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极图视角解读中国舞蹈艺术之“圆和”美
2011-03-18胡淑娟张瑞洁
秦 丽,胡淑娟,张瑞洁
(1.广州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广东 广州 510500;2.唐山师范学院 体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无往不复、动转不息的太极之“圆和”,在中国舞蹈艺术中得到了极为突出的表现,构成了华夏初民思维经验的延续,也模塑了中国舞蹈艺术的尚圆和精神。朱熹《太极图说解》云:“圆者,无极而太极也。”王夫之《周易内传发例》:“太极,太圆者也。”太极图所呈现的太极形象是一个大圆,太极学说最终是以圆美为旨归的,另外它是一种古典的中和之美,它把圆形线、曲线、黑色、白色均衡,有序、稳定、和谐地组成为一幅美的画图,一幅极直观又极简括,极具体又极抽象的中华圆和美的第一图。太极图作为中国舞蹈艺术的基本象征物,以一个简单的图形囊括了中国舞蹈艺术的内涵与外延、表层与里部、从造型到动律、从物质到精神,以及形态表象、运动轨迹和发展规律等,赋予中国舞蹈艺术的启示是多层面的,中国舞蹈艺术中所强调的“圆和”美意识不仅与太极之圆和相符,而且舞蹈中所呈现的动作和空间艺术也与太极之“圆和”有着密切的联系。
1 太极图简述
太极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包罗万象、百读不厌的图像。在宋代之前,太极仅有其名而无图象流传。影响后世最大的太极图式有两种:一种是“周氏太极图”,一种是“阴阳鱼太极图”我们通常所说的“太极图”,一般不是指的“周氏太极图”,而是指的“阴阳鱼太极图”。相传阴阳鱼太极图是宋代华山道人陈图南所绘,后来朱熹把它附于其大作《周易本义》之扉页。
太极图是一个圆圈,中间以一个“S”形的曲线分开,左白右黑,其形状恰似黑白两条鱼,所以俗称太极图为“阴阳鱼”。白鱼在左,头向上,属阳;黑鱼在右,头向下,属阴,这表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气盛于北方,物极必反,其中阴气中一阳生为震;随着阳气逐渐强盛,依次由震、离、兑至于乾,达到阳气的极盛,阳气盛于南方,一阴生起为巽,随着阴气的逐渐强盛,由巽、坎、艮至于坤,为阴气之极盛;阴阳不相离,故两鱼回环互抱,象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根,进退消长。阳中有一个黑点,阴中有一个白点,恰似鱼的眼睛。白色中的黑点,表示阳盛极时阴并未消失,只是潜藏起来,故藏于阳中而根于阳。黑色中的白点,表示阴盛极时阳并没有消失,而是藏于阴而根于阴。太极图最外层的圆圈为太虚或无极,表示宇宙万物是由元气化生的,同时又在进行着运动和循环。从太极图整体上来看,呈现出上阳下阴、左阴右阳的局势,并且阴阳互含。
阴阳鱼太极图出现后,对它的涵义,有许多种说法。从学理上讲,阴阳鱼太极图还正确地表达了太极与阴阳、八卦的关系。阴阳鱼太极图不仅可以用来确定八卦方位,其阴阳消长及八卦方位还可以用来描绘内丹修炼的功夫。在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里,太极图被广泛应用于艺术教学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它向我们展示出艺术中阴阳之象的对立统一、东方艺术的圆和之美,以及运动与包容的艺术发展规律。
2 太极图的“圆和”之美在中国舞蹈中的体现
2.1 太极图的“圆”之美在中国舞蹈中的体现
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它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长命情调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我们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不可忽视的因素。自然界中的许多形态都是圆形的,圆形作为一种几何形体,具有很高的对称性,且饱满、流畅。圆形既是美的,又是善的,故有完美、圆满、完善之类的说法。圆的使用,单单从形式上来说,就能够给人以饱满、对称、柔和、稳定又不失动感的印象。从造型的角度来说,圆形整体性很强,圆的内部即使有一定的形式上的变化也不会破坏这种整体性,反而可以使造型更加丰满翩然、气象万千。
2.1.1 太极图所体现的“圆”之美
太极何以为大圆之体?王夫之《思问录外篇》对此有详细解释,他说:“太极,一浑不之全体。”并进而说:“绘太极图,无已而绘一圆圈也,非有匡廓也……取其不滞而已。”也就是说,太极何浑全,不可分割,故以圆来描绘;太极乃体气充凝,运转不息,所以似圆。故此,易学史上,常常把太极当作浑沌之别名,雷思奇《易盆通变》卷下说:“太极也者,特浑沦之寄称耳。”浑沌则圆[1]。
