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法中的抽象和细化
2011-03-17谢应光
谢应光
(重庆师范大学 现代英语与教师教育研究基地,重庆 400047)
认知语法中的抽象和细化
谢应光
(重庆师范大学 现代英语与教师教育研究基地,重庆 400047)
在认知语法的理论构建中,抽象和细化这一对概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贯穿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涉及到语音、词法、句法和语义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语法分析的基本构架。对认知语法中的抽象式和细化式及相关概念进行介绍和阐释,并讨论它们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
认知语法;抽象;抽象式;细化
一、引言
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主要关注语言的概念和体验基础,尤其关注语法系统是怎样对跟时间、空间等认知域有关的概念以及注意和视角等认知心理现象进行编码的。为了对这种编码进行描写和分析,Langacker使用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语法术语的认知和心理概念,抽象(schematicity)和细化(elaboration)就是这样一对概念。
英语schematicity源自schema。schema在认知语法中被认为是一种抽象的模板(abstract template),常被译作“图式”。我们认为,这个译名不足以强调schema所包含的抽象含义,本文将它译为“抽象图式”,简称为“抽象式”。与此相对应,我们把schema的形容词形式schematic译为“抽象的”,这跟国内学者的译法是一致的。elaboration源自动词elaborate,原意为精心制作,详细阐述。由于暂时找不到更好的译法,我们姑且按照某些学者的译法,把elaboration译为“细化”或“细化式”。
在认知语法的理论构建中,抽象和细化这一对概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广泛地应用于词类划分、句法关系、句子和短语结构、修饰和补足成分等各个方面的论述中。在国内关于认知语法的论著中虽然也常使用图式这个概念,但却很少对抽象和细化这一对概念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不仅影响了我们对认知语法理论的理解,也妨碍了这种理论在语言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本文的目的就是在Langacker等人论述的基础上,对抽象和细化及相关概念进行介绍和阐释,并讨论它们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
二、抽象式和细化式
Taylor(2002:127) 指 出, 英 语 单 词abstract表示的抽象有两种含义:一是跟specific(详细的、精确的)相对应,指根据各例子之间的共性,消除各例子各自的细节的抽象;二是跟concrete(具体的、有形的)相对应,指心理现象、时间概念、习俗制度这类不占据空间位置,没有具体形状的事物的抽象。认知语法中的抽象式是第一种意义上的抽象。Langacker(1987:68, 132, 492; 1991:552)所说的抽象式是一种简略的 (coarse-grained)表征,是相对于其他表征来说刻画得较不具体、较不详细的一种语义、语音或象征结构。如果结构A在规格上与结构B相容,但刻画相应事物不如结构B精确和详细,相对于结构B来说,结构A就是一种抽象式。例如,花的概念相对于菊花、茉莉花、玫瑰花这些概念来说是比较简略、笼统的,可以说花是菊花、茉莉花、玫瑰花这些概念的抽象式。这里的抽象相当于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认知语法中,动词elaborate的意思是例示一个抽象式,即表征所描写结构的一个具体的例子(Langacker,1987:489)。如果结构A和结构B在规格上相容,但结构B刻画相应事物比结构A精确和详细,结构B就是结构A的细化式。菊花、茉莉花、玫瑰花等都是各种不同种类的具体的花,都是花的细化式。认知语法中的elaboration除表示细化式之外,也像抽象性一样,表示相当于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之间的一种关系。因此,elaboration除译作“细化式”之外,也可译为“细化”、“细化关系”或“细化性”。细化关系是抽象式与更精确、详细地刻画同一种事物的另一种结构(即细化式)之间的关系(Langacker,1991:548)。细化性和抽象性表示的关系相同(即都表示抽象式和细化式之间的关系),只是关注的角度不同。
按照 Langacker(1987:132)的说法,抽象性(和细化性)关系到精确性的层次,即刻画某事物的细节精度。抽象式和细化式都是相对的概念。例如,tall相对于over six feet tall来说是抽象式,over six feet tall又是about six feet five inches tall的抽象式,而相对于exactly six feet five and one-half inches tall来说,about six feet five inches tall也是抽象式。抽象(或细化)是相对的、有层次的。在认知语法中,相对简略、概括的抽象式和相对精确、细致的细化式之间并无原则的区别,唯一的区别是所表征的事物在语义上的精确程度。
