重任。

传统节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是青少年树立以及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本指南,也是培育“四有”新人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生活化、大众化、通俗化,才能吸引和获得青少年的信赖,使其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框架中的传统节日,能够熏陶、教育、启迪、感化青少年一代,唤起他们对文化同根同源的亲和力,是普及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攻克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节日文化的传授与教育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引导青少年了解节日及节日文化的深刻背景和精髓,还原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内容,剔除封建糟粕,传统节日才能老树开新花、历久而常新,才能给主流意识形态增添温馨气氛、给社会生产和生活营造和谐氛围,才能配合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运作,不断丰富和发展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认识,使其自觉抵制不良思想、高扬民族智慧、摆正文化交流心态。

一、价值观念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是在青少年时期

核心价值观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通过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加以确定,并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灌输、传递给个人,内化为个人的行为规范,形成深层次的信念系统,在人们的活动中发挥着行为导向、情感激发和评价标准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观点在人文维度的指向,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轴心,它反映了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趋势,统帅各种价值观念,规范人们的行为,稳定社会的秩序[1]。能否占领并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高点,关乎执政党的安全和稳定,关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其最终的效果与每一个体的认可与否、遵从与否密不可分。青少年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塑造健全人格的“黄金时代”,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是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好好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因为他们将来会成为时代的主导,对新的时代潮流必将产生不可小视的影响。一旦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信仰,他们就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中坚分子;而一旦他们成为性质相反的人物,则必将对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由于现实生活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摇篮,那些脱离青少年社会生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其量只是一种知识性教育,对于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效果并不显著,有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观念还存在一定的冲突,结果,这种教育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考试答卷上而非学生日常行为上。如果学校不能帮助他们协调这种冲突,解决他们内心的困惑和矛盾,那么学生更倾向于从日常社会生活中得到价值观念。另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实际的脱节也会影响学生融入家庭、社区的程度。而某些文化传播载体戏谑庄严、贬损崇高、褒扬庸俗的不良现象,使严肃高雅的文化价值取向被冷落,使受众整体品位和思维能力下降,使人类共享的公共伦理与审美空间遭到毁坏。青少年思维最为敏锐、观念最少保守、行为最是活跃,在社会转型时期,他们往往从生活方式的变化捕捉到价值观念的不同,但生理与心理的不成熟,使得他们难以全面深入认识各种文化的地位和价值,以致于逐渐接受或肤浅理解动态的、矛盾的价值观念。因此,为青少年营造一片能够感受到美好理想与前景的意义园地或精神净土,以配合具有社会主义现代价值观的主流文化建设,使他们认识到青春只有在为国家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是一项义不容辞且迫在眉睫的任务。青少年渴望实现自身价值,他们往往倾向于把现实成功型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但有时他们却没有反思成功背后的条件,不能深刻地认识到,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保证,当然也无法体会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同其内在的文明素质(包括优秀的传统道德理念、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有密切关系,更加难以知晓又好又快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每一代人的民族意识是否张扬、民族主体性是否确立、民族主动性是否具备等联系紧密。开放的社会给予青少年丰富的选择空间,但面对不良的社会现象与强大的文化渗透,他们常常对现实中反道德行为标准表现出无可奈何、视而不见甚至默认,又或者表现出叛逆、颓废,进而严重削弱、消解精神世界的终极价值。殊不知,如果对生活的意义、人类的幸福等问题都丧失兴趣,极端的工具理性可能会使人在市场和商品的大潮中沦为经济动物,在高新科技时代变成技术奴仆,在消费主义的喧嚣声中成为丧失自我反思能力的“消费品”。应该说,我们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相当健康上进,之所以没有受到年轻人的重视,是长期疏于关注的结果。事实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作用,早已得到了世界不少国家的认同。把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节日文化活动中,让青少年体验每一个节日的寓意,他们就不会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自己是一种思想管束和制约,就不会对教育产生芥蒂,也不会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努力颇多却收效甚微。这种将思想性、政治性融入娱乐性的做法,远比空洞的说教来得现实和高效。同时,强调对传统节日的保护与继承,还能保证年轻一代有机会观察、享受、理解这些美好的活动,而不至于当他们长大成人、理应承担起中华民族文化传授者责任的时候,他们已经丧失了传授的激情与能力。毕竟,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需要上辈人的培养,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也需要上辈人的引导。换句话说,借助传统节日中的积极成分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文化挑战,充满自信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青年文化是大有可为的。

