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本质问题的研究应从内涵与外延的整合开始
2011-03-18陈立华
陈立华
(德州学院图书馆 山东 德州 253023)
图书馆学本质问题经过多年的探讨,至今仍无统一的定论。笔者通过相关材料研究,结合长期的图书馆具体实践工作,对图书馆学本质问题颇有感触,认为图书馆学本质问题就是人在图书馆环境中所进行的系列行为的总和。图书馆学的本质问题是对图书馆内涵进行深入分析的根本元素,内涵的研究包括本质的研究,即图书馆学本质包括于内涵之中。图书馆学的外延处于扩展的状态,图书馆学外延的变化体现着对本质的理性反映,应该说图书馆学的外延和图书馆学的本质存在着联系。如果把图书馆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表述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有机整体,那么这个有机体内涵着图书馆学的本质,也就是说,对图书馆学本质问题的最终理解必须从图书馆学的内涵和外延的整合开始。
1 图书馆学的本质问题实际上是人的问题,进一步说是人的行为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它的根源,对根源问题的探讨实际上是对其本质的探讨。我们必须在遵循事物存在的客观性原则基础上,抓住学科内在的客观实在原则,准确地探求学科所具有的本质。图书馆学自产生以来就将其研究对象定位为图书馆,也就是说,图书馆运转过程中的活动状态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整个图书馆活动中,人具有最重要的地位[1]。人在图书馆中的行为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人是信息收集的管理者;人是信息利用的执行者;人是信息流动的传播者。可以看出,人在图书馆信息收集、使用、流通和转化过程中起到了枢纽作用,信息这种载负知识的智能性物质必须由具有动态思维活动的人来掌控,推动图书馆“车轮”运转的动力来自于人,人在图书馆工作中处于中心位置。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社会是人获取信息的源头,在社会系统中人对事物本质及事物现象进行评议与判断,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并通过文字将其描述成指导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理论指南。在社会这个平台上,探讨图书馆学的本质问题必然要沿着“图书馆—信息—人—社会效应”的主线。其中,人是完全的获取者和受益者,是图书馆学系统研究范围内的中心元素。图书馆的功能及目的是为人类提供平等的信息获取权利,使人在享受服务的同时通过对信息的收取和分析净化心灵,提高知识和道德水准。人类利用图书馆中的信息和知识充实、武装自己,成为具有一定素质的人。众所周知,社会的进步是由人类推动的,进一步说是由具有知识和道德素质的人推动的。图书馆给予人类提高素质的机会,并间接对提高社会效益履行自身的义务。
纵观图书馆学的本质,无外乎是人在图书馆中的信息管理和信息获取行为,因此“人的行为”应是图书馆学的本质内容。由于人与图书馆之间存在着人与物的直接性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可以将人在图书馆中的行为定性为图书馆学的直接本质。图书馆具有社会性,这主要是通过人的社会性来体现的。研究图书馆学,实际上就是通过人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功能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所以社会性是图书馆学的间接本质,或称为最终本质。
笔者认为,对图书馆学本质问题的研究存在着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本质问题的规律性存在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中。人是社会的构成基础,是社会中的人,人又是信息的获取者,通过吸收知识成为有道德和创新技能的人。这样的人作用于社会,可以提高社会的效益。因此,研究图书馆学的本质问题离不开人和社会,可以说,人类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行为以及拥有信息的人群对社会的能动作用成为图书馆学的双层本质内涵。
2 图书馆学内涵深入研究的指向应是本质问题,本质是内涵建设的源头,也是归宿。
从广义上讲,图书馆学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包括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理论范式及体系建构等。从狭义上讲,图书馆学的内涵是对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追求的一种精神表达,是一种理念的诉求和气质的宣扬,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归纳为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精神体现了人的精神面貌,是人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服务精神,是人在信息资源获取过程中的一种气质。因为馆员和读者都是与图书馆密切相关的主体,所以图书馆精神分为馆员的图书馆精神和读者的图书馆精神两个方面。根据以上论述可以总结得出,研究图书馆学内涵的意义在于:对图书馆学内涵进行深入研究就是对图书馆精神的研究,图书馆精神是馆员和读者气质的表现,是人的内心强势意识对图书馆实施行为的支撑[2]。图书馆精神是人的图书馆行为的表现,也是图书馆本质所展现的具体内容,图书馆学本质的凝练是图书馆精神的升华。因此,对于图书馆内涵的深入研究自然就指向对图书馆学本质的研究。抛开图书馆学内涵的外在内容,从狭义上讲,图书馆学内涵归根结底就是图书馆学的本质。
自1807年德国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Schrettinger M W,1772-1851)提出“图书馆学”这个学科名词以来,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者就把图书馆的工作及功能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随着图书馆的产生,就有了以获取信息为目标的人类活动,图书馆的意义和目的就很清晰地表现为图书馆服务,即为人类获取信息服务。这种图书馆服务实际上就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可称之为起源精神。随着图书馆学的不断发展,这种起源精神一直贯穿于其中,成为图书馆的最基本精神。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递进发展的。范并思指出,要向全社会强调基于“社会信息公平和信息保障制度”的图书馆服务,其主要特征是免费服务和平等服务[3]。他将图书馆精神分为3个层次:①处于最高层次的图书馆精神是尊重公平的理念,致力于保障公民自由获取信息权利的精神;②处于中间层次的图书馆精神是对图书馆人的职业价值(即图书馆人的职业权利和尊严体现)的维护;③最基本的图书馆精神是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处于最高层次的保障公民自由、平等获取信息权利的精神可称之为当今时期的图书馆终极精神。无论是起源精神,还是终极精神,都是图书馆学本质问题的核心内容。我们从起源精神看到了图书馆学内涵建设的起点,从终极精神看到了图书馆学内涵建设的未来,因此可以明确地说,图书馆学本质既是图书馆学的源头,也是图书馆学的归宿。
3 图书馆学外延的扩展是以图书馆学本质为基础的,方法论建设是外延扩展的重要手段。