太极图外圈大圆昭示宇宙生命的圆结构。在中国古代观念中“有天圆地方”说,“易”是阐述天道的,天道又是涵括地道、人道的,所以在易学看来天地都是圆的。宇宙生命的圆结构是一种动态结构,是天地、日月、四时、昼夜以及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循环运动的结构。太极图圆结构是对《周易》圆道(圜道)理论的形象阐释,是对宇宙生命循环律的形象表述。循环反复是“易道”,是“天地之心”(《彖传》语),这种观念已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心理思维层面,成为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之一[2]。
太极图把阴阳属性及变化规律,阐发得贴切而详尽。“两仪合于一圆,示阴阳互根、不可分离、无阴则无阳、无阳则无阴阴阳交互,动静相倚”。两阴阳鱼你追我赶,首尾相接,最终形成一圆,一阴一阳不离圆,圆者而生。既体现了太极图的圆之美,也很好的体现了太极哲学的阴阳观和动静观。
2.1.2 太极图与中国舞蹈艺术“圆”之美的关联
《老子》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注曰:“法自然者在方,法方在圆,而法圆在自然,无所违也。”得圆者即得自然之妙韵。王先谦《庄子集解》引宣颖去的话说:“五者本浑然圆通。今滞于迹而向方,不可行也。”可见“方”是具象,是可感可触的,“圆”是超越于方的,故由“方”入“圆”,即由具象到超越,是一个臻于完美的辩证的运动过程。他们认为,以“方”入“圆”,因“圆”识“方”,方得艺术技巧之大美境地[3]。可见“圆”是艺术之美的内核。
中国舞蹈艺术总体上呈现为一种“圆”的状态,这种“圆”包括了外部形式和内涵的审美原则。舞姿造型的圆曲相照、刚柔相生的运动方式、对比强烈的节奏特点,构成了中国舞蹈以“圆”为核心的风格特征。在长期的舞蹈实践与研究中发现以“圆”为中心设计舞蹈动作,以“圆”为标准衡量舞蹈技术的质量和规范性,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舞蹈文化现象。“圆”是一种优美的图案造型,它自然而流畅、柔和而圆润、持续而富于变化,代表着完满、圆满、美满和成熟,因为它独特的线条和韵味,被世界各民族舞蹈所选择、运用。
中国古典舞是典型的“划圆艺术”“,圆”贯穿于舞蹈形体活动的始终。其主要是“三圆”、“两圈”,即“平圆”、“立圆”、“8字圆”、“大圈套小圈”,其他如体态上的拧倾、扭旋、折曲转亦属于“圆”的动律范围。“圆中生万变,万变不离圆”,舞蹈艺术在舞姿造型、动作规律、节奏处理和流动路线上,都与圆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外联系。也正是“圆”的存在,才产生无穷无尽、千变万化的创作原动力,给人留下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圆”的美感。
太极图大圆套小圆,连绵不绝,阴阳互补。讲究以大圈收至小圈,小圈收至无圈为登峰造极分析其原因,太极图外呈环状,置于平面为圆形,运转于空间则成球体,呈环形无端之像。它外圆内转的特征,体现着回旋、均衡的运动模式以及与自然宇宙的圆融合一。太极拳也是借鉴和汲取太极图“圆”的文化精神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动作意识形态当中。中国舞蹈的特点之一就是“圆”,人体在做动作时总是呈现为一种回转之态,这种态就是圆。中国舞蹈“圆”之美也是在太极图圆文化的影响之下,借鉴了这种回转的体态,动作圆活着着不离弧形,势势皆成圆像,整体运动圆转连贯,一气呵成。
2.2 太极图的“和”之美在中国舞蹈中的体现
“和”从宽泛的意思上说为“和谐”解。《说文解字》中有:“和,相愿也”。“愿”通应。应便有相安,谐调的含义。儒家作为对“和”思想之集大成者,给予它六种基本指谓:“和”是事物生成转化的本因和依据;是宇宙万物的本然状态和最佳状态;是人际关系的良好范围;是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健康身心状况的结合;是理想的社会秩序与政治面貌;更是中国传统审美的价值取向与标准[4]。
2.2.1 图所体现太极的“和”之美