二、辩证、全面地看待青少年的过节心态

价值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而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对于另一个时代来说,总有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一面。比如,年轻人往往认为传统佳节是家长一统天下,他们总希望张扬自己的个性,无拘无束地表现快乐、展现自己的创意,利用难得的节日做些与众不同的、更有纪念意义和价值的事(比如打工、出游、苦读、健身或参加社会实践)。即使在传统节日与我们的距离渐渐变大,青少年在行为上对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参与度不高,但其心理上与传统节日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距离,其对传统节日的认同度依然较高。因此,无需过度悲观地看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土节”、“洋节”在青少年心里是同等重要的,厚此薄彼的并非主流,即便热衷于西方节日也不能将其完全看作离经叛道、崇洋媚外那么严重,但需要注意青少年在对待传统节日问题上的“知之甚少”或“对其精神内核缺乏了解”甚至“知行不一”的原因,以防止不同的文化消费需求转变成拿来主义、东施效颦或亦步亦趋;同时也尽可能地减少民族文化资源的流失。

不过,在传统被模糊、节庆被生疏的年代,核心价值观面临消解和碎片化的危机。试想,在一片“无礼”的氛围中,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如何能够得到普及、延续和发展?在传统节日领域,长期割裂传统、破坏文化的结果,造成了中华民族高洁精神的支离破碎,这无疑是在切割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根脉,也是在颠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憧憬。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灵魂与方向,优秀民族文化则是和谐文化的坚实根基与深厚资源。只有在我国悠久历史文明和固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继承、改革与创新,才能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色和根脉,才能保证和谐文化建设的顺利稳步进行[2]。我们应当依托传统节日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指导青少年在纷繁复杂的价值观现状中,在承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下的开放型文化认同模式,汲取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树立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正确的文化认同心理;创造健康活泼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在给青少年带来更多的自由思考空间的同时,教育他们养成健康的文化心态,增强对文化的辨别能力,始终把握文化发展的主旋律。换言之,应该为当代青少年提供感受传统文化、欢度传统节日的方式与途径,为表现传统节日的实质内容提供更多的空间,为精力充沛而又压力较大的青年人提供一个理性宣泄与文明放松的机会。传统节日的温馨、传统文化的繁荣及其携带的民族文化精粹,都不是自然保存或增长的,而是需要生产的,需要思考与设计其储存方式。政府必须进行强有力的领导,领导者和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审慎的态度,开展“文化再生”运动,推动形成“人人了解节日文化、人人参与节日文化、人人弘扬节日文化”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营造氛围、充实节日内涵、打造表现的舞台,使青少年通过了解而喜欢传统节日,回归传统文化,从而辨识、确认、稳固自己的民族身份。但政府的介入应以复兴为方向,手段要温和,不能粗暴专断或越俎代庖,伤害民众对传统节日选择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对传统节日进行有意识的重构,在传统节日中植入现代文明的人文关怀,发挥传统节日育人、立人的作用,培育青少年的人文气质,并将其作为形成正确健康的文化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教育体系与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有益补充。

三、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统一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渗透、依附在语言、建筑、婚嫁、歌舞、戏曲、饮食等众多生产和生活方式中。这一庞大复杂的文化系统经过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等领域的梳理、倡导,把大道理贯穿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中。传承这些优良的传统节日文化,对净化当前的社会环境,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均能创造良好的条件。它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一,体现了高立意与近距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培养良好、健康的政治文化。在此过程中,青少年能够有效地养成民族优良作风和气派,有效地吸取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奋斗中表现出来的核心作用,懂得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创新者,深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坚信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一言以蔽之,传统节日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发扬光大,必然对核心价值观的整合性、内聚力产生积极影响,也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正确观念的形成、正确行动的发出产生指导作用。

