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江汉代画像石棺与儒家文化的滥觞

2011-03-18宋家惠徐光华

天府新论 2011年3期
关键词:石棺合江儒家文化

宋家惠 徐光华

合江汉代画像石棺与儒家文化的滥觞

宋家惠 徐光华

合江出土的汉棺及各类汉代殉葬品数以百计,其画像石棺数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屈指可数。汉代画像石棺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现实的审美意义。

合江;汉代;画像石棺;儒家文化

合江建县于西汉元鼎二年 (即公元前 115年),至今已有 21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从合江出土的汉棺及各类汉代殉葬品数以百计,其画像石棺数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屈指可数,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历史、认识儒家文化,解读川黔文化交融,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汉代画像石棺是儒家文化滥觞的载体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面临即将崩溃的绝境,“礼崩乐坏”的景像开始出现,奴隶主阶级的挽歌已经奏响。见此情景,鲁国的政治家孔丘为挽救颓势,极力提倡“仁义”、“礼乐”、“忠恕”和“中庸”,以此来维护传统周礼,并创立了“以仁为体,以礼为用”的儒家学派,后经孟子等后儒的努力,成为“显学”。荀子在此基础上又集先秦思想之大成,建立起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思想体系,为建立中华民族的统一帝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不能否认,儒家文化为中国的政治统一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汉文帝始,汉朝就积极奉行汉初以来的休养生息政策,十分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一再强调“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文帝不仅以带头种田的姿态鼓励农耕,还多次减免田租,鼓励农民发展生产。景帝延续了这一政策,直至武帝即位。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府库装得满满的,大仓的粮食因装不下以至朽坏。民间普遍养马,田野布满马群。但与此同时,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也日益加重;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地方上诸候王割椐势力依仗权势与中央分庭抗礼;豪族,商人兼并农民;匈奴侵扰日盛一日。在此情况下,为了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汉武帝最终选择了儒家文化作为他安邦治国之本。他力排众议,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中国的文化统一,使儒家文化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开始了二千多年的滥觞。

在南方,汉武帝经多年用兵消灭了南越国,在岭南设置了九郡之地,这里成了一个很大的区域。合江也在汉武帝“分巴割蜀”中与夜郎国合并为犍为郡。整个东汉,合江都处于战乱与经济发展的交替循环之中。

合江汉代画像石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由于汉武帝对儒家文化的极力推崇和倡导,盛葬之风大昌。僚人崖墓被汉棺厚葬所代替,在合江县城方圆 5公里的二级台阶范围,就逐步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汉墓群落,东汉尤盛。合江汉棺多以整块白石料凿就,质地坚硬,棺盖呈弧形,画像雕刻在棺椁四周,或为浅刻,或为浅浮雕。整棺长约 2 -2.5米,重约 1-1.5吨,外表颇有气势。汉棺下葬多为土下 3-4米。有的墓室十分宽敞,充分说明汉时合江曾是富庶之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饶”(《汉书·地理志》)。从出土的“犍为农丞”印章和合江出土的汉画像砖等文物来看,都印证了合江在汉代就是一个农业发达,经济富足的县城。农耕经济养育了这方土地;交通要道活跃了这方土地;淳厚民风滋润了这方土地;民族交融丰富了这方土地。所以,这方土地上能诞生汉代画像石棺群,就显得十分自然了。

二、汉代画像石棺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影响久远,是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伟大贡献的文化。其中积淀和凝聚的民族智慧、精神与传统有着普遍而永恒的价值。被儒家文化淫浸的合江汉代画像石棺也处处闪烁着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最基本的民族精神:

(一)民族团结,自强不息。秦汉时僚人 (又称棘人)就是崖墓分布地的居民,合江崖墓大多是僚人的遗存。后来,僚人由崖墓转而使用石棺葬具,显然是汉文化影响的结果。其源皆出自中原达官贵人及盐马古道上富商巨贾所带来的中原文化之风,以及被强势文化儒家礼仪的交融和陶治。如在汉棺中有表现中原汉族图腾崇拜的《伏羲女娲图》、《西王母图》、《神灵异兽图》等,都深刻说明了这一现象。其实,这种文化交融在唐蒙开辟夜郎古道后,川南、黔北、滇东等地就已经拉开了帷幕。我们看到,在《伏羲女娲图》中,伏羲和女娲皆为人首蛇身,手捧太阳和月亮,两尾相交。这寓意着我们的汉代祖先对自然图腾的顶礼膜拜和共同生育意愿,蕴含着“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创造人类,创造未来的强烈渴望和美好愿景。

