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汇语用学框架下的名词形容词化现象研究

2011-03-19涛,徐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词类汉英形容词

李 涛,徐 芳

(安徽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词汇语用学框架下的名词形容词化现象研究

李 涛,徐 芳

(安徽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在词汇语用学框架下,以语用松散和语用充实为理论视角,分析汉语中名词形容词化现象的类型及产生理据,为名词形容词化现象提供词汇语用学视角的合理阐释,进一步探讨其对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启示。

名词形容词化;语用松散;语用充实

名词形容词化是指在一定的交际话语环境下,说话人有意或无意地把名词临时用作形容词的语言现象,如“这个地方很郊区”中的“郊区”二字。名词形容词化能产生理想的语用效果。

一、名词形容词化研究现状

国内学界对名词用作形容词,特别是“副词+名词”结构,曾做过深入的研究。从初始阶段集中讨论“副词+名词”结构的语法合法化,逐渐过渡到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不同角度,对该结构形成的理据及其目的进行深入研究。然而这些研究的焦点仅限于探讨名词在副词之后用作形容词的情形,很少注意到名词在其他情形下转化为形容词的现象。同时,在从语用角度分析这一现象时,多数没有理论依据支撑,缺乏从语用学视角加以系统分析。本文以语用松散和语用充实为理论依据,归纳分析汉语中的名词形容词化现象的类型及产生理据,并从词汇语用学视角加以阐释。

二、语用松散、语用充实和名词形容词化

德国洪堡特大学的Reinhard Blutner教授首先提出词汇语用学(lexical pragmatics),同时对词汇语用学进行了初步的界定[1]。近十余年来,词汇语用学研究在国内外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语用松散和语用充实是词汇语用学中的重要概念。冉永平将“某一词语、结构等的出现可能给所在话语的信息解读带来程度、范围、数量等的松弛与伸缩,或出现所指信息的多个近似选项”这类现象统称为信息理解的“语用松散”(pragmatic looseness)[2]。他把这种现象概括为两种情况:一是某一词语或结构本身存在笼统、模糊或含糊,从而出现程度、等级或范围的可伸缩性,给所在话语的信息理解带来不确定性,为此听话人需要付出更多的理解努力;二是具有语义精确的词语或结构出现信息理解的偏离,即偏离语义原型或语义编码,类似的可能选项构成一个语用集合;或出现接近于语义原型或语义编码的选项,它们也构成一个语用集合。并且他指出,“这两种情况传递的信息都不是该表达式的字面语义,也非所指称的精确信息,多是近似于语义等值的交际信息”[2]。

对于“语用充实”(pragmatic enrichment)这一概念的提出,与Carston[3]和Wilson[4,5]不同的是,冉永平提出语用充实涉及两个过程的:语用收缩或收窄;语用扩充或扩展。语用充实不仅仅指在交际过程中对言语意义进行语用收缩或收窄以确定其意义,它也包括词义的扩充和扩展[6]。冉永平对语用充实的重新阐释,即语用充实两过程的理论学说,大大提高了这一概念的解释力。

三、名词形容词化现象的词汇语用分析及阐释

(一)名词形容词化的类别

1. 具有明显形容词特征的名词

多为专有名词,常有副词修饰,有“很”、“真”、“更”、“太”、“够”、“最”、“非常”、“十分”、“比较”、“特别”、“越来越”等,但这类词只有和这些副词在一起使用时才能表达这种形容词词类所具有的功能。如:

(1)小小理发店何以“很黑很后台”?①

(2)更黄更暴力

(3)在圣火采集这样重要的场合,越“希腊”越好。

(4)很国际!很中国!很成都!很人性!

(5)做人不能太CNN②

2. 具有名词的功能

但却表达其形容词意义,凸显其在意义层面上的修饰描述作用。

(6)这次他终于表现得像个男人

(7)其实,莫以成败论英雄,得奖与否甚是功利,也并非演员生涯的全部……

3. 位于名词前作修饰语,具有形容词的功能

其意义表达异彩纷呈,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地点”、“时间”、“方式”、“感情色彩”等语义内涵。

(8)草本生活方式

(9)土鳖力量③

(10)人肉搜索

(11)Culture industry, Creative life(文化工业,创意生活④

(二)形容词化名词的特点

在文体特色上,这些词常为时尚用语,以新奇凸显,使用人群多为知性年轻人、时尚网络青少年,以此彰显自己或吸引受众。一般像政治性的正式文体几乎不会出现,多以时尚杂志、网络为主。其语法特征表现为非专业词类表达专业词类功能,用名词来表达形容词词类的功能,即名词形容词化。

