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商业人员伦理决策能力的理论与实践:中美比较
2011-03-18吴红梅
□吴红梅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95)
提升商业人员伦理决策能力的理论与实践:中美比较
□吴红梅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95)
美国社会对商业伦理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伦理决策研究在最近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进展,企业积极实施伦理计划,商学院也反思并调整商业伦理教育。在中国,快速致富的狂热心理使得社会放松了对企业活动的伦理考察,研究者很少对商业伦理做实证探讨,企业普遍性的败德行为已经严重危害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市场的有序运行,高校的商业伦理教育存在普及程度低,教学资源欠缺两大困境。
商业伦理;伦理决策;商业伦理教育
在当今商业环境下,个体在几乎所有的企业活动中都会遇到两难选择的伦理困境[1]。为走出困境,不少雇员选择了不道德行为。有些雇员的不道德行为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可以让一个成功的组织毁于一旦[2]。当前全面爆发的经济金融危机相继揭露出许多国内外知名商业组织的经营污点或管理丑闻就是有力的佐证[3]。众多的假账丑闻和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商业伦理案件是我们看到或者听到的事实,根据常识,在事实发生之前是商业人员的伦理决策[4]。本文认为减少雇员不道德行为的发生首先应该改善的是个体的伦理决策。围绕这个目标,西方国家发展出较为系统的理论框架,积累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新一轮的经济危机挑战下,世界各国都将治愈经济创伤、重构人们商业信心的希望放在商业伦理的塑造上面。世界各国都在努力,中国也不例外。本文尝试在这一方面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期对中国商业伦理建设有所启示。
一、美国的理论与实践
1.政府与社会的持续关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企业频繁暴露出很多伦理事件引起社会普遍的反思,如行业垄断、欺诈、行贿受贿等。1962年,美国政府公布题为“对商业伦理及相应行动声明”的报告,在全世界首次表明政府部门对商业经营中伦理问题的关注。同年,威廉·洛德在美国管理学院联合会的成员中开展了一项调查,被调查者一致认为,商业伦理应该成为管理教育的重要内容。随后,美国工商管理学校联合大会(AACSB)明文规定,工商管理学院必须讲授商业伦理学[5]。
当下,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动荡,人们在正视经济压力的同时也在追问此次危机的根源。当结论的矛头直指华尔街投行精英们的贪婪、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时候,人们又一次感受到商业伦理才是治愈当下经济金融危机的良药。因此,全国范围内要求强化商业伦理教育的呼声再一次水涨船高。
2.伦理决策的学术探索
为了帮助雇员做出合乎伦理的决策,企业需要了解个体在面临两难问题时候如何决策,有哪些因素发挥作用,企业可以采取何种干预措施等。管理实践的需要反馈到理论研究领域立刻成为商业伦理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伦理决策研究在最近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大多数研究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欧美学者居多。形成了烂苹果、染缸、互动与情境四大学派[6]。在世界顶级期刊,如 AMJ、AMR、JAP、ASQ 等上面发表了大量文章。同时,还创立了探讨商业伦理的专业期刊,如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Business Ethics:European Review等,这些都推动了学术界对商业伦理研究的关注。从笔者目前所收集到的资料来看,伦理决策研究考察对象涵盖了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营销、会计、审计以及信息管理等几乎所有的商业领域。
伦理决策的研究围绕两大问题开展:第一是伦理决策的过程如何。目前研究者普遍认同伦理决策是一个过程性行为,一般历经个体感知问题的存在到进行相关的伦理判断、形成行为意图以及实施行为意图四大阶段。研究者建立众多的理论模型,开发相关的测量工具,如伦理判断、个体伦理观、伦理气氛等。第二是有哪些因素在影响决策者的选择。研究者进行大量的实证探索,验证了个体、组织与情境层面的众多变量,其中一些变量已经获得确定性的认同。如伦理信仰、马基亚维利主义、道德认知水平、控制点、伦理守则、组织伦理气氛、组织奖惩机制等,还有一些变量的作用效果不明确,如性别、任职年限与教育水平等。
3.企业组织的系统实践
学术研究成果被迅速应用到管理实践中。在深入理解伦理决策机制的基础上,企业从个体、组织两层面找寻行动契机。在美国,企业将正式伦理计划(formal ethics programs)纳入公司制度中,其主要做法有:
(1)挑选合乎伦理的管理者。不道德的管理者仿佛是一个“烂苹果”,它不仅带来危害,更会污染其他质量好的“苹果”。这些道德上的缺陷正是苹果腐烂的基因,也是危害组织的定时炸弹[7]。为防止“害群之马”进入组织,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开发合适的工具对招聘的员工实施测评,确保健康人才的流入;特别重视对人内在伦理素养,如人的尽责、守约、节制等操守的考察[7],对管理者的绩效考评中加入伦理绩效的内容,保证有道德的员工被提升到管理者的位置上;鼓励员工揭发管理者的不道德行为,采取严厉的措施惩罚不道德的管理者。