太极图体现出一种古典的中和之美,它把圆形线、曲线、黑色、白色均衡、有序、稳定、和谐地组成为一幅美的画图,一幅极直观又极简括,极具体又极抽象的中华和谐美的第一图。用几何定律解释:“居中两切圆四等分大圆”,而这一美的组合,关键是掌握好一个度,这个度主要体现在中间那波浪式、反S形的曲线。这条线画得恰到好处。它的任何一点改动,向上升或向下降一点,向左或向右偏移一点,就会失去它平衡的美、对称的美、有序的美、稳定的美、中和的美。这是一条绝妙的曲线,它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中和之美理想的尺度,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中和文化理想的尺度。不仅作为道教的标志,也成为中华民族古典和谐美的表征和范本,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经久不息。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太极图通过圆使阴阳对立的因素得到调和,得到统一,而最终得到谐和。“和”是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中国文化讲对立而不对抗,强调“和实生物”,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则万事兴,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和”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如果说“圆”在艺术表现中还有一定的形式因素的话,那么“和”则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感受;如果说“圆”是一种途径的话,那么“和”就是终极的目的。它是化异为同,化矛盾为统一的力量,是一种弥漫在心灵深处的其乐融融的幸福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无碍的交流与通融,是彼此在精神上产生的亲情。这也正是太极图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与共融[5]。
2.2.2 太极图与中国舞蹈艺术“和”之美的关联
贵和尚中,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一种以和为美的文化和审美意识,一直从中国的远古社会弥漫到近代文明社会,太极图所反映出来的“天人和一”和“阴阳互补”的和谐思想对中国舞蹈艺术也影响甚大。
自然和谐理念,天人和一思想是太极图所折射出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是一种先进的自然观、人生观。太极要求人与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保持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它是对征服自然错误理念的反思和纠正,继而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共存共处、和谐发展的新型关系。由于太极图所折射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因而“自然”也正是太极的最高追求,中国舞蹈艺术在吸收太极“天人和一”思想理论的同时,根据自己特定的内容形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象形取意程式,例如提襟、顺风旗、窜猫、扑虎、云手、卧鱼、乌龙绞柱等。把这种效法自然的太极思想拿来运用在舞蹈上才以动若脱兔、静如处子、闪展腾挪、纵跳翻飞,用以表现各种生活内容与人物生活感情,也才会使人感觉变化多端,美不胜收。
另外中国舞蹈艺术同样重视阴阳运动的协调、互补、对立、统一。对舞蹈艺术“和”的阐释,广义来讲白色阳鱼代表运动,黑色阴鱼代表放松,运动与放松就如太极图中黑白两条阴阳鱼妙合而凝的姿态一样是阴阳互根,对立统一的。狭义来讲,太极图的黑白两条阴阳鱼代表组合指法里两种对立运动状态的融合,如在中国舞蹈艺术神韵中“亮相”的各种姿势造型,就是一种静止的舞蹈。然而在静止的瞬间,却蕴含着动的因素。外形是静态的,可心里却充满着复杂激烈的动荡,这种在许多连贯动作中的静止,加深了观众对人物形态动作和面貌的了解和印象,很好的发挥了造型艺术的特点和魅力[6]。舞蹈中的“动”代表着阳的运动,“静”代表着阴的放松,“动静”相间的组合使用力度分配必须均匀、平衡,力量必须相互融合,合二为一,这种对立统一的理想状态正是太极图阴阳辩证法哲理所昭示的具体内容,也是中国舞蹈艺术“和”的实际运用要求。
3 结论
从太极图视角解读了中国舞蹈艺术的“圆和”之美,用太极图所反映出的“圆和”思想来开启舞蹈艺术之美,以便从太极图中悟出更多舞蹈艺术之灵感,开创一个更好的舞蹈艺术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