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2011-03-18天津市河东区教育中心杨念庆
■天津市河东区教育中心 杨念庆
许多教师在上课提问时,由于问题质量不高、提问时机不佳、问题指向不明,致使课堂提问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一、有效提问的功能
有效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具体表现在:第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沟通师生之间感情,营造民主合作的学习气氛;第二,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第三,激发学生根据提问进行积极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条件;第四,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智慧,使学生学会良好地构思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当前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问题针对性不强。
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和可能的思维障碍估计不足,缺乏必要的问题情景创设,有些教师在备课时,也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但对于何时设疑,要达到什么目标,突破什么难点,没有进行认真考虑,经常出现随意、盲目提问的现象,由于重点不突出,问题针对性不强,不能激发学生深层的思考。
2.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足。
一些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就立即叫学生回答问题,“学困生”茫茫然,只有成绩较好的少数学生能回答,其他学生只能当听众。甚至有些教师在提问时,还没有等学生回答完就自顾自板书,也不做任何评价就说“请坐下”,然后自己去归纳总结,怕耽误教学时间。
3.师生关系处理不当。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创设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挖掘知识的疑点,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把自己对问题的新想法表达出来。而当前多数的课堂教学还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个别教师甚至不能正确面对学生的问题,当个别学生提出有探究性的问题而教师一时无法回答时,教师用不恰当的评价扼杀他们的“创新意识”。这样的课堂尽管教师提问不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忽视提问后的反馈和评价。
对学生回答的反馈是一种即时的、现场的评价,这种评价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人格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对学生回答反馈艺术的研究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并不能在学生回答后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有些教师虽然重视评价,但评价语言单调乏味,或者评价含糊其词,叫学生如堕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
三、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紧扣要点,讲究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教师在备课中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教科书重点和难点,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目的设计提问,并拟定好包括主要问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对策略等内容的提纲,尤其要认真推敲提问的内容与形式,力求做到提问的内容具有典型性,提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使问题指向课堂教学中心。
2.因势利导,讲究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启发性提问不是填空式问答,把一个完整句子分成几段,教师问上半句,学生回答下半句;也不是判断式发问,学生无须作多少思考,凭猜测便能回答“对”或“不对”。教师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让学生能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随机应变,讲究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回答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司空见惯的,学生对问题不理解或回答不上也不鲜见,教师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千万不能死搬教条或有急躁情绪,要随机应变并冷静处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在提问时,根据情况变化,随时改变课前设计好的问题,特别是当学生答不出所提问题时,要及时调整方案,或改变提问方式,或降低问题难度,或铺设思考台阶,或分解问题要素,或提供启发信息等,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确保学生能思善思、思而有得。
4.循序渐进,讲究层次性。
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科书的重点、难点,分析教科书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
5.联系实际,讲究趣味性。
联系生产实际,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日常现象、生活经验中提炼充满情趣、新颖别致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讨论、主动回答。另外,对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教师要不落俗套,善于变换提问角度,设计精巧、生动有趣的提问,让学生听后有新鲜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效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