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书目著录探析

2011-03-18

图书馆学刊 2011年7期
关键词:小序艺文志书目

段 莹

(郑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2)

中国封建社会中,宋代文化的发展是令人瞩目的,这一时期学术文化走向了全面的辉煌。王国维认为:“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一些日本学者则把宋代文化称之为东方的“文艺复兴时期”。在这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目录学也空前繁荣兴盛,成绩斐然,涌现出众多成就突出的书目。

随着人们对书籍及书目的认识不断全面和深入,书目著录的内容和项目逐渐演变,内容由少到多,项目由不完全到完全,由无规范到有序。宋以前代代累积的书目成果给后人提供了借鉴之资,宋代书籍制度的变化、书籍生产方式的改革以及人们对个体书籍认识的全面,加上书籍制作、书名、著者标识的约定俗成的标准,也使书目著录内容不断调整。下面就宋代书目的著录及其发展、特点作进一步的探讨。

1 传统的提要性书目

提要性书目是中国古代书目编撰的主要传统,它的编撰体例是在提要之外还有总序(大序)和类序(小序)。总序(大序)叙述本略或部的学派及其源流,对学术史作总的评价,类序(小序)叙述各学派宗旨以及传授源流,图书提要叙述作者生平、学术思想、内容主旨及版本流传等情况。总序、类序和提要把学术大势、流派和著作评价有机结合,使书目成为学术文化史著作。在宋代,提要性书目仍是占主流位置的,现以《崇文总目》为例,对其体例进行说明。

1.1 提要性书目的类序

《崇文总目》的大小类均有小序,由欧阳修撰写。小序部分可见于《欧阳文忠公集》,有经类、史类及子类,体例继承了《汉志》、《隋志》。

例如,史部、杂史类小序:“《周礼》天子诸侯皆有史官。晋之《乘》,楚之《梼杌》,考其纪事,为法不同。至于周衰,七国交侵,各尊其王,是非多异,寻亦磨灭,其存无几。若乃史官失职,畏怯回隐,则游谈处士,亦必各记其说,以伸所怀。然自司马迁之多闻,当其作《史记》,必上采《帝系》《世本》,旁及战国荀卿所录,以成其书,则诸家之说,可不备存乎。”

又如《实录类》小序:“实录起于唐世,自高祖至于武宗,其后兵盗相交,史不暇录,而贾纬始作补录,十或得其一二。五代之际,尤多故矣,天下乖隔,号令并出,传记之士,讹谬尤多,幸而中国之君实录粗备,其盛衰善恶之迹,较然而著者,不可泯矣。”

文字不多但叙述学术源流清晰明朗,对于读者掌握各学科发展概况,查阅和利用资料起到引导作用。小序中总括了宋以前的图书概况,它的可贵在于“百世而下,藉以验存佚,辨真赝,核同异”。

1.2 提要性书目的著录内容

《崇文总目》继承了《别录》、《群书四录》的优良传统,根据各书特点和阅读需要,每书均撰写提要,内容涉及甚广。

有介绍和考订著者的,如《毛诗草木鸟虫鱼疏》条提要云:“吴太子中庶人鸟程陆玑撰。世或以玑为机,非也。机自为晋人,本不治诗,今应以玑为正。”

有具体介绍图书内容的,如《后魏书》提要云:“齐天保中,始诏收撰《魏史》。收博采诸家旧史,随条征举,缀属后事,成一代大典。追叙魏先祖二十八帝,下终孝静,作十二纪,九十二传,十志,析之凡一百三十篇。而史有三十五例,二十五叙,九十四论,前后二表,一启。”

有介绍图书流传缺佚情况的,如《春秋繁露》提要云:“其书尽八十二篇,义引宏博,非出近世,然其间篇第亡舛,无以是正。即用玉桮竹林题篇,疑后人取而附著云。”

还有议论和评价的,如《毛诗正义》提要云:“诗学之家,此最为详。”《三礼义宗》提要云:“梁明威将军崔灵威撰,其书合《周礼》、《仪礼》二戴之学,赘述贯串,该悉其义,合一百五十六篇,推衍宏深,有名前世。”