认知语法中还有一个术语跟“细化”相似,这就是“例示”(instantiation)。如果结构B细化结构A,结构B就是结构A的一个例子(instance)(Langacker,2007:4, 36)。例如,菊花是花的细化式,是一种花,是花的一个例子。Langacker(1991:61)曾试图区分细化和例示这两个概念。细化用于类型和次类型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次类的多样性和它们之间的差异,是具体描写的精确程度问题,如哺乳动物这个类型下面有人、鲸等各种不同的次类,将一个动物称为鲸比称为哺乳动物更为精确,鲸是哺乳动物的细化式。例示用于类型和例子之间的关系,并不强调描写的精确程度,一个类型的例子表征单个的个体,强调的是各例子之间的相似性,如狼狗和哈巴狗之间比狗和鲸之间有更多的相似性。但Langacker(ibid.)指出,最好把例示看作是细化的一种特例。事实上,在Langacker的论著中这两个术语经常互相换用,不作区分。本文对这两个术语也不作区分,细化相当于例示,细化式相当于例子。
Langacker (2008:23)指出,在认知语法中,语法规则采取抽象图式的形式,即通过强化一组例子内在的共性而得到的抽象模板。Evans和Green(2006:504)论述了抽象式是怎样产生的,指出抽象式作为一个象征单位,是在对一些更为详细和特殊的象征单位(例子)进行抽象的过程中产生的。当相似的模式被从话语中抽象出来产生更为抽象的表征时,抽象式就在人的心理语法中形成了。而新的表达方式又是在抽象式的作用下产生的。抽象式帮助我们认识到词、短语和句子的组成模式,可以根据抽象式来判断一个新的表达方式是否正确。例如,从worker和teacher可以归纳出动词+-er这样的抽象式,根据这个抽象式可以判断complainer或striver是否正确,并可以产生出新的表达方式。
三、词类的抽象式和细化式
在认知语法中,词类是从抽象意义的角度来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主要分为两个类别:名词性的 (nominal)和关系性的(relational)。名词性的表达方式表示事物,包括名词、代词等。关系性的表达方式又分为两类:一类表示非时间关系,包括形容词、副词、介词等;另一类是动词,表示时间关系,也称为过程(process)。在认知语法中,词类和单个的词都是象征单位,即都是连接语义结构和语音结构的单位(Langacker,1987:58)。相对于单个的词来说,词类是高度抽象的象征单位,缺少具体的词汇内容,因此是抽象式,而单个的词具有具体的词汇内容,因此是所属词类的细化式。
在认知语法中,名词被定义为语义极勾画一个事物的象征结构(ibid.:491)。名词可被 表述 为 [[THING]/[…]],[THING]表示 语义极的概念内容(即抽象意义上的事物),而[…]则表示没有指明具体内容的语音极,中间的“ / ”表示语义极和语音极之间的连接。单个的具体名词如table和book可分别表述为 [[TABLE]/[table]]和 [[BOOK]/[book]], 其中的语义极和语音极都有了具体的内容。相对于包含了具体内容的[[TABLE]/[table]]和[[BOOK]/[book]]来说,[[THING]/[…]]是抽象式,而[[TABLE]/[table]]和[[BOOK]/[book]]则是[[THING]/[…]]的细化式。
动词表示时间关系,也称为过程,抽象式可表示为[[PROCESS]/[…]]。例如,take和begin可分别表述为[[TAKE]/[take]]和[[BEGIN]/[begin]],它们都是 [[PROCESS]/[…]]的细化式。而形容词、副词和介词都表示非时间关系,非时间关系就是抽象意义上的状态(STATE),这几个词类的抽象式就是[[STATE]/[…]](Evans & Green,2006:570)。由此看来,各个词类和属于它们的单词之间的关系就是抽象式和细化式之间的关系。
介词和介词短语之间的关系也是抽象式和细化式之间的关系。例如,above和above the sofa都表示同一种关系(某物在另一物之上),但above本身并没有指明是在什么之上,表示的是一种抽象关系,是抽象式,而above the sofa中的the sofa细化了above后面的成分,above the sofa是above的细化式,或者说是above表示的关系的一个例子。其他关于above的细化式(即例子)还可能有above the clouds, above the desk, above the shop等。
形容词和它修饰的名词短语之间的关系也是抽象式和细化式之间的关系。例如,high和high mountain都表示高的状态,但high没有指明是什么东西高,因此是抽象式,而mountain细化了high表示的非时间关系所存在的实体,high mountain是high的细化式或例子(Langacker, 2008:203)。与介词和介词短语之间、形容词和所修饰的名词短语之间的关系相似,动词(如open)和动词+宾语结构(如open the door)之间的关系也是抽象式和细化式之间的关系。
四、射体、界标和细化场
