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禁书的历史认知
2011-03-18黄承红
黄承红
(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42)
图书是人类记载知识、传播知识、交流思想、改造社会、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历史上的一切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图书流传的社会影响,会对图书在出版、流通、阅读诸环节或某一环节进行禁止而实施的强制性的行政命令,以维护其统治利益。宋代既是我国古代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又是中国禁书史上的重要时期,《中国禁书大观》是这样描述的:“如果说秦始皇实施的毁灭文化典籍的措施在汉唐七百年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反拨,那么它在宋代可以说是经过一个扬弃的过程又有了更新意义的回复。”这一时期,无论禁书政策、禁书数量还是禁书手段,较之前都有所继承和发展,所以,它上承先秦以来的禁书传统,下启元明清禁书之先河,在中国禁书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1 为何要禁书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起“陈桥兵变”,自为皇帝,建立了宋朝。宋代政权是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军阀混战,中央权力被严重削弱,五代十国纷争不断,朝代更替频繁,中央政权名存实亡的基础上建立的。亲身经历了这段历史的宋代开国国君宋太祖及宋太宗汲取了教训,采取了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政治上专制表现在文化上,必然需要用极端的文化专制措施加以保护,禁书作为文化专制措施之一,是保证政治上专制的有效手段。
具体而言,第一,对内,为巩固封建统治而禁书。对政权稳固不利的图书极易遭到禁毁,天文、术数、宗教类图书最易被人利用以篡位夺权,如李顺起义、王则兵变、方腊起义等,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宋代禁书的重点。第二,对外,为抵御外敌而禁书。宋代从立国之初就面临着强大外敌的威胁,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宋代文化发达,凡涉及到的兵谋政术、政治时事等内容的图书如果流传出境,必不利于宋朝的对外关系和国家安全。第三,因政治斗争而禁书。宋代官僚的文人当其政治观点相悖时,采取的手段却是借助禁书来达到打击对手的目的,如禁苏轼、黄庭坚文集,禁道学图书等。
2 “右文”政策与频繁禁书并存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期。明代学者徐有贞曾说过:“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不及,而人才之盛过之。”宋初统治者主要是宋太宗皇帝重视发展文化事业,推行“右文政策”,倡导读书之风,扩大科举考试规模,尊用文臣,以文臣抑制武将,整修三馆,大规模搜集图书和编书等。
文化高度发达的宋代同时又是历史上禁书较为严厉和频繁的时代,宋代禁书以其禁书次数之多、范围之广、手段复杂等成为我国禁书史上的重要时期。
第一,禁书次数多。据林平《宋代禁书特征及原因分析》一文对《宋会要辑稿》、《宋史》等宋代主要史书的检索,禁书不少于116次,这一数字远高于前朝禁书次数之总和。因此,陡然增多的数量说明宋代禁书在禁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范围广泛。宋代以前禁书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天文、术数、兵书、宗教等图书以及历法上。从宋代开始,除对上述图书继续禁止外,对刑律、政治、军机边防之图书,文集、诗集、科场程文、质量不高的图书等也实行禁止,充分说明宋代禁书已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三,手段多样。宋代在继承前朝禁书手段的基础上,又发明了新的手段。北宋初年宋太宗首创奖励法,以软硬兼施的手段禁遏违禁图书;仁宗时,首次颁布《禁书目录》,以规范禁书类型,完善了禁书手段,以后各朝的禁书手段没有出其窠臼者,这在我国禁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通过禁书规范出版。宋代私家刻书盛行,从出书质量和出书内容上说,政府难以把握和控制。随着宋、辽关系的相对缓和,边境图书贸易的扩大,印刷技术的普及,大量宋人著作流出境外,统治者对图书出版也有了一系列规范措施。
3 宋代禁书史实分析
3.1 禁事涉军机边防图书流向境外
此类图书多为文集,在宋代儒学复兴思潮影响下,政治思想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士大夫们忧国忧民之心在所著文集中多有表述,而恰宋代又是历史上民间刻书业发达,边境自由贸易繁荣的时期,因此,这类禁书具有非常鲜明的宋代特色。
到了宋代,从建国起就面临着强大的外敌威胁,胡马南牧,与辽、夏、金诸国关系处于长期对峙状态,因此,宋政府对图书贸易查禁尤严,“频颁禁令,而且终宋之世,查禁不止”,唯恐图书中事关国家军机情报之内容让辽金获得,进而侵扰宋朝。如:夏人为了买书,“以策马数十匹作为酬值”,辽使者也与宋商人“私相贸易”,利用一切机会收集宋方涉及到军机边防的书籍。正如苏轼所云:“臣所忧者,文书积于高丽,而流于北虏,使敌人周知山川峡要边防利害,为患至大。”
