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B/T22466—2008的古籍索引编制技术要点*

2011-03-18黄建年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图书馆建设 2011年6期
关键词:标目古籍文献

黄建年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46)

侯汉清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95)

2008年11月3日,《索引编制规则(总则)》(GB/T22466—2008)正式颁布,使我国文献索引工作从此有了可以参照的国家标准。该标准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九分会、中国索引学会提出,由中国索引学会会员侯汉清、黄秀文、温国强主持编写。全文包括“索引款目及其编制”、“参照系统”、“索引款目排序”、“索引的形式”等11个章节,于2009年4月1日起实施,对索引编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考虑到此标准为总则,对于古籍索引编制的说明文字散见于各个章节之中,令使用者很难掌握全貌。为方便使用者全面了解古籍索引编制的规则,也为“古籍索引编制规则”的起草进行前期准备,笔者将总则中相关内容集中起来加以陈述,并对其中未说明之处加以补充。

1 古籍索引概述

古籍索引是揭示古籍内容的一种特定形式,但又与古籍书目有所差异。古籍书目著录的是古籍的书名、卷数、著者、时代、版本等内容,并将其按一定次序编排,以揭示和报导古籍文献外形特征和内容梗概,供人们查阅;而古籍索引则是将古籍中的有关事物名称、篇名、字句、词语、人名、地名、内容主题等分别摘录标引,注明出处、页码与行数,并按一定的排检方法编辑而成,供人们查寻有关古籍文献的内容。在揭示古籍文献内容方面,古籍索引比古籍书目更有深度、更为详尽和具体[2]。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古籍涉及的语种从大的方面来说有汉文、满文、藏文、吐蕃文、蒙古文等。本文所指的古籍只是汉文古籍,后文中无特别说明的均是基于这一背景而立论的。

中国古籍索引大体上分为中国古籍原文索引和中国古籍研究论著分类索引两大类[3]。 本文所称的古籍索引专指前者。在各种古籍索引中,逐字索引、词汇索引、句子索引、图谱索引、主题索引、分类索引等形态的索引较为常见,其中又以前3种类型索引的使用最为普遍,编制数量也最多。同时,图谱索引、主题索引等近年来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

2 选题与版本选择

古籍是我国灿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撰写刊行的古籍品种丰富、册数众多。即使是同一种古籍,因为抄写或者刊刻过程出现错、误、衍、脱等原因以及流传路线的不同出现了若干差异,于是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版本,如《红楼梦》就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本、杨本、己酉本、甲辰本等10余个版本[4]。

面对这些不同版本的古籍,如果要编制索引必须谨慎地选择所依据的版本。唯有如此,方能编制出高质量的索引。具有多种版本的古籍索引必须明确标注其版本来源,如有1种或数种版本来源,则必须分别加以说明。现代文本尽管也存在版本差异,但相对而言其版本的重要性要比古籍低得多。如果是群书索引,则通常应用专页列出各书版本、简称及编号。

3 款目选择

索引款目主要包括识别部分(即索引标目和副标目)和查找部分(即出处)。前者用以识别被标引文献(或文献集合)的概念和特征。后者用以指示何处可以获取该概念或特征的有关信息。

虽然古籍大多数采用繁体字印刷或者抄写,但是在不同地区编制的索引采用的字体却并不相同,在中国大陆地区原则上建议统一采用简体字编制索引,而在台湾、香港以及汉字文化圈地区则以繁体字为主。当然,我们不强求使用繁体字或者简体字,但在一种索引中必须统一体例,不应将同一标目词的繁体字和简体字形式分别作为两个标目词出现。

3.1 人名

(1)人名简称的处理

古籍中人名在第一次出现时可能用全称,后文各处通常称名,所以必须进行还原处理。

如:天下英雄唯 使君 与 操 耳。(《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其中使君与操应该还原成刘备与曹操,同时对“使君”作参照。孔晨妍主张为“为《三国演义》编一个人物索引”[5],认为一个人物如有多个称呼(如刘备还有刘玄德、刘翼州、刘皇叔等称呼),可用正式姓名作标目,其他称呼作参照款目[5]。

(2)室名别号的处理

香山居士、六如居士、五柳先生、八大山人等这类名称在古籍中几乎随处可见,这是古人的一种称呼习惯。一般一人可以有多个称呼,如上文提到的八大山人就有人屋、书年、屋驴、法堀、掣颠、纯汉、綮雪衲、卧屋子、弘选等20多个称呼,这些称呼在编制索引时应该分别列出并与常用名之间作参照。

(3)避讳称号的处理

避讳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在各种古籍文本中均有反映。避讳方法主要有5种,即改字法、缺笔法、空字法、避名称字和改变称呼。例如,房玄龄等撰《晋书》时,为避唐高祖讳,公孙渊就称公孙文懿,刘渊就称刘元海,褚渊就称褚彦回,此为避名称字;为避唐太宗讳,改民部尚书为户部尚书,此为改变称呼。