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深远。清人朱彝尊就指出:“《崇文总目》当时撰定诸儒,皆有论说,凡一书大义,为举其纲,法至善也……故后之学者览其目录犹可见全书之本末焉。”《四库全书总目》也说:“后来得略见古书之崖略,实缘于此。”

1.3 提要性书目的特点

《中兴馆阁书目》及《续书目》、《新唐书·艺文志》、四部国史艺文志、《通志·艺文略》以及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等宋代著名的书目都是提要性书目,它对于目录学的贡献是较突出的。

提要性书目编制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编者的学术水平,实际上一些书目提要格于体例,往往强为之说,提要性书目的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编著者把书目视为表达自己政治思想和学术见解的工具,所著提要往往搀杂太多的政治和个人因素,有失客观和公平,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提要性书目都是可取的。

2 著录内容的改革完善

宋代以前书目著录内容一般有书名、著者、著作方式、卷数、篇数、提要或注释等,由于宋代书籍生产方式的改革、人们对个体书籍认识的全面以及学科的发展变化,书目著录内容不断增加和变化。

2.1 版本项的增加

由于宋代雕版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人们刊印制造书籍的技术和速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雕版印刷事业兴旺,刻书作坊遍布南北,一书往往有数本,而各本质量有优有劣,因此读书治学不仅要求其书,更要求其善本。

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创其例,他在提要中间或述及版本。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中著录的一些题解里也有记载,记版本及刻书地,有时还比较版本的优劣。更有尤袤为甚者,他所撰的《遂初堂书目》只记书名,没有提要、注释、大小序,甚至没有撰人和卷数,但记录的版本比较齐全,一书常多至数本,有旧监本、京本、杭本、高丽本、江西本、朱氏新定本、川本、严州本、吉州本、越州本、湖北本、越本、旧杭本、旧本、川小字本、川大字本、朱墨本等,满足求书者在不同版本中选择的需要。如《前汉书》有川本、吉州本、越州本、湖州本;《旧唐书》有旧杭本、川小字本、川大字本等。《遂初堂书目》以记录版本为重点,目的明确,所录甚多,故顾广圻对尤袤于版本学上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由宋以降,板刻众矣。同是一书,用较异本,无弗夐若经庭者。每见藏书家目录经某书,史某书云云,而某书之何本,漫而不可别识。然则某书果为某书与否,且或有所未确,又乌足论其精确美恶耶?今先生此目,创为一格,各以入录之本,详注于下,既使读者于开卷间目了心通而据以考信,遂不啻烛照数计。于是知先生深究录略,得其变通,随事立例,惟精惟当也。”还有高似孙的《史略》中也记载有版本,这是史学专科目录记录版本的开始。

2.2 解题的出现

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中著录的各书均有提要,多是解释题义、著述由来,故称“解题”,书目提要之称“解题”由此开始。

解题涉及内容极广,包括介绍及考证修撰人,如卷一《周易口诀义》解题云:“河南史之徵撰。不详何代人,《三朝史志》有其书,非唐则五代人也。避讳作‘征’字。”有介绍图书内容的,如卷二《吕氏家塾读诗记》解题云:“博采诸家,存其名氏,先列训诂,后陈文义,剪裁贯穿,如出一手。已意有所发明,则别出之。”有考订真伪残缺的,如卷二《古三坟书》题解云:“元丰中,毛渐正仲奉使京西,得之唐州民舍。其辞诡诞不经,盖伪书也。”有记录版本的,如《诗集传》解题云:“今江西所刻晚年本,得于南康胡泳伯量,校云建安本,更定者几什一云。”卷十八《止斋集》53卷,题解云:“三山本五十卷。”还有叙述学术渊源和品评得失,如《周易玩辞》解题云:“大抵程氏一于言理,尽略象数,而此书未尝偏废;程氏于小象颇欠发明,而此书爻象尤贯通。盖亦遍考诸家,断以己意,精而博矣。”

