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2011-03-16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农民政治思想

王 玮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a. 社会科学部;b. 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天津 30038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人的因素,作为生产力中最重要因素的劳动者——农民,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建设水平与速度.因此,提高农村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1 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生命线”.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各级党组织极为关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健全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培养基层干部队伍等多种渠道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村的各种经济利益深度调整,多种思想观念激烈碰撞.这一切使得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在农村基层的集中表现如下.

1.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被忽视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1],这是不少地方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真实写照.一些干部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当前党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是软任务,可做可不做,只要经济工作做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做好了.这种认识阻碍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1.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

目前,在农村由于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农民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乡镇企业、“三资”企业、自主创业者的激增,亦工亦农、务工经商的农民越来越多,纯务农户比例越来越小,他们的愿望与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主体已经发生转变,而现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内容到方法均不适应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层次变化,需要全方位重新调整.

1.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存在问题

一些农村干部的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的宗旨观念淡薄,方法简单粗暴,甚至自身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有的工作作风不深入,脱离群众,工作不扎实;有的工作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个别地方甚至干群关系比较紧张,根本谈不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4 缺少回应现实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一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实际脱节,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文件到文件,材料到材料的层次,“上级开会两三天,到了基层一袋烟”[2].教育理论跟不上实践,思想跟不上发展,经验跟不上变化,方法跟不上要求,不能解决农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能回答农民群众思想上存在的疑问,脱离农民关注的热点,这些均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感召力和说服力.

2 创新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2.1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与社会双向建构的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被认知为社会和特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他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之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长期以来,在我国过多地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功能,而忽视了其个体价值.这种对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解读致使不少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再重要,也是党和国家的事情,是社会的事情,与个人无关;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社会需要服务的,是为社会需要而培养塑造人,与个人的利益、发展和需要不甚相关甚至是相悖的,因而造成许多人远离、漠视甚至拒斥思想政治教育.然而,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在服从于社会需要的表象背后,是服从和服务于整个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更为恰当的表述应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社会价值引导下的人与社会双向建构的实践活动,最终实现的是社会与个人两个相对独立又不可分割的系统间的良性循环.

2.2 科学实践观是创新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方法论基础

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是辨证统一的.对社会和现实个人的关注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生成的起因,也是马克思主义不同于以往哲学家抽象地谈论人的本质的关键点.“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在马克思看来,人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是人类最根本的存在.实践不仅形成了人特有的生物属性,还使人上升为理性的存在物,实现了主体性,并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自由.个人是社会的个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社会性与个体性统一的存在.同时,社会是个人的社会,是以共同的生产活动为基础、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创造财富并推动其发展.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手段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论的局限,逐步向人本教育模式转型,将视角回归到“现实的人”、“实践的人”——农民,回归到农民的现实生活上来,向农民的实际生活渗透,关注农民的物质利益和精神世界的需求,把解决农民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社会需要同农民自身全面发展的个体需要结合起来,以科学实践观为理论基础,探索观照现实的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3 构建高效的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的是教育对象知与不知、懂与不懂、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是社会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思想并外化为日常行为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与思想状态.以马克思主义现实人的角度构建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把握三项原则.

3.1 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符合现实社会的要求.当前,经济工作是各项工作的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展开.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之中,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相结合,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使他们得到实惠,化虚为实,才能真正找到农民群众思想问题的症结和化解矛盾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3.2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主体对客体实现改造的对象性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特性,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主导地位以及对客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的特性.”[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并非是消极被动的存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和认识的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能动性使人成为实践的主体.人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主体性又会促进人顺利完成各种实践活动.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主体性原则就是要把平等、尊重、关心、理解作为工作的前提,关心农民的需要,唤醒农民的主体意识,发展农民思想道德的主体能力,形成鲜明的自主、自立、自我负责的全新人格,使其产生精神需求,自觉提升自身的精神品位和精神境界.