在认知语法中,为了说明关系性的表达方式涉及到的抽象式和细化式,使用了射体(trajector)和界标(landmark)这两个概念。关系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存在于形成该关系的事物之间,这样的事物被称为射体和界标。射体是在对一个关系形成概念的过程中更加突显的那个事物,是关注的主要焦点,而界标则是关注的次要焦点(Taylor,2002:206)。介词表示的关系本身就包含抽象的射体和界标,如above表示上下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即上面的射体和下面的界标之间的关系。但介词above本身并没有具体指明它的射体和界标是什么,这里的射体和界标是抽象的。在上述介词短语above the sofa中,the sofa细化了这个关系的界标,而在the picture above the sofa中,the picture细化了above的射体,因此,the picture和the sofa分别是关于above的射体和界标的细化式。above包含的抽象的射体和界标还可以分别由其他名词或名词短语细化,如the plane above the clouds, the light above the desk, a flat above the shop等。
在上面例子中,由above表示的关系所引起的抽象的射体和界标分别由the picture和the sofa等其他成分来进行细化,这种抽象的射体和界标在认知语法中被称为细化场(elaboration site,e-site)。一个构式中的一个成分结构(如above)包含一个抽象的次结构(如above包含的抽象的射体或界标),另一个成分被用来对这个抽象的次结构进行细化,即对它进行更加细致的刻画(如用the sofa来刻画above的界标)。这种被另一个成分细化的抽象成分就被称为细化场(Langacker,2008:198)。表示时间关系(即过程)的动词open包含两个细化场(即抽象的射体和界标)。在John opened the door中,这两个细化场分别被John和the door细化。表示非时间关系的形容词high包含一个抽象的射体(即细化场,但缺少一个被关注的界标)。在high mountain中,这个抽象的射体被mountain细化。
用射体和界标这两个概念可以对各主要词类的特点进行描写。按照Evans和Green(2006:570)的说法,名词表示一种事物;动词表示一种时间关系(即过程),以事物充当其射体和界标;形容词表示一种非时间关系,以事物充当其射体;副词也表示一种非时间关系,以关系充当其射体(如在he really likes it和really good中,副词really的射体分别由表示时间关系的动词likes和表示非时间关系的形容词good细化)。
五、中心成分、修饰成分和补足成分
认知语法中的中心成分(head)也称为侧 面 定 子(profile determinant)。Langacker(1991:551; 2008:66)把一个表达方式表示的实体(事物或关系)称为侧面(profile),即在其直接辖域内注意的具体焦点。例如,elbow表示的概念涉及到整个人体(注意的最大辖域),人体的手臂部位(注意的直接辖域)跟elbow表示的概念直接相关,elbow表示的事物是手臂上的一个侧面(部位),即肘部。一个合成结构一般从它的一个成分结构“继承”它的侧面,这个向合成结构“遗赠”侧面的成分结构就叫作侧面定子(Langacker,2008:192)。例如,high mountain这个合成结构的侧面(即它表示的实体)是从它的一个成分mountain的侧面(即它表示的实体)“继承”而来的,也就是说,mountain的侧面决定了high mountain的侧面(两者都表示同一类事物),mountain就是high mountain的侧面定子。而介词短语above the sofa的侧面“继承”了介词above的侧面(两者都表示同一类关系),above是above the sofa的侧面定子。侧面定子就是侧面跟整个合成结构的侧面相一致的那个成分结构。侧面定子不仅决定整个合成结构的意义,而且决定了整个合成结构所属的语法类别。名词mountain决定了high mountain也是名词性成分,介词above也决定了above the sofa是介词短语。从这个意义上说,侧面定子相当于传统语法中的中心成分。传统语法中的中心成分主要强调它决定整个合成结构语法类别的作用,而认知语法中的侧面定子不仅也有这方面的作用,而且更加强调它跟整个合成结构之间在意义上的“继承”关系,与它表示的抽象意义(如表示的是关系还是事物)相关联。
名词表示一种事物,不涉及射体和界标,因此,我们可以说名词(或名词性成分)是自主的(autonomous)。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都表示关系,这些关系都需要射体和界标来使意义完整,所以都依附于射体和界标而存在。因此,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都是依附性的(dependent),它们的意义都包含着抽象的射体和界标,需要其他成分来细化。Langacker (1987:300)对依附性下的定义是,如结构A构成结构D中的一个突显的次结构的细化式,结构D就依附于结构A。也就是说,构成细化式的成分是自主的(如high mountain中的mountain或above the sofa中的the sofa),而被细化的成分是依附的,因为它需要被细化来使意义完整(如high mountain中的high或above the sofa中的above)(Evans &Green,2006:586)。根据这种依附性概念,认知语法对一般所说的修饰成分(modifier)和补足成分(complement)进行了与众不同的解释。
