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效应”与图书馆管理
2011-03-18汪会秋
汪会秋
(抚顺市图书馆,辽宁 抚 顺 1 13006)
1 “鲶鱼效应”释义
“鲶鱼效应”的由来是这样的: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出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因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食鱼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鲶鱼效应”是一种激励措施,它能使得所有的成员都能活跃起来,参与竞争,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2 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问题是阻碍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制约着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职业倦怠问题的形成主要表现在:
2.1 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对图书馆的理解还停留在借书还书的层次上,认为图书管理员就是看摊守摊,图书馆就是藏书楼,这不能不说是图书馆界的悲哀。
2.2 目前图书馆行业中女性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3以上,由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她们中的一部分人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得不到读者的认同。
2.3 图书馆各岗位的劳动差别不大,劳动报酬的差距也不大,所以干好干坏一样。这就使部分馆员不思进取,无心钻研业务,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
2.4 社会上一些人对图书馆的工作认识不够,认为可有可无。一些读者不尊重馆员的劳动,使得馆员对工作失去兴趣和热情。
以上诸多原因导致了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感。
3 图书馆应引入“鲶鱼效应”
近几年来,事业单位实行的人事制度改革可以说是引进“鲶鱼效应”的一种体现。这种改革包括体制、制度的革新和对人才的管理,就是说“鲶鱼”可以是一种体制,也可以是具体的人。图书馆应如何用好“鲶鱼效应”?
3.1 倡导创新,激发馆员的创新意识
“鲶鱼效应”说明,在某一个相对稳定的团队环境里生存久了,人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会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不利于团队进步的。这就需要一定的刺激来激活团队的创造性。图书馆体制改革中要实现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倡导创新,不断激起馆员创新的欲望,从业务流程、工作设计、人员配置、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体现创新思想,更新创新意识。
3.2 引进竞争,提升馆员的服务意识
美国管理学家柯维博士提出:一份好的事业便等于安定。于是我们往往为争取安定不惜放弃进步。但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鲶鱼效应”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存在竞争动力。现代化的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阅读的场所,也是最能体现人类自由与平等的理想圣地。馆员的服务能够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在工作中不断完善服务意识,尊重读者。馆员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增加危机感和紧迫感,认识到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为了争取工作的稳定性和长久性,必须积极进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更好地适应图书馆工作。
3.3 持续发展,用好“鲶鱼型”人才
图书馆不能只盯着图书馆外部的人才,认为要发挥“鲶鱼效应”,除了引进“鲶鱼”就别无他途,这是一种认识上的错误。一个人长期固定在一个岗位上,处于静止状态,就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发挥“鲶鱼效应”的关键在于在图书馆内部形成一种机制,馆员们可以横向流动,纵向流动,能上能下,岗位互换,择优上岗,如此就可以产生馆员工作经验与工作方法的交流效应,馆员也会对工作产生新鲜感,提升工作效率。
4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鲶鱼效应”
人力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鲶鱼效应”是指从内部挖掘或从外部引进“鲶鱼型”人才,通过他们的才能、特质和影响力来调动和激活整个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在组织内部形成人人向上的良好竞争氛围。美国学者维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时,仅会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合理引进“鲶鱼型”人才,运用好“鲶鱼效应”,将使员工的潜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高水平。
4.1 “鲶鱼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下降。“一团和气”的团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团体,这时,“鲶鱼效应”将起到良好的“医疗”作用。
4.1.1 表率作用。因为“鲶鱼型”人才有着较高的个人素质、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个人感召力,周围的人群总是在关注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不管他们有没有权力和地位,他们为人处事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会影响和感召周围的人群,使周围的人群在不知不觉中效仿、追随。
4.1.2 激励作用。“鲶鱼型”人才的活动能力会打破现有的平静,他们富有积极向上的朝气,领导对他们的关注和支持以及待遇上的变化,会给周围的人群带来压力与动力,也会刺激周围人群的好胜心。在“你能我也能”的强烈意识支配下,如果引导得当,将会出现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可见,“鲶鱼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2 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怎样引进“鲶鱼”
4.2.1 在图书馆内部对馆员进行激励。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在一个单位,各种类型的员工都会有。作为管理者不应该一叶障目、厚此薄彼,应因人而异,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比如,让有创新意识、头脑活跃的馆员做一些市场开发、新兴文化产业的工作;让安分守己、勤学好问的馆员做实质性的具体图书馆业务工作;把适合管理经营的人才安排在管理岗位上。
4.2.2 从图书馆外部引进竞争。没有竞争人们就会安于现状,故步自封。图书馆工作也需要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差额聘任。所谓差额聘任,就是下达到各部室的聘任人数之和少于全馆实有人数。竞聘中打分最高的就是跑在最前面的“羊”,可以得到更好的食物,落聘的人员按照市场规则被淘汰。
4.2.3 加强人员培训。图书馆员除了个人学习以外,还要加强多方面知识的培训。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图书馆应摒弃重利用轻培养的做法,积极鼓励馆员开展自我学习。如果人的思想观念滞后,“鲶鱼”也会变为“沙丁鱼”。
4.3 “鲶鱼效应”应用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鲶鱼效应”对渔夫来说在于激励手段的应用。渔夫采取激励手段,促使沙丁鱼不断游动,以保证沙丁鱼鲜活,以此来获得最大利益。在图书馆管理中,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目标,同样需要像渔夫一样发掘激励手段,以此来改变图书馆管理中目前相对静止的状况。“鲶鱼效应”对于鲶鱼来说,在于实现自我,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鲶鱼效应”对于沙丁鱼来说,在于忧患意识。“沙丁鱼型”员工的忧患意识不足,一味追求稳定,但现实的生存状况是不允许沙丁鱼有片刻的安宁,沙丁鱼如果不想窒息死亡,就应该也必须活跃起来。应用“鲶鱼效应”的关键在于如何应用好“鲶鱼型”人才,来带动“沙丁鱼型”馆员活跃起来,共同推动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发挥最大的效益。
“鲶鱼效应”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容易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鲶鱼往往自视清高、刚愎自用,易于引起其他同事的反感,不利于内部和谐。由于“鲶鱼”工作能力强,可能使一部分有抱负的“沙丁鱼”由于其职业前途被打乱,受到阻碍,在图书馆看不到希望而另谋高就;也可能使馆员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背负沉重压力,身心过度疲惫,不利于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因此,无论从外部引进的“鲶鱼”还是在内部挖掘的“鲶鱼”,一定要处理好“鲶鱼”与“沙丁鱼”的关系。
综上所述,图书馆管理者在决定引入“鲶鱼”之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全面分析,权衡利弊,处理好“鲶鱼”与“鲶鱼”、“鲶鱼”与“沙丁鱼”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使不同类型的人才能够留得住、用得上、发展好,最终使“鲶鱼效应”在图书馆工作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1] 聂贵洪.鲶鱼效应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活力,2008(8).
[2]王虹.激励——报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鲶鱼.现代企业文化,2010(24).
[3] 王俊程.基于鲶鱼效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构建.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3).
[4] 李东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图书馆学刊,2007(5).
[5] 赵建侠.再谈鲶鱼效应的引进.图书馆学刊,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