(4)谦称或者尊称的处理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区区、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人、小可、后生、晚生、侍生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在编制人名索引时,这些称呼应该还原成真实姓名,从而确保编制出的人名索引无所缺漏。

尊称在古籍中亦相当常见,如一般臣子尊称当时的统治者为天子、皇帝、皇上、上、今上、皇、帝、陛下、圣人、圣上、明主、主公等,这些称呼在编制人名索引时也应该还原成统治者的真实姓名,否则会存在漏编现象。当然如果是为研究词汇变迁史而编制的语词索引,则另当别论。

3.2 书名

文献题名冠有“钦定”、“增补”、“影印”、“评点本”、“集注本”等,应该去除或者用小括号括起,不作为正式标目词,如(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钦定)皇朝文献通考、史记(集注本)等。文献有别名、改名、原名等多种题名时,则选择常用的题名作为标目,并为其他形式的题名编制见参照。

如:红楼梦

石头记 见 红楼梦

为了叙述的方便,古人经常将大家熟知的古籍采用简称。如果书名有简称,则应该恢复成全称,并作参照。例如,《草木状》、《本草》分别为《南方草木状》、《本草纲目》的简称,因此要以《南方草木状》、《本草纲目》作正式款目词,而以《草木状》、《本草》为参见款目词。当然,印刷型索引也可以直接使用古籍书名简称,但需同时编制古籍名称全称与简称对照表。

3.3 物产名称

物产资料广泛存在于方志、专门异物志、博物志、物产志、笔记、正史、本草类典籍、名物训诂类典籍中,而且存在大量的异名别称。在索引编制中一般以常用词作标目词,而对异名别称的各种词汇作参照。

如:云苔,俗名 油菜,子可打油。(《清同治十二仁化县志》)

其中云苔可作为款目词,而油菜则可以作为参见词使用。当然,有时会出现两种物产共用一个别称或者一个正名的情况,也就是说存在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情况,往往容易混淆,有必要详加辨别。

3.4 职官名称

很多同一性质或者职责范围大致相同、相近的职官在各朝代的名称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建议作参照。例如,农官大司农本名治粟内史,汉景帝後元年(前143)更名为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为大司农,新莽时称羲和,后又改为纳言,东汉时复称大司农[6]。基于此,应以大司农为正式款目词,而以大农令、羲和、纳言等分别作参见款目词。

3.5 限定词的使用

限义词(qualifier)又称限定词,是标目的组成部分,是置于标目后用圆括号围起的解释性语词,用以区分标目中的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或表示特殊含义。两个或多个同名同姓的人物应该附加限定信息予以区分,如中国古代责任者应以朝代为首选附加成分。

(1)人名

古代人通常有名有字,亦有各种雅号或者雅称,有时同一人有几十种称呼。正因为如此,在古籍中经常出现一名与多人对应的情形,这不能不加以区别。例如,东汉张衡为天文学家;三国张衡乃张道陵子,为道教第二代天师;而隋朝的张衡拜司门侍郎。索引时具体处理如下:

张衡(东汉)

张衡(三国)

张衡(隋)

由不同著者撰写的同名著作也应该加注著者进行限定,以示区别。《丛书集成新编总目·书名索引·作者索引》就多处采用了这一做法[7]81,如下:

续后汉书(萧常撰)

续后汉书(郝经撰)

同一古籍因校注者不同而各有差异,需加校注者姓名作为限制词,以示区别。

另外,翻译家的风格差异也往往使古籍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不同,这在中国佛教典籍中尤为突出,如佛教界广泛流传的《心经》版本众多,一般认为古代共有8种译本[8]。各译书名或同或异,如果名称相同,原则上必须加注译者;如果名称不同,原则上应作各种参见。具体如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法藏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玄奘译)

(2)地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地名往往所指的地理位置并不相同,或者一地多名,或者多地一名。如果一个地名有多个不同称呼,应该分别列出多个条目并加限定词以示区别。例如,北宋时应天下辖宁陵、下邑、宋城、谷熟、虞城、楚丘6县,其位置在今河南商丘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应天登基,所指应天即为今天的南京。编制索引时其标目词可作如下处理:

应天(河南)

应天(江苏)

(3)版本

同一古籍因为传承不同,版本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在同一索引中出现不同版本的同一古籍,则应该在书名索引中加注其版本。当然编制者也可以采取变通的方法,单独说明索引所依据古籍的各种版本。《丛书集成新编总目·书名索引·作者索引》就有这样的例子[7]76:

薛子道论(百陵丛书)

薛子道论(学海丛书)

有时候古籍版本也用卷数表示,如佛教经典《大方广佛华严经》即有四十华严与八十华严之说,实际指其卷数。考虑这两个版本互有详略,如果要编制相关的索引必须明确注明卷数,以便于学者查找相关资料。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本)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本)