如上所述, above是above the sofa的中心成分(即侧面定子),根据认知语法,the sofa就是above的补足成分,因为它细化了above的界标。Langacker (1990:297)把补足成分定义为细化中心成分的一个成分结构。也就是说,当依附结构(如above the sofa中的above)充当中心成分并且被另一成分(如the sofa)细化时,这个细化它的成分就是它的补足成分(the sofa 是above的补足成分)。在above the sofa中,中心成分above是依附的,因为它需要依赖补足成分(the sofa)来细化它的界标。按照Langacker (1990:297) 的看法,在the teacher entered the classroom中,动词enter(ed)表示一种时间关系,是整个结构的中心成分,是一个依附结构,因为它需要其他成分来细化它的射体和界标,而the teacher和the classroom都是enter(ed)的补足成分,因为它们分别细化了它的射体和界标。
在认知语法中,修饰成分被定义为被中心成分细化的一个成分结构(ibid.)。例如,mountain是high mountain的中心成分,是自主的成分,而high表示一种非时间关系,需要中心成分mountain来细化它的射体,是一个依附结构,因此是修饰成分。当依附结构(如high)被自主的中心成分(如mountain)细化时,这个依附结构就是修饰成分。又如,在the picture above the sofa中,picture是中心成分,是自主的,而above the sofa是依附的,因为它有一个需要被细化的抽象的射体。中心成分picture细化了above the sofa的抽象的射体。根据上面关于修饰成分的定义,above the sofa就是修饰成分。这里也可以看到整个结构的层级性,above是above the sofa的中心成分,而picture是the picture above the sofa的中心成分,above the sofa成了picture的修饰成分。
传统语法中的修饰成分和补足成分都是依附于中心成分的,都被认为是给中心成分提供附加的信息。但认知语法则有不同的论述,按照Evans和Green (2006:587)的说法,虽然修饰成分依附于中心成分(来细化结构的某个抽象方面),但(关系性的)中心成分依附于它的补足成分(来细化结构的某个抽象方面)。在认知语法中,有些中心成分被看作是依附性的,这跟传统的观点大不相同。
六、在单词结构和句子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认知语法在分析单词结构和句子结构时使用了抽象式、细化式、射体、界标、自主性和依附性等概念,跟传统的分析方法有较大的不同。按照Langacker(1987:312),Taylor(2002:270-271)及Evans和Green (2006:590-592)等人的看法,worker中的work在语音和语义方面都是相对自主的,而表示施为者的名词性后缀-er则是依附性的侧面定子(即中心成分),这正是认知语法跟传统语法不同的地方。传统语法中work应是worker的中心成分,-er是附加在work上的词缀。认知语法认为,-er是中心成分的理由在于它对侧面定子的定义。worker是一个名词,因为它有一个名词性的后缀-er。按照认知语法,worker是“继承”了-er的侧面而成为名词的,-er应是侧面定子。认知语法把-er分析为一个在语义和语音上依附的侧面定子,以一个抽象的过程(即时间关系)作为它的射体(Evans &Green,2006:591)。这个抽象的过程(即抽象射体)由在语义和语音上相对自主的动词词干(如work, teach, climb等)细化,产生了worker, teacher, climber等由动词派生的名词。中心成分(-er)和相对自主的动词词干(work)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依附的中心成分和自主的补足成分之间的关系。
在认知语法中,复数语素(如pictures中的-s)也被分析为是侧面定子,一个表示复数名词的抽象的名词。复数语素把自己的侧面复数名词“遗赠”给了整个合成结构(pictures),使整个合成结构成为复数,复数语素-s是pictures的中心成分(Taylor,2002:590)。按照 Langacker(2008:199) 的 看 法, 可 以 对worked中的过去时语素-ed进行类似的分析。抽象的动词词干构成一个细化场,由work进行细化。Taylor(2002:270)把过去时语素看作是整个结构的中心成分。认知语法中屈折语素和派生语素(特别是像-er这样引起词性变化的派生语素)一样都常被分析为中心成分。
按照认知语言学,句子结构是以人们在客观世界中的体验为基础的。世界上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经过人们的体验被编码在语言中,形成基本的句子类型。像John broke the window和Bob hit Jane这样的及物句表示施动者和受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把事件编码进语言的典型手段。按照Langacker(2008:358)的说法,这些句子中施动者和受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置于舞台之上进行勾画(即作为被观察的对象被放在句子中进行描写),施动者作为动词表示的过程的射体,而受动者作为界标。例如,在John broke the window中,动词broke表示的过程依附于参与这个过程的参与者,这些参与者作为动词意义的一个方面被抽象地表述为它的射体和界标,名词性成分John和the window分别细化了broke的射体和界标。按照上面关于中心成分和补足成分的论述,动词broke是中心成分,而John和the window则是补足成分,因为它们分别构成broke的射体和界标的细化式。
