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百科全书发展史比较

2011-03-18易靖涵

图书馆学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类书百科全书学者

易靖涵

(周口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南 周口 466000)

百科全书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各历史时期的真实反映。研究百科全书的历史,不仅能了解百科全书自身的发展规律及作用,亦能帮助百科全书编纂人员总结百科全书的编纂规律,把握其发展方向。

1 中国百科全书发展史

1.1 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发展历程

提及中国百科全书的发展史,有一个问题不得不首先解决,那就是“类书”究竟是不是百科全书。关于这个问题,由于认识的角度不同,国内外学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国外研究百科全书历史的学者一般都认为类书是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书籍,是与西方古代百科全书相对应的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然而,国内学者的答案却不统一。以姜椿芳为代表的多数学者认为,类书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但也有学者认为,类书并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如《大英百科全书》之类,而不过是类似《兔园册子》之流的浅陋书籍。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赞同类书是具有百科性质的书籍,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这一说法。原因有二:第一,从百科全书的定义和性质来说,凡是囊括当时已有知识,并加以分类整理编纂而成的,不管有没有冠以“百科全书”这一名称,都可以称之为百科全书。所谓类书,是指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随类相从而加以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针对百科全书的性质和定义来说,类书亦是对当时已有知识的概括总结,亦进行了专门的分类整理。所以说,类书是百科全书。第二,从西方百科全书的发展历程来说,类书亦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方古代百科全书相比,中国的类书同样具有教育意义,如《尔雅》曾是学生的必读之书。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古罗马瓦洛的《学科要义》、老普里尼的《博物志》是古代百科全书,就没有道理说我国的《皇览》、《尔雅》、《太平御览》等类书不是古代的百科全书。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说类书是百科性质的著作,是只限于已有文献的汇集而未发展成为现代意义的百科全书。①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写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1卷[K].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569.因此,类书是中国的古代百科全书这一说法无可厚非,而中国的百科全书发展史也应该从类书的发展开始算起。

中国的百科全书史和西方的一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复杂的演变过程。大约在公元前3~2世纪出现的《尔雅》被认为是世界辞书史上最早的具有百科性质的词典,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萌芽。南宋学者王应麟曾说“类事之书,始于《皇览》”,这句话既表明了《皇览》的性质,也揭示了它的地位。《皇览》一书始编于公元220年,是魏文帝曹丕亲自主持,由当时著名的学者王象、刘邵等人历经两年多的时间编纂而成,是一部大部头的书籍,全书共分40多个大类,编为680卷,1000余篇,800余万字。令人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全书已基本亡佚。虽然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这部书,但从其他的古籍中仍能推断出,《皇览》是中国最早的百科性质的类书,可以看作是中国百科全书发展史的起点。

自《皇览》后,中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类书的编纂工作。南北朝时期,由于帝室和达官权贵推崇文学,中国类书的编纂出现了第一个兴盛期,相继有《寿光书苑》、《类苑》、《华林便略》、《修文殿御览》等书问世。至隋唐时期,类书编纂颇盛,出现了著名的唐代四大类书《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和《白氏六帖》等。这些书都包罗万象,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自成体例,对后世的类书有很大影响。

延至宋代,类书的编纂又呈现出了繁荣昌盛的景象。《太平御览》一书有1000卷之多,分为55部,5363类。引用古籍1600多种,是保存五代以前文献最多的一部类书,对校勘古籍有很重要的价值。享有“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百科全书”美誉的《永乐大典》是明代类书的集大成者。该书规模宏大,仅目录就有60卷,引据书籍约8000种,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医学、农艺等各个领域,保存了明初以前的许多文献资料。《永乐大典》采取韵序与分类相结合的编排方法,对类书的编排有推动作用。规模仅次于《永乐大典》的《古今图书集成》是清代有代表性的类书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印刷出版的类书。这部书体例完善,资料丰富,具有很高的编纂水平和实用价值。从工具书的角度来说,其实用性和重要性远远高于以往的任何类书。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有着与西方百科全书不同的模式和传统。类书作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说,类书的发展历程几乎就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史。

1.2 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发展历程

纵观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书籍大都被冠以他名,没有一部书是以百科全书为名。显而易见,“百科全书”这一名词是从其他国家意译而来。它是由何时传入中国的呢?这个问题的解答亦是研究中国百科全书史的关键所在。

