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探析

2011-03-18王海

图书馆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隐性管理系统图书馆

王海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1172)

自从瑞典经济和工商管理学院斯威比博士最先使用“知识管理”一词以来,知识管理迅速得到了商界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随后,知识管理应用研究如火如荼。图书馆是收藏知识、传播知识的重要机构,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图书馆知识管理与服务,不但能提高图书馆组织的知识服务能力,而且有利于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图书馆的创新能力。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承担着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历史使命,建立完善知识管理模式,创造良好知识交流环境,提高高校创新能力,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重要工作之一。基于此,本文在阐述高校知识管理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并探讨了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

1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被认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无限资源,具有愈是被使用愈能显现其价值与成长性的属性。1965年,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提出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而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作用日益显现,知识管理便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知识管理内涵的理解,不同学者有其不同的观点:Masie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特定问题的理解;Beckman认为知识管理指能够使组织中的经验、知识与专门技术创造出新的能力,而达到更高的绩效价值的过程;Laurie认为知识管理是经由一连串创造知识、获取知识以及使用知识的过程,借以提升组织的绩效;Daniel O’Leary认为知识管理是利用先进技术对知识进行的有效管理,以便促进知识的创造、存取与再利用。我国学者对知识管理也有不同的看法:乌家培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信息转换为知识,并用知识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邱均平、段宇锋认为,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肖勇认为知识管理狭义地说就是指隐性知识管理;徐锐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内知识资本的管理;张浩良、卢泰宏认为,简单地说,知识管理是系统的能动的发觉、优化、控制公司所积累的知识并使之增值的活动与过程。

综合以上理论,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实际情况,本文认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师生读者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从而使学校师生能在分享、转化、传播知识过程中进行知识创新,增加学校的知识资产与智能。

2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就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知识组织管理

知识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快速有效地被运用。倘若知识的流通受阻,知识仅仅是一堆数据。 因此,对知识进行合理和有效组织,并使之结构化,以便实现对知识的高效存取、利用和管理,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首要任务。图书馆知识组织的对象除了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即显性知识)以外,还有许多内部文献以及馆员的隐性知识。对显性知识,高校图书馆可通过文献组织方法,对知识信息进行分类与编目、编制知识地图以及建立数据库等,使无序的信息变为有序,使固化的知识得以活化;对馆员的隐性知识,应建立隐性知识交流机制,挖掘和整理馆员的隐性知识,从而组织知识库,实施知识组织管理。总之,知识的系统化、有序化能够方便读者的查询与检索,提升知识的价值,促进知识创新。

2.2 知识传播管理

知识的有效传播是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知识传播管理主要包括知识传播目标的制定,计划的安排,知识传播的组织、领导、实施以及知识传播过程的控制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加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与深度,同时也使知识信息交流的形式更为生动、直观。高校图书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知识传播管理,利用多种媒介和渠道传播各种新知识,为知识使用者获取和利用知识提供有力支持,解决了读者需求和知识无序的矛盾,使各类信息的使用者能方便地找到其需求的信息。例如:高校图书馆可开展书评活动或建立网络讨论社区挖掘读者和馆员的隐性知识,使之得到有效传播;邀请专家学者定期或不定期为学校师生作学术报告等,使具有鲜活性、生动性、前瞻性和灵活性的知识得到有效传播。

2.3 知识应用管理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组织、传播管理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知识的应用,知识应用管理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和实现形式。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知识营销活动,加强知识营销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是以用户的知识需求为向导,动态地搜寻、选择、分析和转化各类知识,其目的在于帮助用户获取和利用知识信息,将外在的显性知识转化为内在的隐性知识,促进知识的传递和共享。例如:为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建立信息中心;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发布、信息查询、信息专供等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图书馆资源数字化步伐,开展多样化、深层次、全方位的知识服务。

2.4 知识创新管理

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高校图书馆运用最新的管理成果,推进当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图书馆知识创新管理就是把知识和知识创新作为管理的客观对象,对知识创新的条件、过程、成果和成果转化进行有效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环境建设、创新人才管理、创新过程管理、创新成果及成果转化管理等。高校图书馆应与学校相关部门合作,完善团队合作机制,开展知识交流与创新活动,实施知识创新管理。

3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

3.1 改革现有组织结构,建立知识管理组织结构

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形的垂直等级组织机构,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因此,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应从有利于知识传播和共享的角度出发,对图书馆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建立扁平化和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尽量减少高层决策者和底层一般员工之间的中间层次。这种组织结构的好处在于:可以将一定的决策权向下层移动,让下层员工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能动权,从而充分调动下层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层管理者可以更快更全面地了解下层员工的想法和动态,吸收一线员工的智慧和知识。扁平化和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可以保证不同部门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充分沟通,知识和信息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在图书馆内部流动,从而提高员工自我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图书馆组织结构的设计应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充分实现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来说:一是成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负责研究图书馆内部和外部的知识环境,构建和维护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开展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等;二是在图书馆内建立“柔性组织”。如采用以团队或小组为基本组织单元的网络化结构的组织形式,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在图书馆外建立 “知识联盟”,引进外部知识及经验,增进图书馆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协同发展。

3.2 加强隐性知识管理,建立图书馆知识库

隐性知识管理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关键。图书馆长期以来只注重信息系统建设和藏书建设,对馆员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开发重视不够。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包括个体的思维模式、信仰观点和心智模式等,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因此,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除了对显性知识如各种公开出版物进行管理外,还必须认识到隐性知识的重要性,重视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开发,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环境,挖掘馆员隐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在此基础上,建立隐性知识库,将馆员的经验、技巧等隐性知识编码化,以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建立显性知识库,加大政府出版物、期刊、报纸、学术会议录、标准文献、专利文献等文献的收藏力度,形成特色知识库。总之,图书馆知识库的建立是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

3.3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

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是一种用来支持和改进图书馆对知识的创建、存储、传送和应用的信息技术系统。知识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知识转化、识别、获取,知识的组合和相互作用,知识的创造和传播等功能。知识管理涉及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等。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安全、高效、灵活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实施平台。

在开发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时,可采用由客户层、中间层和服务器层组成的三层客户服务器结构。客户层至少具有如下组件:图形用户界面、Web浏览器、客户操作系统和其他知识管理所需的客户端应用系统;中间层包含网络操作系统、传输栈和服务性中间件组成;服务器层包含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基于服务器的特殊应用,如数据库管理系统、文件管理系统、服务器端群件。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应具有知识检索功能、知识表示功能、知识组织功能、知识获取功能、学习与自学习功能、管理功能等。

4 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不再主要依赖于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而是更多地依赖于知识和信息。作为储藏和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高校图书馆应发挥其自身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加强知识管理,为社会经济服务,以彰显自身的核心价值。

[1] 德鲁克.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3.

[2] 顾敏.知识管理与知识领航:新世纪图书馆学门的战略使命[J]图书情报工作,2001(5):7.

[3] 王均林.论图书馆知识管理[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6.

[4] 马倩.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探析[J].科技信息,2009(2):16-17.

[5] 肖鸿.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新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89-90.

[6] 盛小平,徐引篪.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J].图书馆杂志,2004(6):2-4.

猜你喜欢

隐性管理系统图书馆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图书馆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飞跃图书馆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去图书馆
基于RFID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