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功能新论

2011-03-19曹诗图李锐锋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功能

曹诗图李锐锋

(1.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81;2.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旅游功能新论

曹诗图1李锐锋2

(1.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81;2.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旅游功能是指旅游这一事物所发挥的作用和效能。旅游的功能实质上是旅游的价值观的反映。时下在旅游发展中,人们往往过分重视旅游的经济功能,而忽视旅游的其他功能,影响了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实,旅游是一种综合生产力。除经济功能外,旅游的文化功能、美育功能、智育功能、德育功能、康体功能、成人成才功能、再生产功能和社会功能,同样不能忽视。

旅游;旅游功能;价值观;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旅游功能实质上是旅游的价值观即人们对于旅游这一客观事物的作用、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的反映。旅游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旅游活动的核心因素,它不仅影响旅游者的行为,还影响到旅游业效能的发挥。研究旅游的功能,对于促进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旅游是人们以消遣、审美、求知等目的,到日常生活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游览和逗留的各种身心自由体验,它是人们的一种短期、异地休闲生活方式和跨文化交流活动。消遣、审美、求知等身心自由体验是旅游的本质,因此,旅游的文化功能、美育功能、智育功能、康体功能等是非常明显的;由于旅游活动广泛涉及多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由旅游活动而形成的旅游产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也十分突出①王宏甲、刘建对旅游业的广泛作用和重要功能作过如此论述:“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产业像旅游业这样与各国人民广泛接触,与民生休戚相关,与百业相连;旅游业岂是经济支柱,更养育精神,承载如此宽广的社会担当,可谓一业九鼎重千秋!”参见王宏甲、刘建:《中国旅游读本:休息的革命》,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年版,第326页。。遗憾的是,由于受实用主义思想的误导,旅游的功能被简化为经济功能,其他功能被淡化甚至忽视。时下学术界对旅游功能的研究极少,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发现真正从理论上研究“旅游功能”的文章仅有两篇,即臧丽莎、师守祥的《旅游功能的异化与回归》和洪文艺、胡希军的《旅游功能的演化研究》。当前,被扭曲或被异化的旅游功能需要回归本真。

二、旅游具有文化、经济、社会等多种重要功能

旅游既是个体的,同时也是社会的。无论是对于个体而言还是对于社会来说,旅游都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一)文化功能

休闲的生活方式创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例如,闲暇可以审美鉴赏,闲暇可以静心读书,闲暇可以潜心著书立说,闲暇可以从事艺术创作,闲暇可以进行科学发明,等等,不一而足。如果终日为果腹、御寒等生计而劳作不息,是不可能产生博大精深的文化成果和创造伟大的文明社会的。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一书中曾提出这样一个命题:“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并把休闲看作是哲学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而旅游是一种主要的高层次的休闲方式,更具有显著的文化功能。旅游的文化功能可从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旅游介体(旅游企业)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文化是旅游的根本属性。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出于“乐生”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是为了增长知识和见识,体验异地或异域的文化。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是不同地域文化的际遇与整合。在学术界有强调旅游文化功能的定义,如我国有学者认为,“旅游首先是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1]38;“旅游是人们为寻求文化差异所进行的一种暂时性文化空间跨越的行为和过程”[2]。文化几乎是绝大多数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动机。著名学者陈桥驿教授认为:“旅游与旅行(如公务、商务等)的差别,主要在于他们的文化内涵”[3]37。文化旅游目前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主要内容。旅游者是文化的承载者,旅游者因承袭并凝聚其本土文化特质而成为各种不同文化的代表和使者,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旅游者也是文化的消费者,他们消费的主要是文化产品,花钱买精神享受和文化经历。旅游可以增长人的知识与见识,旅游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旅游资源大多是文化的产物,人文旅游资源属于文化的范畴,是历史文化的积淀。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往往需要文化解读和文化附会。旅游产品的审美鉴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文化是旅游产品的魅力所在。文化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

旅游企业是旅游文化的生产者、经营者和销售者,旅游企业开发、经营和销售的旅游产品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以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要。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文化是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潘立勇教授曾经指出,从旅游经营活动上看,开发是活动,境界是文化;营销是操作,底蕴是文化;服务是行为,内涵是文化;管理是制度,背景是文化。旅游的开发、营销、管理、服务处处贯穿着文化[3]代序3。

从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旅游业在本质上应视为社会文化事业,而不仅仅是经济产业。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曾经对旅游业的性质提出了著名的观点,认为“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4]。

