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微博看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信息流、数据流、承载流
2011-03-11张玉平
周 涛,周 峰,张玉平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上海 200122)
1 前言
当前移动互联网业务飞速发展,用户对于随时联网的需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激发出来,由此带来的新信息承载开销模式也是需要研究的。本文从分析其中新兴的具有代表性的微博业务出发,总结提炼移动互联网业务新模式的趋势和对网络的新要求,希望能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对行业发展有所提示的作用。
2 手机微博业务介绍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的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可以插入图片、表情、音乐等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业务可以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使用,有良好的用户体验特性,包括信息分享、传播、互动等基本功能。
2.1 手机与微博结合的形式
手机微博业务建立了手机和互联网应用之间的无缝连接,可以实现手机端同互联网端的互动。目前,手机和微博应用的结合有3种形式。
(1)手机短信和彩信
通过发短信/彩信方式更新微博。对用户来说更新成本较大,且彩信限制50 KB大小影响了所发图片的清晰度。最关键的是这种方式只能提供更新,而无法看到其他人的更新,这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大大降低了用户参与性和互动性。
(2)手机 WAP/NET 版网站
各微博网站基本都有自己的WAP/NET版,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登录WAP/NET网站。这种形式只要手机能上网就能连接到微博,可以更新,也可以浏览、回复和评论。但因与发布微博内容本身流量相比,网站页面流量更大,用户花费的流量费用性价比不高,且无线网速也会影响用户体验效果。
(3)手机客户端
手机客户端分两种:一种是微博网站开发的快捷方式版,用户通过客户端直接连接到经过美化和优化的微博网站;另一种是利用微博网站提供的API开发的第三方客户端。尽管目前手机系统平台比较复杂,客户端开发起来难度很大,并且各客户端在非智能机上的发挥和体验整体都不佳,但是随着智能机逐渐平民化,无线网络速度的提升和流量资费的下调,手机和微博的结合肯定越来越密切,微博将会为互联网和移动应用带来很多新变化。
2.2 手机微博的业务流程
手机微博业务流程主要包括用户登录、浏览首页微博(正文)、发布微博、发私信评论互动等,如图1所示。
图1 微博业务流程
3 手机微博业务的交互流程测试方法与结果
主要测试的对象是应用渗透率较高的新浪和腾讯手机微博,体验分享、浏览、互动等功能,并结合端到端的测试方法进行分析,关注终端和网络侧信令、连接,应用包流量及与用户动作关联等。
3.1 测试说明
为进行效果分析对比,测试场景包括手机客户端、不同浏览器的手机网站微博,同时也加入PC微博作为参考。主要以新浪客户端微博测试结果为主,其他场景作为对比进行分析说明。微博应用功能与用户动作密切相关的包括登录、发布新微博、查看新微博、点击浏览、参与互动评论、发私信等。
3.2 测试结果及分析
(1)各业务流程和流量分析
以下将分别介绍微博应用各业务流程实际发生的IP包流向和流量分析。如图2所示,主要是发布微博和周期性检测消息流程具体协议的交互流程。
登录流程包括有终端与服务器双向交互,首次登录流量较大,包括OAuth认证授权流程和所有新微博获取,再次登录账号已保存,OAuth认证授权流程简化,主要是新发布微博的流量。
用户发布微博,从用户角度流量来看,上传流量和下载流量对等;从IP包流向来看,用户先向服务器上传交互微博信息内容,一段时间间隔,因用户动作或客户端设置触发动作,用户发布的微博内容会通过服务器再下载至用户端,IP包流向不同,但连接发起方均是来自终端方向。
用户查看关注好友新发布微博,从该用户角度来看,主要是下载流量;从IP包流向来看,因用户动作或客户端设置触发动作,关注发布的微博内容会通过服务器下载至用户端,IP包流向从服务器到客户端,但发起方来自终端方向。如果微博内容含有图片则会有所不同,根据微博客户端默认设置,上传图片质量要求比下载图片质量要求高,这与测试中分析结论也一致,用户发布微博产生上行流量(含图片)大于下行获取该微博(粉丝获取微博)的流量。
(2)新浪客户端与微博客户端体验差异和流量分析
