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旅游业走过风雨九十年

2011-03-19夏明珠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旅游业消费旅游

夏明珠

(中共巢湖市委党校 教务处,安徽 巢湖 238000)

中国旅游业走过风雨九十年

夏明珠

(中共巢湖市委党校 教务处,安徽 巢湖 238000)

中国旅游业发展90年来,先后经历了萌芽化时期、行政化时期、事业化时期、市场化时期和产业化时期,成绩斐然。展望“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战略有了新定位,旅游消费需求进入了新阶段,旅游发展环境有了新支撑。中国旅游业应继续实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发挥国内旅游拉动内需,挖掘旅游就业潜力及旅游的扶贫功能,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旅游业;消费需求;发展战略;扶贫功能

一、九十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回顾

1. 萌芽化时期(1921-1949年)

旅游业在中国起步较晚,直到1923年8月,主持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陈光甫先生,在该行设立了一个旅行部,这是中国第一家旅行社的雏形;1924年的春天,旅行部组织第一批国内旅游团赴杭州游览,并由上海铁路局特开专列运送,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次有组织的现代旅游活动。1927年6月,旅行部曾单独挂牌注册,申领营业执照,称为“中国旅行社”,但实质上仍是银行的一部分。这一时期,旧中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旅游业虽然已在中国萌芽,但规模较小,发展前景暗淡。

2. 行政化时期(1949-978年)

1949年10月17日,厦门华侨服务社成立,这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家旅行社,此后又在泉州、广州等地成立了华侨服务社,开始形成中国旅行社的框架体系。1953年6月 20日,周恩来总理批准了《关于筹组国际旅行社的报告》,1954年4月15日,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叫股份有限公司,实际上除了国有股东,并没有其他股东,而且“国有股东”的概念也不明确,公司管理是纯行政化的。成立之时,董事共有5人,廖承志是其中之一。1957年4月24日,中国华侨旅行服务总社正式成立,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国华侨及港澳同胞的探亲旅游接待服务。与此同时,为做好外国友人的访华接待工作,加强对全国旅游工作的统一领导,1964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合署办公。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旅游接待被批判是“为资产阶段服务”,局社合一的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只剩下 12人的业务班子,接待业务基本停顿。1968年,全国仅接待外宾303人。20世纪70年代初期,毛泽东主席要求做好国际交流工作,国际旅游接待有所恢复。1976年,全国接待外国游客不到5万人次。粉碎“四人帮”后,港澳同胞和外国人入境数量明显增加,到1978年,入境总人数达180.92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2.96万人次,过夜旅游者71.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63亿美元,名列世界第41位。这一时期,“民间外事”是发展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即旅游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因而当时国旅归外交部管。每逢国庆、新年,人民大会堂招待会上国际友人的请柬,甚至从北京到莫斯科的火车票售票权都归国旅分管,这个状况大概一直持续到2000年。可以说,在行政化时期,旅游工作宗旨是为海外华侨回国旅游提供服务,是为政治服务,而不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3. 事业化时期(1978-1992年)

1978年10月9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泛美航空公司董事长西威尔时,对陪同会见的国家旅游局和民航总局的负责人说:“民航、旅游这两个行业很值得搞。”1979年 1月到7月,邓小平同志又连续发表了《旅游业要变成综合性的行业》、《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发展旅游事业,增加国家收入》、《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等四篇讲话,高瞻远瞩地指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旅游赚钱多,来得快,没有还不起外债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大搞呢?”“我们国家地方大,名胜古迹多。如果一年接待五百万人,每人花费一千美元,就是五十亿美元。要搞好旅游景区的建设,要有电、有路、有旅馆,还要搞好城市建设,搞好服务行业,千方百计赚取外汇。”“旅游这个行业,要变成综合性的行业。”[1]在邓小平同志的积极倡导下,旅游业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硬件条件极其落后,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旅游局建立了旅游商贸公司,建造了一批饭店,如广州的白云饭店、桂林的漓江饭店、西安的西安饭店、昆明的昆明饭店等,但外形古板,没有特色;软件管理也很初级,当时旅游饭店讲的优质服务仅仅只是“站立服务、微笑服务”。改革开放以后,批建合资的建国饭店、合作的白天鹅宾馆,对提高饭店业的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全国对“总经理”的称谓也是从旅游饭店首创。1988年,国家旅游局颁布的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标准的规定,是国家发布的重要文件之一,但认识上,对旅游业没有经济产业的概念,从业者西装穿得好,外语水平也高,其经济效益的观念却非常淡薄。这一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恰如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说过的“旅游业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又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