根据旅游和旅游业具有明显的文化功能的特点,旅游开发与经营必须考虑旅游产品的文化品味,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考虑它的社会文化效益。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内涵与根本,旅游与文化是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发展旅游业应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以文化兴旅游、以旅游扬文化”;应努力构建旅游与文化共融共生的平台,用文化支撑旅游、包装旅游、指导旅游、统领旅游,提高旅游的品位,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用旅游承载文化、展示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提高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和发挥旅游的文化功能。

(二)美育功能

旅游,从实质上讲,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就谈不上什么旅游。著名美学家叶朗先生在国内较早地提出了旅游就其本质是一种审美活动的观点[3]4。冯乃康先生指出:“旅游的基本出发点、整个活动和最终效应都是以获得精神享受为指向,旅游主要不是一种经济活动而是一种精神活动,这种精神享受是通过美感享受而获得的,因此,旅游是一种审美活动,一种综合性的审美活动。”[5]无论哪一种旅游,都是在旅游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如风光欣赏、文化鉴赏、消闲娱乐等),借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和审美的一切形态,它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与生活美之大成,熔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绘画、书法、雕塑、音乐、歌舞、服饰、烹饪、风俗、民情等于一体。因此,通过旅游活动可以提高旅游者的综合审美能力。与其他的审美活动相比,旅游是最自由最生动最直接最综合的审美活动,是最符合受众心理的美育方式,是审美的最大课堂,具有明显的美育功能。

由于审美是旅游的主要动机,旅游的一切皆以美为准则和指归,所以,旅游在净化人的心灵上有着巨大的作用。当人们面对广漠大宇、大千世界、青山绿水时,不难感悟宇宙的永恒、伟大和大自然的清纯以及省悟某些人生的哲理。当人们用这种宇宙观来审视人际观,怎能不浩叹:人际间为争权夺利而残酷倾轧是何等渺小!为蝇头小利、区区矛盾而斤斤计较是何等庸俗!为升迁猎色而尔虞我诈是何等卑微!旅游在促使人向往真善美、规避假丑恶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旅游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而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旅游可以说是集美之大成者,是美的天使,在人的美育中具有巨大的功用。

(三)智育(认知)功能

旅游是一个求知的过程,是一个接受活的教育的过程。在众多的旅游定义中,相当一部分定义都强调了旅游者的求知目的和文化活动[6]68。例如,法国学者让·梅特森认为:“旅游是一种休闲活动,它包括旅行或离开定居地点较远的地方逗留。其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他的经历和文化教育。”[7]66从旅游体验的角度上分析,旅游属于认知性体验,旅游无异于“读书”[6]68。旅游客体(自然与人文景观)能使旅游主体(旅游者)格物致知。旅游与读书是相辅相成的求知途径。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十分推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人生阅历。司马迁游历神州天下,才有《史记》的博大精深;徐霞客游历大江南北,才成就奇人奇书之伟业;李白、杜甫浪迹山水,方有“惊风雨、泣鬼神”的诗作。国人多把游历与知识、著述密切联系起来,从中足可窥见人们对旅游的认知功能或教育功能是十分认同的。有人说过,世界像一部百科全书,如果你没外出旅游,你只读了书中的一页。旅游是开阔眼界的最好途径,是开启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这是因为,旅游是人们生活中最广泛最直接同现实世界发生联系的行为,是人们求得新知识的最生动最有效的课堂。一切自然景观、文化古迹、风土人情及地域文化,都是人们旅游观赏和考察研究的对象,旅游中可以接触到许多科学知识。可以说,旅游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知识门类,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国外有“旅游是读写在大地上的书”和“游遍天下,学到一切”的格言。旅游正是去读一部一部活的大地之书,去求真知,去长见识。培根的《论旅行》开篇即谓:“对于年轻人,旅游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实,又岂止年轻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通过旅游这种活的学习方式格物致知,增长知识。目前,广泛流行的教育旅游、修学旅游、文化旅游等,主要是基于旅游的认知和教育功能或目的,使人们在旅游的认知体验中发现新事物、增长新见识,体会和理解异地文化。