毋庸置疑,在encyclopedia被译为“百科全书”一词前,清朝末期的学者已经开始了对百科全书的探索。早在19世纪60年代,一些学者就已认识到西方百科全书的学术价值,并开始了对西方百科全书的编译。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徐寿是从事西方百科全书编译工作最早的学者之一,他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购得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并开始翻译,以求“使人明此各书,必于国家大有裨益”。②傅兰雅.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J].格致汇编.第3年5卷,1880(6).然而,那时的Encyclopaedia Britannica被译为《泰西大类编书》,“encyclopedia”作“大类编书”解,这是对其最早的汉语意译。尽管由于各种原因,《不列颠百科全书》最终没有被系统地编译出来,但此后中国学者对西方百科全书的探求并未停止。

甲午战争后,中国的一些有志之士通过向日本和西方国家寻找救国强国之道时发现,日本对西方书籍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国家的发展进步,这些书籍自然也包括日本学者编译的西方百科全书。于是,在中国的学术界尤其是想通过“西学”强国富民的学者中,掀起了编译日本百科全书的热潮,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编撰并出版了一些百科全书。如会文学社于1903年出版《普通百科全书》。这部书可以被认为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第一本以“百科全书”这一名词来命名的书籍,在中国近现代百科全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同时,这部书也给现代百科全书的研究者带来了困扰,使得一些学者认为“百科全书”一词是在1903年传入中国。譬如说,1985年倪海曙在《我国百科全书的历史》(上)一文中表明“我国百科全书的名称最早出现在1903年。那年会文学社出版了一部《普通百科全书》”。③倪海曙.我国百科全书的历史(上)[J].年鉴通讯.1985(2).两年后,金常政也在其《百科全书及其编辑研究》一书中指出:百科全书这个名称是在20世纪初才在中国出现。④金常政.百科全书及其编辑研究[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6.并且,姜椿芳先生将“‘百科全书’这个名称在20世纪初才在中国出现”写进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百科全书”条目中。⑤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写组.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与出版卷[K].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9.这样就使得,“百科全书”一词是20世纪初在中国出现的观点不断地被引用。然而在2000年,孙关龙同志的《“百科全书”一词何时在中国出现》一文⑥孙关龙.“百科全书”一词何时在中国出现[J].出版发行研究,2000(12).推翻了“百科全书在20世纪初在中国出现”这一在学术界流传了10多年的说法。在此文章中,作者用很大的篇幅引介康有为编写的《日本书目志》,通过引用大量的史实资料论证最迟在1897年“百科全书”一词传入中国。并且,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中也指出“百科全书”一词是在19世纪末从日本传入中国。⑦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写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8卷[K].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512.这一时间的确定,明确了中国近现代百科全书史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指明,“百科全书”一词是由日本传入中国的。