(三)名词形容词化的成因

1. 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

名词形容词化现象事实上以尽可能少的量表达尽可能丰富的语言信息,遵循了语言交际中经济性原则。冉永平曾指出“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即话语生成也会尽可能追求省力,这是造成话语理解中信息松散的主要原因之一。”[2]形容词通常用来表示事物的性质,但在话语交际过程中常常出现形容词空缺,无法描述客观世界的某种性质,因此借用含有此性质义的名词来表达,使语义上产生关联联想,达到表达的需要。或者即使语言中存在相应的形容词,却达不到完全的语义等值,甚至一些性状很难用单个形容词准确表述,而与此具有语义关联的名词却能表达出所指事物的一些难以表达的性状,且结构简单,符合语言使用的经济性。

2. 语言使用的创造性原则

“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既受规则支配,但又按照不同的交际需要,灵活地使用规则,甚至突破规则,有所创造和发明,使自然语言呈现千姿万态。”[7]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追求新异、个性成为社会潮流。表现在语言上,追求一些似乎不合语言规范,但更生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如名词形容词化所带来的新鲜感,大家争相仿效以取得认同,而“临时的修辞用法用多了,就容易固定,人们会以为是普通的用法”[8]。

3. 媒介的迅速传播

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加速了名词形容词化语言现象的广泛传播并使其得以广泛接受。名词形容词化现象大多出现在博客、论坛、原创小说、网络聊天等电子媒介里。在传播的初始阶段,多为一种临时的、新奇的、创造性的用法。而网民争相传播,不断复制更新,促成了这种现象的广泛接受。如前面的例子“很?很??”这一结构已被评选为2008年最流行网络用语,并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类似短语,网络强大的宣传推广作用更使这些时尚语词流行开来。

(四)名词形容词化现象的词汇语用学阐释

名词形容词化是语用松散的表现形式,而人们在话语交际过程中,须使用语用充实来实现对名词形容词化的理解和认知,完成话语双方的交际过程,实现双方的有效交际。

名词形容词化导致该名词在话语交际过程中产生无数的与该词相关的近似项,丰富了该词所蕴含的信息,给人们创造出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人们可根据自己生活阅历、知识结构、语言语境信息、情景信息以及理解过程所形成的认知语境假设等因素去体会和感悟这一结构所传达出的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因此名词形容词化也是语用松散现象的一个表现形式。

同时,在人们通过百科知识、逻辑推理等进行信息的理解时,常常会对这一形容词化了的名词进行语用扩充或扩展,最大限度地增强对该词的输入。这一过程更多的是展现语用充实的第二个过程,即语词意义的扩充与扩展。因此对形容词化了的名词的理解和认知必然会涉及到语用扩充或扩展。

四、对汉英外向型词典编纂的启示

词类是词的语法功能在一定的词类系统中的类别归属,一个词的词类标注既决定于已选定的词类系统,也决定于自身的语法功能。Jackson指出:“一部词典即使不提供其他语法信息,至少也得标注词类。”[9]但是汉语语法关于词类的观点指导全面标注词性的实践的时间不长,词典学对于全面标注词性也尚未进行充分的论述。

下面考察“郊区”在四部汉英词典中的词性处理方式,以总结我国目前所编纂词典对名词形容词化现象的处理。这四本词典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汉英词典》(简称《汉英》);外文出版社《21世纪汉英词典》(简称《21世纪》);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汉英大辞典》(简称《汉英辞典》);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汉英双解词典》(简称《北语双解》)。结果如下:

【郊区】城市周围在行政管辖上属于这个城市的地区(《现汉双语》)

郊区 suburban district; suburbs; outskirts(《汉英》)

郊区 suburbs; suburban district [areas]; outskirts; umland; banlieue; banlieu(《汉英辞典》)

【郊区】(名)城市周围属于这个城市管辖的地区suburbs; outskirts (of a city)(《北语双解》)

通过以上考察,可以发现,对于“郊区”一词,四本词典中仅有一本词典对其进行词类标注,所标注词类为名词,且都没有对“郊区”作为形容词这一词类进行标注。而事实上,“郊区”这一名词的形容词化了的形式已经广为接受,在日常用语中尤其普遍。由此可见,我国汉英词典的编纂对于名词形容词化这一语用松散现象尚未进行妥善处理。