旅游是科学发明和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催化剂[6]69。如达尔文的环球旅行对其创立进化论学说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科学界这样的事例非常多。从旅游与文化艺术创作的关系上看,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是艺术美反映的重要对象,是文化艺术创作的源泉;而旅游是动态的观赏活动,接触客观世界的范围最广,收集创作素材也最容易,因此有人说“旅游是艺术家的第一情人”。那些直接以风景为表现题材的艺术,如山水画、田园诗文、风光摄影等,与旅游更是密不可分。此外,旅游观赏时创作主体(人)的情绪也最佳。当你摆脱了沉重的工作压力、琐碎的日常事务和平淡的家庭生活投入到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的怀抱时,就会感到格外的自由自在、宁静舒坦,创造灵感的火花更容易迸发,创造性的想象也会更加丰富多彩。优美的环境有利于激发人的灵感,常常孕育佳作。如世界音乐大师施特劳斯在位于阿尔卑斯山的维也纳森林里饱赏了飞泻的流瀑、低吟的微风、清新的空气和悦耳的鸟鸣之后,创作了风靡全球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国外不少艺术家和科学家把定期外出旅游列为工作守则之一,大概是因为“闲能生慧”的缘故吧!科学研究证明,人在休闲中的沉思状态是最好的。人在休闲状态中可以摆脱任何控制、压力、束缚和强制,人完全沉浸在放松、自由的状态下,使人的创造意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相比之下,“工作”有较多的功利性目的,因而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制约,影响人的“超脱”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休闲性的旅游无疑有助于深刻认知和激发创造力,心闲不下来思考是无法深入的,创新的灵感也难于出现。古人讲究“格物致知”,还有冥想,菩提达摩想了多少年才有了顿悟,牛顿、阿基米德等不少科学家的重大发明都是在休闲中的静思冥想中得出的。没有休闲时间的静心思考,知识难于成为智慧,科学研究也难于产出创造性的成果。

目前,旅游对于人的认知教育作用还是有限的,因为当今大众旅游时代绝大部分旅游时间短暂、非常表面化,而且游客大多为“消遣娱乐型”,求知欲望不足。因此,现代高质量的旅游应提倡“深度旅游”,并引导和提高游客的旅游层次,以充分发挥旅游的文化教育功能[6]69。

(四)德育功能

通过旅游可以陶冶旅游者的情操,提高旅游者的精神境界与道德情怀。中国古人视山水之教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将其纳入“游于艺”的化育体系,用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爱好旅游的旅游者大多数是具有优美灵魂和高尚情趣的人。通过山水等自然风光的旅游,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开阔人的胸襟,磨练人的意志,并激发旅游者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热情,增强人的环境伦理意识,提升人的道德水平。

通过对名胜古迹、民族风情和现代建设成就等人文景观的观赏和游览,可以激发旅游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热情。这种教育效果往往是教科书难于达到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很重视通过郊游和远足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道理就在于此。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院士曾经提到,他报考西南农学院和毕生从事农业科学研究与他中学时代的一次郊游经历有关。

目前我国时兴的红色旅游,对于传承、发扬革命精神与对旅游者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都是十分明显的。

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也具有明显的道德修养教育功能。因为宗教本质上具有教化功能,无论任何宗教,都告诫人们行善积德。如云南丽江的“东巴万神园”旅游景区的景观设计和导游解说,就体现了明显的道德教育功能。

此外,旅游还可以通过文化交流,减少种族中心主义意识或狭隘民族主义意识,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包容能力,培养国际主义精神和热爱世界和平的意识。

(五)康体功能

通过旅游可以促进旅游者的身体、心理方面的健康,提高人的幸福指数。在现代,“生命在于运动”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了,而“旅”和“游”都是动态的行为,离开了身体运动也就没有旅游。那些经常外出旅行和游览的人,其身体和精神的健康状况一般都比较好。一些旅游地的空气清新、水体洁净,环境质量高,特别是森林、海滩等旅游地更是天然氧吧,非常有利于人体健康。古往今来,那些醉心山水、爱好旅游活动的人,大都健康长寿。旅游者的许多体验动机来自于对自身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匮乏的补偿需要。通过旅游,人的机体自然会得到休息和调整,恢复活力,补偿缺失(使人在工作以外获得满足),回归本原。旅游是调节身心的磁场。通过旅游活动,还有利于人际之间的和谐交往,使人获得人际关系补偿体验,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

旅游不仅能使人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延长人的寿命,还能帮助某些慢性病人早日康复,也能对精神忧郁、神经衰弱等心理性疾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近年来,与康体有关的旅游项目发展迅速,如养生旅游、拓展训练、远足旅游等。为了充分利用旅游环境的医疗作用,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发了不少新的保健康体旅游项目,如矿泉旅游、日光浴旅游、森林浴旅游、减肥旅游等。

人类自身的生命健康与亲情愉悦是影响幸福的两大基本要素,而旅游是一种愉悦体验,是一种社会文化交往活动,是一种有利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对于人的幸福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旅游的康体(身心调适)功能是明显的。通过旅游活动能强身健体、治疗身心疾病。可以说,旅游是祛病延年的良方,是调适身心的有效途径,是人追求幸福的重要方式。

