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觉口语法的关键在于家长深度参与

2011-03-16万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1年3期
关键词:治疗师语法听力

万谊

听力损失是常见的新生儿先天性异常。据调查,我国每年因遗传、药物中毒和意外伤害等原因新产生听力损失儿童近3万名[1]。这些儿童大多有残余听力,如及早进行听力补偿或重建,给予科学、系统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是可以开口说话并融入主流社会的。随着新型助听辅具(高功率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出现,一些传统的听力损失儿童训练方法已经跟不上先进的听力技术了。以Daniel Ling等为首的一些学者于上世纪80~90年代开始倡导听觉口语法(auditory verbal therapy,AVT)。当时由于AVT在国际上采用英文体系,故一直没在中国普及。直到台湾雅文儿童听语文教基金会完成了AVT的中文转换,AVT教学法才在中国推广开来[2]。

听觉口语法是指配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帮助听力损失孩子获得听觉潜能后,按照听觉能力、说话、语言、认知和沟通的自然发展顺序,在自然有意义的情境及互动中,让听力损失孩子学习倾听,学习语言和说话[2]。AVT的特点是:首先要充分利用听力损失儿童补偿后的听觉以建立“听”的习惯,强调听觉能力的学习方式和管理;要以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把音素、字、词放在句子中呈现)为主要的听觉刺激;运用生活中的自然情境,发展听觉、说话、语言、认知和沟通五大能力等。特别强调家长的深度参与,采用一对一的方法,由一位老师面对一个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服务[2]。

家长深度参与是成功实施听觉口语法的关键。所谓深度参与,就是指家长作为学习者,与儿童一起参与到一对一课程中;家长作为合作者,积极配合教师课程以及广泛开展互助交流;家长作为主导者,全方位参与到儿童日常生活的训练中。

1 家长是学习者

听觉口语法要求家长全面承担儿童的康复训练,这就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熟练掌握听觉口语法的教学技巧和训练内容。

1.1观念的转变 家长应接受孩子听力损失的事实,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片面认为孩子的听力康复是专业康复教师的事,把康复的责任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自己成为监管者和旁观者。听觉口语法强调家长是听力损失孩子主要的照顾者,更是影响孩子康复成功与否的关键。另外,康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较漫长的过程,而且每个听力损失儿童的情况不一样,康复的效果和时间肯定有差异。听觉口语法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供听说刺激,要有耐心和持久力,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并设立适当的期望值,这样才利于听力损失患儿的最终康复。

1.2技能的掌握 家长要学习的知识和技巧繁多,除了听力学、助听辅具、行为改变技术以外,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听觉口语法教学技巧和课程。如强化听觉能力管理,减少或排除其他感官输入,使患儿大脑有机会处理来自有损伤的听觉系统所传送的声音信息,为听力损失患儿高品质的听觉与学习环境;适时遮住嘴型,避免听力损失患儿用视觉(即唇读)接收信息;多应用超语段(指语音的声调、节奏、轻重等),语音中超语段的变化更能引起听力损失儿童对声音的注意。还有听觉能力、说话、语言、认知和沟通五大领域的课程及如何因材施教等。家长不但要对这些知识和技巧了然于心,而且要灵活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AVT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指导和训练家长在生活中运用听觉口语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包括:①帮助听障儿童发展口语时,使用听觉作为主要感觉途径,而不是使用手语或唇读;②帮助听障儿童把听力和口语全面融入生活;③根据儿童发展理论,引导孩子在听觉能力等五大领域的整体发展;④协助孩子通过听自己说话声音和模仿别人的声音来发展自我语音监控的能力。家长全面掌握AVT可缩短听力损失儿童的康复时间,并提高康复效果。

2 家长是合作者

AVT要求家长与孩子一同参加一对一课程,家长不仅是学习者,也是治疗师重要的工作伙伴。同时,AVT也非常强调团队合作,家长是团队互动的推动者。

2.1教学配合 家长的教学配合主要体现在:①做示范,家长与治疗师共同做示范,以帮助听力损失患儿理解活动的步骤和程序;②做交流,家长的参与打破了传统的只有治疗师和听力损失患儿的单训模式,构建了一个三人交流的平台,为听力损失患儿创造了更多主动表达的机会,使听力损失患儿在与人交流中更加自信;③提供支持,家长是孩子心灵最可靠的支持,有些听力损失患儿比较胆小或怯生,单独与治疗师相处会很紧张,家长陪同可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而且家长可根据孩子的习惯和兴趣给治疗师提供信息,调整训练策略。如在训练过程中,孩子出现丢玩具、不听指令等行为时,家长就要支持治疗师对其进行管理,以使训练顺利进行。