究其缘由,宏观上汉语学界对于汉语是否划分词类仍存在争论;微观上汉语中有些看似是词,事实上却是词素,单独不能表义,因此也无法标注词类。即使予以划分词类,许多汉语词类界限相当模糊,许多如感性、性感、俗气、传统、异类、气质等无法区别是名词还是形容词。对于汉语中的一个词,难以简单地把它纳入一个单一的类别中去。“再者,某些语言中的很多字词(如:饮)词类界限不清,也就是说,这些语词依据情景不同可兼作几类。”[10]因此在汉英外向型词典中标注名词形容词化这类现象仍有困难。

但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基本语义单位是固定的,即该词在特定交际环境下所运用的义项是固定的,也就是说该词语在交际过程中产生无数的与该词相关的近似项,丰富了该词所蕴含的信息,即其语用扩展的过程。但听者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收缩其语用扩展信息,固化其在具体交际环境下的语义项,即其语用收窄的过程。每个义项都只能出现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下,形成语义与语境一对一的对应,而具体的词性必然体现在每个义项的功能上。如果一个词具有兼类的功能,那也只能分别体现在不同的义项上。也就是说,义项与词性大致可以做到一对一的对应。因此在语词的语用充实两过程的关照下,按词的义项进行词性标注,可以为汉英外向型词典编纂提供形容词化名词的有效标注模式,进而提高汉英外向型词典的词类标注体系。

[注释]

① 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所引例证均来自网络。

② 甚至还出现了这样的评论:“这样一个名词当作形容词的句式已经在网络上流行了很多年。但是关键词总是变化,最开始的是做人不能太克林顿,发展到后来的做人不能太CKG,知道最近“艳照门”的出现,做人不能太CGX也已经成了最新流行语。想象那些人身上的品质,就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周末画报,2008-04-05(34))

③ 表示坚守中国化、本土化、原创化的创业模式。

④“Creative”译作“创意”而非“创意的”,表明在汉语中“创意”能表示其形容词“创意的”所传达的语义。再如American Idol,如果单从字面来看,理应为“美国的偶像”,而国内基本接受了“美国偶像”这一译文,表明“美国”可起到了形容词的功能。(周末画报,2008-05-10)

[1] Blutner, R. Lexical Pragmatics[J]. Journal of Semantics, 1998, (2): 115-162.

[2] 冉永平.论词汇信息的松散性及其语用充实[J].外语研究, 2008,(1):1-9.

[3] Carston, R. Thoughts and Utterances: The Pragmatics of Explicit Communication[M]. Oxford: Blackwell, 2002.

[4] Wilson, D. Relevance, word meaning and communication: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lexical pragmatics[J]. 现代外语, 2004, (1): 1-13.

[5] Wilson, D. Relevance and lexical pragmatics[J]. UCL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2004, (16): 343-360.

[6] 冉永平.词汇语用学及语用充实[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5):343-350.

[7] 桂诗春.从“这个地方很郊区”谈起[J].语言文字应用, 1995,(3):24-28.

[8] 于根元.副+名[J].语文建设,1991,(1):19-22.

[9] Jackson, H. Grammar in the Dictionary[A]. R. llson. Dictionaries, Lexicography and Language learning[C].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5: 53-59.

[10] Federmeier, K. D, Segal, J. B. , Lombrozo, T. , Kutas, M. Brain responses to nouns, verbs and class-ambiguous words in context[J]. Brain, 2000, (12): 2552-2566.

(责任编辑、校对:朱 燕)

The Analysis of the Adjectivisation of Nou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xical Pragmatics

LI Tao, XU F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30,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 looseness and pragmatic enrichment, the types of adjectivisation of noun and its formation motivation are analyzed. Furthermore,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of such linguistic phenomenon is provided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field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s discussed.

adjectivisation of noun; pragmatic looseness; pragmatic enrichment

安徽省省级人文社科项目(2011sk163)

2011-01-26

李涛(1981-),男,安徽宿州人,硕士,安徽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

H030

A

1009-9115(2011)06-0045-03

猜你喜欢

词类汉英形容词
认识形容词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漫谈高考考点对词类及句子成分的隐性考查
英语语块在汉英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