(2)制定和强化企业的伦理守则。伦理守则提供了约束员工行为的制度保障,不仅仅是为了个体道德上的自我实现,同时也是为了营造健康的工作氛围。1992年由264家大企业组成的Conference Board调查显示,超过83%的美国企业,超过68%的加拿大企业和超过50%的欧洲企业都制定了书面的伦理守则;商业伦理中心1992年的调查显示,在财富1000家企业中有93%都制定了自己的伦理守则[8];98%的企业都具有正式的应对商业伦理问题的文件,比如政策与伦理守则等[9]。
(3)培育积极的企业伦理氛围。企业伦理氛围影响企业成员会将什么样的问题确认为伦理问题,如何进行伦理判断以及选择什么样的行为。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和行为奠定了组织的伦理氛围。企业要求领导者成为伦理型领导,行为标准应当超越法律规范,待人礼貌,尊重雇员,不收受礼物,在管理实践中应该秉持公平公正,重视社会责任,热情参加公益事业。此外,西方企业通过变革组织结构来改变组织的伦理氛围,比如减少层级充分授权,打破部门沟通的障碍以鼓励合作等。
(4)实施伦理教育与培训。伦理培训是一系列正式的项目,可以提升员工的伦理敏感度。30%至40%的西方企业对员工进行伦理强化培训[10]。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来向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引导他们追求高尚的伦理价值。企业提供的伦理教育可以使得员工在学校教育之后进一步提升伦理素养,并学会在商业实践中运用伦理守则来指导自己行为。通过伦理培训,员工能较快辨识伦理问题,并促使他们采取道德行为[11]。
(5)设置专门应对伦理问题的机构与制度。54%的世界500强设置了伦理官职位,使其专门负责与公司产品、活动相关所引发的伦理事务[10]。公司建立了伦理事务处理的特定程序,如汇报、调查、处理、申诉、沟通与反馈等。51%的公司面向员工开通了伦理热线或者伦理信箱并声称确保员工个人信息的秘密。有些公司也非常强调高层在参与伦理事件中的角色和作用,如要求伦理事务办公室直接向高层直接汇报,38%的公司将伦理事务与高管的办公室设置在同一楼层[10]。
4.商业伦理教育的重视
商业教育是培养未来合乎伦理的管理者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倾注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在美国80年代初期,商业伦理学相关教科书有10多种,商业伦理课程在80年代末成为TOP10商学院的9门核心课程,不少的研究论文发表;80年代中期,共出版了5本商业伦理学的文献索引,并创立了一些专业杂志[5]。到1988年,商业伦理学教材增加到40多种,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实现了哲学和商业、理论和实践、道德批判和伦理建设的有机结合,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1993年,美国有90%以上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开设商业伦理学。与此同时,商业伦理学扩展到整个西方世界,兴起一股商业伦理热[12]。
目前一场空前的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蔓延,它在充分暴露国际经济体系内在弊端的同时,相继揭露出华尔街那些名校毕业的MBA精英们的贪婪和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也让过去以培养这些青年才俊为荣的商学院教育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质疑。面对前所未有的道德拷问,美国商学院开始深刻反省,并积极做出了调整。哈佛大学商学院已经开始在毕业生中推行宣誓制度,旨在昭示世人对于学生职业伦理的重视。斯隆管理学院则认为商学院未来的发展应加强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二、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1.政府与社会的关注
任何人的行为都是一定的伦理背景的产物(阿玛蒂亚·森)。30多年前,中国决定实施改革开放,当时的社会整体备受贫穷和匮乏的困扰,人们的追求是如何尽量快速致富。在求富心理的强烈刺激下,人们过分追求财富增值的速度而忽视了财富增加的伦理维度。全民追求财富的狂热心理使得社会放松了对企业活动的伦理考察。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的问题奶粉事件实际上是中国企业伦理缺失的一次局部爆发。它引发巨大的行业震荡,拷问中国企业的道德底线与社会良知,更促进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反思。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它的行为伦理出现重大缺陷需要整个商业社会都能放慢经济发展的步伐,来冷静思索问题的原因,并以一种理性、客观和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中国企业必须采取进取、向上的方式来构建中国商业社会的伦理防线。不然在下一次危机到来之前,率先倒下的就是中国的企业巨人。问题奶粉事件作为中国商业伦理建设的一个新的转折点,举国上下都在强调企业及其员工行为的自律,如何加强商业伦理建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2.学术界的局部探索