“百科全书”一词传入中国的时间正是维新变法时期,以“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主体的“新学”通过译介被大量传入中国,在中国的知识界掀起了学习西方文化的热潮。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一些学者从最初简单的对西方工具书进行编译,逐渐变为尝试性的编纂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就:①百科全书研究方面:1903年,在日本留学的马君武发表了《唯物论二巨子(底得娄、拉美特里)》,在文中他指出:“十八世纪之大著作,其不能不推法兰西国之《百科全书》乎。《百科全书》者,法语称之曰Encyclopedie,英语曰Encyclopedia。编纂此书之学者,莫不主张无神论,而底得娄Diderot入亚龙卑尔Alembert实当编纂《百科全书》中哲学一门之任。法兰西人民法院之革命也,处君侯以极刑,辟恐怖之时代。《万法精理》及《民约论》,固不朽之伟业乎,《百科全书》亦绝大一纪念碑也。盖是书为一时有名之伟著,法国莫不知之,人民多读而受其思想之范铸者。因是知国家、真法律之性情及道德上之自由,信公理而不信真神也。造始也简,将必也巨,区区一书之效力,遂至是哉。”⑧这段话不仅仅是对狄德罗及《百科全书》的简单评价,同时也指明了百科全书的社会意义及功用。著名学者严复在《书〈百科全书〉》一文中写道:“百科全书者,西文曰婴塞觉罗辟的亚,正译曰智环,或曰学郛。盖以一部之书,举古今宇内,凡人伦思想之所及,为学术,为技能,为天官,为地志,为各国诸种有传之人,为宗教鬼神可通之理,下至草木、禽兽、药物、玩好,皆备于此书焉,元元本本,禅见演闻,录而著之,以备检考。袂济浩瀚,靡所不赅,唐乎多乎,真人慧之渊海,而物理之圜枢哉!”⑨王拭.严复集[C].北京:中国书局,1986:251.这表明严复已对西方百科全书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外,也不断有学者对百科全书进行研究。如旅法学者李煜瀛除了向国人介召狄德罗和法国的百科全书外,还对百科全书的定义和方法论进行研究,并分析当时代百科全书的缺陷,提出新的编纂体例。②百科全书的编辑出版方面:除1903年的《普通百科全书》以外,1911年,中国词典公司出版的由黄摩西主编的《普通百科新大辞典》也是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百科全书。全书计两函150册,每册100页左右,收约1.2万词条。该书部头虽不大,内容却覆盖了几乎全部的百科知识范围。这部百科辞典,将有助于一个蛰伏的文化走向复兴,也拉开了中国近代百科全书的编纂序幕。192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成立了百科全书委员会,想通过逐条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之后按照汉字程序编排,编辑出一部《百科小丛书》。虽然这个计划未能成功,却对当代百科全书事业的进步有促进作用。总之,中国的百科全书及其事业在那个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取得了令人肯定的成就。

自“百科全书”一词开始在中国使用到全国解放前,中国的学者虽然付出了辛苦的努力和尝试,也有几种小型的百科全书问世,但却没有编写出真正意义上能代表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百科全书。建国后,虽然也把编辑出版百科全书列入到国家规划中,但因为国家政治经济条件的不成熟,一直未能实现。

1.3 新中国百科全书发展历程

Warren E.Preece在一篇讨论欧洲的知识分类与百科全书工程的文章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普遍存在于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然而似乎总是在一个被视为新旧交替的历史躁动时期——至少在回顾的时候是如此,百科全书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焕发出最强的生命力。”⑩PreeceWarren E.The Organiza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Planning of Encyclopaedias:The Case of the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Cahiers d’His toireMondiale,1966(3):1-21.这一观点同样适用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中国。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的文化事业百废待兴,编纂一部综合性的百科全书的呼声愈来愈高。终于在1978年,国务院决定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百科全书,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百科全书编纂工作,我国的百科全书事业拉开了序幕。此后,我国的百科全书事业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就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繁荣景象。这些主要表现在:①各种类型的百科全书相继出版,如《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世界经济百科全书》、《北京百科全书》等。②编译引进并出版了数十种具有权威性的国外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社会科学百科全书》、《苏联哲学百科全书》(1~5卷)等。总之,中国的百科全书历史源远流长,几乎与西方传统的百科全书同时或是更早产生,但具有现代意义的百科全书仅有数十年的历史,中国的百科全书事业仍很年轻,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仍很大。

2 美国百科全书发展史

与中国相比,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只有短短234年的历史,但其百科全书史却比中国的百科全书史长了100多年。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百科全书事业产生最晚,但发展却是最快的。

1828年,韦伯斯特编辑出版了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美国英语词典》,这部书适合大多数美国人的需求,占领了当时美国出版界的很大市场。同时,这部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美国百科全书事业的萌芽。逃到美国波士顿的德国政治流亡者弗朗西斯·利伯(Francis.Lieber)(也有人称其为德裔美籍政治学家)依据当时世界上颇有名气的德国《布洛克豪斯百科全书》(Konverdations-Lexikon)第 7版,于 1829年(亦有人说1827年)开始编纂出版《美国百科全书》,并于1833年完成全书13卷。虽然这部百科全书几乎是《布洛克豪斯百科全书》的翻译版,但它毕竟是美国第一部正规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百科全书,同时也拉开了美国百科全书及其事业的发展序幕。此后,美国开始了百科全书以及事业的尝试发展阶段,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这一时期美国的百科全书业基本是以《美国百科全书》的出版和发展为主线的,对其他百科全书的出版涉及很少。