2.2团队互助 听力损失患儿必须在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等专业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得到最完善的帮助。团队成员包括家长、耳鼻喉科医生、听力师、治疗师、助听器验配师、学校老师等,所有成员都以支持和协助家长为目标[3]。家长应为团队提供有关听力损失患儿的各种信息,包括助听辅具运作情况、家庭训练的情况、训练中遇到的难题等。家长与听力师和助听器验配师要保持互动,保证助听辅具达到最佳适合度;参与并帮助治疗师制定康复目标,根据孩子的进步随时调整训练内容等。专业团队也通过适当的咨询,满足家长在不同阶段的特定要求,使家长在专业知识、训练技巧、洞察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3 家长是主导者

听觉口语法的精髓就是将训练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家长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持续不断地与听力损失患儿进行有意义的互动,让孩子习得语言。

3.1制定合理的目标 制定合理的目标非常重要。首先,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制定目标要符合自己孩子的水平,不能完全参照别人的计划,活动设计也要符合自己孩子的兴趣。其次,家长要及时记录孩子新的进步表现,最好能定期做评估,这样可以随时调整训练内容和方法。另外,家长制定的目标要具体,不能太大。比如,通过某个活动让孩子理解“我在做什么”的问话,或者培养孩子听三项名词的句子,如:“请给我面包、苹果和牛奶”,这样家长能清楚地看到目标是否达成,能观察到孩子具体的进步。在开始新的教学内容时,最好从孩子已掌握的内容入手,这样不会让他们一开始就觉得困难。新内容要难度适中,应该是孩子通过努力能达到的,不要跳跃前进,否则会使孩子由于困难而产生厌烦。比如,孩子掌握“拍拍手和点点头”两项动词后,在教孩子新内容时,可先从三项动词“拍拍手、点点头、跺跺脚”开始。

3.2训练孩子听说 AVT治疗模式是每周一次治疗课程,每次1小时,其中听觉口语课的时间为45分钟,家长咨询为15分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家长作为主导者来训练孩子听与说。家长要将听觉口语法的技巧与目标融入日常生活中,要在自然情境中培养孩子聆听的习惯,发展孩子语言交往的能力。比如夏天家里有蚊子在周围嗡嗡的飞,家长就可以让孩子注意听,并询问孩子听到什么声音并模仿发出嗡嗡的声音。还可以问孩子,这是什么动物发出来的呢?让孩子通过听觉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其语言、言语、沟通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AVT训练孩子听说时,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强调语言的复现。大多数听力损失儿童学习一个新的词汇后很容易遗忘,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交流中多出现新学的内容,帮助孩子牢固地掌握;②强调语言的完整性。尽量用完整的句子和孩子交流,不要总是说一个一个的单词,即使在刚开始训练时,也要将关键词放在一些简单的句式或词组中;③直观灵活的训练方式。在教听力损失患儿学习听和说时,要伴随相应事物或动作的出现,帮助他们理解,如教孩子理解“硬”和“软”,就要把硬和软的东西给他看。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学也很重要,孩子突然对某个事物表现出格外的关注和兴趣,家长就要灵活地将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④经常自我检查。要定期检查训练孩子时是否出现什么问题,如是否自己说的太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太少;是否提出问题以后没有给孩子留出思考的时间,而太快给出答案;是否总迁就孩子的现有语言水平,回避新的词汇,造成孩子词汇量狭窄等。

4 参考文献

1 孙喜斌,贺鹭,曲成毅,等. 北京市0~6 岁听力残疾儿童康复需求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5(2) :14.

2 张稚.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记海峡两岸AVT教学交流活动[J].中国残疾人,2009(11):44.

3 陈军兰.浅谈家长参与听觉口语康复[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8(5):38.

猜你喜欢

治疗师语法听力
跟踪导练(二)4
KEYS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Units 7—8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1—2 听力练习
Keys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教学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