(4)职官名

自秦汉至明清,我国古代中央官制变化比较大,设官分职比较复杂。而地方官制,元以前基本上是郡(州)、县二级,元以后层次较多,但郡(或府)、县二级则变化不大。地方最高政权的名称、组织、职掌等历代也有很大差异。据统计,中国古代官称十分繁复,官名总数达1万以上[9]前言。面对如此复杂的职官名称,如果分歧较大,建议加注朝代的名称;如果在同一朝代,变化较大者亦可以用皇帝名称加以区别。据《历代职官沿革史》附录记载,孔目在唐代、北宋、南宋、清代各有职司[9]647。如果编制通史类综合性索引,应该为此官职分列4条款目,具体如下:

孔目(唐代州、镇之官)

孔目(北宋三馆书院之官)

孔目(北宋秘阁之官)

孔目(清代翰林院之官)

(5)物产异名别称

如上所述,在索引编制中一般以常用名作标目词,而对异名别称的各种词汇作参照。例如,《清雍正九年广东通志·菜》中“蓬生果”条记载如下:

可见乳瓜、木瓜与蓬生果之间存在参照关系,应以蓬生果为正式款目词,而以乳瓜、木瓜为参照款目词。

如:蓬生果

……

乳瓜 见 蓬生果

木瓜 见 蓬生果

4 排序方法

考虑到古籍所用字符远多过现代文本所用字符,因此必须以汉字国际扩展码(GBK)或者统一码(UNICODE)进行顺序编排。现有古籍索引法排序以部首排序法、笔画排序法、四角号码排序法为主。另外,古籍索引亦有采用天干地支排列的,也需加以利用。

当独、一、二、三……壹、贰、叁……这些汉字作为序数词使用并按照其数值顺序排列时,更便于索引检索。当然,可以不按其汉语拼音排序,而是按汉字所表示的数值从小到大排序。

如:一脚耧

二脚耧

三脚耧

5 出处表达

现代文本的索引的出处项基本采用页码表示。古籍索引出处项则不然,往往并不统一,既可以标明古籍所在的页码,也可以增加索引词所在的句子。这类似于民国期间所编纂的各种索引,标注了所在正文页码与句子。当然亦可以采用段落号,直接指向出处。

有些大型古籍卷册较多,为此,古籍索引除需标注页码外,同时还需标注卷册数。例如,《丛书集成新编总目·书名索引·作者索引》有如下一段文字[7]66:

说文正字 [037·094]

说文逸字 [037·212]

括号后的数字,“·”前半部分为所在册数,“·”后半部分为所在页码。

有些还用“书名+册数+页码”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更加醒目。有些索引为了节省篇幅,往往将书名用代码或者数字表示。《古籍版本题记索引》在编例中列举了这一用法[10]:

如:缪荃孙:《艺风藏书记》第八卷第二页代号:[59]·八·2

当然,因为索引出处项的内容不同,古籍索引中的地位也并不相同。有些索引,出处项直接指向原始文献,是原始文献的基础索引、主索引;而另外一些索引的出处项则指向主要索引而不是指向原始文献,因而可以称之为辅助索引、次要索引。例如,《古籍版本题记索引》的主索引为书名索引,而著者索引则指向书名,而非如书名索引指向原始文献。

6 结 语

古籍的种类繁多,如方志、丛书、政书、类书等,其各具特色。因而本文所作的论述仅是一般性、原则性探讨,以期为古籍索引标准的出台贡献一分心力。笔者幸闻,自《索引编制规则(总则)》(GB/T22466—2008)颁布后,中国索引学会已经着手了包括古籍索引在内的各类索引分则的起草,笔者衷心期望这些成果能够早日面世!

[1]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索引编制规则(总则)[S].北京: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09:1-18.

[2]王晋卿. 古籍索引简说[J].图书馆,1982(3):48-51.

[3]陈东辉. 欧美中国古籍索引编制概况[J].中国索引,2006(1):28-30.

[4]百度文库.《红楼梦》的版本[EB/OL].[2010-12-06].http://wenku.baidu.com/view/ 02e50ad8d15abe23482f4d63.html.

[5]孔晨妍. 为《三国演义》编一个人物索引[EB/OL].[2010-12-06].http://www.cnindex. fudan.edu.cn/zgsy/2004n3/kong.htm.

[6]百度百科.大司农[EB/OL].[2010-12-06].http://baike.baidu.com/view/46208.htm.

[7]新文丰出版公司编辑部.丛书集成新编总目·书名索引·作者索引:书名索引[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

[8]韩廷杰《.心经》不同版本论[EB/OL].[2010-12-06].http://www.fjdh.com/wumin/ HTML/48240.html.

[9]陈茂同. 历代职官沿革史[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10]罗伟国, 胡 平.古籍版本题记索引[M].上海:上海书店,1991:3.

猜你喜欢

标目古籍文献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传奇汇考标目(别本)》的版本及其他
中文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标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我是古籍修复师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