(六)成人成才功能

从哲学上讲,旅游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旅游更深刻的价值在于它是衡量人类进步的标准和人类发展的真正目标之一。旅游能促进人的生命自由和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成就有价值的人生,使人真正成其为健全的人。一个只知工作、只会劳役而不会休闲和没有旅游的人的生命生活是残缺和遗憾的。个体生命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和快乐,但这种生命的幸福和快乐,与其说是肉体生命与感觉器官的获得满足,不如说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与心灵境界的提升。旅游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促使旅游者如何通过旅游活动重新发现人(或自我),以及重新发现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促使人真正成其为完全或健全的人。

旅游可以增知长智,活跃思想,丰富情感,磨练意志,增长经验,促使人求真求善求美,健全人格,从而促进人才成长。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相提并论。著名作家郁达夫曾经有过这样的感慨:“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8]248现代人才学研究证明,旅游是造就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王宏甲、刘建在《中国旅游读本:休息的革命》一书中说:“不读书不能治愚,不游历难有出息”;“旅游是一种智力投资”;“旅游开阔眼界,陶冶情怀,塑造人生,……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能忽视的巨大作用。”[9]326古往今来,在旅游或旅行中增知、长智、成才的中外名人不胜枚举。如我国的孔子、屈原、张骞、司马迁、唐玄奘、李白、杜甫、苏轼、郑和、沈括、李时珍、徐霞客等;国外的马可波罗、麦哲伦、达尔文、洪堡、李希霍芬、拜伦、费米、雪莱等。这些名人都有游览千山万水的经历。

环游世界,尤其是青年人的环游世界,在欧美国家早已形成了一股风气,现在连亚洲甚至第三世界国家也在逐渐普及。对欧美国家的学生来说,环游世界几乎已是一种“成年礼”。年轻人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前,会给自己一段时间告别家人,游历各国,其目的主要在于增长成人的阅历和锻炼人适应环境的能力。由此可见旅游在成人中的地位与作用。

(七)再生产功能

众所周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达到一定的时间或限度,就需要休息、休憩、休闲,如同机器运行到一定时间需要保养和检修、土地耕种到一定程度和时间需要休耕或休整,人也一样,为了再生产,为了恢复体力和发展智力,必然要进行休息、修养和修整。通过休闲或旅游,可以调整自己的精力和体力,以达到另一个新的周期的整合,使生命更好地延续,使工作和创造更有成效,这是由人的生理和身心规律决定的。旅游和休闲是现代社会人们的“充电器”。人们通常利用旅游或休闲来缓解在职业中的压力,通过旅游或休闲来刺激工作热情,以提高工作效率。著名旅游人类学家格雷伯恩曾经说过:“旅游是实现人类休闲或称为‘再创造’的一种方法”[10]125。休闲文化研究学者马惠娣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许多发明创造都与休闲有密切关联。”[11]人的身心自由是创造活动的前提。休闲与旅游作为人的生命的自由状态,无疑有利于创造活动(如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是在洗澡盆里发现的)。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认为:“‘闲’是同‘社会生产力’这个大字眼密切相关的事物。‘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12]这种观点与西方学术界有关休闲和再创造的思想是相一致的。旅游对促进人的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激发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旅游是一种生产力,是人的体力与智力的一种再生产方式。因此,旅游具有再生产功能,不能完全从消费和消耗的角度去理解它。在国外,不少科学家把定期旅游度假作为“工作守则”之一,目的在于恢复脑力与体力,促进工作效率和创造力的提高。旅游的“真正收益”是在旅游后的工作与生活中实现不断地增值[6]72。

旅游的再生产功能还可以从增值功能上理解。如旅游和旅游业可以全面增加社会财富,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明显的增值效应。具体表现在: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二是有利于整合产业,使相关产业产生增值效应;三是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实现巨大的社会增值;四是重新优化和配置社会资源,提升总体价值和增加财富。

(八)经济功能

旅游业在当今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当前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朝阳产业。

从国际经济的范围看,旅游业是国家之间收入再分配的有效形式,发展旅游业可以扩大国际间的合作关系,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促进世界经济趋向更加平衡的发展;从国家经济的范围看,发展旅游业可以大量回笼货币,促进相关经济部门(如交通运输业、农业、工业、商业等)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从民众的经济生活范围看,发展旅游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现代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无形贸易”、“风景出口”以及“无旅不旺”等说法,足以说明旅游的巨大经济功能。

旅游是脱贫致富的良方。一个旅游景点可以致富一个村庄、一个乡镇,甚至可以繁荣一个县市,对于“老少边穷”地区而言尤其如此。中国实施的“旅游扶贫”工程,已使数百万农民靠发展旅游事业告别了贫困。

