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办人民满意教育
2011-03-18天津市宁河县县委书记荣建勋
■天津市宁河县县委书记 荣建勋
一、教育要优先发展、率先发展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在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并提出了“五个必须”的工作任务。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抓得非常紧、非常实。张高丽书记在天津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优先发展教育,是国运所系、转型所需、民心所向,要求我们要切实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切实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切实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中央和市委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要深刻领会、深入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教育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要牢固树立“大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一要服务经济。我们要站在全局看教育、围绕发展抓教育,坚持“三教统筹”,以夯实基础教育为前提,千方百计办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把学科设置与经济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超前谋划一些重点学科、热门专业,培养更多的高级“蓝领”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要结合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和职工素质工程,校企联手、订单培训、菜单教学,培养一批冒尖拔高的“土专家”,让各行各业都有本土人才当骨干、挑大梁,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要服务社会。要坚持开门办教育,努力做到“社会有所需、教育有所为”。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守好“主阵地”、弘扬主旋律,既抓校内又抓校外,既抓课堂又抓课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文化,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发挥教育塑造人格、引领新风的作用。要围绕促进和谐,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薄弱校改造提升,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切实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社会和谐。
三要服务群众。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把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抓好教育阵地拓展和机制创新,建立“老、中、青、少、幼”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教育的普惠性,扎扎实实地推进义务教育发展,不断巩固和扩大普及高中教育成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共享教育的阳光雨露。要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流动人口子女的上学问题,保证每个适龄孩子都能享受平等的就学机会。
三、教育要与时俱进、提升水平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要坚持硬件和软件“两手抓”,切实把教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一要建设一流设施。要注重布局规划,教育设施规划建设与区域大规划相结合、与城镇建设相匹配,既要实用、实惠,又要个性、美观,不搞千篇一律、千校一面。要把质量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严把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该想到的、该注意的一定要小心、到位,确保建一处设施出一个精品。
二要培养一流师资。要按照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要求,紧紧抓住教师的“选、育、管、用、评”等关键环节,注重优化结构、完善梯队、提升素质,防止出现断层、断档,切实形成良性循环。要加强师德建设,教育广大教师自觉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甘为人梯。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要不断提高执教和治教能力,切实把学校管好、把教师带好、把学生教好。
三要打造一流成果。要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上下工夫、出成果。要坚持整合优势、竞相发展,推动学校在自身发展上比速度、比排名,在教学设备上比普及、比先进,在内部管理上比效率、比服务,在开展活动上比新意、比特色。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四、教育要社会共为、形成合力
完善机制、齐抓共管,努力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的社会风尚。
一是党委、政府要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做到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事业,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特别是在教育投入上,要牢固树立教育投资是战略投资的理念,切实把有限的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用在教育条件最薄弱的地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把教育挂在心上、抓在手上,重大事项亲自过问、突出难题亲自解决,每年为教育办几件实事好事。
二是职能部门要联动。教育主管部门要履职尽责,按照要求,认真落实教育方针和发展任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育人水平。土地、规划、建委等部门要主动对接、超前服务,凡是涉及学校征地占地、审批办件等事项,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一抓到底。政法部门要配合学校抓好校园周边、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治安,保护校园一方净土,维护学生利益,切实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文化、工商、卫生等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市场、娱乐场所、餐饮制售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其他单位部门也要结合自身职能,在教育的人才引进、布局调整、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近前靠上、全力支持。
三是社会各界要支持。发展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团体、经济组织和各界人士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为教育事业发展献计出力、排忧解难。要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和发动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兴办教育。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新成果,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宣传社会各界热心支持教育的先进典型,让尊师重教形成共识、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