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溢出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系统分析

2011-03-17王玉梅

区域经济评论 2011年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影响研究

□王玉梅 田 恬

(1、2.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岛 266061)

技术创新的源头是知识溢出。目前关于知识溢出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两者之间的基础关系。Nonka(1995)[1]从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宏观角度分析,认为知识和技术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创新的本质就是知识的创造,创新的潜力依赖于创造知识。Silvio Popadiuka(2006)[2]则从不同知识类型的角度分析,认为知识的不同组合对应着不同的创新类型。Jaideep C.(2005)[3]则把知识细化,认为知识深度、知识宽度和知识相似性影响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Baptista(1998)[4]则总结得出区域性知识溢出是经济快速发展和增加技术创新产出的重要因素。Mccormick(1999)[5],Malecki(1991)则进一步细化研究知识溢出对高科技产业的作用,认为知识溢出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所在,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的学者也对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进行了研究。有学者实证研究的结果反映了知识溢出将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知识溢出对技术进步存在正反馈效应,尤其区域内高技术产业知识溢出都对产业创新影响显著,如蔡伟毅,张俊远(2009)[6]、蔡铂,聂鸣(2003)[7]。也有学者认为知识溢出又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双重影响,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如张聪群(2005)[8]。现有的文献说明知识溢出对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也有一些文献倾向于研究知识溢出对高科技产业的影响。由于高科技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研究结果大多说都认为知识溢出对这高科技产业的影响很大,如张秀武,王波(2009)[9]。

但现有的文献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理论研究不足。关于知识溢出、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研究大多从整体或一个方面进行研究,没有对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各个主体各个方面进行细分,系统研究两者之间的内涵联系及其各个方面、各个主体的相互影响。

(2)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研究非常缺乏。大多文献并未区分和单独研究高技术产业,但是高科技产业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国家能否掌握先进技术关系到国家能否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在高技术产业中,研发占有较大比重,是企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技术进步对高科技企业来说极为重要。因此行业内与行业间的知识溢出对高科技企业发挥很重要作用。

(3)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大部分从人力资本,公共设施和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而从知识溢出的角度综合地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文献很少。即使从知识溢出方面来研究,也只是从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如从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知识溢出,没能把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两者进行细分研究,然后分析总结两者关系,全面系统地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首先从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角度切入,分析知识溢出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然后从知识溢出对技术创新能力不同角度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接着研究知识溢出的不同经济主题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后提出结论及未来的研究展望。文章从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知识溢出因素出发,探讨区域知识溢出在促进和影响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目的在于阐释知识溢出是如何影响技术创新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知识溢出、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分析

(一)知识溢出的内涵

国外关于知识溢出的定义最早是Marshall[10]从创造者和模仿者双方不同的付出与回报的角度进行定义。然后 Romer[11][12]从技术知识的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进行定义,并认为这是知识溢出发生的根本原因。之后 Griliches[13]从模仿者角度,Kokko[14]从外商企业与本地企业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认为本地企业获得溢出主要通过贸易渠道、人力资本流动与示范作用或竞争这三种途径发生。国内关于知识溢出本质的定义大多集中在教科书中,其含义是相通的,都以外部性造成的成本和收益的差异作为定义的要点。有我国学者宋承先(1997)[15]认为溢出效应是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差异的现象。王俊豪(2001)[16]认为溢出是指一种经济行为对外部的影响,造成企业或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相互偏离现象。笔者认为知识溢出是指知识的各经济主体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知识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

(二)技术创新及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

关于技术创新的最早研究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开始的,他从生产角度切入进行研究。然后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技术创新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如 Enos(1962)[17]首次从行为集合角度定义知识溢出;林恩首次从创新的时序过程的角度定义技术创新;弗里曼(1982)[18]从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运转定义技术创新;OECD则从技术创新过程角度进行研究。但上述定义都不曾离开生产来谈技术创新。所以笔者认为成功的技术创新是以生产为重心,以最终的创新成果为目的地推动新产品进而增加企业利润的整个商业化过程。

