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六膏馥》考述*

2011-03-18刘冰

图书馆学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庐陵杨万里建安

刘冰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四六膏馥》为分类编次宋代江西名贤杨万里、李刘四六文之书。四六文属骈文的一种,此文体形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时期。《四六膏馥》自南宋刊布以来,各家书目鲜有著录。清乾隆时期编修《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此书,未收入《四库全书》,只列提要于《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并对《四六膏馥》内容真伪提出疑问。民国以后,始有学者关注、研究《四六膏馥》。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试对《四六膏馥》藏本、著录、版本、内容4方面加以考述,以求其真。

1 《四六膏馥》藏本

1.1 辽宁省图书馆藏本

诚斋四六发遣膏馥10卷,宋杨万里撰,周公恕编,宋淳祐八年(1248)余卓刻本。②

版框高20厘米,宽12.5厘米。每半叶14行,行23字,间不等字,白口间细黑口,左右双边。书首有淳祐戊申(八年,1248)中元日钱溪野人序。目录卷端首行题“诚斋先生四六发遣膏馥目录”,依次行题“诚斋先生杨万里撰述”、“庐陵后学周公恕编类”、“建安三请余卓校刊”。正文卷首行题“诚斋先生四六发遣膏馥卷之一”,依次行题“诚斋先生杨万里撰述”、“庐陵后学周公恕编类”。

全书凡分10卷,卷下分类,类下分目。卷1分立春、孟春、仲春、季春、摘奇、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摘奇、孟冬、仲冬、冬至、季冬、颂美职业天相17类;卷2分修牍答谢、问候颂祷、叙间阔、叙借芘荫4类;卷3分自叙企仰、自述、谢人惠书劳问3类;卷4分谢未贡书而人惠书、未相识贡书、未相识、初相识、声述贡书、答报惠书、颂德、杂颂德、褒美人文学9类;卷5分褒美人惠诗文、褒美诗僧、褒美人经史杂文、褒人古文4类;卷6分谢人褒奖诗文、谢委撰述、谢人馈送3类,又于谢人馈送类下分谢馈茶、谢酒、谢馈酒林檎、谢钱酒、谢酒帛、谢茶酒鲨鳔扇纸、谢送黄草荔枝、谢荔枝8目;卷7谢人馈物1类,下分谢馈酥、谢连柑、谢送文集、谢送杂品、谢送笔墨纸、谢送林檎羽扇、谢送茶、摘奇、谢送糟蟹鲸鲊、谢送币帛衣裘、谢送酒蟹、谢惠唐书、谢送杂品、谢馈节、送物与人15目;卷8贺造居生子致仕1类,下分贺造府第、贺人生子、贺人致仕、贺人迁居、阻贺徙屋、贺疾退、贺岁节(并谢)、贺冬至、贺正旦、谢枉顾、访人不遇(客访值出附)、谢借文籍、谢人招邀(不赴)、答致疾、谢问疾、饯别、白事干荐17目;卷9分谢荐举、谢荐无成、谢人念旧、原贷、移怒避谤、开释人愤怒、感愧、欣喜、言谢、晤对、问眷、请委、吊慰13类,吊慰下分丧父侍母、吊人丧母、吊人丧父、吊人丧母、慰余相子丧父(全篇)、慰人丧母、慰人丧兄弟、慰人丧妻、慰人服满、慰人丧母、慰人妻亡、慰人子亡、慰人兄弟亡13目;卷10为四六劄子(全篇),收入《答周监司》、《谢赵户送蟹答以黄雀》、《答聂倅》、《回李宪》、《谢周监丞送物》、《与周相》、《答周监丞》、《答周监丞》、《送俞宪羊面》9篇。

钤“毛晋”、“汲古主人”、“宋本”、“甲”等汲古阁藏书印记,曾为明末藏书家毛晋旧藏。清代书入藏内廷,钤“嘉庆御览之宝”、“天禄继鉴”、“天禄琳琅”等印。另钤有“桂氏时瑞”、“云郎山人”等印记。

1.2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即日本宫内省图书寮藏本)

四六发遣膏馥41卷,宋杨万里、李刘撰,周公恕、陈范编,宋淳祐余卓刻本。

版框高6寸7分,宽3寸7分,每半叶14行,行22字,白口,左右双边。③是书分《前集》10卷,《后集》10卷,《续集》11卷,《别集》10卷。《后集》存9卷(一至四,六至十)。《前集》10卷,《后集》1至4卷,《别集》10卷为日本江户时代抄补。《前集》版式内容与辽宁省图书馆藏本全同,惟目录后多出牌记4行:

今求到庐陵善本,重加比较,誊作大字,鼎新刊行,间发诚斋先生《理海明珠》、《文海明珠》、《新编书言故事》,收书贤士伏幸炳鉴。

《后集》卷端题名与《前集》同,依次行题“诚斋先生杨万里廷秀”、“庐陵后学陈范秀洪”。《续集》目录卷端首行题“杨李二先生四六发遣高馥目录”,依次行题“诚斋先生杨万里廷秀”、“梅亭先生李刘公甫”、“庐陵后学周公恕编类”、“建安三请余卓校刊”,目录后有牌记5行。《别集》卷端题名与《前集》同,依次行题“诚斋先生杨万里廷秀”、“庐陵后学陈范秀洪”。