(二)崇尚自然,敬畏生命。在合江汉代画像石棺中,有不少描绘太阳和月亮的图案。如《伏羲女娲图》、《羲和捧日图》、《常羲捧月图》、《双阙日月图》、《九尾狐日图》、《蟾蜍月图》等,这些图案总是把日月摆在重要突出的地位,充分显示了儒家文化对天地日月的景仰和感恩之情。“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也。”我们的祖先认为没有天地日月,就没有人类,没有一切。因而要与自然,与大地和谐相处,决不僭越规矩,人类才能得以繁衍。《九尾狐日图》中的九尾狐在太阳底下昂首翘尾奔跑,意指男性的阳刚和雄健,也是子孙繁衍的祥瑞。《蟾蜍月图》中的蟾蜍在月光下起舞,其肚腹酷似孕妇,意指女性的生育能力极强,产子极多。两图都是儒家文化中性崇拜的生动铨释。还值得一提的是石棺画像中的《求仙药图》,它分布在一口石棺的两侧,一侧为采药图,描绘正在采摘不死果的仙童。另一侧则是求药图,描绘一人拱手执笏,请求赐药,一仙童左手持不死树,一朱雀在衔不死果的图景。不死树常与扁鹊同处,以示可长生不老。这蕴含着我们祖先对生命的敬畏,“永畏惟罚,非天不中,惟人在命”(《尚书》),他们要让世人明白,只有常常与日月,与仙药、与名医在一起,生命才能得以延续。只有敬畏生命,人类才会有新的昌盛。

(三)厚德载物,止于至善。《董永侍父图》和《待归图》是汉棺画像中最富诗意的图案。在《董》图中,董永手持锄头,站立田间,陪伴着正在辘车杠上小憩的老父亲。图的左边有一株茂盛大树,它为董父遮挡着烈日,树枝上还挂着盛水陶壶,随时供董父解渴之用。为挡住车马的喧嚣,董永挺立车马前,用身体替父亲维护着安静。这生动的景像,阐明了儒家文化伦理道德中的孝悌观念,“一家仁,一国兴仁。”“大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尔雅》),孝行不仅能立身教民,而且能建国治邦,“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反映了我们的祖先一贯的思想追求。《待归图》是深受包括著名评论家何开四先生在内的专家学者热捧的石棺图案。在一座精美的宅弟前,两扇大门一开一闭,一女子倚门而立,翘首以盼,端庄秀美,含情脉脉。多少心语,尽在婀娜身影里。儒家文化所鼓励和赞许的“三从四德”,尽写在待归女人的神态中,让人产生无遐的联想。无论孝也好,待也好,都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操行和情愫,是一种大善的表现,至今是我们民族称道的美德。

三、汉代画像石棺的时代审美意义

中国古代文化是百花齐放的文化,但儒家文化作为百花中的一枝,却始终有其不可代替的影响力。2000多年的历史证明,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国道德文化的主体,也是中华民族流动的血脉。合江汉代画像石棺所反映的儒家思想和文化,具有现实的审美意义。

在内容上,合江汉代画像石棺中,无论是反映现实生活场景的相欢图、叙谈图、宴饮图、舞乐图,还是反映神话仙境的四灵图、伏羲女娲图、西王母图、神灵异兽图,以及反映装饰图案的胜图、柿蒂纹图、菱形、环形、钱币纹图等,其广博的思想内涵都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展示了汉代在儒家文化浸润下,我们的祖先在生产、生活、建筑、娱乐、艺术等方面沉积下来的思想和智慧。

汉代画像石棺的艺术价值也具有现代的审美意义。如其构图的精致、匀称、疏密;人物动物形象捕捉的生动、夸张、变形;装饰图案的对称、连续、大气;其风格都给人一种粗犷、豪放、俊朗、空灵之感,使人受到美的陶冶。加之雕刻技术选择的多样,常常让人叹为观止。至今,这些图案的拓片,都成为大家视若珍宝的艺术精品,依然散发出隽永的魅力光辉。

(本文责任编辑 田府)

J110.92

A

1004—0633(2011)03—118—02

合江汉代画像石棺研究 (编号:LZ10B09)

2011—02—10

宋家惠,合江县文联专职副主席;

徐光华,中共合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四川合江 646200

猜你喜欢

石棺合江儒家文化
巴黎圣母院的神秘石棺
腾飞吧,合江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Who Designed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朝阳龙城区出土的辽代石棺——兼谈辽代朝阳地区佛教的发展
合江
——我可爱的家乡
合江神臂城怀古(外一首)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