关于技术创新研究已接近成熟,但对于创新能力的讨论却只有30余年。伯格曼 M.Burgelman&A.Maidigue(1998)[19]从企业战略管理角度出发笼统的进行定义。Dorothy Leonard⁃Barton(1992)[20]则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能力及企业的价值观。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关键体现在能力上,它一方面是技术创新结果的体现,因为它表现在产品创新成果上,也表现在企业获得利润上。另一方面是技术创新过程的体现,因为无论是研究与开发阶段,还是生产销售阶段,每一阶段都体现了相应的技术创新能力,所以它是一个集合,包括整个过程中技术创新、文化制度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三)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关系

由两者的内涵可知:知识溢出影响着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要求在知识的流动中激发思想的火花,形成创新源。知识溢出主要作用于技术创新的开始部分,并贯穿始终。企业通过交流、访问或与大学合作,发明新专利等知识溢出活动,改进生产技术,创新新的产品,提高生产能力。知识溢出在这个时期提高了研究开发阶段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备在生产时充分利用,实现其价值。而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知识溢出也是发挥其作用,通过与同行企业的交流或人员流动等各种知识溢出途径改变生产策略,这就是正所谓“干中学”。而这个时期的知识溢出主要影响生产阶段的技术创新能力。当产品销售出去,知识溢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仍未结束,创新企业通过与同行的企业利润比较。通过人员流动与员工交流总结不足,为下一轮的生产做好准备。而这一时期则影响了销售阶段的技术创新能力。所以,创新过程的综合性要求跨部门的合作和知识交流,吸取各种有利于创新的信息。

二、知识溢出对技术创新能力不同方面的影响分析

技术创新的源头是知识溢出,有些学者甚至认为知识溢出水平对创新产出的贡献超过了研发资本因素。因为存在知识溢出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存在自我加强的机制以致于产生知识溢出将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正反馈效应。知识溢出通过干预技术创新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而影响技术创新能力。

(一)知识溢出对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性影响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不同,其难以进行编码化或记录,只能通过直接的互动和交流。隐性知识的特点决定了技术创新企业集群分布的特点,集群使企业有一个更好的知识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创新资源实现互补,使企业容易探寻到合适的创新路径,这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所以大多数企业都会集聚在一起。又因为大学是知识溢出的源泉,所以这种集聚又多以大学为中心。

企业集聚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使得在区域内部知识溢出的发生成为可能。知识溢出通过影响技术创新的集聚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在特定区域范围内更好地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不断的接触,进而使企业更好地利用知识溢出给企业所带来的好处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知识,减少创新风险和创新成本,进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而从整个区域来说,这节省了区域的创新成本,使得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而在新经济知识发挥着突出的作用的高科技产业与新兴产业中,创新活动呈现出一定的集聚趋势尤为明显。

(二)知识溢出对于不同经济主题的技术创新能力影响

知识溢出和知识共享是高技术企业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知识溢出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易于获得范围经济等。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人员缺乏,资金有限,所以它们危机感比较强。这就形成了中小企业内部人员多变、结构灵活、善于学习的特性,也使得中小企业可以更好地获得知识溢出并利用知识溢出所带来的成果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大型企业则人员众多,资金庞大,机构繁杂,关系复杂,这也决定了它们的创新滞后,不思进取等特点。另一方面技术落后的企业比技术先进的企业所接受的溢出要高得多,而许多中小企业也正是知识缺乏的企业。知识溢出总会从知识丰富的企业流向知识不足的企业,所以落后企业的吸收能力越强,这也使得知识溢出对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与刚刚起步的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影响较大。

(三)知识溢出对技术创新环境网络化的影响

技术创新需要有一个开放的环境,通过各企业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学习、信息的沟通等知识溢出来影响这个网络的形成。企业外部信息的交换与协调对企业的创新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克服单个企业在从事复杂技术创新时的能力局限,降低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由此导致了技术创新网络环境研究的兴起[21]。