原刻及補抄均钤有“秘阁图书之章”、“宫内省图书印”日本藏书印。

1.3《永乐大典》本

四六膏馥7卷,今已佚。

清乾隆时期编修《四库全书》从明代《永乐大典》中辑出7卷,仅列提要于《四库全书总目》类书类存目,提要云:

旧本题宋杨万里撰。其书割裂诸家四六字句,分类编次,以备挦撦。其曰膏馥者,盖取元稹作杜甫墓志铭残膏剩馥,沾溉无穷语也。然万里一代词宗,谬陋不应至此,此必坊贾托名耳。

2 《四六膏馥》著录

上述三藏本虽均属南宋余卓刻本,然因其或全或残,或为刻本或为辑本,各家著录也不尽相同。

2.1 辽宁省图书馆藏本著录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类书类:诚斋四六发遣膏馥十卷,题宋杨万里撰,宋周公恕辑,元余卓刻本。④《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类书类:诚斋四六发谴膏馥十卷,宋杨万里撰,宋周公恕辑,宋淳祐八年(1248)建阳余卓刻本。《中华再造善本》集部:诚斋四六发遣膏馥十卷,宋杨万里撰,宋周公恕辑,宋余卓刻本。上述著录书名依据或目录卷端,或正文卷端。因未见知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全本,仅依前集著录之结果。3家著录中,仅《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此书为元刻本,余皆定为宋刻本。

2.2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著录

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14集部:诚斋先生四六发遣膏馥10卷 后集10卷 续集11卷 别集10卷,题宋杨万里撰,周公恕编类,宋刊本,存续集11卷,后集6至10,余抄配。傅氏按语云:

乾隆时四库馆从《永乐大典》辑出逸书目载有此书,然仅七卷,著其名于存目中。此则原刊全帙也。其书剌取诸家文集中排句及偶字分类排列,以备士子挦撦之用。殆坊贾射利所为,托之诚斋诸人,亦犹史部中东莱评点标注之属耳。提要谓书名取元稹志少陵墓残稿剩馥之语。然存目标题无发遣二字,不知发遣又作何解也。(日本帝室图书寮藏书,己巳十一月十一日观。)⑤

虽确认此为“原刊全帙”,然于责任者只著录杨万里撰,周公恕编类,漏著责任者李刘、陈范。也认为是书“剌取诸家文集中排句及偶字”,伪托杨万里之名所作。杨忠《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举要》著录:四六发遣膏馥41卷,南宋刻本。文中述及宋杨万里、李刘撰,周公恕、陈范编,然未提及原书中《四六发遣膏馥》之题名,当为自拟。

2.3《永乐大典》本著录

四六膏馥7卷,题宋杨万里撰。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书名依《永乐大典》所题引书名著录。辽宁省图书馆藏本有淳祐戊申钱溪野人序,云及《四六膏馥》之名:

《四六膏馥》者,诚斋、梅亭二先生之钜笔也。先生餍饫乎六艺之文,醲郁乎百氏之作,散其芳润于翰墨间,传诵所至,岂直轻鸡林之金,重洛阳之纸哉。彼窥其一斑者,犹能味其腴,熏其香。今将先生平昔著述,门分类聚,以锓诸梓,使人皆得见其全,则残膏剩馥之所霑丐,宜有饱鼋鼎之染,俱兰室之化者。遂名其集曰《四六膏馥》云。

序中提及“名其集曰《四六膏馥》”,以《四六膏馥》著录最为恰当。

3 《四六膏馥》版本

3.1 宋刻本《前集》目录卷端题“诚斋先生杨万里撰述”、“庐陵后学周公恕编类”、“建安三请余卓校刊”。《后集》目录、正文卷端均题“诚斋先生杨万里廷秀”、“庐陵后学陈范秀洪”。《续集》目录、正文卷端题”“诚斋先生杨万里廷秀”、“梅亭先生李刘公甫”、“庐陵后学周公恕编类”、“建安三请余卓校刊”。《别集》与《后集》同,目录、正文卷端题“诚斋先生杨万里廷秀”、“庐陵后学陈范秀洪”。杨万里、李刘为江西先贤。而是书编辑者周公恕、陈范皆署“庐陵后学”。“庐陵”今属江西吉安。考秦置庐陵县,属九江郡,西汉属豫章郡,东汉末设庐陵郡,隋初废庐陵郡设吉州。唐时复名吉州,宋时又复称庐陵郡,元为吉安路,寓“吉泰平安”之意。是书当为江西人编地方先贤四六之文,编者所处时代当为南宋。《续集》目录后有牌记:

江西四六前有诚斋,后有梅亭,二公语奇对的,妙天下,脍众口,孰不争先睹之。今采二先生遗稿灼于急用者,绣木一新,便于同志披览,以《续膏馥》出售,幸鉴。

此亦可印证是书编江西地方先贤四六文之意。卷端题“建安三请余卓校刊”。考“建安”为宋代我国刻书中心之一,即今福建建阳。建安刻书历史悠久,建安余氏家族大多从事刻书业。“三请”为“延聘”之意。说明此书的刊刻董其事者为宋代江西人,延聘建安书坊余卓司其役。如果此书出版者为建安书坊余卓,就不会题有“三请”字样。卷端所题编者籍贯为庐陵,宋庐陵郡,元已改为吉安路。是书为实用之书,“灼于急用”必当编成即刻,因此刊刻也应与编辑在同一时期。

3.2 字近柳体,窄版心,具有典型南宋福建刻书风格。书中“殷”、“敬”、“玄”、“眩”、“真”、“旷”等字避宋讳,但所缺之末笔,均系刻印成书后被人有意挖改,似有将元刻伪充宋刻之嫌。然南宋末年,坊间刻书避讳已不是很严格,已是很普遍的事。

4 《四六膏馥》内容

《四六膏馥》内容是否出自杨万里、李刘二人文章,学界一直存疑。《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万里一代词宗,谬陋不应至此,此必坊贾托名耳”。书中钱溪野人序云:“今将先生平昔著述,门分类聚以锓诸梓”,将此书的编辑情况交代的非常清楚。此书编者为周公恕、陈范。然书中四六文编者是否摘录自杨万里、李刘二人文章,一直未有明确。下面将辽宁省图书馆藏本内容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比对。

4.1 见于《诚斋集》,文字同

如卷1《孟夏》类“四月维夏,南风之薫”,见《诚斋集巻一百七·与朱侍讲》“四月维夏,南风之薫”。卷1《颂美职业天相》类“分月湘江,开云衡岳”,见《诚斋集巻一百十二·与衡州陈通判》“分月湘江,开云衡岳”。卷2《修牍答谢》类“敬斋心奏,记司铅椠者”,见《诚斋集巻一百七·与湖南黄提举》“敬斋心奏,记司铅椠者”。

4.2 见于《诚斋集》,文字有异

如卷1《孟夏》类“老红驻春,众绿生夏”,《诚斋集巻一百七·答周监丞》则作“老红驱春,众緑生夏”。卷1《孟秋》“一雨既沾,灏气初爽”,《诚斋集巻一百十·答本路安抚张尚书》则作“一雨既沾,好奇初爽”。卷1《季冬》“梅雪饯岁,柳风迎春”,《诚斋集巻一百十·答福帅张尚书》则作“梅岁饯雪,柳风迎春”。

4.3 见于《诚斋集》,内容有删节

如卷10《四六札子·与周相》较《诚斋集卷一百七·与丞相函》有删节。卷10《四六札子·答周监丞》较《诚斋集卷一百九·答周监丞》有删节。

4.4 未见于《诚斋集》,另有出处

卷1《摘奇》类“花梢雨歇”,见于宋方千里《和清真词·荔枝春》,移录如下:

小园花梢雨歇,浪羞泫。碧瓦光霁,罗幕香浮,莺啼燕语交加,是处池馆春遍。风外认得笙歌近远。醉魂半萦,夜酒吹未散。暗忆年时,正日赴西池宴。笑携艳质,郢曲新声妙如剪。有愁容易排遣。

4.5 未见于《诚斋集》,出处不详

《四六膏馥》文中大部分四六句不见于《诚斋集》。

根据以上考述,《四六膏馥》的编辑、刊刻情况进一步清晰。《四六膏馥》的刊刻时间在南宋末期,为江西书坊为了迎合南宋末年社会对日用书启范式的需求,托江西地方先贤之名以成此书。书成后则是委托聘请时负盛名的福建建安余氏书坊余卓刊行。从其内容分析,大部分四六句不见于《诚斋集》,更有出自他人诗文者。而见于《诚斋集》者,皆出自杨万里书牍之中,可见草率而为之。是以四库馆臣评其书“裂诸家四六字句”,“必坊贾托名耳”。傅增湘评其书“殆坊贾射利所为,托之诚斋诸人。”所言不虚也。此书虽为学者所诟病,但其在考察宋代四六文对社会日常生活影响上有着重要作用。

注释:

① 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著录此书。杨忠《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举要》(《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5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言此书情况甚详。

② 此书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山东:齐鲁书社出版,1997);《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③ 笔者未经眼此书,版匡尺寸照录依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行字数与辽宁省图书馆略有不同。傅增湘、杨忠目验此书,皆云行22字。

④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藏书单位误,应为辽宁省图书馆藏。

⑤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十四,集部三,页1242-1243,北京:中华书局,1983。

[1] 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北京:中华书局,1983.

[2] 北京大学古文献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5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谢水顺,李珽.福建古代刻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4] 杨忠.四六膏馥与南宋四六文的社会日用趋向.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猜你喜欢

庐陵杨万里建安
美丽庐陵
庐陵某者
建安区
“堆花杯”庐陵诗词学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赞庐陵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谫识——从不合时宜楔入
杨万里诗一首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
小池
建安颂文沿承与新变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