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命成长走进教师专业发展历程

2011-03-18安玉静

天津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生命学校发展

■安玉静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生命是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从这一命题出发,教育自然“要关注个体生命潜能的实现,要尊重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要致力于个体生命质量的提升”,教育必须重视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很多学校更多强调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忽略轻视教师的精神世界。没有教师的生命成长,就没有学生的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要挖掘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激发教师内在生命价值和生命活力,把教育活动当作一种事业,一种境界加以追求。只有把教师的生命成长融入其专业发展历程,激发教师生命创造价值,才能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一、充分信任并调动教师的“文化自觉”,丰富生命情感

“文化自觉”,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教师的文化自觉,在于教师能否自觉地参与教育研究,激发从事教育活动的创造力,使教育劳动成为教师创造性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如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成为教材的建构者、开发者,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等,这些都必须建立于教师自觉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基础上,要求教师自我意识深度觉醒。教师的文化自觉越明确,对自我发展、工作量和福利待遇等方面满意度越强,工作积极性越高,幸福感越强。教师的文化自觉水平参差不同,学校管理者要充分信任教师的文化自觉,绝大部分教师事业责任心较强,也还要积极培育、启发和引导教师的文化自觉。

充分信任和调动教师的文化自觉,就必须强化生命意识。既要珍爱物质生命,也要珍爱精神生命;既要尊重生命的规律,更应享受生命发展的过程。把生命与创造空间还给教师,让每一个教师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幸福,幸福不仅包含着享受,更在于过程,在于创造,是创造与享受统一,是既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也享受到以苦为乐的幸福。

天津市新课改过程中,刚开始面对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方面巨大变化,很多教师感到无所适从,经过培训但收效甚微。我校以积极倡导“生命教育”为对策,确定以“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为核心理念,把“调整生命状态,珍惜生命经历,提高生命质量”作为走进教师专业化生命成长历程的重要内容,提出“成功从‘面对困难’开始,改变从‘读书反思’开始,幸福从‘学习研究’开始 ”。教师逐渐领悟自己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应该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叶澜教授指出: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要“育己”,把教师对创造的追求和实现,视为“教师职业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源泉”,探究教师职业生命价值实现的途径。教师只有找回主动赢得教师角色的意识,才能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才能唤回教师的生命意识,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才会克服职业倦怠,主动更新教育观念,不断丰富完善自我、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活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于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浪潮中实现自我,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教师职业生命充满朝气和活力。

二、尊重教师劳动创造,寄予生命关怀

“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给予了教师至高的尊重,满足了教师的高级需要。教师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不可能时时、处处完美,但他应当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对待学生真诚热爱。教师的劳动是良心活儿。教师的付出是“5+2”、“白加黑”。不能用工作量来衡量,这是教师工作的特质。尊重教师的劳动就要全方位地关怀教师,不仅为教师提供物质支持,更要帮助教师享受精神生活,分享生命精彩。不要寄予教师太多不切实际的期望,使教师走向现实生命本真,这是教师能够胜任教师这一角色并能赢得与这一角色相吻合的地位的基础。培养生命中的尊严及尊重,建立每一个人都可以适性发展的环境,使生命在其发展每个阶段中都可以拥有无限的可能,进而提升生命的意义,这也是教育的内涵。

学校为一种人为组织,保持组织活力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使所有成员能产生共同的归属感。物质上的关怀作为第一层次需要,有时确实能直接抵达教师的精神世界。如,我校经过多方努力为每个办公室安装冷暖空调,为每个教师配备电脑,教职工生日举行一个有蛋糕、有鲜花、有祝福的小型聚会,教职工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定为工作纪律,每月送书、每年举办大型教职工“艺术年会”,重要节日举行相关活动,如“家属聚会”、“新年聚餐”等。这样做,凝结了人心,积聚了人气,学校成为大家珍爱的大家庭。对待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学校的“期望值”也应有所区分,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要求:如对老年教师要求是“看好家”,工作时间可以弹性一些,工作量适中,敬重、关心,让其有满足感;中年教师是“当好家”,重用、信任,让其有成就感和自豪感;青年教师是“发好家”,帮助、搭台、激励,让其有责任感事业心。

尊重教师的劳动,最明显体现于教师评价体系建设上。运用发展观点对教师进行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教师生命价值提高的重要途径。评价中要体现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和欣赏激励,坚持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把教师真正看成学校的主人,把教师的成长、发展作为学校的成功要素之一,与他们同心同德,为着共同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强大教育合力。

我校采取的教师评价方式是把“体现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与体现结果的量化式评价结合起来”。每个教师要创建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主要记录和收集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典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学实绩、获奖证书、科研成果、发表论文等相关资料;每个学期末,教师还要接受来自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无奖惩性”问卷评价,学校“一对一”告知结果,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每个学年末教师根据学校具体要求和自己的表现,填写“自评量化表”,经学校核准最后纳入绩效评定。教师了解自己发展过程,感受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培养自信心与自豪感,向更高目标迈进。

三、搭建教师展示平台,挖掘生命潜能

作为组织和团队,学校应该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真正从制度管理发展到人文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人性化内涵,给教师一个自由成长、不断创造的空间,让教育成为教师生命历程中充满活力、富有诗意的一段重要经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马克思曾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教师工作、服务的同时,从中获得生命成长的体验,创造价值的实现。生命体现一种主动的,向往快乐、崇尚幸福、期盼意义和创造价值的表达方式,任何的生命都只会在积极的生存方式和体验中萌生绽放。以“开发校本课程”为例,学校要充分了解教师知识视野和自身发展要求,帮助教师制定校本内容和开发程序,尽力帮助解决课程开发中有可能出现的难题,让教师在探索中感受创造喜悦,增强自信心,激发可持续创造力。

从“生命教育”的角度说,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教书已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成为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形式,要努力使教师成为自觉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主体,成为具有自主反思、自主创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自主成长型教师,要积极努力为教师搭台展示创造成果,让教师体验到通过“学习、研究和创造”带来的职业幸福和快乐。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更多自主权,学校可借助新课改这个平台,要求教师进一步挖掘潜能,鼓励教师不断创新,为教师提供良好环境。

我校的“开放式”校本教研,把高等教育资源整合进来,组织教师连续参加上海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北京师大的理论培训及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多人次获全国作课说课奖励;把西青区地方农业科技资源和杨柳青文化资源融合到校本课程开发并形成特色;学校五届“教师学术论坛”对“有效教学”的探讨,催生了我校“四五四”生态性有效教学模式形成;各个学科组“学科特色展示月”带动了教师创新热情。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生活中,教师遵循教育规律,潜能和智慧得以挖掘并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充分享受工作快乐,真正体现教师角色的生命价值。

以关注生命为基点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体现了教师生命价值完美实现。让生命成长走进教师专业发展历程,是遵循教育规律的重要体现。

猜你喜欢

生命学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