Freeman(1991)[22]首次提出创新网络概念。除此之外,学者们分别从经济学角度、管理过程角度以及网络组成主体角度对创新网络进行了定义。笔者认为:创新网络是区域内各个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的总和,包括企业的外部网络(其他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中介、金融机构)和内部网络(各部门人员流动、范围经济、各组织研发配合);以及各个经济主体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开发、合作、生产等整个过程。知识溢出在创新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

1.网络主体方面知识溢出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网络的主体通过知识交流、知识创造、知识整合形成知识溢出,进而实现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知识溢出、集群与创新网络是相互联系的,知识溢出一开始促进企业集群,而集群的发生促进了创新网络环境的形成。这个环境网络通过创新系统各主体之间长期正式和非正式合作与交流形成以增强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相对稳定的联系网络。网络不仅促进网络中的知识转移,还促进新知识的产生。而网络成员的合作以及为合作创造便利条件的网络环境对知识创造、知识扩散、知识实现起着促进作用。由此可见,知识以及知识溢出从合作、交流和学习等方面对创新网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网络的作用也正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网络结构特征方面知识溢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创新网络主体间知识交流、自身知识模仿、知识扩散等知识溢出使网络形成自身的结构特征,而这种结构特征影响着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在网络发展的过程中,各主体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之间知识溢出也越来越丰富,当知识存量达到一定程度,创新趋于稳定化。这种逐步的变化是因为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企业技术创新合作的所有企业组成一个知识场,其中每个企业都可以看做是一个知识主体,那些在创新网络中占重要地位的企业和吸收知识溢出能力强的企业产生的创新成果也越多,业绩也更出色。所以,创新网络中知识总量越丰富、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地位越重要,知识的吸收能力越强,其技术创新能力就越强。

三、知识溢出各主体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一)人员流动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知识溢出的主要途径是人员的正式或非正式交流,这种知识溢出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步方面发挥着直接的作用。人员流动所产生的知识溢出使企业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而在高科技企业中,高端人才的流动,比如技术工人与工程师的流动更是为企业带来新的技术、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这些人员的流动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说,人员流动,特别是高技术人员的流动对企业有很大的影响。这些通过人员流动溢出的知识与企业原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达到互相补充和促进。这种人员流动所产生的知识溢出使企业和整个区域的可利用知识量增加,使企业更好地推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最后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二)官产学研等多主体合作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首先,大学通过支持当地区域,转移技术以及与安排学生在合作企业就业等形式,为企业、个人和政府机构相互作用提供了平台,为知识溢出创造了可能。而有效地利用知识溢出又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创造了可能。所以很多创新比较活跃的企业,尤其高科技企业都喜欢靠近大学或者是研究所,因为这能使得企业更好地利用知识溢出以至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企业通过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发明新技术,创作新知识,直接产生科研成果进而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以及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大学通过培养人才,发明专利或发表论文等间接的方法影响私有部门的研发活动,进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所以,大学作为知识溢出的源泉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技术创新能力。其次,政府通过加大科研方面的财政支出或调整支出的结构将产生不同的创新结果;或者直接与企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合作产生大量知识溢出和创新产出,进而加速推动生产力,促进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企业家活动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企业家不仅仅善于发现机会,而且通过利用知识溢出来建立自己的企业,由于非编码化知识具有很强的社会根植性,企业家根据自己特殊的生活环境、历史根基以及文化蕴涵在创业时获得企业聚集区域大量的隐性知识,并把知识溢出运用到新的生产,又成功利用自己的素养更好地发现和利用这些别人看不见或认为没有价值的隐性知识。企业家创业发生的知识溢出会以新建企业率、自我雇用率和就业率等形式表现出来[24]。

