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图书馆的功能及其发展对策探究
2011-03-18纪晓历
纪晓历
(中共漳州市委党校图书馆,福建 漳州 363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产业异军突起,各种类型的文献数据库不断涌现。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和信息资源管理的专门机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说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藏书楼到传统图书馆是图书馆第一次转型和蜕变的话,那么,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图书馆又将迎接其第二次生存形态的转型和蜕变。1996年,英国图书馆学家苏顿在研究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一篇文章中,根据图书馆从传统到数字化的发展过程,将图书馆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传统式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混合式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图书馆已经或必然将沿着这一序列发展,从作为一个场所的图书馆向作为一个逻辑存在的图书馆演进。
在西方,许多图书馆正在进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如美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联盟(NDLF),是由美国国会图书馆等15家图书馆及美国国家档案记录局联合成立,致力于开发为公众提供美国历史文化与科学成就等方面内容的数字化素材,研究贮存、获取技术及分布式数字图书馆系统,目的是在Internet上建设分布式的开放图书馆,用数字化与动态的方式保存文化遗产,并与全球互联网用户共同分享。我国于1997年开始的实验性数字图书馆项目,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正处于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传统图书馆的职能继续发挥的时期,这种转型期图书馆的存在形式即复合图书馆。
1 发展复合图书馆是信息时代的需要
1.1 信息存放场所的虚拟化
传统的图书馆是作为一个书刊存贮基地和物理实体机构而存在的。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图书馆的几个特定场所之内,开展的是馆内借还业务以及各种面对面的服务,满足读者对“已知文献”的需求。而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不再是一个信息孤岛,它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物理限制,以数字化方式将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快速传递给分散在各地的读者。虚拟空间的发展为现实空间信息资源的丰富及服务方式的拓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目前,数字图书馆尚不能完全取代物理实体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是获取信息的便捷,而物理实体的图书馆则为读者享受静坐捧读的意境。没有传统图书馆收集、加工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就会匮乏。传统馆舍与虚拟空间共存,本地服务和远程服务相辅相成是出现复合图书馆的重要原因。
1.2 信息载体形态的多样化
传统馆藏资源是以物理实体为主的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等文献,它们以文献的载体形式为单位,集合成一个个独立的有明确界限的馆藏。纸质印刷型文献无需任何特殊的阅读设备,适合在较广泛的环境以广泛的方式阅读。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子图书、电子报刊和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资料等电子型文献成为图书馆馆藏的重要载体形态。电子型文献品种多,传递速度快,传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满足众多读者的阅读需要,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电子型文献快速增长,纸质印刷型文献持续发展,两者并存互补、相互统一,馆藏数量也因此从有限转向无限,共同构成了复合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
1.3 信息用户需求的个性化
传统图书馆仅仅依靠馆藏目录索引指引读者查找文献,读者在不同类型的图书馆里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即一本本纸质型书刊,因为手工操作,大量有用的知识被隐藏,读者无法获得准、快、精、全的信息服务。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被动局面,图书馆利用功能强大的检索软件,使分散的信息得以集中和有序化,且检索需求不再受馆藏书目索引的限制。因此,现在的图书馆不仅可以提供原始的知识和信息,还可以加工、提炼、组合、创新知识和信息,如对文献进行分类、编目,编制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提高了信息的查准率和查全率。
2 复合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传统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收集保存文献,供社会利用。高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促使图书馆向着复合图书馆的方向发展,图书馆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
2.1 休闲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们的劳动时间逐渐缩短,休闲时间逐渐延长,人们的休闲活动越来越在经济、文化以及自身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文化和教育职能优势,满足读者的休闲文化需求,比如提供多媒体视频点播,开展大众文学、通俗文学讲座等,努力为广大读者营造适于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休闲环境。
2.2 教育功能
