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后重建期学龄儿童生活压力分析*

2011-03-11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466001魏军锋

中国卫生统计 2011年5期
关键词:学龄儿童纬度灾区

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466001) 魏军锋

地震是具有创伤性的重大心理应激源,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短期和长期影响〔1,2〕。目前,四川地震灾区已经转入恢复和重建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灾区儿童在地震初期所受到的身心创伤会有所缓解。然而在漫长的重建过程中,灾区儿童仍需要面对许多地震所造成的生活变化与现实困难,如:长期存在的不利生活环境、不稳定的社会支持资源,或是陌生的人际关系等,这些不利因素很可能导致儿童的生活中出现慢性压力问题,或是进一步衍生出新的心理压力。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龄儿童在灾区重建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生活压力现状,对比不同受灾程度震区学龄儿童在重建过程中所承受的生活压力差异,以便有针对性地为灾区学龄儿童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提供依据。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在四川省地震受灾程度极重的都江堰市和受灾程度较轻的内江市,随机选取两所小学。共400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参加测试,分为高受灾组(都江堰市)和低受灾组(内江市),回收有效问卷384份。其中,高受灾组共199人,男生77名,女生122名,平均年龄为10.89±0.86岁;低受灾组共185人,男生97名,女生88名,平均年龄为11.0±0.63岁。

2.工具

(1)个人基本信息

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和学校等方面的情况。

(2)儿童生活压力问卷

本研究采用台湾学者梁培勇教授(2002)编制的儿童生活压力问卷,并对其进行了修订。该问卷共64个项目,包含生活环境、生活资源剥夺、父母影响、学习压力和同伴关系五个纬度。根据每个生活事件对调查对象具有正向或负向作用(“感觉好”或“感觉坏”)、事件的影响程度(“影响很大”、“具有影响”、“有些影响”、“没有影响”)、以及是否发生过(“发生过”或“未发生过”)三方面的评价进行计分。选择“发生过”且选择“感觉坏”的生活事件时,按“影响很大”、“具有影响”、“有些影响”、“没有影响”四种不同程度,分别计3分、2分、1分、0分,累计负向生活事件分数代表生活压力分数,分数越高表示儿童主观体验到的生活压力越高,在本研究中正向生活事件分数不计算在内。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0.95,五个纬度的信度系数在0.83~0.91之间,两周后再测信度系数为0.81。

3.方法

要求所有调查对象按照统一的指导语认真填写量表中的问题,完成后当场收回,剔除无效问卷后,录入数据,运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与分析

1.灾区学龄儿童生活压力的性别差异

以性别为分组变量,调查对象生活压力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灾区学龄儿童生活压力的性别差异(¯x±s)

由表1可知,灾区学龄儿童生活压力得分女生略高于男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压力问卷的四个纬度上,即资源剥夺、父母影响、学习压力和同伴关系,男女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生活环境纬度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不同受灾程度震区学龄儿童生活压力差异比较

以受灾程度为分组变量,对生活压力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不同受灾程度震区儿童生活压力的差异比较(¯x±s)

由表2可知,高受灾组学龄儿童的生活压力得分高于低受灾组儿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压力问卷的生活环境和父母影响两个纬度上,高受灾组儿童得分明显高于低受灾组儿童(P<0.05)。在资源剥夺、学习压力和同伴关系三个纬度上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1.灾区学龄儿童生活压力的性别差异

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3-5〕,女性在地震后的心理压力体验较男性更为明显,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女性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在面临突如其来的地震时,具有较强烈、持久的主观体验。但有些学者认为〔6〕,性别对儿童的心理应激症状的影响存在不一致的结论。如:Kolaitis〔7〕等研究发现,震后儿童的心理应激没有性别差异,男孩的抑郁分数甚至高于女孩。本研究结果表明,女生在生活压力总分及其四个纬度上,即资源剥夺、父母影响、学习压力和同伴关系,得分略高于男生,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生活环境纬度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这表明重建过程中的不利的生活环境对女生的影响要高于男生。这可能因为女生心理较为细腻,情绪体验较为强烈、深刻,在面对灾后重建过程中持续不利的生活环境时,更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