从学术上看,陈振孙的解题确有独到之处,清卢文弨在《直斋书录解题跋》中称赞说“识见大有过人者”。

2.3 辑录体提要的创立

高似孙的《史略》首开辑录体提要的先河。如其卷一《太史公史记》下先引《汉书·艺文志》卫宏《旧议》之文,叙《史记》缺补情况,然后辑录《太史公自序》成文及扬雄、班彪、班固、范晔、刘昭、张辅(晋)、葛洪、裴骃,王通、司马贞、刘伯庄、韩愈、柳宗元、刘知几、白居易、皇甫湜、郑覃、高佑、崔鸿等人论史记的话,并稍加评述,他书的提要中也多摘引诸家成文。此后王应麟的《玉海·艺文》中也应用之。

3 著录方法的创新

宋代编撰的书目中应用了一些新的著录方法。

3.1 以著者为标目著录

从《汉书·艺文志》到《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事项的排列都是以书名为标目,即书名在前,撰著者为注。而宋代所编的《新唐书·艺文志》则以撰著者为主要标目,书名置著者之下,突出了著者在书目中的位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创新。郑樵称此为“以书类人”。

但是由于古书没有标点符号,专著者与书名一律大写,往往使人名与书名混淆。如“李邕作《狄仁杰传》三卷,当去‘作’字,则当曰《李邕狄仁杰传》是二人共传也”。同时,还会把一人不同的书籍归入一类。如皮日休《文薮》10卷应入集部总集类,《文集》18卷应入集部别集类,但在《新唐书·艺文志》中就把皮日休的著作集于一处,而致使总集和别集没有区别。

3.2 “著录”、“不著录”的方法

《新唐书·艺文志》还首创了“著录”“、不著录”的方法,既恪守正史艺文志要根据官修书目改编的原则,又弥补《旧唐书·经籍志》中照录《古今书录》致使唐人著作漏收的失误。“著录”的是毋煚《古今书录》曾著录的图书,“不著录”的是欧阳修等多方搜集补充的开元以后的著作。《新唐书·艺文志》在各类所录图书之后,先说明某类共多少家、多少卷,然后说明从某书以下为“不著录”多少家、多少卷,这样既未乱旧目本部,又补充了大量的唐人著作。

3.3 互著的方法

互著,即章学诚所谓“理有互通,书有两用者,未尝不兼收并载”。也就是说把一书著录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类目中。高似孙的《史略》应用此法揭示图书,使各学科分支的著作不至遗漏。如卷二“梁别史”中说:“《梁三典》,附《史典汇》”;“《梁后略》,附《史典汇》”;“《梁纪》,附《纪汇》”。而在卷四“史典”中分别著录了刘璠、何元之、谢炅的3部《梁典》。卷五“霸史”中注云:“《十六国春秋略》、《三十国春秋》,及《春秋钞》、《战国春秋》附《春秋汇》。”而此4种书均在卷三《历代春秋》中有著录。尽管这只是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但在史目中有意识地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可以说,高似孙的《史略》是最早应用互著方法的书目。

[1]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5:卷一二四.

[2] 朱彝尊.曝书亭集[M].上海:上海书店,1989:卷四十四.

[3] 顾广圻.思适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3:卷十二.

[4] 郑樵.通志·校雠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5.

[5] 章学诚.校雠通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汪新华,拓夫.从目录学名著看宋代目录学的成就——宋代目录学研究之三[J].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3).

[7]邓洪波.北宋时期的图书整理与目录工作——宋代目录学研究之一[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2(5).

[8]邓洪波.南宋时期的图书整理与目录工作——宋代目录学研究之二[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2(6).

猜你喜欢

小序艺文志书目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明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订误十一则
胡安国《春秋传》征引诗小序考
伦理与自适:《归去来兮辞》小序中所揭示的陶渊明归隐原因分析
湘乡文化发展的历史与概况——《湘乡县志·艺文志》与《湖南省志·艺文志》之比较分析
《南明史·艺文志》经部著录标准商榷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芮良夫毖?小序》研究
《南明史·艺文志》经部标点错误六则
如何写好志书小序
本刊邮购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