虽然国内学者非常重视商业伦理研究,但是大多是来自社会学、伦理学与哲学领域的零星点评,管理学界研究者很少在该领域做实证探讨。从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伦理决策研究有两个重要分支:一是武汉大学研究组。他们深入而细致地探讨了企业营销伦理决策,分析了营销伦理决策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及评价的指标体系,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二是南开大学研究组。其十分注重企业伦理研究,其中以企业战略等宏观层次为多。除此之外,相关研究较为偶然而零散。
国内研究内容基本上遵循国外研究的路径:一是构建伦理决策过程模型,二是探讨伦理决策因素。比如,范丽群和石金涛对组织伦理气氛影响员工道德行为的实证考察,金杨华和吕福新验证的企业家取向特征对其伦理决策的左右。总体来看,研究总量不多,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员工伦理决策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而且也没有开发出相关工具供企业操作,未来研究的空间还很多。
3.企业的有限实践
一个公司非常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能够习惯性地鼓励他们的成员按照商业道德来办事,从而来帮助他们抗拒各种不好的引诱[13]。在中国,我们曾经非常重视个体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教育,甚至将思想品德放在了最主导的位置。改革开放30多年里面,这种片面的做法得到了纠正,但是似乎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非常重视个体职业道德到一度忽视职业道德甚至漠视其存在价值的地步。
“毒大米”、“黑心棉”与“三聚氰氨事件”等类似事件频繁发生说明中国企业缺乏对商业伦理问题的系统思考与有效应对。中国企业普遍性的败德行为已经严重危害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市场的有序运行,企业败德事件正在消磨掉消费者对企业原有的信任与信心,也在侵蚀着公众的良知、污染清洁的社会风气,无形中也毁掉了下一代良好的价值标准。目前,给我国商业伦理建设形势严峻。2002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企业经营者对我国企业信用状况变化给予积极评价的仅占45.5%。
4.伦理教育的思想革命
应该说中国教育历来重视对人的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但是收效甚微。中国的商业伦理教育集中体现两大问题:一是普及程度较低。以MBA为例,开设商业伦理课程少,而且大多当做选修课程或者专业方向课程,不作为必修课程[14]。二是教学资源的欠缺。虽然中国有着丰富的伦理教育资源,但是很少有学校重视并能恰当运用。此外,商业伦理学教授过程中空洞的说教多,联系实际的少,使得很多应用伦理学的理论很难被学生领会并顺利接受。重理论而轻实践,重高标准而轻小细节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走入社会之后感到迷茫,没有办法运用所学指导自己的实践。
商业伦理教育捉襟见肘的局面根源于国内对商业伦理价值缺乏深刻认识。这种状况随着汶川地震、三鹿事件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热点问题出现正发生变革,人们在逐渐反思教育中商业伦理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教育的缺失所带来的潜在灾难。目前国内商业伦理教育正在悄悄革命,首先,教育理念更新。重新审视过去“经济人”假设、转变“商场如战场”的教育理念。其次,增加商业伦理课程普及程度与重要性。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则已经把商业道德课程列为必修课,并且不断尝试去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并希望通过努力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商业道德观念。再次,变革教学形式与方法。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寻求有效的途径影响学生对成功的评判标准,将商业价值观融合在商学院的每一个教学过程中,寻求将商业伦理融入到学生的商业信仰里。最后,提升教师素质和学校环境。商学院引进人才,组织教师培训,建设积极的校园文化等。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好生意即好道德。商业伦理是企业进入全球的通行证。新经济危机引发世界警醒的同时也促使人们反思商业行为的伦理价值。中国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己清晰的商业伦理,有的是在不健全市场下自发形成的残酷的商业竞争观与粗放的生存哲学,构建中国式商业伦理的第一要务是提升从业者的伦理素质与提高从事商业活动的伦理决策能力。毕竟他们的决策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幸福息息相关。中国在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应深入挖掘自身现有的丰富伦理资源,这需要社会、学术界、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
[1]Collins,D..The quest to improve the human condition:the first 1,500 articles published in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0,26(1):1-73.