(四)贸易与FDI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对知识溢出有着显著的影响,落后国家通过模仿外国进口产品或得到外制企业的知识溢出,可以提高本国技术创新能力,加速经济增长,对经济有着进步作用。Coe和Helpman(1995)调查了国际贸易在研究与开发溢出中的作用,发现每个国家都从研究与开发活动中受益,每个国家都从自己的研究与开发和与其贸易伙伴的研究与开发中获益。但贸易投资的知识溢出在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也有缺点,如控制本国市场,挤占本国企业,由于东道国与外资的技术差距而无法利用知识溢出等。因为贸易与投资的流入为当地带来了知识溢出潜力的同时,也决定了东道国能够吸收多少外商直接投资和当地企业是否能够吸收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

四、结论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本文主要研究了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以及联系与相互影响。分析知识溢出对技术创新能力各个方面的分别影响来说明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从知识溢出的不同机制方面分别研究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对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给出如下建议:

(1)应该对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的相关问题及其对经济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细致、叠加研究。更要从计量方面来研究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关系,以及各省市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而准确地定位各主体其对经济的影响的具体差异以及解释各种差异的原因,为政府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策略。

(2)高科技产业研发理论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作为国家的重中之重,与普通产业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其独特之处。知识溢出对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缺乏实证研究,更缺乏高科技产业与普通产业实证研究的比较。这方面的研究将会对政府及高科技企业提供理论的指导和方向。

(3)研究中普遍忽略了地方制度,社会和文化结构对促进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外文献多数基于发达国家的研究背景,而较少关注发展中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表明,一些制度因素对企业是否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至关重要,如政府干预、市场化程度、外资的进入、金融发展等。而国内学者并没有摆脱国外的框架,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研究方法。

[1]Nonaka,H.Takeuchi.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M].New York:Oxford Univ.Press,1995.

[2]SilvioPopadiuka, Chun WeiChoo.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Creation:How Are These Concepts Relate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6,(26):302-312.

[3]Jaideep C.Prabhu, Rajesh K.Chandy& Mark E.Ellis.The Impact of Acquisitions on Innovation:Poison Pill,Placebo,or Tonic?[J].Journal of Marketing,2005,(69):114-130.

[4]Rui Baptista, Peter Swann. Do Firms in Clusters Innovate More?[J].Research Policy,1998,(27):525-540.

[5] McCormick, D. African Enterprise Clusters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ory and Reality [J]. World Development,1999,27(9):1531-1551.

[6]蔡伟毅,张俊远.全球化中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分析[J].江淮论坛,2009,(6).

[7]蔡铂,聂鸣.社会网络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7).

[8]张聪群.知识溢出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J].技术经济,2005,(11).

[9]王波,张秀武.两个维度下的知识溢出对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技术经济,2009,(10).

[10]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11]Romer, P.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5):1002-1037.

[12]Romer,P.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72-102.

[13]Grilliches,Z..Issues in 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R & D to Productivity Growth[J].Bell Journalof economics,1979,10:92-116.

[14]Kokko,A..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Host Country Characteristics,and Spillover.Stockholm Schoolof Economics[R].Working Paper,1992.

[15]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16]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在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第一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7]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8]克利斯·弗里曼,罗克苏特.工业创新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9]Robert A.Burgelman,Modesto A.Maidigue,Steven C.Wheelwright.StrategicManagementof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M].China Machine Press,1998.

[20]Leonard-Barton Dorothy.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Summer,13,1992.

[21]Bjorn T.Asheim,Arne Isaksen.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the Integration of Local“Sticky”and Global“Uhiquitous” Knowledge[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2(27):77-86.

[22]Freeman.C.Networks of Innovations: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J].Research Policy,1991,20:499—514.

[23] Almeida, P. and Kogut, B.. Localiza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Mobility of Engineers in Regional Networks[J].Management Science,1999,45:905-916.

[24]Audretsch,David B.and Paula E.Stephan,1996,Company⁃Scientist Links: The Case of Biotechnolog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86(3,June):641-650.

[25]Coe,D.T.and Helpman,E..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5,39:859-887.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影响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