相对某些产业来讲,旅游具有投资较少、见效较快、经济效益较高的特点。从现实看,旅游在拉动地方经济上起到了重大作用,不少地区已经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发展,目前我国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旅游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的促进效应尤为明显。据世界旅行与旅游组织预测,从2000年到2010年,旅游业所创造的产值占世界 GDP总值的11.7%,并提供了2至2.55亿个就业机会,旅游业将在全球经济的重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据国家旅游局预测,202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33 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产值的8%,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根据旅游业具有明显的经济功能的特点,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旅游开发应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

(九)社会功能

旅游是一项民生事业和社会文化事业。在扩大社会就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五个统筹”(旅游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交会点”),促进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改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等方面,旅游都具有重要作用[13]。

旅游不仅是一个产业,而且是一个国家“软实力”(文化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这个领域把“软实力”的影响作为产品的吸引力,使游客建立起与旅游目的地国家的亲近感。旅游业的这种社会作用不可低估。日本政府曾经采取“观光立国”发展战略,对于本国的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当今时代,旅游不仅可以促进人的社会交往、满足归属与爱(亲和)的需要,而且还成为一种促进和平与理解的巨大力量。旅游活动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民间交往活动,它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经历着对异域文化从陌生到了解再到欣赏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从而不断深化认识、增进相互了解、增强亲近感,客观上拉近了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民族和人民之间的距离。旅游能够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间建立相互联系与交流的桥梁。社会学家认为,旅游是社会紧张与冲突的缓解因素,具有对国家间政治关系的“润滑”作用。一些对立国家或地区关系的改善往往首先是以旅游为媒介的。当人们周游世界,学会互相认识、理解和欣赏其他人群的个性时,可以更好地形成世界和平的氛围,因为旅游通过文化交流可以实现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理解和欣赏,可以对异域的人群抱有一种平等的宽容的态度,从而避免许多文化的冲突。这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祉。世界旅游组织1998年在温哥华召开的第一届全球大会上认为,旅游有潜力成为人类历史上在和平时期规模最大的活动。因为旅游涉及的是人及其文化、经济、传统、遗产和宗教信仰,旅游提供的接触机会,使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成为可能。这种对旅游超越功利的认识,值得旅游界深入体味。

旅游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和文化力量,可以从政治、道德、规范、精神等方面造就合格的“世界公民”。旅游能开阔人的视野,消除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文化偏见,增强人文精神,整合异质文化,培养世界公民意识。旅游越来越大量地产生着较高素质的“世界公民”,并促使民主政治和社会的进步。旅游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政治和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力量[6]74。旅游业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动力产业”或“影响力产业”。

三、结语

旅游的功能或作用是多种多样的,这是由旅游的综合特性所决定的。可以说,旅游是一种综合生产力。从旅游哲学的价值论视角看,我们应持综合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旅游的功能,充分发挥旅游的多种效用,将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产业。

[1]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38.

[2]唐友波,徐 喆,郭青生,等.旅游文化学发凡——一个文化学的视野[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4-12.

[3]潘立勇.人文旅游:第一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于光远,马惠娣.关于文化视野中的旅游问题的对话[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3-18.

[5]冯乃康.中国旅游文学论稿[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5 :2.

[6]曹诗图.旅游哲学引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7]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66.

[8]郁达夫.郁达夫全集:卷六[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2:248.

[9]王宏甲,刘建.中国旅游读本:休息的革命[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326.

[10]张晓萍,李伟.旅游人类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125.

[11]马惠娣.我们为何要学会休闲[J].科学大观园,2006(9):6.

[12]于光远.休闲与经济发展[J].前线,2005(11):25.

[13]曹诗图,阚如良,刘晗.对科学的旅游发展观的哲学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84-87.

A new viewpoint on tourism functions

Cao Shitu1Li Ruifeng2
(1.College of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81,China;2.College of Humanities,Law and Economics,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65,China)

Tourism functions refer to the role and effect of tourism.Tourism functions reflect tourism value in essence.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the economic function of tourism is often overemphasized while other functions of tourism are overlooked,which is harmful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overall analysis of eight other functions of tourism in addition to its economic function,namely,cultural function,aesthetical education function,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function,moral education function,body-building function,study function,reproduction function,and social function,which,it is believed,should be given equal attention.

tourism;tourism function;valu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590

:A

:1009-3699(2011)01-0047-06

[责任编辑 李丹葵]

2010-10-25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资助项目(编号:[2010]031).

曹诗图(1954-),男,湖北宜都人,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旅游文化、旅游哲学与人文地理研究.

猜你喜欢

旅游业旅游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