2.不同受灾程度震区学龄儿童心理压力差异比较

相关研究表明〔8,9〕,地震级别、地理位置影响儿童的震时经历和震后损失,进而影响了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受灾程度越高、离震中越近,越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本研究结果发现,在地震发生一年多之后,高受灾组学龄儿童的生活压力得分仍明显高于低受灾组学龄儿童。在地震发生时,高受灾组儿童身心承受了强烈的身心冲击,客观经历和主观体验更为剧烈,其心理应激症状更为明显。在灾区漫长的重建过程中,高受灾组儿童的应激症状会有所平复,但他们仍需面对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不稳定的社会支持、全新的人际关系等诸多的不利因素,而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儿童生活压力状况,甚至会滋生新的压力。

本研究还发现,在生活环境和父母影响两个纬度上,高受灾组学龄儿童得分明显高于低受灾组学龄儿童,这表明高受灾组儿童在生活环境和父母影响两个方面,较低受灾组儿童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在生活环境方面,高受灾组儿童的生活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本研究进行调查的都江堰市,城区80%的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山区、沿山区95%以上的房屋损毁,城区基础设施严重受损。部分受灾严重、房屋毁损的家庭,不得不住在灾民安置点。较之受灾前,严重受损的、甚至恶劣的生态环境会使高受灾组儿童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例如,本研究问卷中的“如果生活空间拥挤、狭窄”、“如果交通不方便或不安全”、“如果生活环境遭到污染”等等项目,高受灾儿童的得分都比较高。对这些问题的选择,反映了震后持续不利的生活环境对高受灾组儿童生活压力的影响。在父母影响方面,高受灾组儿童也承受了更多的压力。良好的亲子关系在面对无法控制的或高度的危险时能对儿童起到保护作用。但大多数灾区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有些家长整天沉浸于地震带来的痛苦中;有些在整天忙于重建家园、找工作等等,疏于对自己孩子进行关心和爱护。另一方面,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能在地震中存活下来就已经十分幸运,因此对孩子产生溺爱心理,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管,降低了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而这种对儿童的漠视或溺爱,都只会恶化地震给儿童带来的伤害,甚至衍生出新的问题。

震后重建过程中诸多不利因素给灾区学龄儿童的生活带来了种种压力,严重影响了灾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灾区重建过程中,要注重开展持续、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龄儿童消除生活中的压力,完成心灵的重建,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地震带来的阴影,使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1.Chang CM,Lee LC,Connor KM.Modification effects of coping on posttraumatic morbidity among earth-quake rescuers.Psychiatry Research,2008,158(2):164-171.

2.张本,王学义,马文有,等.唐山大地震对人类心身健康远期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4):200-202.

3.陶炯,温盛霖.汶川地震安置点灾民急性应激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10):618-620.

4.汪向东,赵丞智.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28-30.

5.赵玉芳,赵守良.震前生活事件、创伤程度对中学生震后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心理科学进展,2009,17(3):511-515.

6.王湘兰,陶炯,温盛霖,等.汶川地震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29(4):367-371.

7.Kolaitis G,Kotsopoulos J.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s among children following the Athens earth-quake of September1999.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03,12(6):273-280.

8.孙宇理,朱莉琪.地震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4):270-274.

9.何雯,赵玉芳.地震后社会支持、丧失程度和暴露程度与安全感的关系研究.中国卫生统计,2010,27(2):47-49.

猜你喜欢

学龄儿童纬度灾区
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该怎么做
利用简单几何原理 制造可作为灾区紧急避难所的帐篷
纬度未知条件下的抗扰动惯性系初始对准改进方法
纬度
2014年某市学龄儿童尿碘检测结果的分析
爱尔兰政府发布学龄儿童托管教育计划
中华儿慈会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100 万元紧急捐助
灾区笑脸
赴灾区日记
清涧县辍学儿童逾五千