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网球大众化运动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1-03-18廖晓斌三明学院体育系福建三明365004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南昌330022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大众化网球教练员

廖晓斌(1.三明学院体育系,福建三明365004;2.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南昌330022)

中国网球大众化运动现状与对策分析

廖晓斌1,2
(1.三明学院体育系,福建三明365004;2.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南昌330022)

该文探讨了中国网球大众化的背景、现状与不足,提出大众化发展的对策与措施.笔者认为,应当进一步明确我国网球大众化改革的对策与措施,加快学校培养网球大众人口机制,提高国民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中国竞技水平,组建网球俱乐部,加强网球场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又好又快地宣传网球运动.

网球;中国;大众化;现状;对策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美籍华人张德培在世界职业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影响,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韩国掀起了一股网球运动热潮,网球运动普及程度得到空前的提高,网球大众化得以快速发展,但此时中国网球大众化进程却举步维艰.随着我国女子双打先后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6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中获得冠军,在女子单打方面,到2010年美网结束后李娜和郑洁在WTA赛事中分别排在第12名和23名,李娜更是以第八号种子选手进入2010年美国网球公开赛.再加上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突飞猛进的腾飞,网球健身的热潮也在中国得以高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基础薄弱、经济条件、大众健身意识缺乏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国网球大众化与世界网球大众化之间仍有很大差距.

1 中国网球运动现状

1.1 网球人口少,大众基础薄弱

由表1可见,在属于网球强国的美国和意大利经常打网球的分别达600万和140万人,它们的网球人口比例分别为2.19%和2.4%.在总人口有1920万的澳大利亚和890万的希腊经常打网球的人高达80万和48万.而有126583万人口的中国经常打网球的人口只有1020万左右,仅占全国人口的0.81%.

1.2 网球在中国起步晚

19世纪中叶,我国在鸦片战争后陆续开放了一些沿海通商口岸,西方的官员、商人、传教士等络绎而至,网球运动由他们带入中国.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英军占领天津紫竹林作练兵场,随后逐渐增设田径场、足球场以及网球场,这是我国建立网球场最早的记载.在中国传播网球运动得益于基督教会.19世纪后期,英法等国先后在上海、天津、广州、北京、香港等地创办教会,许多传教士和外籍老师喜欢打网球,他们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学生,体育又是青年会的主要活动内容,网球活动得以传播.虽然网球运动在19世纪中时就传到了中国,但因战火不断,直到改革开放时期才真正意义上为中国的大众所认识.

1.3 中国网球运动普及率低

目前网球是一种高消费的运动,且中国现今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收入差距还比较大,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基本看不到网球场,更不用说打网球.网球运动多在大城市和各高校中得以广泛的推广,因此作为农村大国的中国,网球运动的推广任重而道远.

1.4 中国网球竞技水平低

自2003年我国网球以女子项目为重点实现突破以来,中国金花们在WTA排名已经有很大的提高,单打选手郑洁、李娜都名列前50强,李娜在2010年美网前更是排到了第9名.海峡组合郑洁和詹咏然也在各网球赛事中表现出色,双打的世界排名第七.而男子运动员中在ATP的最高排名的张择仅是第303名,中国网球竞技水平面临着“一条腿走路”的尴尬境地.男、女竞技水平的不均衡性是中国网球职业化的典型特征.

竞技水平的高低程度是一个运动项目大众化发展的催化剂,特别是男子运动员的水平更具影响力,如中国篮球大众化道路上姚明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历史规律来看运动项目在竞技水平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竞技水平与大众化相结合,没有竞技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大众化的高速发展.竞技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扩大政府、媒体和企业对运动项目的关注,而且可以增进大众对此运动项目的认同和喜爱,同时也可以扩宽运动竞技人才的选择性.然而当前中国网球竞技水平低,特别是男子网球竞技水平低成为网球大众化的绊脚石.

1.5 中国网球教练员人口少且水平低

我国网球教练员虽年龄结构合理,训练指导思想正确,但教练员的实践经历和执教经验不丰富,科研方面和深度远远不够.网球运动因它本身速度快,落点不一的特点,如果没有教练员的指导,初学者很难接到球,从而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教练员队伍直接影响该项目的培养.由于我国网球起步晚,教练员的科学选拔和培训机制尚未形成,教练员队伍存在较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教练员的队伍人数也严重不足,目前国内从身网球专业训练的教练人员只有380多人.教练员的缺乏已成不容忽视的问题.

1.6 中国大众健身意识低

虽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城镇人民的健身意识得到提高,但拥有8亿农村人口的中国,农民的健身意识低下,他们的基本意识仅存在于劳动就是健身,缺少科学化的健身意识.