3.2 禁吴铉所定《切韵》
禁《切韵》案发生在北宋太宗时期,这是一个特殊的因书籍内容质量问题而被禁的例子,北宋以前的历朝历代都没有因为质量问题而禁毁图书的。文献记载:“铉所定《切韵》多吴音,增俗字数千,鄙陋尤甚。寻礼部试贡举人为铉韵所误。”被禁的原因:一是多吴音,二是增俗字数千,因而“礼部试贡举人为铉韵所误”。当时一般士子读书时对读音的要求很低,非常不标准,这样对科举考试影响很大。
但如果从深层次分析,不难发现其背后的政治原因,宋政府兴起于北方,宋初官员从数量上和地位上都以北方人为主,这种最初的人才地域分布格局,使朝廷产生了对南方人政治上的不信任和地域上的偏见,在这种背景下,吴铉的这种南方非标准读音、俗字连篇的图书自然为宋太宗所不容。
3.3 高宗朝秦桧禁书冤案
宋代以文治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但高宗朝统治的几十年,尤其是秦桧独相的18年,以右文为名,行禁锢思想,排异己之实,掀起了一件件禁书冤案,造成恐怖统治气氛,宋代宽松的文化环境遭到破坏,成为宋代禁书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典型的例子是:历史上著名的奸臣秦桧,在其头号政敌赵鼎去世后,他知道士大夫中平时与鼎有来往的亲朋好友一定会来送葬,于是以搜私酒为名,罗织罪名,计划将他们一网打尽,幸事先有人告密,赵家人及亲友免于横祸,但有关赵鼎的资料销毁殆尽。
4 对宋代禁书历史的几点思考
4.1 禁而不绝
宋代(公元960~公元1279)在历史上存在的短短300余年中,虽然利用各种手段禁毁了大量的图书,但还是有许多优秀的典籍,包括被列入禁书目录中的书籍被保存了下来。这其中除了部分是无意之中幸免于难之外,绝大多数是收藏者冒着被抄家、杀头的危险藏匿保存下来的。
南宋高宗与奸臣秦桧密谋,杀害岳飞以后派其儿子领修国史,篡改卖国投降史实,查禁一切有碍和议、议论朝政的著作流传。高宗退位后,孝宗即位,岳飞案得以平反,查禁之书重见天日。正如黄裳先生所说:“无论有着无上权威的封建统治头子,还是别的什么人,不论他怎样用尽心机,到头来也终是无效的。书是禁不绝的,因为有无数正直公平的读者的保护。”
禁书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文化遗产,目前已经有很多专家开始研究这一曾经被尘封却饱含意蕴的文化范畴,如《中国禁书大观》、《世界禁书大观》等的问世,另外,还有很多知名学者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挖掘这一时间隧道中的文化内存。
4.2 宋代禁书的辩证分析
4.2.1 负面影响
宋代禁书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①阻碍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宋代禁书造成了某一阶段学术不自由的氛围,从精神上压制了人们进行文化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字狱就是极典型的例子。所谓文字狱,就是从人们所写文章中挑出一些词句,在文字细节上进行挑剔,断章取义,吹毛求疵,编造莫须有的罪名,迫害作者。宋代的文字狱虽不及清代残酷,却也对宋代自由学术空气造成了严重的伤害。②不利于民族、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以及知识的流传。宋统治者对于内容涉及“边际、兵机、夷狄”之事的图书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对国家边境安全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从深远一点来看,禁书政策也给后世的人们全面地了解以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造成了困难。③篡改古书内容,颠倒历史真相。南宋高宗在位期间,为了掩饰其卖国投降罪行以及种种影响宋皇室声望的历史事实,当时大权在握的秦桧实行文化独裁的统治,派其子为秘书少监,领修国史,肆意篡改史书内容,这些行为严重影响史实的公正与客观。
4.2.2 历史意义
宋代禁书,在历史上也有其积极的一面。首先,宋代禁书是当时政治措施的必要补充。如对事涉机密的图书禁止其流出境外所采取的措施,对于宋代国防安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次,对规范出版,培植良好的出版环境有一定的作用。如禁止盗版图书,一些私人刻书为防止盗版,就必须向政府提交‘申禁’报告。若发现有人刻自己的书籍,便可诉之官府,“追究毁板”。可见,禁止翻版已成为宋人刻书的一种禁令,为后世的版权法开创了先河。
[1] 罗敏文.我国古代禁书面面观[J].图书馆,1995(4):63-65.
[2] 陈日升.宋代禁书的类型及影响[J].福建师专学报,2000(2):71-73.
[3] 林平.论北宋禁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28-130.
[4] 王纯.清代禁书及文字狱[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1):95-96.
[5] 陈丽.浅析我国封建时代禁书制度对文献编纂的影响[J].档案学研究,2005(5):31-32.
[6] 奚椿年.中国书源流[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5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