4. 市场化时期(1992-2002年)

这一时期,中国的旅游企业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从1991年到1994年,由霍英东出资,每年在广东中山举办一次全国旅游局长会议,同时开设旅游局长训练班,对中国旅游业的管理者进行了连续4年的集中培训,每个培训期为一个月。参加会议的有各省的旅游局长、重要城市的旅游局长、中央一类社的管理者。正是从这些培训开始,旅游管理者的理念逐步朝市场化、经济产业化方向转变。中国旅游业进入市场化时期,市场化观念开始深入人心。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全国掀起的新一轮解放思想、推进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热潮,我国旅游业发展开始走上了快车道。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1992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点;1992年8月,国务院作出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决定,并为此出台了八个方面的优惠政策;1993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意见》,明确了国内旅游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一系列支持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方针;1997年元旦,江泽民主席在新年贺词中热情洋溢地宣布1997中国旅游年开始,热忱欢迎世界各国朋友来中国旅游,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199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统一和提高了全党和各地方、各部门领导同志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使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2001年1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旅游发展工作会议,4月发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明确了新世纪前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举措。这些大决策、大政策、大举措,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 产业化时期(2002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这几年,中国旅游业进入了产业化时期,旅游业形成了入境旅游势头不减、出境旅游强势发展及国内旅游成为绝对主角的三大旅游市场并驾齐驱的局面,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产业政策日趋健全。民营资本更多地注入旅游产业,比如民营酒店、民营度假村等。这期间中国旅游业的重心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丰富的旅游资源,让昆明、丽江、拉萨等西部城市在世界上也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旅游产业拓展越来越大,旅游企业陆续上市,上市公司开始有了旅游板块。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以下简称41号文件)出台,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国家对旅游产业地位的这一重新定位,将会在横向上扩展旅游业的产业边界和在纵向上深化旅游业产业形态[2]。2010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94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7 500万人次,旅游创汇将达到520亿美元,首次进入全球前五位。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一万亿元,国内旅游总人数首次突破20亿人。九十年来,旅游业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旅游业已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

二、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一)旅游业发展战略有了新定位

国务院出台的41号文件,标志着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以国务院文件方式确定的“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等25个区域性国家战略,发展旅游业也是重要内容之一。从地方政府看,各地党委政府纷纷加大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力度。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有20个省区市已经出台或正在研究制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3]。

(二)旅游消费需求进入了新阶段

“十二五”时期,随着小康社会进程稳步推进,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国内游的振兴正在成为“中国第二个经济奇迹”(经济转向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4],旅游市场将呈现三大变化:

1. 从消费结构看,国内消费规模具有强力发展的潜质

据国家统计局的分析,我国人均消费从目前到2020年将以每年10.8%的速度递增,居民消费将由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旅游将是消费升级的主要行业之一,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度提升。从花费结构看,当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达66%,游购娱仅占34%左右[5]。随着我国旅游产品生产开发的多样化、系列化和旅游、娱乐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今后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购娱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从出游频率看,目前我国刚刚实现每年人均出游1次的目标,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美、日、韩人均出游均在7次以上,按照旅游经济发展规律,我国旅游消费需求已达到爆发性增长的基线,随着公众假日、休息日、带薪休假等休息时间趋近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一个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将在“十二五”时期加速形成,旅游将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刚性需求。

