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体能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2011-03-18李旭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体育部河北秦皇岛066004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学校

李旭(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体育部,河北秦皇岛066004)

青少年体能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李旭
(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体育部,河北秦皇岛066004)

运用文献分析和调查访问等方法,分析我国青少年20多年来体能素质下降的深层原因,探讨遏制青少年体能下滑的对策.

体能下降;原因;对策

党的十六大曾提出“切实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的要求,中央2007年7号文件颁布后,阳光体育运动受到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被寄予极大的希望,然而由于“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没有形成,学生体能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体能下降的同时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和意志也在弱化,这种状况令人忧虑.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当前遏制青少年体能连续下降的趋势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探究青少年体能下降的原因,寻求对策,并付诸实践是每位体育工作者的责任.

1 我国青少年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

(1)教育方针得不到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遗憾的是我国的基础教育中重智轻体,“德育首位,健康第一”几乎成为宣传的口号,在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德育和体育就成为软目标.应试的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学生只能苦干困学,很难有余暇时间安排体育锻炼,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面前更显软弱无力.

学校的体育课设置,偏重于技术教学和量化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体质差异,教学内容狭窄,可供选择的项目偏少,课程结构呆板,使学生缺乏兴趣,部分青少年体育意识淡漠,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加剧了学生的惰性,更显运动不足.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学生选择运动项目中出现偏差,选择耐力、力量、对抗、冒险的体育项目人数减少,选择娱乐、灵巧、小球类项目人数增加,参加体育锻炼和选择运动项目时避“重”就“轻”,如田径体操这类锻炼价值很高的运动项目,已从很多学校的选课项目中出局,降低了体育健身育人效果.

(2)国家重竞技体育,轻学校体育,体育资源配置失衡.其表现在对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器材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在推进城市化和城市建设中,虽高楼林立,但是没有孩子们可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使学校、社区、家庭青少年体育网络处于隔裂状态,制约了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热情.

体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在配置上也处于失衡的状态,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在体育资源的配置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农村学校缺乏专职体育教师和基本硬件条件,影响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体育意识的形成十分不利.

(3)家庭不当的教养方式和儿童的行为方式使儿童缺乏身体活动.近30年来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改变了现代家庭结构.研究表明现代中国家庭结构的改变,也引起了教养方式的改变,突出表现为对孩子的溺爱、娇生惯养等不当的教养方式,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最有害的影响:一是无节制的满足儿童食物摄取的需求,二是对儿童的过度保护,出于安全考虑,儿童被限制在家庭内活动,户外活动得不到鼓励,以致儿童缺乏必要的身体活动,造成严重的运动缺乏.

“行为调查”也表明:学生自我运动时间明显减少,睡眠明显不足,学生的课余时间多用于完成作业,玩电子游戏、上网、看电视,很少用于体育锻炼.

很多父母为了不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过早地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加剧了少儿的运动缺乏.更导致少儿所摄取的过量食物被身体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下来,使超重和肥胖的少儿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少儿的体质健康.

(4)“智育第一”思想根深蒂固.当前“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些传统观念正成为主流思想,广大青少年投身到知识改变命运的洪流之中,把考上好中学、好大学作为最终目标.多元人才培养机制没有完善,高考没有分流的渠道,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青少年在应试的压力下,背负沉重的课业负担,对体育的认识和行为上出现巨大反差.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家长不让孩子玩,学校不重视孩子玩,体育公益设施匮乏学生无处去玩,家庭“望子成龙”、学校应试教育、一考定终身,已形成坚固的体系,这种成才的路径,是以牺牲青少年的健康为代价,加之青少年不良行为方式和家庭不当教养方式,在侵蚀着青少年的健康,所以我国青少年20多年来体能持续下降成为必然.

2 遏制青少年体能下降的对策

2.1 转变观念,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各级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要从重智轻体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充分认识青少年体能素质全面下降的严重性,真正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重要的议程,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和体育场地器材建设,建立学校体育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各级人员的目标责任制,实行奖惩制度,加大对学校体育的督导力度.体育工作开展的好坏,领导是关键,我们希望各级学校领导成为开明的教育家,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2 抓好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是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抓好学校体育工作是改善学生体质状况的主要途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应把体育列入高考的内容,体育测试的项目请专家论证,选择锻炼价值大,简便易测的项目,以区县为单位,对高三的学生进行统测.教育行政部门作为监考,主考人员进行县区调换以减少舞弊.体育在高考的权重上及总分的比重上开始可以小一些.这样做可以给社会一个引领和导向作用,引起各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督促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充分发挥各级群众组织的作用,(如体协研究会)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督促各级学校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导学校教学和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

(3)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学校体育的硬件条件,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体育经费的投入,保证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基本需求.