目前,微博模式用户对新微博/评论/私信的查看有两种体验方式:一是通过消息机制通知有新的微博/评论/私信等;二是通过刷新按钮将当前页面新微博等进行自动更新设置,以显示最新关注发布的内容。目前新浪微博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腾讯微博采用的是第二种方式。
图2 主要流程消息交互
从新浪和腾讯微博不同体验来看,包流量和分布对比分析如图3所示。新浪微博在通知用户有新微博到达时,用户参与动作会影响某个时刻产生较大流量,而周期性检测包机制不受影响;腾讯微博自动更新,是将流量在时间上分布周期化,受用户参与动作影响较小。
(3)不同场景对比分析
微博手机客户端采用机制基本跟PC网页版机制类似,不同的是刷新频次低。新浪和腾讯采用PC登录微博首页时,应用端周期性发送请求检测周期均为30 s,而手机客户端设置最小值为3 min(视不同版本而定)。
微博手机客户端采用机制与手机版网页机制差异较大。手机IE浏览器:新浪微博手机网页基本跟一般的网页浏览无差别;腾讯微博手机网页机制跟PC版机制基本一致,检测周期频次较密,为30 s。手机UCWEB浏览器:跟浏览网页无差别,无周期性检测及提醒通知机制,可能跟手机浏览器与手机微博业务有无适配相关。
综上所述,由用户行为触发引起登录、浏览、查看、发微博、私信等动作,会对网络带来流量方面的压力,各种动作的流量因媒体形式和功能而大小非常不等,涵盖上行流量和下行流量,对网络有一定的压力。在这类流量方面,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微博这种信息推送方式的引导而引起的用户点击观看图片、视频等较高流量的业务,因此网络总体流量会有所增加,并随着微博业务的普及而持续增加,不过这类流量还是需要用户操作,因此总体的增量可能比较有限。周期性流量包括为保持实时性而进行的自动更新或检测包以便于发送通知消息等,无需用户介入自动执行,频次越密会对网络连接数带来巨大压力,这会随着微博业务的发展、用户在线时长的延长而持续增加。以上是基于对微博机制测试的定性分析,如果要根据用户实际使用的模式评估用户模型和对网络的影响,还需要通过网络统计持续观察用户习惯的变迁,据此估算实际的影响程度。
4 手机微博业务中几个问题辨析
以下从用户(行为)、功能、体验等角度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对网络影响。
(1)用户基数及粉丝数量对网络影响
微博用户总数的增加,一方面体现为在线用户产生主动信息及周期性更新不断增多,另外,微博的流行促使用户收发更多的多媒体信息,也会使无线网络总体流量增加。从网络连接数和流量角度来看,微博无线用户总量增加,会在这两个方面对无线网络具有很大影响。
若用户总数不变,当某些用户粉丝大幅增加,会对网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用户发布微博后,增量的信息会在各粉丝的周期性刷新或用户刷新中发给粉丝,对前者来说对连接数几乎没有影响,新增的流量视该微博内容而定,但影响不大;对后者而言,连接数增加稍有增加,受用户行为影响较多,新增流量类似。总的来说,连接数和流量方面影响相对不大。
(2)功能设置及用户体验对网络影响
从目前微博客户端来看,各客户端也是百家争鸣,各有不同,也都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功能设置会影响用户体验,包括隐性和显性体验差异。隐性用户体验如对上传和下载图片质量调整,交互包大小等,显性用户体验如有无消息通知,通知检测包间隔,自动更新频次,浏览网速是否畅通等。隐性体验差异主要体现在客户端默认的功能和设置,用户一般情况下不会更改该设置或功能,如上传图片质量和下载图片质量,用户本身没有明显的感知,上传图片类似发布微博,下载图片类似向粉丝分享微博信息,这是针对两个用户的业务流程,不会存在明显的对比体验差异,主要是对网络上下行流量产生影响,这部分对网络的影响可以定义为业务模式对移动网络的影响。
图3 新浪和腾讯微博包流量差异对比
显性用户体验主要是用户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在体验上的差异。如新浪微博的消息通知机制,如果不开启该功能,则用户需要通过主动点击刷新按钮来获取新的微博或其他,如果开启该功能则用户则可以较实时(与功能开启的检测包间隔设置有关)获知有无新的微博,有新微博才会发生用户刷新动作。对微博用户来说,该功能与他的体验有很大关系,这部分对网络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用户喜好、使用习惯特性,并结合业务模式对移动网络产生影响。
(3)用户行为对网络影响程度
