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少教多学”改革的实施框架
2011-03-18何穆彬
■何穆彬
新加坡的教育发展在经历了生存导向阶段和效益导向阶段后,从20世纪末又开始了以能力为导向的新阶段。为此,新加坡教育部推行了系列改革措施,而“少教多学”就是其中一项重大改革。“少教多学”并非是让教师投入得更少,而是要求教师教得更好,它强调教学重点从教学内容的数量转到教与学的质量。“少教多学”追求深度学习,重点放在提高师生互动质量上,让学生更加投入学习,追求理想的教育效果。
为落实“少教多学”并有所依循,新加坡教育部开发了投入型学习框架“PETALS”。PETALS 是“投入型学习”五个维度首字母的缩写。这五个维度分别是教学法(Pedagogy)、学习体验(Experiences of Learning)、学习环境的氛围(Tone of Environment)、评价(Assessment)以及学习内容(Learning Content)。这五个维度以学习为中心,交互连结,互相支撑。下面将对PETALS框架中的每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一、教学法
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概念、理解内容、掌握技能时使用的一整套教学策略,每一种教学法都有特定的教学过程和整体教学计划。
教学策略选择使用得当,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目标落实。首先,要了解学生于学习一整套知识和技能之前,准备学习情况如何。了解学生学习前的准备度也将确保设计难度相当的学习任务,拓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其次,懂得如何使用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每种教学模式都以某种理论为指导;要有效地运用,就必须遵循特定教学过程和章法,以达到预期目标。
二、学习体验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获得学习体验是影响学生投入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体验必须达到三个目标: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提供机会,让学生投入到具有挑战性和高层次思维要求的学习任务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也将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投入,对知识理解更深刻。提升联系能力。当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真实问题探究、不断发现联系、并转移到自己所熟悉知识背景下时,就深深地投入学习中。掌控学习的进度。学生自主学习时空大小,将影响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投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感,能增强学生面对挑战的勇气。教师应该提供机会让学生于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以及自我改进。
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为理解而教学。当教学是建立在理解意义和“主要概念”基础上,而不是将重点摆在杂乱的事实和过程之上时,学生将获得更深刻的理解。为建构而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是通过自己对世界理解建构起来的,而不是通过一套固定知识和事实学习。为思考而学习。教师要给学生足够时间进行反思、探究隐含的概念及建立知识间联系。学生需要反思所学知识,持续地深入思考,形成个人概念化理解。
三、学习环境的氛围
学习环境的氛围指的是有利于学习的环境,主要指教室内整体的学习气氛。良好氛围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安全,不仅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也影响他们对学习任务的投入程度。师生间怎样打招呼和互动、教师使用的语言、学习空间安排及学生怎样和他人一起学习,都会影响学习环境氛围。研究证明,当学习环境的氛围让人情感上感到安全、开放且相互尊重时,将是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学生更能投入学习。
教师可使用以下策略,以创设安全、值得信赖、能激励学习的环境:
让学生知道自己受关注。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背景及兴趣爱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备课时有所依据,设计与学生背景相关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知道教师有兴趣认识了解学生。
运用鼓励性语言。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需要特别注意与学生交流方式,应多运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
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当学生感到可在课堂学习中有所表现时,将会受到激励,可提供机会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讨论或活动。如,小组作业时,可教学生团队协作技巧,对话转换等,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并表现。
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课堂上给予学生发表看法的机会可激励学生,使他们投入学习中。如,可让学生参与课堂决策,布置小组或个人作业时允许学生作出选择,让学生参与制定课堂规则等。
持续规范学生行为。课堂上制定规则和建立秩序是非常有用的,教师必须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这一点。学生必须知道破坏这些规则的后果,同时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白破坏规则后所面对的后果,学生会明白规则对他们行为的影响。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行为准则,将于课室群体中营造彼此尊重的氛围,显示了这样的决定是经群体同意的。这个过程可以提醒学生,学生也是课堂一分子,必须对课堂活动与行为负责。
四、评价
评价指的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从事的活动,让教师和学生评估教与学的效果,并通过评估信息与反馈,持续改进教与学的过程。
广义上讲,评价分成两类: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教师通过作业和测验可以测量学生的学习,应充分运用从评价中获得的信息,辅助并吸引学生投入学习。
可以根据评价的目的,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模式。正式的评价常常是书面和等级的形式;非正式的评价通常是口头形式的。
为使学生投入学习,教师可采用以下评价策略:
评价与教学内容配合。要使评价有意义,评价的内容必须准确地反映教师所教过的内容。不同的评价方式因不同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此外,评价的难度要依据教学内容的难度而定。
提供定时、及时评价。如果形成性评价是基于学生的能力水平,且具建设性,并且能够回应学生的需要,那就是一种有效的、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建立自信心,帮助他们在课堂上获得成功。
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当教师提出了一套评价标准与原则时,学生应理解“为什么评价”以及“如何评价”。如果事先告诉学生教师对作业的期望,将鼓励学生更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
当教师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参与制定这些目标时,将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度。学生了解如何被评价及为什么这些评价标准要这样设置。
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当学生有机会选择评估任务时,如可以选择先进行哪一项学习任务,或有机会参与制定评估标准时,学生感到自主,也更能投入学习。
五、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组成课程的一部分,能帮助我们达到教育目标,形成知识、技能及价值观等。课程设计中的学习内容必须与预期的学习成果一致。当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灵活而富有创意地设计个性化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相关,富有意义。
真实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当教师利用与学生相关的、真实的问题或课题设计学习内容时,课会更生动,使学生投入学习。
有意义且和学生生活相关的学习内容应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符合以下条件的学习内容是有意义的,而且和学生生活相关的:
运用现实生活的实例。真实的学习侧重于运用现实世界中的例子与实际问题,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观点往往是丰富且复杂的。
在课堂上,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转化为可用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习变得真实,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所学的内容应该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做谁备,而不只是为了准备下一次的测验或考试。
学习内容与学生相关。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学习内容未必与学生切身体会相关。如果教师要完整回答学生的提问,如”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个”,就需要设计与学生相关的学习内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做到这一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设计游戏、谜语或其他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学习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允许他们寻找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经验选择情境和例子,能与学生生活产生联系;让学生提出想多了解哪些事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