笔者认为,图书馆学外延的扩展主要是图书馆学理论内容的扩展,即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拓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内容。对于图书馆学来说,随着图书馆工作内容的变化,服务理念和服务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得图书馆学研究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图书馆电子文献服务体系建设及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建设等。对于这些新内容的研究是图书馆学现代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图书馆学本质是人的行为的表现,是社会系统的必然要求,即社会的属性,所以扩展图书馆学的外延不能离开图书馆本质的指导。图书馆学外延的扩展不是质变的结果,而是量的积累,是内容的扩充,全部研究内容的表述均是对社会文化道德修养及社会服务的贡献。不论是哲学原理对图书馆学理论的阐释还是科学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都是人文科学范围内的研究和评价。具有社会属性的图书馆学是人文的图书馆学,人文的图书馆学是学科本质的反映,是学科外延扩展的指导原则。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是人文的,这是当今图书馆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条真理。由这个真理可以判断得出,图书馆学外延的扩展是以其本质为基础的,因为图书馆学的人文属性已经从本质上规定了图书馆学外延扩展的方向。
既然图书馆学外延扩展以本质为基础,那么在扩展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研究内容的变化,搭配相应的研究方法。方法论建设是图书馆学外延扩展的重要手段。研究方法的使用是为了使学科研究和建设更具有科学性,方法犹如研究的“拐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图书馆已由传统的服务模式转变为现代服务模式,典型的变化就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使图书馆服务的手段发生了变化,进一步促使服务理念发生了变化。因此,图书馆学研究又增加了数字图书馆建设、虚拟图书馆建设等内容,突显了科学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地位。科学实践与应用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主流,“技术论”(强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受到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视。“技术论”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结果。技术在图书馆中仅是一种改变工作软环境的手段,而不是改变图书馆本质的动因。在进行图书馆学研究时,运用数学、逻辑、推理等精确计算方法来验证图书馆现象是图书馆具体工作和研究的要求,并不是图书馆本质的要求,因为图书馆学本质是学科属性的体现,不是方法论的体现。技术的引入属于方法论范畴,这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客观要求,是图书馆的现实要求,也是认清图书馆学科属性的实证。
4 对图书馆学本质问题的研究必须从图书馆学内涵和外延的整合谈起
图书馆学的内涵和外延代表着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不同方面,将两者合二为一就构成了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将图书馆学的内涵和外延整合起来,是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图书馆学的本质问题。
图书馆内涵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系统中获取信息的行为,体现的是一种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的信息和知识使人们具备了管理社会和推动社会前进的本领,所以应倡导所体现的精神价值。图书馆的价值理念是人文的,图书馆学的本质也是人文的,即人文图书馆学。在图书馆学人文理念的指导下,图书馆学进行了研究内容的扩充和跨学科理论研究,这标志着图书馆学外延因社会信息需求的变化而得到扩展。图书馆学外延的扩展是图书馆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变化与更新,是由于图书馆工作受到社会前进步伐的推动而实施的技术提升和服务增效,是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的创新与发挥。由于社会现代化程度提高,图书馆服务理念随之发生了变化,图书馆学的理论复苏带动了图书馆学的强势发展,以知识理念为基础的图书馆学将研究的触角伸向了与之相关的学科,进行了跨学科研究[4]。在图书馆学研究过程中,外延的扩展标志着图书馆学发展的兴旺程度。我们通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在外延的扩展中始终贯穿着一条理论主线——图书馆学理论发展的人文本质。由于图书馆学的本质是人文的,不管图书馆工作中技术多么发达、思路多么现代,图书馆始终是社会知识传播的场所和工具,图书馆学始终是以人为本的研究信息理论的科学体系,其社会性是最本质也是最根本的。
通过人的社会性将图书馆学的内涵和外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意义在于:
(1)内涵和外延的有机整合是图书馆学本质研究的全面表达 图书馆学内涵和外延的整合使得图书馆学性质的研究更加全面,完整的专业理论平台成为图书馆学性质研究的内容支撑。由于研究内容丰富并符合通过现象来分析本质的规律,所以在这种客观规律的指导下,能够更加科学、正确地分析图书馆学的本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促使图书馆学研究范畴快速拓展和延伸,图书馆学外延的扩展表明图书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引证图书馆学性质的实例,可以从图书馆学外延的研究例证来研究图书馆学本质问题。
(2)内涵和外延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发挥图书馆学本质的指导作用 图书馆学本质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是对图书馆运行中客观规律的真实阐述。图书馆学的内涵和外延的整合有利于全面分析和确定图书馆学的本质,从而通过本质研究进一步发现图书馆工作及图书馆学理论中的客观规律,指导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3)内涵和外延的有机整合促进了以本质研究为基础的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内涵和外延构成了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其整合过程全面反映了图书馆学本质的内在要素,对确定本质的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图书馆学本质问题的确定使得图书馆学发展方向更加明确、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对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研究理论的成果更具有说服力和创新力,从而必定会促进图书馆事业全面、快速发展。
[1]傅荣贤. 实然的超越和应然的解说:图书馆学如何提高学科地位[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9(5):27-35.
[2]李满花. 图书馆学的文化本质和图书馆学研究的文化选择[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9(3):4-8.
[3]范并思. 现代图书馆理念的艰难重建——写在《图书馆宣言》发布之际[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6):6-11.
[4]范兴坤. 图书馆学“人文”与“技术”性的“道”“器”辩证[J].图书馆, 20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