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关系分析

2011-03-18田桂玲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

天津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高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

田桂玲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300222)

吴达 高文 (天津市科技统计与发展研究中心 天津300040)

杨文明 (天津大学 天津300072)

1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政府在认识把握历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与科技和产业革命作用规律的前提下,运用危机管理新思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核心要义是:历次世界性金融危机后总是会出现一轮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凡是能够引领和顺应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潮流的国家会从中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1.1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解

从字面上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两部分共同构成。

所谓战略性产业,是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和未来国家地位、国家安全构成影响的产业。其主要特点:一是事关全局,对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家整体实力和地位形成影响;二是影响深远,会形成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并在中长期或更长的时间内产生持续的影响;三是着眼未来,应该顺应时势,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占据有利的国际竞争位置。

所谓新兴产业,是建立在新的产品或创意基础上的具有全新业态或新的部门结构的产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理解,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部门和新行业,重点强调技术应用对产业形成的支撑作用。广义理解,泛指一切前所未有的或者刚刚兴起的产业,包括通过对传统部门改造而出现的新业态或新的商业模式(如新兴服务产业)。新兴产业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新颖性,形态新、技术新、结构新(包括组织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二是成长性,新兴产业往往有着良好的成长预期,发展速度一般快于传统产业;三是不确定性,因为用户的需求、市场条件、未来的进步等尚存在着很多未知因素,新的业态、新的技术能不能形成规模,能不能成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前期的高额投入具有较大的风险。

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要大力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这些行业可以看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对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其选择标准应同时加入具备研发投入强度大,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等必备要素。

1.2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远意义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除为实现推进产业机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外,同时也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1.2.1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存在质量性缺陷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高技术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飞速发展的过程。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提高,高技术产业企业数量由2000年的9 758个增加到2009年的27 218个;高技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11.6%上升至2007年的17.7%。通过发展高技术产业,我国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高技术企业,根本性改变了原有的产业格局,推动了一大批高集约度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成长。高技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同时,我国高技术产业明显存在一些质量性缺陷。

一是对外资依赖过大。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中,三资企业占比高达80.2%,利润总额占48.6%,而对国家贡献的税收仅占38.3%。这种情况在高技术产业发达的省市尤其突出,如:北京市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三资企业占78.5%;上海市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中,外商投资企业达到92.4%;天津市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中,三资企业达到66.5%。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中,三资企业比重达到83.2%。

二是高技术企业获利能力持续下降。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品利润率从2000年的6.7%一路下滑至2008年的4.9%,2009年虽然上升了0.6个百分点,但仍低于2000年1.2个百分点。2000—2009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年平均增长率为19.2%,低于我国制造业年平均增长率10.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利润总额占制造业的比重持续减少,由2000年的24.6%逐年下降至2009年的11.7%。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高达3 769亿元,但获利能力极低的加工贸易占到81.5%。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5%,远低于国外跨国企业5%~10%的水平。当年,平均每家高技术企业拥有有效专利仅为1.5件,高技术产业有效专利数仅占国内有效专利总数的3.5%。我国高技术产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仅为1∶0.2,远低于日本、韩国1∶3的水平。我国高技术产业核心技术缺乏,国际竞争力严重不足。

四是高技术产业结构性不尽合理。2000年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收入规模始终徘徊在75%左右(2009年为75.4%),一支独大的现状始终没有根本性改变,而这两个产业的核心技术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垄断,我国只能从事这两个产业相对较低端产品的制造和加工,利润率持续下滑,由2000年的6.7%下降到2009年的4.0%。另外,“重制造轻服务,重硬件轻软件”的观念导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缓慢,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未形成有效支撑。

1.2.2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补充 在我国已经划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绝大多数行业都由当今国际前沿技术支撑。产业竞争格局尚未出现,技术垄断和贸易壁垒尚未形成,产业对未来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明显。如果我国能够抢占先机,通过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投入和政策引导,就可以加速形成一批全新的业态,抢占全球科技经济制高点,掌握核心竞争力,弥补我国高技术产业存在的质量性缺陷,突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瓶颈,适应当今世界的技术发展趋势,实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既有相同、相通之处,又各有侧重点、互相不能替代。两者在地位作用、发展方式、历史使命、最终目标、支撑要素、发展主体等方面具有相同点;在历史阶段、战略定位、产业风险、行业内涵、分类框架、技术水平上又具有不同点,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完全等同于高技术产业发展。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明确战略定位

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两者之间的关系,目的是明确两者之间的战略定位,避免概念混淆、发展错位、丧失良机。

2.1.1 交叉兼容、互不替代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为了要取代高技术产业。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许多行业的基础都是高技术产业,两者具有高度兼容性,如:信息技术、生物产业、装备制造等等,但由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定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尽相同,而且高技术产业的界定具有国际滞后性和国际可比性,很多处于萌芽状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游离于高技术产业目录之外,尚不属于高技术产业。两者虽然交叉兼容,但不能互相替代。

2.1.2 彼此带动、互为补充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高技术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更多新技术领域综合、融通的结果。因此,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一方的发展可能会促进另一方技术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产业或行业。同时,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技术作为统计意义上的内涵也会不断发展,更多地包容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会促使我国高技术产业质量的不断提高,成为真正的高技术,两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互相带动,相互转换,互为补充。

2.1.3 标准相同,选择各异 国家应该制定一个内容更为宽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框架,通过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明确相应的选择标准。地方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总体应该保持与国家一致,应该在国家发展的框架内,结合地方科技、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如此,可以保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集中更多的人财物力,并保持发展方向的一致。

2.2 确定支持基点

2.2.1 加大投入,重视研发 从国家发展战略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植和支持,固然需要强调产业、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但对于长期发展而言,更主要的是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基础的支持和促进。在技术研发阶段加大投入和各种政策支持,使我国的技术发展能够追踪世界发展前沿,参与制定技术标准等相关游戏规则,在某些领域、某些技术抢占先机,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原动力。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

2.2.2 技术为主,产品为辅 国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植,其基本着力点首先是技术和产品,然后才是企业和产业。企业产品是新兴技术的承载者,有前景、有竞争力的产品及其技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希望。国家扶植的目的,是为这些技术和产品创造发展的氛围和条件,通过补贴、优惠、提供市场、基础设施等方式,让研发和初期投入比较大的新兴技术和产品能够发展起来,成长壮大为未来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2.3 完善统计监测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方法与传统行业分类方法存在较大差异,现行的统计制度无法统计,因此需要:

2.3.1 完善标准,分别统计 在广泛征求国家和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行业的基础上,加快修订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标准。

2.3.2 确定框架,形成体系 由于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可能与国家不完全相同,按照上述原则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的统计,势必造成地方之间的数据不可比。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战略的重要部署,地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如行业选择、研发投入、其他相关指标等等,必须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大的框架内选择,避免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口径差异过大。■

猜你喜欢

高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回望“十二五”:中国的战略性转换与评估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