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科研信息服务探究
2011-03-18王巍
王 巍
(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科学研究工作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和文献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除满足基本教学文献信息需求外,提供科研信息服务是其重要职能。在网络环境下,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趋向个性化。因此,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科研人员提供实时的、准确的个性化科研信息,是高校图书馆必须认真探讨的课题。
1 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涵义
创新科学研究对文献情报支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流的科研工作要有一流的文献信息服务来支撑。信息服务是通过研究用户、组织用户、组织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服务,是在信息组织的基础上,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信息的一种社会化活动。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针对不同用户不同层次的文献信息需求,提供区别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主要包括:(1)时空服务的个性化。在用户指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地点提供服务;(2)服务方式的个性化。根据用户的个人爱好或特点开展服务;(3)服务内容的个性化。所提供的服务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一要为用户提供一个个性化接口,供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系统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向用户提供符合要求的信息;二要通过对用户个性、使用习惯的分析和跟踪,不断挖掘和掌握用户潜在的兴趣特征,主动向用户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信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服务。总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主动服务、一种双向沟通的信息服务、一种面向用户深层心理需求的信息服务。
2 科研人员信息需求特点
科学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其一般程序大致分为选择研究课题阶段、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五个阶段。从科学研究的定义可以看出,搜集资料是科学研究过程的一个主要阶段。在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除了自己平时搜集资料外,图书馆是其获取科研信息的主要来源。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藏总量有520万册(件),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纸质文献和数字化资源服务,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工作。在网络环境下,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性和专业性。科研人员对信息的需求已不满足于直接获取文献信息,而是需要获得以解决问题、形成方案为目标,注重知识内容,针对性强的深层次服务;(2)综合性和跨学科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开展了彼此之间的合作,在多个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的突破。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间,在《科学》和《自然》两大国际顶尖学术杂志上刊载的社会科学类跨学科研究的论文和评论已经多达百余项。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科研工作者对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科研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3)准确性和权威性。准确性信息是严格符合事实、标准或真实情况的信息,科研工作需要准确的科研信息作支撑;(4)系统性、新颖性和应用性。及时掌握新颖的信息是抓住机遇、正确决策的前提,又是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科研人员最迫切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内容最新、范围最广的国内外各种信息,对信息的新颖性和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3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科研信息服务实现途径
3.1 个性化信息推荐
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推荐服务是根据用户信息需求,主动组织信息资源,构建个性化信息环境,并向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信息和服务。构建性能良好的个性化信息推荐服务系统,是提供针对性、时效性和准确性信息的关键。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推荐系统主要有收集用户信息、分析与完善用户偏好、提供推荐项目和接受用户反馈四项功能,为用户提供推荐、基于用户访问历史的推荐和动态个性化推荐三种推荐服务[1]。如何英等设计出了一种基于Web使用挖掘的个性化信息推荐系统RSP BOWUM的框架结构,并给出了基于这一框架结构的实现流程,可以进行有效的个性化信息推荐,提高个性化信息推荐的效率[2]。随着RSS技术的应用,RSS作为个性化聚合内容的最佳手段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高校图书馆可利用RSS技术开展个性化信息推荐服务。如上海大学图书馆利用RSS技术开展了新闻聚合系统 (图情版块、学科版块、宗教社会学版块)、逾期图书、预约图书、最新上架随书光盘、图书馆重要消息、订制新书、全部新书、最新期刊目录等服务;清华大学图书馆利用RSS技术开展了图书馆最新消息、图书馆中文新书通告等服务;厦门大学图书馆利用RSS技术开展信息参考(XML/OPML频道订阅)、图林网志聚合等。
3.2 博客交流