2 促进我国网球大众化的对策与措施

2.1 进一步明确我国网球大众化改革的主要目标

确立我国网球大众化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在大众化时必须明确的最基本的问题,同时也是大众化进程中必须紧紧围绕和紧抓的根本问题.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就没有动力,有了目标的指引,大众化的程度才有可能发展得更好更快.我国网球大众化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在未来5年内使我国网球人口在城镇人口的比例占到1%,从而慢慢带动农村,使网球这一运动真正平民化、大众化.

2.2 加快高校培养网球师资和爱好者

在我国最具生气的就是大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极其敏感,喜欢活沃、激情、时尚、高雅、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我国各类在校大学生有1000万左右,每年约有300万毕业生到各个地方各种行业工作,并将成为骨干人才,如果他们在校时爱好网球运动,必将成为网球运动最有效的传播者.比如体育专业的人才,充实到中小学任教,就会带动中小学生的网球运动,让祖国的花朵从小认识网球,并喜爱网球.

网球运动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应该与三大球一样得到重视,在国外无论是职业网球还是其它专业的人才选拔和培养都主要依靠学校,在他们没成为职业选手阶段,都不会轻易放弃专业,始终不脱离学校的教育,并通过业余时间进行训练.他们中的多数人不能成为职业运动员,但他们在学校所掌握的学习方法,以及所拥有的网球技术,却可以为培养网球爱好者、网球人才提供指导,从而成为网球社会指导员.这样高校体育就起到了链条的作用,为网球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平台.

2.3 提高我国大众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是90年代以来体育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终身体育意识,是指一个人终身都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练,使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终身受益,其核心是持久地坚持体育锻练的意识.2001年,伟大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病逝.他在半个多世纪的困难和逆境中能够活到101岁的奇迹,与他酷爱打网球是分不开的.提高大众的终身体育意识是促进网球大众化的重要的因素.终身打网球能够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参加此项运动,从而发展和巩固网球运动人群.

2.4 提高我国网球竞技水平

网球的竞技水平和网球的大众化是相辅相成的,竞技水平的提高促进网球大众化,网球大众基础又能为竞技选材提供保障.我国是个具有极强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当有我国运动员与国外选手进行比赛时,中国大众都会十分的关注比赛,就像篮球一样,因为出现了姚明,中国大众对篮球的热爱到了不可控制地步,美国休林顿火箭队也因此受到中国亿万人民的热爱.如果叱诧风云的网坛奇才纳达尔是中国人,那中国必将掀起网球热.中国的金花们为热爱网球的中国人带来了无数快乐,她们的进步与成长带动了中国网球大众化的步伐.因此,提高我国网球竞技水平不仅是中国职业化的需要,更是我国网球大众化的需要.

2.5 组建网球俱乐部,加强网球场地建设

国际上网球学习形式主要是个体参与,费用颇高,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承担的压力大.因此,仅仅依靠国家投入的方法是不符合时势的.所以,网球只有走向社会,依托社会,把网球运动推向市场,成立网球俱乐部,才能顺应时代需要,也符合当今国情.另外,网球场地少,租金高,且多集中在高校,虽高校的场地都是面向社会开放,但高校大都远离市区,市区爱好者要经过30分钟到1个小时才能到达,而且场地也严重不足,这是制约我国网球大众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促进网球运动的发展,今后就应加强场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2.6 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加大网球运动的宣传力度

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直播电视布满全球.随着数字电视的普及,可让更多的人了解网球运动.一场重大的网球比赛收视率可达十几亿以上.这样,一方面扩大了大众对网球的认识,普及了网球运动,另一方面各大媒体也愿出高价购买转播权换回高利润的广告收入.同时,传媒运用文字、语言、图片、影像,可以充分展示网球活动魅力,在时间上拉近网球与大众的距离,吸引大众对网球运动的爱好,促进网球运动的大众化.

3 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体育健身意识的加强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球运动必将受群众喜爱,休闲网球运动必将蓬勃兴起,将为我国网球运动大众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只要群众基础打实了,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网球运动,推进网球大众化,中国网球将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1]张小宁.畅谈中国网球的未来[J].网球天地,2000(10).

[2]荣礴.中国大众网球运动现状与发展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报,2007,22(1).

[3]刘青.论中国网球职业化进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6).

[4]唐小林.我国网球男子双打竞技水平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解放大学学报,2006,29(5).

[5]刘世军,张远亮.制约中国网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

[6]刘莉,吕金江.从终身体育的视角思考体育教学思想[J].福建体育科技,2000(6).

[7]王永.刍议网球发展的学校之路[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21(4).

(责任编辑:王前)

G812.4

A

1008-7974(2011)04-0060-03

2010-06-18

廖晓斌(1981-),男,福建三明人,硕士,三明学院体育系教师.

猜你喜欢

大众化网球教练员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先进性别文化的凝练与大众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