20世纪是百科全书现代定型化的时期,即百科全书在性质和形态上真正稳定下来。这一时期百科全书经过长期发展和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百科全书的出版事业也空前繁荣,尤其是美国。1929年美国与英国合作编辑并出版了《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4版,美国的百科全书事业及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此后,美国几乎每10年都会有一两部有代表性的百科全书问世。如上世纪20年代的《世界图书百科全书》、《康普顿百科全书》;三四十年代的《哥伦比亚百科全书》、《美国人民百科全书》等。与《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和《美国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Americana)并称为世界 ABC百科全书的《科里尔百科全书》(Collier’s Encyclopaedia)是美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代表之作。这部书是根据出版家科里尔命名,第1版完成于1951年,共20卷,此后经过连续修订,现已有24卷,收约2.5万个条目,1.7万幅插图。凭借其条目通俗易懂、适用范围广、教育性强、可读性高、更新及时等特点,《科里尔百科全书》被美国图书馆学界视为百科全书的典范之作。这些百科全书经过修订、再版,在世界百科全书之林中仍占有一席之地。1974年编辑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将美国的百科全书事业推向了世界顶峰,美国的百科全书业进入了极盛时期。此后,美国一方面对原有多卷本百科全书进行修订再版,另一方面也出版了数部成本低、周期短、价格便宜、流通广、使用方便的单卷本百科全书,并日益成为美国百科全书业的发展趋势。

在美国百科全书的发展过程中,美国百科全书出版业系统功不可没。美国从各个学科领域开辟道路,从理论上研究百科全书,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相互合作的出版系统,为它的百科全书事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Encyclopaedia Britannica,luc.)、格罗里出版社(Grolier Incorporated)、麦克米兰出版公司(MacmillanEducationalCompany)、世界图书——查尔克莱夫国际出版公司(World Book-Childcraft International)等,世界上几乎90%的百科全书都是由这些出版社或公司出版发行的。这些出版系统的进步也推动着美国乃至世界百科全书事业的进步发展。

美国的百科全书虽然只有短短180多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速度却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主要原因有:①美国百科全书的编辑者们注重不同文化水平的读者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十分注重百科全书在生活中的指导作用。②美国有比较庞大的百科全书出版社系统,各出版商能够解放思想,开辟各领域的百科全书。③美国有专门的百科全书评论书刊和指南,促进百科全书的理论研究,指导百科全书的实践。④不管是什么性质的百科全书,其内容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同时注重快速参考功能。⑤注重百科全书条目编纂的权威性,内容范围的国际性。

3 结语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美百科全书史既有相同之处,亦有相异的地方:

第一,中国的百科全书史历史悠久,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过程,而美国百科全书史只经历了现代百科全书阶段。相比之下,中国百科全书的历史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中美近现代百科全书的发展都受西方发达国家百科全书事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进行编纂。

第三,美国百科全书的发展与其出版系统的进步是分不开的;而中国的百科全书出版事业略显薄弱。

综上所述,美国百科全书事业尽管历史很短,却在百科全书的体例结构、编纂艺术、出版方针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虽然走在世界前列,但现代百科全书及其事业的发展有待加强。因此,我们在研究和编撰百科全书时,既要注重理论,又要结合实际;既要发扬自身的优良传统,又要善于吸收借鉴他国的经验。我们相信中国的百科全书事业定会迎来另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1] R.Collision.Encyclopaedia:Their History throughout the Ages[M].New York&London:Hafner Publ.Co.,1966:34-41.

[2] 姜椿芳.从类书到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0:2-15.

[3] 李智敏,鲁丽丽.黄摩西与中国百科全书[J].当代图书馆.2007(4):12-15.

[4] 程磊.美国百科全书业的发展及特点(上)[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86(2):29-31.

[5] 程磊.美国百科全书业的发展及特点(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86(3):33-35.

[6] 刘佳.当代中美百科全书之比较研究[J].图书馆,1993(6):38-43.

猜你喜欢

类书百科全书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家富隋珠 人怀荆玉
——论唐代类书编纂的特点与价值
漫画少儿百科全书
西夏类书《圣立义海》故事新考三则
论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编纂
学者介绍
特殊的“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