四、结语

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凝练,是主流价值观体系的基石,如果它被动摇或丢弃,整个价值观体系的大厦就会分崩离析,从而导致价值冲突和价值危机。同样,核心价值观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社会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意识形态上的绝对优势。换言之,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表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显著标志,它们囊括了终极层面的崇高追求、观念层面的价值共享、制度层面的秩序导向、日常实践层面的策略解释各个方面,能够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权。然而,某一群体的价值观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离不开个人经历与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义取利、以义制利的价值取向深刻地制约着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追求模式,使民众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凸现了较为明显的困惑和矛盾性。加上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的威胁,异质文化之间错综相交,文化民族化和文化全球化之间的张力已摆在世人的面前。青年一代除了价值观念受到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还可能发展成为政治上的认同。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当世俗化变得偏激时,会对民族人文精神产生巨大冲击,甚至会让年轻一代在与强势文化的对话中迷失自己。事实证明,只有对祖国文明怀有强烈崇敬和自豪感的人,才会真正从心底热爱自己的国家,才会对祖国有无比的忠诚,也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一个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为了实现民族振兴、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一历史重任,培养一批拥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的民众(主要是优秀青少年),是时代赋予教育界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然而,民族自信心的增强,除了以强大的经济基础为后盾之外,还必须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传统节日里面所包含的道德理想、行为规范和思想信仰,为后人提供了思想和行动的引导,将其置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能够让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将享受成果与关注发展结合起来,坚定政治方向,增强免疫力、抵抗力。概言之,传统节日具有对青少年进行亲情友情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谐人际关系教育、国学基础教育等各种人文情怀教育的独特功能。它对青少年产生的思想慰藉和精神鼓励,能够有效武装青少年头脑,使其思想中建立起不良文化的防范机制和形成不良行为的自动矫正机制,从而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的文化土壤,自觉维护国家的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实现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平等对话。当然,充满情感的描绘,不能代替科学的判断。中国传统节日具有很强的礼节性、团圆性和仪式性,但这些属性往往建立在血缘宗法基础之上,缺少个体的参与性和狂欢性,并且,这些节日活动中至少半数以上带有祭祀、祈祷、求福、辟邪色彩,它们被贴上迷信和封建标签,在“反封建主义”、“反伪科学”等旗帜下屡屡遭到破坏,已逐步出现了断裂和冷寂;而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文革”,在全民的心理上植入了无视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左右着人们的看法及其行为;政府、社团、商家等机构忽略了对节日文化精心的组织和安排,这种“传统节日集体失忆症”使得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处在一种苟延残喘的状态下。要扭转传统节日文化的现状与经济发展趋势呈现“剪刀差”的不利状态,从方法上看,仅靠民间自发进行是不行的,需要政府整合各种手段和媒介,形成合力;从机制上看,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从主体上看,必须有广阔的覆盖面。在坚持文化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挖掘超越节日范畴的文化价值,实现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传承历史与吸纳先进并重,才能使传统节日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家园,才能使以传统节日为依托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的放矢、成效卓著。

[1]刘小新.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7.

[2]黄涛.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1):57.

Relationship between teenagers and unity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Zhou Xioaling
(Teaching Divi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122,China)

Adolescence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values formation.In order to make the youngst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re effectire,it is necessary to highlight socialist core values when celebrating traditional festivals.It is worthwhile to approach the youngster’s attitude to wards the festiv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ting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Full use of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can help promote the youngster’s humanistic quality,achieve healthy thinking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mong teenagers,and then teenagers can hopefully protect the interests and security of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ural ecology of the world.

traditional festival;socialist core values;teenagers

G412

:A

:1009-3699(2011)01-0098-04

[责任编辑 彭国庆]

2010-04-07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学科共建项目(编号:08GA-01).

周小玲(1980-),女,广东韶关人,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伦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当代西方伦理思想研究.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价值观青少年
我的价值观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青少年发明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