2. 从消费类型看,休闲度假具有增长潜力

根据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当人均收入达到1 000到2 000美元后,度假旅游市场会逐步形成,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正处于这个阶段,休闲度假游比重不断提高,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等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娱乐性的旅游内容将大大增强。由于休闲度假游的人均花费通常高于观光游,对内需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3. 从消费者结构看,农民国内旅游比例有所提高

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出台,“十二五”期间农民的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农民旅游产品的稀缺状况也将逐步改观,农村居民很快成为即期旅游消费的需求者,其旅游花费数额也进一步提高,为我国旅游消费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

(三)旅游发展环境有了新支撑

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国务院不仅下发了41号文件,涵盖30多项政策,还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了41号文件的分工落实方案,30余个部门协同落实各项政策。从协调推动方式看,各地在落实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过程中,目前国家旅游局已与18个省区市、5个国家部委局签订了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就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达成共识,形成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合作机制[3]。

2. 基础设施支撑力度加大

中央和地方大规模投资建设机场、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交通条件极大改善。截止到2009年,全国民用机场数量达到166个,定期航班通航的城市163个;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5万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2 319公里。我国饭店业发展速度更快,以五星级饭店为例,2009年达到了535家,10年内增长了8倍。国际品牌饭店在基本完成一线城市的布局之后,现在已开始向二、三线城市延伸,汽车旅馆、家庭旅馆、青年旅馆等在内的经济型酒店纷纷涌现。特别是在中央转方式、调结构政策的引导下,发展旅游的社会认同度大大提高,全国出现了旅游投资热。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全国开工建设的旅游大项目3 600多个,投资总额约1.6万亿多元[3]。这些硬件的改善,为推动旅游业新一轮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 科技推动力度加大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日新月异,旅游业和信息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旅游业借助新技术实现新发展,一是旅游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加快,旅游和信息向深度融合推进;二是3G等先进技术和移动商务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旅游电子商务应用[6]。特别是正在推行的“三网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游客的消费方式、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政府部门的旅游管理方式,对整个旅游产业的运行模式和运营效率的提高将产生重大影响,都有利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1. 实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经济总量已占到全球GDP的10%以上,就业人数占全球就业总数的8%以上[7]。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旅游业在这三个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旅游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持了较高的投入产出率;国际上普遍认为,旅游业是最优秀的出口产业,就地出口风景,具有换汇成本低的优势;国家推行了多项政策刺激旅游休闲消费,推进旅游经济的发展。鉴于此,许多国家把发展振兴旅游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美国制定旅游促进法,设立旅游促进基金,以带动经济增长。西班牙政府通过旅游促进计划,决定每年投入15亿欧元用于促进旅游业发展。韩国提出到2012年访韩游客达到1 000万人次,实现韩国成为旅游先进国家的目标。中国也应实施以政府为主导的、各部门通力合作、全民参与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将旅游业打造成我国的优势产业,全面建设世界旅游强国。

2. 充分发挥国内旅游拉动内需的作用

温家宝总理讲,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和综合性消费,是可持续消费和多层次消费,在我国社会总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消费涵盖的价格区间从几元钱的旅游纪念品至上万元乃至数万元的旅游线路,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有资料显示,旅游消费增长 1%,能拉动 GDP增长0.51%,消费和经济的作用比较明显。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测算,在发达国家,旅游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工业产值可扩大2.71倍,国民收入扩大1.36倍,投资扩大0.25倍。旅游消费在发展中国家所起的作用更加显著,相关数据可分别扩大到3.7倍、2.7倍、0.9倍。旅游产业的饭店、餐馆、客运业、旅行社、娱乐业等直接为最终消费服务,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更为全面[8]。据统计,2008年我国国民旅游消费总额已经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收入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健全,相较于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市场更为广阔。因此,把国内旅游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推动国内旅游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打造精品景区、经典的旅游商品、差异化的旅游产品、独具魅力的旅游城市,积极引导国内旅游消费。