Blog是Weblog的简称,即“网络日志”。博客是一种特别的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方式,倡导思想的交流和共享,具有即时性、个性化、灵活性、共享性等特点。图书馆可建立图书馆博客网站,一是为用户提供新闻报道服务,报道科研人员所需的最新的如科研动态、最新发现等科研信息。二是提供书目导读服务。通过图书馆博客向用户介绍馆藏新书、期刊和电子文献等,为不同用户提供专门的书目博客链接,设立书评博客,为用户利用科技文献提供参考。三是提供咨询导航服务。利用博客所提供的简单易用的多种文档归类和检索查询功能,并通过馆员和评价,帮助用户尽快找到自己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四是提供知识共享服务。馆员之间或馆员与用户之间可以通过博客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或相互交流,图书馆也可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图书馆博客上公布他们的科研思路、实验方法、学习经验等,使其他科研人员也能分享科研信息。
3.3 My library服务
My Library是以用户为核心,以个性化选择为界面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搜集方式,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系统[3]。My Library提供以图书馆信息资源为主的资源集合的个性化定制功能,能根据用户的需求特征,通过用户定制、系统推荐和推送功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My Library是一个完全个性化的私人信息空间,一方面用户通过对系统界面、资源集合、检索工具与技术、系统服务等的高度定制来创建愉悦的个性化界面,以及对图书馆及网络资源与服务的便捷的链接;另一方面,系统通过提供个人文献编辑工具来创建、组织、加工和维护用户的个人文献(如我的数据库、我的期刊、我的分类、SDI服务、我的检索策略、我的书架等)。 My Library具有定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书签、最新信息通告、搜索引擎链接、更多的图书馆链接、Web页面样式、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功能。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建立的 “我的数字图书馆——基于个性化集成定制的门户网站”系统和浙江大学开发的 “我的图书馆”系统比较成熟且有一定代表性,高校图书馆可以参考其设计方法建立My Library系统,为科研人员提供个性化科研信息服务。
3.4 数字参考咨询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DRS)是一项基于互联网服务,不受系统、资源和地域等条件限制,能利用相关资源通过专家为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并能使用户在限定的时间内获得可靠答案的新型虚拟咨询服务。其实质是通过网络化、数字化的手段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帮助用户获取所需信息。DRS是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一种信息服务模式,包括网上实时服务、E-mail服务、FAQ服务、电话服务等。数字参考咨询系统自身附带一些自助式服务项目,能够实现用户根据兴趣偏好、需求特点、时间安排自行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完成文献查询与利用。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通过建立数字参考系统,为用户提供包括FAQ解答、学习中心、电话咨询、E-mail咨询和实时咨询服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建立的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科学参考咨询台以中国科学院文献中心馆藏资源、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先进的信息检索技术为依托,开发馆藏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以中国科学院前沿领域的科学家和资深的图书馆员作为咨询专家,实现网上学科文献信息咨询服务和专业知识咨询服务。该系统具有对咨询问题的自动转发、FAQ管理、知识库建立和统计评估等运行与服务功能,在个性化服务、多入口提问、数据检索、问题分配、咨询专家和用户的双向交流等方面具有较鲜明的特点。上述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可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科研人员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提供有益的借鉴。
3.5 手机图书馆
3G(Third Generation)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是基于宽带CDMA技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3G能够提供更大的系统容量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以支持无线因特网接入和无线多媒体业务,使个人终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的任何时间、地点与任何人用任意方式高质量地实现信息的移动通信与传输。3G手机图书馆可使用户不受时空限制利用图书馆资源,具有移动性、实时性特点。利用3G技术构建手机图书馆,可为科研人员开展以下服务:(1)短消息服务。通过手机为用户提供短消息服务,使用户及时了解学术会议、图书馆新书通报、图书馆开馆时间等。如吉林省图书馆 “手机图书馆”是利用电信的短信服务平台,用户通过手机以无线接入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如书目查询、办证须知、开馆时间等短信服务;(2)Web主页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网,访问电子资源、点播视频、在线咨询、在线阅读等;(3)移动定位服务。利用3G先进的移动定位技术,根据移动用户所处的地理位置,临近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如馆藏资源检索、域名查询以及生活信息咨询等服务。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工程深入推进。高校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环境,是科技创新的不竭源泉。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作用,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建设,不断提高科研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高校创新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服务。
[1] 宁耀莉.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发展趋势探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6):24-26.
[2] 何英,何丹,聂承启.一种基于 Web使用挖掘的个性化信息推荐系统实现方法[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8(7):36-38.
[3] 李昕.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分析[J].现代情报,2007(4):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