这样分析句子结构的好处之一是可以采用一套统一的术语来描写不同类型的句子。及物动词 (如break)的意义中包含两个细化场,即抽象的射体和界标。这种抽象的射体和界标被名词性成分(如John和the window)细化之后,整个结构就构成及物句(如John broke the window)。不及物动词(如die)的意义中只包含一个细化场,即抽象的射体。这个射体被名词性成分(如the old man)细化之后,整个结构就构成不及物句(如the old man died)。像give这样的动词的意义中包含三个细化场,分别被名词性成分细化后,整个结构就构成了所谓双及物构式(如John gave Mary a book)。联系动词be的语义结构中也包含了两个细化场,射体也由名词性成分(如the boy)细化。跟及物动词的界标不同,be的界标可以分别由名词性成分(如a student)或关系性成分(如tall或者in the classroom)细化,构成the boy is a student, the boy is tall, the boy is in the classroom这些关于动词be的细化式。
七、结语
在认知语法中,抽象(式)和细化(式)贯穿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涉及到语音、词法、句法和语义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语法分析的基本构架。进一步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对我们认识认知语法的理论脉络是非常必要的,对我们的语言研究和教学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1] Evans, V. & M. Green.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6.
[2] Langacker, R. W.Cognitive Grammar: A Basic Introduc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3] Langacker, R. W.Concept, Image, and Symbol: The Cognitive Basis of Grammar[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90.
[4] 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Ⅰ):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5] 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Ⅱ): Descriptive Application[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6] Langacker, R. W.Ten Lectures on Cognitive Grammar[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7] Taylor, J. R.Cognitive Grammar[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8] 谢应光. 英语现在完成体的认知阐释[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 (6):22-27.
[9] 张艳君. 语法的语用内涵诠释[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 (6):9-14.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 concepts of schematicity and elaboration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and are used throughout the whole analysis. They are involved in the study of phonology, morphology, syntax and semantics to form a basic framework of gramma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explains the concepts of schema and elaboration as well as other relevant concepts in cognitive grammar, and discusses their application to linguistic study.
cognitive grammar; schematicity; schema; elaboration
H31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665X(2011)01-0028-06
2010-04-23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0832178)
谢应光(1949-),男,教授,研究方向:语义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