3. 充分挖掘旅游就业的潜力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开始进入“高增长、低就业”阶段,就业压力会持续增大。而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产业在全国就业总数中的比例,超过了制造业等传统密集型产业,也超过了房地产、金融等新兴服务业。据统计,在上个世纪最后10年我国第三产业新增就业的7 740万人中,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占到 38%,增速居于前列,可见旅游业不仅就业容量巨大,就业潜力也很大。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超过1 000万,与旅游业相关的就业人数达到6 000万,每年新增就业50万人[9]。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显示,旅游行业每直接收入一元钱,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就能增加5~7个间接就业岗位[9]。旅游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不仅涵盖吃、住、行,也包含游、购、娱,旅游业就业特征按产业链分布于不同环节,门槛低,差别大,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就业需求。充分挖掘旅游就业潜力,延伸产业链,细分旅游市场,让旅游业更加专业化。

4. 大力发挥旅游的扶贫功能

我国国家级贫困县有592个,其中西部地区占62%,这些地区散布着众多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国家级森林公园超过100个,自然保护区137个,国家风景名胜区52个,历史文化名城与革命老区8个,少数民族县257个。因区位偏远、交通不便,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均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从而保持着自然、古朴的特色,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特色旅游的条件。而中国科学院的一份最新研究显示,在我国西部6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6 000多个县级以上旅游景点,其中100多种属于世界级旅游垄断资源,目前已开发的只占1/7,开发潜力巨大[10]。寻求到一种与当地资源联系紧密,低投入、影响面广、受惠面大的产业,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有一定市场条件的地区,旅游业无疑成为优选产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创收。

[1] 邓小平.邓小平论旅游[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1-23.

[2] 邢宝学,李亮.战略性支柱产业视角下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4):28-31.

[3] 王志发.中国旅游业进入最好发展时期[EB/OL].http://hb. qq.com/a/20101009/000874.htm,2010-10-09.

[4] 马克·扎瓦茨基.旅游业成为中国拉动内需新动力[N].参考消息,2009-11-20.

[5] 促进旅游消费、加快扩大内需[EB/OL].http://www.cnta. gov.cn/html/2008-6/2008-6-2-21-16-49-26.html,2007-11-12.

[6] 国家旅游局.“十二五”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规划[EB/OL]. http://res.meadin.com/IndustryAnalysis/2010-11-8/1011896 411_2.shtml. 2010-11-08

[7] 刘应杰.对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的思考[EB/OL].http:// theory.people.com.cn/BIG5/40764/127620/208509/208511 /13315467.html,2010-02-21.

[8] 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EB/OL]. http://www.china.com.cn/travel/txt/2010-05/28/content_20 138027.htm,2010-05-28.

[9] 白津夫.扩大旅游消费,拉动内需增长[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12):5-8.

[10] 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分析[EB/OL]. http://www1.cei.gov.cn/daily/doc/SXR0B/200408025516. htm,2004-08-02.

(责任编辑、校对:王淑娟)

Chinese Tourism through Ninety Years

XIA Ming-zhu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ffairs, China Communist Party School of Chaohu, Chaohu 238000, China)

Chinese tourism has undergone ninety years. It has passed the budding period, administration period, enterprise period, marketing period, and industrialization period.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a new orientation with Twelfth Five-Year Plan. The tourism consumption demand has entered a new phase. Tourism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has a new support; Chinese tourism should continue to implement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should display domestic tourism stimulating domestic demand, should mine tourism potential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ravel to employment function, impel the national sound and rapid economic growth.

China; tourism; consume dem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helping-poor function

2011-05-26

夏明珠(1980-),女,安徽庐江人,中共巢湖市委党校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

F590

A

1009-9115(2011)06-0104-04

猜你喜欢

旅游业消费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40年消费流变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新消费ABC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