(4)学校的领导要端正教育思想,不要把体育与智育对立起来,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目前有的学校害怕伤害事故而限制学生的体育活动,其实任何体育运动都有一定的危险性,体育运动自身与趣、美、险、难是共存的,同时也是育体、育人要素,我们要避免恶性事故.只要我们精心组织,科学锻炼,做好安全防护,大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我们也可以借助“意外伤害保险”减轻学校的负担.

(5)学校要开拓和挖掘体育资源,加强校本课程建设,移植民族体育项目和传统优秀项目.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快乐体育营地,开展趣味体育或建设训练营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改变学校体育课单调、呆板的状况.恢复中小学春假郊游活动,学校的体育场地在寒暑假、公休假日免费向学生开放.教育行政部门给学校一定的补偿.

(6)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保证体育课时十分必要.建议小学每周五节(5学时)体育课;中学每周四节(4学时)体育课;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外,三四年级开设选修课.体育课时的增加,强化了体育教育的力度,对促进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十分必要.此外还要抓好中小学的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时间列入课表,使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教师要加强组织领导,真正使学生活动起来,不要流于形式.

(7)坚持开展“国家体育健康锻炼标准”,使“标准”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觉锻炼的重要手段.并提高“标准”在体育成绩中的比重,构建学校人人参与锻炼的良好风气.

2.3 重视学校体育中的社会需求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个体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求,学校体育应规范学校和学生个体的体育行为,保证学生的体育规格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她)们更注重现实情感和兴趣,自发因素较大,体育锻炼的目标淡化,体育意识薄弱,因此学校体育在倡导自主性和开放性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制度和纪律的约束.清华大学曾推行的“强制体育”使众多清华学子受益终生,当前仍有借鉴价值.

2.4 强化学校体育对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砺

针对当前学生体能下降,德育的渗透力削弱,意志品质弱化的现实,我们必须强化学校体育对学生个性心理和意志品质的教育功能.

世界上很多国家把学校体育作为塑造个性,形成国民品质的重要手段.如法国中学为磨练孩子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顽强的精神,专门设计障碍、水池、荆棘、地洞、壕沟等行进路线安排学生锻炼.在日本的许多学校,专门对学生进行战胜饥饿、寒冷、炎热、疲劳等生存的训练,各国的这些措施值得借鉴和推广.

我国也应通过立法和修订教学大纲,将磨砺训练纳入教学计划.学校可将对学生意志品质培育有价值的运动项目列为必修内容,各城市和有条件的高校,可建设专门的磨砺训练营地.此外,在当前对学校开展的军训活动中,除队列训练外,可进行射击、拉练、野外生存等训练,使军训成为磨砺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载体.

2.5 实施干预手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从幼儿开始,推行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消除对儿童的过度保护,保证少儿有足够的运动刺激,让少儿到运动场、阳光下、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为少儿正常发育奠定基础.

(2)加强青少年的营养教育,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指导家长为学生提供合理膳食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重要途径.

(3)组织健康的休闲活动,家长和学校要积极引导和组织青少年从事积极健康的休闲活动,如郊游、爬山、步行、骑车、登楼梯等.鼓励青少年持之以恒地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4)减轻学习负担,保证充足睡眠.“应试”压力沉重,使课业负担过重,造成睡眠不足,无疑将危害学生健康,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9小时和高中生8小时睡眠的国家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要充分认识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严重性,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转变观念、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积极改善学生参加锻炼的条件,采取针对性强、力度大的措施,保证学生经常锻炼的时间和质量,积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真正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努力构建人人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氛围.社会家庭实施多种干预手段,消除对儿童的过度保护、提供合理膳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保证充足睡眠,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真正遏制青少年体能下滑的趋势,使我国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1]王素平.关于青少年体能素质和肺活量15年下降思考[J].浙江体育,2001(6).

[2]李晋裕.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学生体能[J].中国学校体育,2002(2).

[3]吴鍵.增强学生体质功夫更在学校体育之外[J].中国学校体育,2010(9).

(责任编辑:王前)

G80

A

1008-7974(2011)04-0063-03

2010-09-18

李旭(1976-),男,河北秦皇岛人,在读硕士,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体育部讲师.

猜你喜欢

青少年体育学校
青少年发明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