3.3 分层教育原则

现阶段的改革打破了中国农村原有的社会格局,农村中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农民群体分化较为严重,农民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的异质性加大,存在的思想问题也不尽相同,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工作方法,因时、因地制宜,因人利导,避免形式主义以及空洞乏味、言之无物的说教.

3.4 实用与实效相结合原则

讲求实用与实效是农村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反对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要把简单的说教转化为经常性的、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形式活泼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持久性和有效性.

4 创新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和思维方法,它本身不是一个实体因素,而是各种实体因素之间的联系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等因素的有机组合,构建与现实相观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促进农民精神世界的自我生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4.1 示范与“灌输”结合模式

思想教育从来离不开理论“灌输”.现实中,农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干部”仍然是许多人的惯性做法.所以,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应当把理论的灌输融合到其现实生活中,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生活质量为切入点,用领导办点示范、党员带头示范、典型经验示范等具体化、形象化的形式引导农民,激励他们学习和效仿,促使其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以达到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自身素质的目的.

4.2 城乡互动[5]模式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镇的参与,农村软硬件设施建设也离不开城镇的扶持.通过城乡间的互动,将城镇先进的思想观念、经营理念、现代文明和最新科技成果等带到农村,拓宽农民的视野,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农民的现代意识,为新型农民的成长提供思想条件.

4.3 疏导与管理结合模式

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立足于耐心的疏导教育,反复进行,不怕麻烦,不怕曲折.但疏导教育并不是万能的,管理也是一种教育形式,它与疏导教育相辅相成,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首先,在普遍进行法制教育的基础上,把已有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其次,要从实际出发制订乡规民约、村规民约来强化行为规范,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起来;最后,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环境,达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的效果.

4.4 “解扣”与解难结合[6]模式

农民的许多思想问题,往往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关.要解开他们思想上的扣结,必须与解决实际困难一起来进行.从解决困难入手,建立情感,既讲道理又办实事,从而达到“解扣”的目的,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

4.5 载体运营模式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的形式、活动和事物.在农村,大多数的农民劳动剩余时间很多,而有些地区却报纸收不到、广播听不到、电视看不到、网络覆盖不到,形成舆论引导的空白点.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特别注重挖掘本土资源,利用多种形式的载体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性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种类繁多,既有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音像资料、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也包括村镇文化、乡村企业文化、农村家庭文化建设等内容的文化载体.这些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技术手段,综合运用这些载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覆盖面,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生动形象.

就农村而言,充分挖掘蕴藏在农村传统民间文化的精髓,赋予传统文化以先进的内容,激发农村文化活力,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文化的载体,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同时,应加强农村的环境建设,提高文明乡村创建活动的思想性和引导性,利用环境载体,充实农民的精神生活,陶冶其情操,通过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作用,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同时,针对农村社会结构的特点,要特别关注农村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充分利用家(宗)族内聚力强的特点,通过重订村规族约,建立有道德指向的礼俗系统等方法,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渗透主流思想和主流价值观,塑造农民高尚的人格,形成文明健康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4.6 分类实施模式

中国的农村改革促成了农民群体的分化.在这些不同类型的农民群体中,思想政治素质差异较大,存在的思想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确定重点,有的放矢.要从农民容易形成共识的问题入手,从农民的切身感受出发,从具体的事情抓起,从具体的要求做起,把先进性与广泛性较好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过去的“被动式”、“说教式”、“号召式”向“主动参与”、“引导式”、“激发式”的转变[6],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

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还出现了与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综合立体融合的趋势.应当看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实际效果在诉求于方法模式不断创新与拓展的同时,也依赖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水平与农民文化、科技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遵循人的发展和思想教育工作本身内在的规律,不断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有力保障.

[1]崔家新,杨思留.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 甘肃理论学刊,2006(6):84-85.

[2]向万忠.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 探索,2003(6):107-108.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祖嘉合.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邹 婷. 新农村视阈下新型农民教育的途径[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60-63.

[6]张 湘. 当前我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原因及对策探讨[D]. 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3.

猜你喜欢

农民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饸饹面“贷”富农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