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受用户行为影响较大。用户的每个动作均会引发与网络的交互行为 (除非在线业务外),因此用户的操作习惯、使用习惯及频次都会对网络的数据流有不同程度影响。用户行为包括范围很广,包括用户习惯在什么时间微博,有的用户习惯在早上8~9点上班时发布微博新动态,有的用户习惯在晚上发布微博新动态,用户时间方面习惯主要影响移动网络数据流在时间上分布集中度;包括用户发布微博内容喜好的媒体特性,有的用户喜欢用视频、图片、音乐媒体形式表达分享内容,有的用户则喜欢用文字形式分享动态,用户业务媒体喜欢主要影响移动网络数据流量大小程度;还包括用户使用频次的趋势,有的用户属于“快热型”,趋向在开始使用微博业务时,不断尝试新的体验,每天甚至超过8 h使用,最终趋向平稳使用,有的用户属于“慢热型”,在开始使用时接受度不好,慢慢使用频次越来越多,最终也趋向平稳使用,用户使用频次趋势主要影响移动网络在数据流量和连接数两个方面时间的趋势性。
5 从手机微博看移动互联网业务信息流、数据流、承载流之间的关系
从移动互联网来看,可以把业务相关的流分成3个层次:信息流、数据流、承载流。其中,信息流指对用户而言有意义的信息,即信息论中的“负熵”;数据流指为了及时送达信息而产生的IP层面的数据流;承载流指为了有效承载IP层的数据流带来的移动承载业务信道上的流量以及为了调度业务信道的资源而开销的接入和控制信道资源。
(1)微博内容的信息流、数据流、网络压力之间的关系
微博内容带来了用户业务层面的信息流量激增。点到多点的信息传播模式带来了更多的用户业务层面的信息流量。如:姚晨有700万个粉丝,她的一条微博会产生700万个信息流。
缘于信息流量的增加会带来数据流一定量的增加。由于微博采用了周期性检测或自动更新的机制,本身有一定的数据流,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数据流流量。如姚晨发送一条微博,在其粉丝原有的刷新数据流基础上增加了微博内容和附加信息产生的数据流量。
缘于微博数量增加带来的网络压力增量不大。由于微博采用了周期性通知或刷新的机制,对网络的压力主要体现在连接数上;增量的数据流量由于大多数在周期性刷新内体现,或者需要用户的主动点击,因此对连接数的压力增加不大;微博浏览的数据流量由于字数限制和图片压缩,总量不是很大,因此从流量上来说对网络压力不是很大。
(2)从微博业务看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流、数据流、承载流之间的关系
具体到微博业务来说,信息流指用户发微博以及观看到的微博、私信、图片等内容,从广义来看,信息流也可以包括让用户保持一种“一直在线”的感觉,但这种“平安无事”类型的信息流对用户的价值还值得讨论;考虑到微博业务一人发、多人看的逻辑关系,它的信息流是以平台到用户为主的。微博业务的数据流指用于承载微博所产生的IP层的数据包流;从手机微博业务来看,由于主要采用“拉”的方式来接收被“推”的信息,由于有大量上下行基本均衡的刷新交互,而承载有用信息的流量与信息流有关为下行大于上行,由此总的来说它的流量比信息流要高,同时从流向上来说是下行略高于上行。微博业务涉及的承载流指用于承载微博业务数据流而开销的移动网络的资源,从移动网络的承载来说,并不区分业务,都作为数据流进行传送,由于数据流层面的“以拉代推”,由此承载流的连接也以移动终端发起为主;从业务信道的占用来说,基本上承袭了数据流的情况,上下行基本平衡,下行略多;同时由于频繁刷新包的存在,其开销的接入信道也很大,与其开销的业务信道不成比例。
从解剖微博业务的信息流、数据流、承载流,可以看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习惯采用的每比特成本的概念可能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一方面,从信息流和数据流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每比特承载的、对用户来说有价值的信息流有减少的趋势,也就是说,每比特的用户价值进一步减低;另一方面,由于移动网络在接入数上的开销比较大,由此可以说承载每个比特所消耗的信道和频率资源在上升,也就是说,承载每比特的成本在上升。综合这两个趋势,对运营商来说,就意味着承载单位用户有价值信息的成本会急剧上升,未来衡量网络成本的标准也可能会动摇。所以,运营商在拥抱移动互联网新时代的同时,亟需对用户的行为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做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管道”。
1 朱映波,郭伶燕.面向3G移动互联网的音乐门户架构与实践.电信技术,2010(8)
2 林峰,王徐芳.融合型宽带互联网业务的探讨与实现.电信技术,2009(5)
3 鲁维,胡山.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电信技术,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