[2]O’Fallon,M.J.,& Kenneth,D.B..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literature,1996-2003[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5,59(4):75-413.
[3]莫申江,王重鸣.国外商业伦理研究回顾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7):16-42.
[4]叶文琴.企业伦理决策过程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模型与实证[J].软科学,2004,(4):75-77.
[5]施祖军.高等商业院校开设商业伦理学课程势在必行[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1(4):110-112.
[6]吴红梅,刘洪.西方伦理决策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28(12):48-55.
[7]吴红梅.防控人力资源伦理风险[J].人力资源,2010(6):22-25.
[8]Weaver,G.R..Corporate codes of ethics,purpose,process and content issues[J].Business and Society,1993,32(1):44-58.
[9]Weaver,G.R..Does ethics code design matter?Effects of ethics code rationales and sanctions on recipients’justice perceptions and content recall[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95,14(5):367-385.
[10]Weaver,G.R.,Trevino,L.K.,& Cochran,P.L..Corporate ethics practices in the mid-1990: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fortune 1000[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99,18(3):283-294.
[11]Jones,T.M.,& Gautschi,F.H..Will the ethics of business change?a survey of future executive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98,7(4):231-248.
[12]邬勇.美国商学院的商业伦理教育及启示[J].江苏商论,2005,(14):32-33.
[13]刘建强.美国的商业伦理与中国的现实[J].中国企业家,2004,(10):38-40.
[14]戚安邦,姜卉.我国商业伦理教育普及性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0):8-12.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mproving Business Persons’Ethical Competency in America and China
Wu Hong-me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
American society has always maintained a high degree of business ethics concerns.Scholars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ethical decision-making research.Firms put ethical programs into practice actively.Business schools also reflect and adjust their business ethics education.In China,the anxiety to get rich quickly has relaxed our ethical investigation of business activities.Researchers do very little empirical study of business ethics.Firms’universal immoral behaviors have caused serious harm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orderly operation of the market.The two major difficulties of Chinese business ethics education are low popularity and lack of teaching resources.
business ethics;ethical decision-making;business ethics education
F270
A
1003-4919(2011)02-0048-04
2010-12-21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企业伦理氛围、道德强度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伦理感知关系的实证研究”(编号:70902043)、江苏省社科联项目“江苏企业跨国经营的伦理风险及其应对之道”(编号:10-B-08)的阶段性成果
吴红梅(1978— ),女,江苏宿迁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商业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