进入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也有了新的内涵,即从整体上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图书馆应重视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提高其筛选、分析、判断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各类信息资源的作用。图书馆可以面向读者开展虚拟馆藏检索和利用的知识教育,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立网络导航栏目等。
2.3 情报开发功能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图书馆的职能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信息环境下,面对整个社会对信息需求的日益强烈,图书馆的情报职能应得到关注与重视。图书馆可以在对读者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围绕读者某一学科领域的热点与重点研究课题,进行文献信息的系统收集,并经过鉴别、分析,归纳,以综述或述评的形式,提供相关的专题数据库、特种文献、参考工具书及网上相关信息的导航。
3 发展复合图书馆的对策办法
3.1 提高图书馆自动化水平
复合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它不仅仅是将传统文献数字化,也不仅仅是将网上资源提供给用户,而是需要逐步改变传统图书馆手工操作的方式和改革功能单一的服务模式,以战略的高度不断把现代科技及设备应用于图书馆服务活动中。具体地讲,复合图书馆就是将电子和纸质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文献进行采集和传输,对各种文献利用率、流通率等数据进行统计,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纳入计算机一体化管理,通过图书馆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在印刷型和电子型资源并存的复合环境下,拓展与延伸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为广泛服务的一种图书馆存在形态。
3.2 建立新的馆藏体系
图书馆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大方向。目前,我国图书馆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基本具备了创建数字图书馆所必需的宽带通信等技术条件。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应依托传统图书馆已有的技术力量,遵循通用的网络传输协议,统一标注、著录文献以便对外交流。同时,图书馆还应结合社会整体信息资源情况,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如果每个图书馆都将本馆传统文献全部数字化,则成本过大,造成重复浪费。各图书馆可对本馆的特色馆藏、重点学科特色信息,进行必要的管理,构建有特定价值的资源体系,形成自己的虚拟馆藏;根据教学和科研的一些特殊要求,对本馆缺乏而其他情报机构具有的且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才能查询或获取的信息资源,可定期购买使用权,组成本馆的虚拟馆藏;对网络上无偿服务信息进行搜索、收集,合理组织,构成免费的虚拟信息,增加馆藏类型使图书馆成为一个能够同时提供传统和电子信息资源、本地与远程等各种信息资源于一体的复合图书馆,使多种类型文献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让读者能通过统一的界面,一次检索操作就能够无缝地检索到各种信息资源,满足读者对信息的全方位需求。
3.3 实现部门重组
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都是在原有的传统业务部门基础上,增设“电子阅览室”或“技术部”,作为数字化的责任部门,它们与原有的采编、流通、阅览部门平行,形成了两套系统。这种部门设置将传统馆藏文献建设与数字化资源建设、传统服务与网上服务截然分开,割裂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连接,不利于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要发展复合图书馆,在部门设置上,必须将传统服务和数字化服务有机整合,形成一种新的组织系统。图书馆可以将传统图书馆的采编部门和网上信息开发、数字化信息加工部门整合为信息采集与开发中心;流通阅览部门和电子图书馆服务部门整合为信息服务中心,实行集约化管理,从而形成一个符合时代发展,满足在线和非在线读者需求的新型图书馆管理机制。
3.4 加强队伍建设
复合图书馆不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形式上的简单叠加。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使图书馆能按复合图书馆的要求有效运作,就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首先,图书馆要大力开展馆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通过对馆员开展图书情报知识、计算机知识等培训,提高馆员的工作能力,进而调动馆员的工作热情,增强馆员的荣誉感,这是快速提高馆员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其次,针对图书馆现状,引进“学科专家型”人才,包括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及外语、计算机等多种人才,他们有广博知识及某一专业背景,能够游刃有余地熟练操作计算机等设备,担当网络咨询员,信息收集、检索、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以动态的思维,快速、灵活地对读者的要求做出反应。
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对传统图书馆带来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要图书馆同仁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就能把传统图书馆逐步转变为传统与数字有机结合的复合图书馆。
[1] 董颖.电子媒介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转型与定位[J].情报科学,2005(4):524-527.
[2] 石京秀.传统高校图书馆向复合型图书馆发展策略之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462-463.
[3] 张志红.复合型高校图书馆的特征及服务策略[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5):107-109.
[4] 郭莉.论图书馆的转型[J].情报科学,2001(2):160-162,171.
[5] 胡燕南.中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与实践[J].教学技术资讯,2007(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